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文恩 《金陵神学志》2000,(3):43-44,24
《马太福音》记载五大篇耶稣的讲论,而五至七章记载耶稣在山上的教训通常称之为登山宝训。在这五大篇耶稣的讲论中,登山宝训是其中的头一篇。登山宝训中记载着许多上帝国子民应有的生活准则、价值标准和伦理要求等。《马太福音》五章三十三至三十七节是记载耶稣关于对起誓的教训。而耶稣所论起誓的这个教训不是准确地引用《旧约》的任何一段经文,乃是好几处有关起誓经文的综合教训,是对《利未记》十九章十二节,《出埃及记》二十章七节,《申命记》五章十一节,  相似文献   

2.
不要论断人     
林文恩 《天风》2008,(21):18-19
《马太福音》5—7章主要是记载耶稣在山上教训门徒的讲论,通常被称为"登山宝训"。登山宝训主要是提出了上帝国的子民应有的生活准则、价值标准和伦理要求。在登山宝训中,耶稣要求跟随他的人当效法上帝,并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崇高  相似文献   

3.
李栋  吴新望图 《天风》2014,(2):16-17
经文:《马太福音》8章5节至13节《马太福音》8章5节至13节说的是耶稣治好百夫长的仆人。故事的开始是说耶稣来到迦百农,那里有位百夫长,请求耶稣为他的一位仆人治病。按照圣经记载,在这之先,耶稣作了"登山宝训",下了山,一个长大麻风的人来求见耶稣,并说"主若肯,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4,(2):16-17
经文:《马太福音》8章5节至13节《马太福音》8章5节至13节说的是耶稣治好百夫长的仆人。故事的开始是说耶稣来到迦百农,那里有位百夫长,请求耶稣为他的一位仆人治病。按照圣经记载,在这之先,耶稣作了"登山宝训",下了山,一个长大麻风的人来求见耶稣,并说"主若肯,  相似文献   

5.
杨联涛 《天风》2024,(3):20-23
<正>登山宝训(《马太福音》5章至7章)独具魅力,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读:进天国的条件、不可能达到的理想、另一时代的样式。1登山宝训是不接地气的伦理要求?是进天堂的行为指南?笔者拟在旧约故事脉络中解读《马太福音》5章。一、新约之民的守则登山宝训是新约之民的守则。《马太福音》5章可分为:登山(参太5∶1-2)、八福(参太5∶3-12)、盐和光(参太5∶13-16)、耶稣成全律法(参太5∶17-20),以及六个对比(参太5∶21-48)。  相似文献   

6.
正广州天河堂主堂的"八福"彩色玻璃,是以圣经《马太福音》五章3-10节中所记载的登山宝训之"八福"为主题,并以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为手法创作,这种独特的透过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表达圣经题材的彩色玻璃,完美诠释了"教堂艺术中国化"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雷玉明 《天风》2008,(3):40-42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5∶9)这是圣经里耶稣在登山宝训中对"使人和睦"这项事工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做这项事工的人的最高应许.构建和谐社会与圣经的教训并行而不悖,圣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真理,启迪众人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圣经·新约》的第一部书《马太福音》,开篇便是耶稣的家谱。与《路加福音》3章中耶稣的家谱相比,《马太福  相似文献   

9.
林文恩 《天风》2001,(7):39
“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这一节,可以说是对论爱仇敌教训的总结,也可以说是对整个登山宝训中耶稣伦理教训的总结。《申命记》第18章第13节记载,你要在耶和华你的上帝面前作完全人;《利未记》第19章第2节记载,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上帝是圣洁的。在旧的时代,上帝就向人发向要追求完全(圣洁)的呼召。上帝在宇宙中彰显其完全、伟大之爱,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如果我们完全效法上帝  相似文献   

10.
知然 《天风》1994,(收录汇总):66-66
[问]不少人喜欢阅读《马太福音》13章耶稣的系列比喻,但是除了撒种与稗子的比喻圣经里有解释,其他都没有说明寓意,我们读起来似懂非懂,为什么耶稣的比喻不可随意解释?  相似文献   

11.
楼世波 《天风》2012,(7):17-20
让我们基督徒彼此鼓励,相互劝勉,因着基督徒生命中"盐"如"光"的生命品质和生活见证,使得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经文:太5:13-16耶稣的教导一向非常朴素平实。在《马太福音》"登山宝训"里,他称门徒"……是世上的盐……是世上的光"(参太5:13-14)。参考美国名牧Eugene Peterson(尤金·毕德生)用当代英语口语意译的Message(信息版)译本,发现那段经文可以用更加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2.
李栋 《天风》2006,(3):8-9
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论述的“八福”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耶稣对八种情况下的人得到神的祝福作了描述,而且还指明了蒙福的原因。重温圣训,激励我们爱主爱人。  相似文献   

13.
《圣经》是一部基督教经典,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即使不信仰基督教的中国文化人,也应该认真阅读。西方学界不但把《圣经》和耶稣作为信仰的对象,而且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大体与人文主义发展是平行的,成绩斐然。因此,在学者阅读《圣经》的时候,最好能同时看看西方学界对于《圣经》和耶稣其人的研究成果。由此至少可以看到,《圣经》的形成与神学家的解释不同,历史上的耶稣与《圣经》里的耶稣不同,历史上的基督教也与传教布道中的基督教不同。真、善、美是基督教赞扬的美德,在信仰之前,首先搞清楚信仰对象的真实性,也符合基督精神。《圣经》有多种读法,耶稣也有多种精神。从什么角度,吸取些什么,这是关键。在中外的一些伟人中,不少是基督徒或称扬基督教者;中国的知名文学家中,也有一些是受到基督教熏陶和影响的,耶稣的人格和他的牺牲精神,也往往对革命者起激励作用。但他们对基督和《圣经》的理解,可以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不用说非基督人士了,即使信仰同一部《圣经》和同一个耶稣的基督教内部,理解也往往大相径庭,经过痛苦———包括流血的分裂而现在并存的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就是大相径庭的历史见证;至于当前的新教,究竟有多少教派,恐怕谁也数不清。《读书》杂志所刊《宽容及爱》,就  相似文献   

14.
贺永花 《天风》2006,(19):32-35
圣经的各卷在阐述和睦时都各具特色,但“和睦”观在《马太福音》中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和直接。《马太福音》着重突出“福音是全人类的福音、和好的福音”之信息,可以说,无论对于以色列人还是对于外邦人而言,《马太福音》的出现无疑是开始了历史上新的、光明的一页。本文试从《马太福音》入手,对基督教的“和睦观”作一探讨。思考如何把基督的信仰体现在基督徒的生活实践中,使基督徒的神学思考不是闭门造车,使基督教的一些观念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的进程中作出更多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余督兵 《天风》1997,(4):9-11
经文:大5:1—16 主耶稣登山训众篇,奥古斯丁称它为“登山宝训”,这实在是历代基督徒甚宝贵的教训。因它是基督徒灵程的梯级与实践的准则。我们的灵程若依照主的宝训而高攀。  相似文献   

16.
经文:大5:1—16 主耶稣登山训众篇,奥古斯丁称它为“登山宝训”,这实在是历代基督徒甚宝贵的教训。因它是基督徒灵程的梯级与实践的准则。我们的灵程若依照主的宝训而高攀,以及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曹圣洁 《天风》2007,(17):2-4
经文:太4∶4今天的经文是《马太福音》4章4—11节,关于耶稣受试探的事。四福音很少记载耶稣受洗以前的事。当耶稣受洗的时候,他看见圣灵如鸽子降在他身上,还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使他自觉他作为神的儿子又是人子,在世上有特别的使命。然后,圣经记载圣  相似文献   

18.
新书推荐     
《天风》2017,(8):65-65
<正>《马太福音札记》解经:0203059-J020圣经中所有书卷在四福音之前是预言,在它之后是解释,都是关于四福音的主。而《马太福音》所论述之基督的教训、弥赛亚观念对于基督徒灵命的成长特别重要。本书对《马太福音》进行了系统的解释整理,编写成容易阅读、容易了解的教材,不但是慕道友信仰入门的好资料,也是端正弟兄姊妹信仰的好指引,更是传道工人预备讲章的好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第九章借助比喻寻天国对接触耶稣所讲的比喻的讲授者而言,等待他或她的实在是双重的祝福:一方面,讲授者要论及基督有关天国的教导的核心;另一方面,讲授者要学着像耶稣那样讲论。当年,有那么多人曾心悦诚服地聆听基督的教训;而今,仍有许许多多的人将耶稣所讲的比喻铭记在心。无论是在教会内,还是在教会外,这些比喻都被认为是《圣经》中最值得称道的部分。有谁不理解"荡子的比喻"或"慈善的撒  相似文献   

20.
谢炳国 《天风》2017,(1):8-10
“以马内利”这四个字在圣经里出现过三次——《以赛亚书》7章14节、8章8节及《马太福音》1章23节。在耶稣降生700年以前,先知以赛亚就预言“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参赛7:14)。这当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而是上帝的救恩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