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弘一法师是近代著名的高僧,他在早年还是俗家的时候,曾经做过教师,漫画家丰子恺就是他的学生。后来他出家做了和尚,但师生之间还是经常来往,彼此吟诗唱和,很是愉悦。不过弘一法师从来不以师长自居,在他眼里,丰子恺就像是自己的兄弟一般。  相似文献   

2.
《法音》1985,(6)
在纪念丰子恺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浙江省于九月十七日在杭州隆重举行了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广洽法师捐赠丰子恺所绘《护生画集》原稿仪式。浙江省博物馆负责人代表省博物馆接受捐赠,并向广洽法师赠送了感谢信和礼品。广洽法师和丰子恺先生早年同是弘一法师的弟子。自二十年代起,为祝贺弘一法师五十寿辰,丰子恺作了《护生画集》单页五十幅。此后弘一法师每十年整寿,丰子恺就  相似文献   

3.
护生即护心     
介子平 《法音》2006,(10):27-28
1927年,弘一法师便开始与丰子恺商议编绘《护生画集》的计划。1929年2月,在法师五十岁生日时,《护生画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集子收画五十幅,适与大师的寿数相合。之后,每隔十年,丰子恺先生便要推出一集画册的续编,画幅也随之递增十幅,最后出版第六集时,弘一法师冥寿百岁。丰先生创作这些画幅时,可谓用尽了心思。他在画集子的第三册时,拟绘七十幅,但画至第六十九幅后,一时因想不出画材而辍笔有日。一天,广洽法师给他写信,说一次乘车途中,车内有一乘客带有捆绑得紧紧的五只鸡,据说这几只鸡是待宰的。有趣的是,这些鸡见到广洽后即哀鸣不止,…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2013,(2):94-95
《护生画集》由丰子恺先生作画,弘一法师、叶恭绰、朱幼兰、虞愚撰文。弘一法师在世时,丰先生先把它视为送给弘一法师的寿礼;弘一法师圆寂之后,丰先生又把它看成是对弘一法师的怀念。前后相继,创作过程长达四十六年,在社会广泛流传,影响深远。它是佛教界、文艺界诸位先贤、大《合作的们结晶,是一部师可多得的文化精品。不护生画集》是爱护生命与心灵的呼吁。画风雍容恬静、幽默风趣,洋溢着限生命的无对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5.
谭特立 《佛教文化》2011,(6):106-111
马一浮是一位誉满海内外的理学家,他深研佛学融合理学,周恩来总理赞称他是我国唯一佛学化的理学大师. 马一浮和弘一法师的交往甚深,丰子恺先生说高僧弘一是一轮朗月,而马一浮则是一片清空,二者同在一个境界里.  相似文献   

6.
《法音》1992,(10)
最近在青岛湛山寺佛经流通处购得《护生画集》。《画集》始作于一九二八年,是丰子恺为老师弘一法师(李叔同)五十寿时以漫画形式绘制的五十幅护生画。弘一法师六十岁时,依前例续绘护生画六十幅。二集合订一册,共画一百一十幅。每幅都配有弘一法师的墨书题画诗,图文并茂,堪称双绝。第二本画集问世后,弘一法师与子恺约,护生画当续绘,七十岁绘七十幅,刊第三集,……遗憾的是画未了,弘一法师竟在一九四二年(六十三岁)辞世!  相似文献   

7.
弘一法师(李叔同)出家前是我国最早出国学习西洋绘画和音乐并把它传入国内的著名艺术家。1912年至1918年的七年间,他在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图画和音乐教师时,由于他多才多艺,博得了同学们的敬爱。这从他的学生丰子恺、曹聚仁、傅彬然等所写的纪念文章(见《弘一大师永怀录》),不难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8.
丰子恺从1927年开始,为师父弘一法师的五十寿诞作画献礼,始作画50幅,定名《护生画集》。后秉承师愿,承诺每隔十年,逢师寿诞,作画一集。共作6集,450幅,终至圆满。虽然丰子恺并未亲见最后一集的出版,但是他平生呕心沥血之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其中蕴含  相似文献   

9.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分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丰子恺《我与弘一法师》  相似文献   

10.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号湛翁。浙江绍兴(今属上虞)长塘人。佛学大师、理学家、翻译家、诗人、书法家,著述颇丰。他一生致力于读书、教学,几乎没有参与其他社会工作,但声名远扬。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均曾与之深谈。李叔同(弘一法师)以其为友,丰子恺拜他为师,梁漱溟更是称他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相似文献   

11.
唐大圆(1885-1941),湖南武冈(今属湖南省洞口县)人,是近现代佛教史上学修兼备的知名居士之一.唐大圆居士早年服膺印光法师,弘扬净土尤力,弘一法师曾赞其"宗说兼通,解行双美",太虚法师也许之以"净土之名士".继而精研唯识,先后执教于武昌佛学院、中华大学、东南大学和武汉大学,并有<唯识的科学方法>、<唯识方便谈>、<识海一舟>,<唯识三字经释论>等著述行世,是十十世纪唯识学思潮重要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2.
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是一部图文并茂、诗趣盎然的佳作,为佛教界、艺术界所珍爱。丰先生发大悲心,以艺术作方便,用生花之笔,作《护生画集》,深入浅出,妇孺皆晓,不仅对初接佛缘者以启蒙之钥,也给未信佛者以护惜物命的启示。其用心之苦,寓意之深,实为近世佛门之创举。一九二九年弘一法师五十寿诞时,作为法师归依弟子的丰子恺乃作护生画五十幅为晋寿礼,以报师恩。弘一法师见而喜之,并亲为题词,师生合作,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越十  相似文献   

13.
"悲欣交集"是弘一法师的最后绝笔,有着极为丰富的涵义。本文以"悲欣交集"一语为切入点,探求藕溢智旭与弘一法师之间,以律学匡救宗门流弊、以净土体究终极大事的佛学思想渊源与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丰子恺在浙江春晖中学教书时,结识了比他早来一年的朱光潜。一次,朱光潜过生日,同事们为他订了一桌酒席。场面虽不豪华,但很隆重。同事们来饭店时,都带着各色礼物,唯独丰子恺空手而来。吃饭前,一位同事将丰子恺拉到一旁,提醒道:"今天朱老师过生日,你怎么好意思白吃?"丰子恺呵呵一笑:"大家  相似文献   

15.
葛蕤 《天风》2007,(18):6-8
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现在,有的地方出现了一种叫"彼得·潘"的现象。这种现象讲的是有的人不愿意长大、拒绝长大。这个名叫彼得·潘的孩子,是苏格兰作家,在1904年所创作的一部小说的主人翁,他是个健健康康的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觉得做小孩子真好,于是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86,(6)
本刊讯教弘一法师是当代律宗高僧,为国内外的佛教徒所敬仰,但他的后裔是否有信佛的种子呢?这是佛教徒所关心的。弘一法师生前曾劝他的俗侄李圣章居士(法国留学生,曾任北大教授及中法大学校长等职)从徐蔚如居士研究佛学,其后似无所闻。早年在闽亲近弘一法师学律多年的广洽法师(现任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探知弘一法师在俗幼子李端(现年84岁)今尚健在,一九八五年趁来华朝礼名山之便,特到天津探问。今年为参加弘一法师挚友夏丐尊先生诞生百周年纪念来华,六月十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佛教协会顾问、泉州开元寺住持妙莲法师于11月5日19时40分在泉州开元寺安详示寂,僧腊65,世寿87岁。妙莲法师俗名金增祥,1913年农历十月初九出生子上海。幼失怙恃,12岁当学徒,18岁起在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学佛。1935年3月依日现法师披剃于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旋受具足戒。先后亲近圆瑛法师、印光法师、弘一法师等近代佛门泰斗。1937年至1942年,他随侍弘一法师卓锡闽南各寺,备受器重与赞许。弘一法师临终遗嘱:身后事由妙莲法师负责。他不负重托,不仅如法圆满地处理弘一法师的后事,并且完整地…  相似文献   

18.
虎跑寺     
虎跑寺是弘一法师出家的地方,在大慈山中,我从六合塔回来,正好路过那儿。 弘一法师修持精严,以持律而著称于世,大凡律宗高僧是深居简出、不面世人的。我本不想去打扰他老人家,可车在虎跑停下,我不由自主地跟了游人涌进古人的梦里。 弘一法师纪念馆与济公殿相邻,跟济公那边的红火相比,法师这边显得太冷清。那阵儿只有我一人走进他的世界,整个纪念馆给人一种肃穆而宁静的  相似文献   

19.
刘绵松居上自闽南来信,说近辑弘一大师全集,要我写一篇序文。词意非常诚恳,使我不能推却。法师圆寂后,我关于法师只写过一篇《为青年说弘一法师》,登在开明书店的中学生杂志上,此外并未写过一个字。因为关于这样崇高伟大的人格,我只能零零星星地为小朋友们说说,却不敢总括地赞一词。现在刘居士要我为全集写序,便是强我总括地赞词。我踌躇了很久,方才动笔,勉强来赞“一词”。我崇仰弘一法师,为了他是“十分像人的一个人”。凡作人,在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作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后来,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大师级的画家,黄永玉创作了很多经典之作。在他看来,每个人生活的实质也许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对待生活的一颗心。弘一大师曾倡言:"处世须带春风。"少年黄永玉遇到大师时恰恰相反,简直浑身带刺。当时未满17岁的黄永玉在福建一座庙前玉兰树上摘花,弘一法师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