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徐玉成 《法音》2003,(9):27-29
近一个时期以来,许多寺院僧人和居士纷纷来信咨询有关宗教政策方面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新近提出来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现将收到的提问综合归纳为五个问题,并回复如下。1、问:佛教寺院为了修建殿堂,因资金不足需要向银行贷款时,可以用寺院向银行作财产抵押吗?答:不行。理由如下:第一、佛教寺院是佛教信徒从事佛教活动的地方,是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圣地,这是佛教寺院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大区别。因此,佛教寺院的建设应当以十方檀信的自愿捐助为主,遵照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为了保持寺院清净庄严的气氛,最好不要搞突击性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2.
天宁寺重光     
2007年7月7日上午9时北京天宁寺接引殿阿弥陀佛像开光!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宗教活动,它标志这座始建于北魏的千年古刹盛世中兴,从此回归佛教。有佛像,有佛法,有僧人,有佛事的寺院是活着的寺院;没有佛法,没有僧人,没有佛事但主体尚存的寺院,是死了的寺院,是寺院标本。这有如自然博物馆中的动植物标本和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动植物之区别!  相似文献   

3.
寺院管理是一个古老的课题。自从寺院诞生的那一 天起,就存在着管理问题。当然,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寺院管理有着不同的环境、组织、形式和内容。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今天,如何加强寺院的规范化管理,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崭新课题。 寺院是僧人修学、住持、弘扬佛法的道场,是保存、发扬佛教文化的场所,是僧人从事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活动的基地,是联系团结国内外佛教徒的纽带。加强寺院规范化管理,既是寺院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发展对寺院管理的必然要求。加强寺院的规范化管理,我认为当前重点要…  相似文献   

4.
寺院财产具有公共财产的性质,即具有公共信托财产的特性,僧团组织和不特定的、显在的和潜在的、现在的及未来的善男信女为其受益人。寺院对该财产而言,居于受托管理人的地位,不能任意处分该财产,只能用于与佛教教义相符的宗教活动。对游客而言,寺院仅对该财产所可能造成的物件损害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只有在寺院自己举办的有组织性佛事活动中才对活动的参与者承担安全保障义务。而对个别僧人的侵权行为,寺院不应承担安全保障义务所产生的补充责任,而应由实施加害行为的僧人本人承担。  相似文献   

5.
寺院僧人的生活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一定是非常清静而悠闲的,晨钟暮鼓,青灯黄卷,令多少世人羡慕不已。但是,真正的寺院生活其实十分清苦,同时也十分有规律和节奏。僧人们闻钟而起,闻鼓而眠,闻板上殿,闻梆过堂,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依旧。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寺院僧人日常进行的几项活动,如朝暮课诵、布萨诵戒、上供、过堂、普佛等。一、朝暮课诵 朝暮课诵,又称为“课诵”,是佛教寺院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及梵呗歌赞等法事的总称。因为课诵是佛教寺院僧众日常最基本的宗教修行,是每天早晚必修的,所以称为“朝暮课诵”。 早…  相似文献   

6.
《法音》2006,(3)
为了继承和发扬佛教寺院的传统戒律和制度,提高寺院管理水平,妥善解决僧人生前与常住的生活扶养关系,以及年老时的扶养、身体患病时的医疗、圆寂后的丧葬和遗产的处理问题,维护佛教的合法权益,根据佛教在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佛教寺院的戒律与制度,经过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讨论,同意《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的修正案,从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2006年2月25日《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修正案如下:十四、僧众住寺,常住供养;僧人年衰,常住扶养;僧人疾病,常住医治;僧人圆寂,常住…  相似文献   

7.
《法音》2000,(2):39-40
近年来,福建、四川等地的四众弟子不断来信,反映当地民政部门违反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运用行政权力,宣布佛教寺院荼毗(火化)僧人、居士遗体活动为"非法活动",强行禁止寺院火化僧人、居士遗体的传统习俗,从而引发了政府民政部门同佛教界的纠纷,伤害了佛教信众的宗教感情。为此,本期刊发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中国佛教协会综合研究室就此问题写给福建省佛教协会的一封信,供全国各级佛教协会和寺院参考借鉴。各地读者对信中所提的观点如有意见和建议,敬请来信反映,开展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土族“观经”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族的“观经”活动在民间也被称为“跳欠”、“跳神”等,寺院僧人称为“金刚舞”,是一种在寺院中由戴面具的僧人表演以表达宗教奥义的神舞,它也是土族地区藏传佛教祈愿法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土族地区各大寺院中大都有这一活动,但以佑宁寺的观经规模最大,并且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和六月初八分别举行一次,其中又以正月十四的“观经”最为隆重,这里以正月十四的观经为例,按其举行各项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其基本内容和意义作一简要介绍和分析。 佑宁寺,藏语称“郭隆弥勒洲”,始建于1604年(明万历三十三年),是嘉赛活佛主持修建的。…  相似文献   

9.
《法音》2002,(6):39-40
佛教寺院在广大佛教徒和老百姓的心目中一直是修行解脱的道场、积德行善的圣地,其清净庄严的形象历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维护。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各地存在大量“文物寺院”、“旅游寺院”和“园林寺院”,这些寺院没有僧人住持,不由佛教团体管理,但毕竟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凝聚了广大信众美好的信仰追求,理应得到妥善运用和保护。可是有相当一部分这类寺院的管理部门,或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佛教知识和宗教政策法规知识,或是出于借佛敛财的目的,却在包庇纵容种种亵渎佛教的行为:如在寺庙内开设荤食餐厅或肉食摊点,现场宰杀鲜活,严重背离佛门戒杀护生的宗旨;开设歌舞厅、赌场、靶场,设签筒,摆卦摊,兜售冥币等民间迷信用品,将清净庄严的道场搞得乌烟瘴气,成为藏污纳垢之所;甚至违反宗教政策,在非宗教活动场所的寺院内私设功德箱、化缘簿,聘用职工或社会闲散人员假冒僧尼,公然欺骗游客和信众。这类现象如不能得到及时遏制,势必严重玷污佛门清誉,增加社会人士对佛教的误解,助长各种迷信活动和邪教势力的泛滥,甚至损害中国政府和中国宗教界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0.
尼玛次仁 《法音》2009,(11):63-64
10月18日至20日.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暨创建甘丹寺600周年庆祝活动在拉萨甘丹寺举行。来自西藏扎什伦布寺、萨迦寺、敏竹林寺、楚布寺等11座不同教派寺院的僧人代表20余人来到甘丹寺.为这座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古老寺院带来吉祥祝福:上万名信徒前来朝拜,向僧众发放布施,朝拜展佛.让这座往日宁静的寺院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92,(6)
日前,省政府批复开封市政府,同意将相国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省政府在批复中指出:为满足省、市佛教界进行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将相国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由相国寺管理处移交市政府宗教部门。建立相国寺民主管理委员会,由僧人负责宗教活动的管理。市政府要协助佛教界选派宗教上有造诣、有名望的爱国僧人担任住持,并加强对寺院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9,(3)
编者按自新时期恢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来,在“文革”中被迫还俗的部分僧人,因佛教事业恢复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对信仰生活的要求,重新受戒回到寺院,有的甚至当上了寺院的执事或负责人。近几年也有一批离退休人员出家到寺院过宗教生活。上述老年僧人圆寂后,其俗家亲属到...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5,(2)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佛教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宝刹重光,法务渐隆,佛事曰盛,寺院经济显著改善,这对于佛教各项事业的发展本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受社会攀比、奢靡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和裹挟,某些寺院和僧人在寺院修建中"攀大求洋",搞面子工程;在举办寺院落成、佛像开光、方丈升座等佛事活动中讲排场,摆阔气。这些做法虽给某些寺院和个人带来了一时形象的热闹宣传和"好处",却给常住和信众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严  相似文献   

14.
我出家六年多了,但近两年才注意到寺院僧众尤其是青少年僧人身心健康存在不少问题。据我观察,僧人的身体,特别是青少年僧人的身体,普遍差,满面红光、精力充沛、容光焕发的僧人很少、很少。我有几个小师弟,刚出家时,天真活泼,聪明机灵,道德水平也很高。现在才三四...  相似文献   

15.
三百多年前,一座辉煌的寺院里,木鱼声和钟声给那素静的环境增添了几分幽趣,一群仿效达摩面壁的僧人,正闭目坐在蒲团上。这不是中国天台宗或密宗的寺院,而是日本的山城宇治寺院。僧人中大多是中国人,他们虽面貌不惊人,却都或擅诗长文,或能书善画,有的还精于治印,长于歧黄之术。独立和尚即为其中之一,也是第一个东渡传授篆刻艺术的中国僧人。  相似文献   

16.
从"僧人的佛教"角度,以粤东潮汕地区为中心,说明明清以来佛教的寺院功能及其僧人角色、职志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表现为以迎合、俯就民众的宗教意识、现实利益、愿望追求等为能事,从而使宋代以前尚维持的佛教寺院、僧团的独立性、超越性宗教品格最终丧失,而与中国民间思想观念、民间信仰、民间习俗混融合一,成其为名副其实的"民俗的"佛教。其典型的表现特征有三:一是寺祠不分家,兼祀三教诸神;二是僧人住持祠庙,模糊宗教角色;三是僧人兼做红白佛事等俗务。郑群辉,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相似文献   

17.
<正>南城寺地处苏南农村地区,有常住僧人16名,是江苏省窗口寺院之一。近年来,南城寺以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和落实《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为契机,充分发挥僧人和居士的主人翁作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着力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带动了和谐寺院的建设,多次受到省、市、区宗教工作部门和政府其他部门的表彰。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03,(12)
本刊讯为期七天的海南州第二届佛教哲学辩论法会于10月中旬在共和县黑马河乡角科寺隆重举行。全州7座寺院的200余名僧侣参加了辩论法会。海南州佛协会长尕藏多杰等活佛莅会指导。辩论法会主要以培养提高青年僧人讲、辩、著三大通才为目的,促进僧人的学习,提高僧人的综合素质。此次辩论法会内容丰富,辩经精彩,使广大僧侣学到了不少佛学知识,增进了团结。辩论法会期间,省佛协、州佛协和共和县民宗局、县佛协组织各寺院僧侣认真学习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有关文件,宣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进行了生动的爱国…  相似文献   

19.
寺院控产制度主要是指寺产的所有、归属,大体有十方、子孙两种形式。寺院经济是佛教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整个宗教活动开展的制约性因素之一,而控产制度无疑会影响到寺院经济的发展。当前学界对宋以后寺院控产制度演变过程讨论较少,不利于认知这一时段内佛教发展的历史脉络。本文以14-17世纪杭州地区的重要寺院为中心,初步揭示房头的产生及分房控产的形成、终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十方制运行的困境。作者认为,当十方制在运行中的一些重要规则不能被遵守时,会形成各房子孙山头林立的局面,较之简单的一系僧人子孙相传的情形,其弊病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20.
青海塔尔寺为提高僧人的文化素质和佛学知识,去年一年中对全寺中青年僧人先后进行了时事政治、法律常识、佛经颂词、藏文文法等考试,参加人数达311人。其中第一名154人,第二名60名,分别以名次给予了奖励。为了控制僧人的流动量,管理好新人寺僧人,开办了寺院学校,组织年轻僧人和新入寺僧人上学,学习藏语文基础知识。该寺选派了三位学识较高的老师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