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陈向义 《哲学动态》2004,(10):36-39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呈现出多彩纷呈的局面,这种局面是在"走出传统实践美学的困境"中产生的.传统实践美学是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产生的,到了80年代,它逐渐成为中国美学的主流派,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美学原理>对中国当代美学原理建设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其突出贡献,一是立足于中国美学与文化,充分吸取西方当代美学特别是现象美美学、存在论美学的资源与成果,充分继承了中国现代美学特别是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人所代表的北大美学传统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熔铸成新的美学观点与智慧,以创造性地阐释美学基本理论问题二是将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美学前沿性课题的关注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当代美学前沿性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他的《古雅之在美学上的位置》中把"古雅"提出来作为一个美学范畴,使之成为中国美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转折性概念。中国近现代美学思想主要来源于西方的各种思潮,而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美学理论探讨和艺术实践后的今天,特别是经过开放后近20年的探索与研究,我们回到中国现代美学的起点,重新审视"古雅"的基本性质,对我们研究和探索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的发展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刘悦笛 《哲学动态》2005,8(8):51-56
在全球化时代,"自然美学"(the aesthetics of nature)和"环境美学"(the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已成为欧美和中国美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当今欧美的美学试图由此来超越以艺术为探讨中心的"分析美学"主流传统;在中国,美学也在努力发掘本土传统中的审美要素,来共建以"自然"为核心的新美学体系,这似乎都暗示出全球美学(global aesthetics)研究重心的某种转向.  相似文献   

5.
杨平  任晓寅 《哲学动态》2008,(2):106-107
2007年9月15~16 日,"中国现代诗学和美学的开端"研讨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会议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研究室、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联合主办.会议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其主旨是为进一步揭示中国诗学美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传统美学思想的精神实质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善"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实质.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外来文化与思潮大量涌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遭受着强烈的冲击并发生了转变.在这样的状态下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刘鑫 《美与时代》2007,(7):27-29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如果按照当代科学主体论美学眼光来考察,它主要来自于审美主体的内在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8.
2008年4月18~20日,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与杭州师范大学在杭州联合举办了"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这是国内首次举办全国性的关于梁启超的美学和文艺思想的专题研讨会.参会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学者及梁启超先生的后人.现将会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25~27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华美学学会、吉林大学文学院和中国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与会代表围绕主题从多个方面展开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0.
"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碧辉 《哲学动态》2005,(12):63-64
由中华美学学会主办、徐州师范大学承办的"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6~19日在徐州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报刊杂志社的专家、学者40余人,该会收到论文48篇.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1]这句出自<老子>中的不经意的一句话,最后被演,变成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不仅衍生出形象、意象这些美学范畴,甚至中国艺术中至关重要的范畴--意境也跟上面的命题有着丝丝入扣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王东 《学海》2002,(4):124-127
俞吾金先生在《美学研究新论》(《学术月刊》2 0 0 0年第 1期 )中批评了中国美学的研究现状 ,反思了美学研究的知识论哲学倾向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美学研究的新方向 :以生存论的本体论代替知识论哲学基础 ,使美学研究“重新返回到生命的轨道上来” ,认为审美应该肯定生命、张扬激情 ,主张审美是人的自由状态 ,是现实生活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应该说 ,俞文切中了中国文艺研究的伦理化、认识论化、意识形态化倾向的弊端 ,而且 ,它比起玩语言、术语和仅以学术规范来支撑的“空手道”式文章要鲜活得多 ,有价值得多。但完美、没有缺陷不是有价值文章…  相似文献   

13.
荆琦 《美与时代》2007,(12):40-44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重要审美范畴之一的"味",以其"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的核心内涵,自萌芽、形成、发展直至成熟,几乎经历了中国古典美学历史的全部.在这漫长的流变过程中,"味"的概念一直运用于各个审美领域,显示着极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岳友熙 《管子学刊》2006,(4):104-108
“刚美”是张玉能先生近几年提出的一个美学范畴。本文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气”的历史渊流、审美特质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和总结,指出了自从“气”取得美学上的主体意义之始,就已经显示出一种标举阳刚之美的审美倾向,或者说,阳刚就成为“气”范畴的美学特征;从而证明了“气”范畴充满了刚美的特质,具有丰富的刚美意蕴,因此它属于刚美范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美学以"中和"为最高境界和理论范式,乃源于独特而深厚的民族思维文化.其一,"中和"范式以审美矛盾因素的两面、两极、两端……(即"两")为基本架构,这正贯彻了中国传统以"物生有两"观念为基点的"耦两"型或以<易>为范本的"阴阳两仪"型思维模式.其二,中国传统"耦两"思维同西方近代的主客二元思维根本不同,其本质差异就在于"耦两"思维不脱离"一"的根本原则,关注的是"一两"关系.立"两"最终是为了明"一".其三,"两"所济所明的"一"实质上就是"中"."中"同"美是和谐"的古典美学理念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和"这一中国特色的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16.
画界通常认为,只有中国绘画讲究虚实相生,西方绘画中缺乏对这一美学原则的认识和应用。从中西方绘画的技巧层面和语义层面上进行深入地分析比较,表明“虚实”这一审美概念并非中国绘画的专利,而是东西方绘画所共享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7.
问:就画种而言,中国画所特有的本体语言凝聚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从中国画里,可以透析到精博的中国画美学意蕴.从目前中国画的写生和创作来看,写生是面对自然,想请老师谈谈自然美在写生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5)名平战国楚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思想家、政治家.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其代表作<离骚>等作品"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文心雕龙·辨骚>).屈原虽非文艺理论家但其辞赋中蕴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九章·惜诵>开篇曰:"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这是诗人自述创作动机和目的的表白是理解屈骚美学的关键所在,更成为后世一个源远流长的美学传统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19.
刘悦笛 《哲学动态》2007,61(11):19-25
整个20世纪分析美学的核心问题是艺术,而在分析美学内部,艺术的核心问题则是艺术的定义。[1]因此,如何界定艺术,就成为了分析美学的“核心中的核心”问题。几乎每个重要的分析美学家都要在这个问题上给出自己的解答方案,并由于他们不同的定义方式而相互区分开来,然而,他们却囿于语言的视界而未看到其他的解决路数。如今的英美分析美学已经进入到其自身的反思期,在对待艺术界定的问题上,我们既可以采取超越分析美学的方法,但又要继承分析美学的遗产,即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一分析美学“艺术定义”的六套方案关于分析美学的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从认识论、实践论、心性论三个层面论述了道家气思想对气韵本乎游心这一美学命题的哲学基础性影响,归纳出道—气—心—性—德—虚静—美的命题,认为虚静之心无论对于宗教修炼还是艺术创作都是根本的起点和最终的极境,人之身心正是在虚静中才能体悟到道家之道、道教美学之美、内丹之仙、中国艺术之气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