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化,正在实现从工业生产为主导的生产型社会向以消费为主导的消费社会的转变,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生活消费品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客观的物质基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以道教经典和通俗文学作品为依据研究和总结了明清时期道教在伦理观念方面的新特征以及这一时期道教在宗教伦理的传播方面的新局面。同时,文章也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宗教背景分析了道教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趋势以及与民众,特别是下层民众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朱哲 《宗教学研究》2004,38(3):180-181
如所周知,隋唐五代是道家和道教史上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出现了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张志和、杜光庭等道教学术精英,也产生了<玄珠录>、<道教内枢>、<坐忘论>、<玄真子外篇>、<无能子>、<化书>等一大批道教精典.而且以道家、道教思想嬗变为表征的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在唐宋时期的巨大转折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课题.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这一"重新塑造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①的重要历史时期都没有引起思想史家、道教学家的足够重视,近年来道家、道教研究领域一批中青年学人开始了对这一时期道家、道教思想及其历史转变的研究.<隋唐道家与道教>一书应该说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4.
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开派于昆嵛山地区的全真道,以其特有的教义和戒律而惊动了朝野,在当时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探讨这一时期的道教活动,对于研究和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笔者曾几上昆嵛山,对该地区的道教遗址做过一些调查,  相似文献   

5.
汪行福 《哲学动态》2012,(10):29-36
过去几十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的表现为福特制资本主义的衰落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针对上述变化及其影响,西方左翼思想家做了大量的批判性研究,形成各种版本的社会批判理论。布迪厄、德里达1993年出版《世界的重负》与《马克思的幽灵》两本书被本赛德(Daniel Bensaid)视  相似文献   

6.
齐泽克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出发,揭露了意识形态的不完整性。在他看来,“征兆”作为沟通前符号界和现实界的桥梁,在意识形态建构起来的看似完整的象征秩序中打开了缺口,挑战了意识形态的“真实”,因此“征兆”是意识形态的“崩溃点”。传统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力的自由”和“等价交换”、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主义”和“排犹主义”就是这种征兆。  相似文献   

7.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主题,学界已经为这一研究的深化提供了丰富的学术储备和开阔的理论视角.在此过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史的研究被摆上了台前案头.具体说来,应当重视和加强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历史生成、第二国际时期经典资本主义理论向帝国主义理论的过渡、苏俄(联)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左派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与激进话语中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试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伦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华 《现代哲学》2000,(1):62-66,61
在西方世界,自从文艺复兴之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深入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感到他们的利益与旧制度、旧道德以及旧的伦理精神的对立,同时在自己的阶级内部也有诸多的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调整。因此,他们迫切地希望重新建构与之适应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形成新的伦理精神以协调这一时期的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调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这一时期的伦理精神及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刘日明 《哲学研究》2023,(2):5-15+128
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和未来社会文明形态可能性的生成立场上,马克思从现代形而上学、资本、技术三重维度开启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马克思寻找到了资本主义文明批判的社会存在论根据,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前提、本质真相和来历,把握到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得以确立的历史本质性和社会现实,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作用和限度,阐明了资本主义文明批判的辩证法原则,筹划了未来社会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和展开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呈现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本身的特征和态势,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洋时期,道教在城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与命运出现新的样态。京师警察厅依据相关国家政令对北京道教进行市政管理,由此东岳庙成为官方的社会治理客体,二者之间形成暂时的平衡关系。在官方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下,该庙道士被去除官员身份,基本延续旧有的自我管理规制,生活更为世俗化,而涉及道士婚姻的法律条文颇显滞后。其仍以传统方式化导民众,在招收道徒等问题上遵循常规、常情与常理,却不符合内务部的相关训令。可以说,这一时期东岳庙的演进轨迹在微观层面体现道教参与社会治理的效用及其困境,同时反映北洋政府主导的城市社会治理在制度安排、主体定位与民众日常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隔膜和错位。  相似文献   

11.
Law  Andrew 《Philosophical Studies》2021,178(4):1301-1314

There is an old but powerful argument for the claim that exhaustive divine foreknowledg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freedom to do otherwise. A crucial ingredient in this argument is the principle of the “Fixity of the Past” (FP). A seemingly new response to this argument has emerged, the so-called “dependence response,” which involves, among other things, abandoning FP for an alternative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the “Fixity of the Independent” (FI). This paper presents three arguments for the claim that FI ought to be preferred to FP.

  相似文献   

12.
13.
Two types of matching designs, static and dynamic, are differentiated. While all matching designs are logically the same in terms of the probability model which determines chance level of performance, an attempt is made to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actics, strategies, and actual knowledge ofS and the type of design used which will, in turn, lead to different results even whenS's knowledge is held constant. It is suggested that analogous situations may exis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raditional psychometric model.The work reported in this paper was supported by 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articipation Grant (NSF-G15797) to the senior author. The authors are indebted to Joel E. Greene for his advice and criticism.  相似文献   

14.
If practical reasoning deserves its name, its form must b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rdinary (theoretical) reasoning. A few have thought that the conclusion of practical reasoning is an action, rather than a mental state. I argue here that if the conclusion is an action, then so too is one of the premises. You might reason your way from doing one thing to doing another: from browsing journal abstracts to reading a particular journal article. I motivate this by sympathetically re-examining Hume's claim that a conclusion about what ought to be done follows only from an argument one of whose premises is likewise about what ought to be don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城市化与道德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 9世纪开始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是和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密不可分的。它带来了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和道德嬗变。它使业缘道德取代血缘道德成为社会道德的中心 ,并通过交换行为和交换价值促进道德发展和更新 ,还进一步确立了竭诚服务的社会理念。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是现代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