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九六年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知感真主,我实现了朝觐的夙愿。同时在朝觐期间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真人真事,至今难已忘怀。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位姓马的哈吉和老伴一同朝觐,两人都年逾花甲,在麦加我们同住一幢楼上,男哈吉们住在六楼,女哈吉们住在一楼,马哈吉和我及马团长,还有一位著名的老阿訇等八人住在六楼的八号房间,张冠新哈吉(后称张哈吉)和其他几人住在隔壁的九号房间(张哈吉现已归真,祈真主饶恕并赐福于他)。一天下午我刚从禁寺回来,团长急忙给我说了一件在本宿舍发生的大事情:“马哈吉的八千元人民币丢了,咋办?”这下我们在场的人都惊…  相似文献   

2.
这是件好事     
从前,有个非洲国家的国王,他非常信任自己手下的一位充满智慧的大臣。这位大臣无论身边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说:“这是件好事。”  相似文献   

3.
这件事发生在北京某食品商店里。一位年轻人走进商店。他走到卖香烟的柜台前,问柜台里面的售货员:“同志,这里有好烟卖吗?”售货员是一位女同志。她看了年轻人一眼,然后回答说:“我们卖的烟都是好烟!我们从来不卖坏烟!”年轻人:“嗨!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问这里有没有好一点的香烟。”售货员:“我们卖的烟都不坏。”于是,两个人之间就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起来了。我们不想在此评论谁是谁非。我们仅想  相似文献   

4.
天方轶事     
一、两次不同的“拜”这一天,一位贝都因人走进先知清真寺,恰好此时哈里发正在这儿做礼拜。此人未遵循常规,匆匆礼完了拜,正要离开,哈里发怒冲冲拾起一只鞋朝他扔去,并厉声呵斥道:“你不要走开,再规规矩矩礼一遍拜。”贝都因人俯首下心,按伊斯兰教的正规程序,又礼了一遍拜。“你说说”,哈里发问他,“这次拜才是正规的拜吧?”“不,以真主的名义发誓,”心地坦诚的贝都因人回答说,“我先前礼的那次拜,是出于对真主的敬畏,可这次拜,是担心你再扔过一只鞋来。”二、山泉与溪水这一天,哈里发奥马尔·伊本·阿布杜勒·阿齐兹询…  相似文献   

5.
在伊斯兰教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性被先知穆罕默德(愿真主赐福他)称为“天园中的妇女之王”,她就是穆圣的爱女,穆斯林妇女的楷模——法图麦。 法图麦出生于公元605年,她聪颖贤惠,美丽善良,是穆圣最钟爱的女儿,她曾长期跟随父亲为传播伊斯兰教真理四处奔走。在穆  相似文献   

6.
有位43岁的妇女,一直处于对陌生人的恐惧之中,不仅是随丈夫参加各种聚会,哪怕是参加孩子的家长会都是如此。为此,她十分苦恼地说:“这些场合我必须忍受,尽可能保持安静,双眼不敢正视任何人,直等到可以回家为止。我觉得被人注视是一件极不舒服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小孩无小事     
儿时的事依稀记得的不多。但有一件事至今印象深刻,并且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这件事对我的意义也愈来愈清晰。那是1965年秋季开学的时候,我从离家极近的初级小学“毕业”,转入离家稍远一点的镇上的完小读五年级。从一至四年级,我所有的课都是由一位年纪半百左右的女教师教的。事实上,我所在的那所初级小学,就只有她一位教师。她担任一至四年级的所有的课。好在一至四年级四个年级的学生总数也只有四十多位,就在一个教室里一起上课,也就是四复式。学校也只有一个教室。一间约二十平方米不到的办公室兼老师的食堂和寝室。很显然,她也同时身兼了校…  相似文献   

8.
上高中时,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一件曾令她感慨颇深的事,事情发生在她的一个在南方上大学的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电视公众人物,每天凌晨三点满脑子就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担心。她来寻求我的帮助时,我问她:“你都担心什么呢?” “有一百一十件呢。所有我应该做的,能够做的,或者必须做的,还有可能会出现的任何事情。一整天我都被担心困优着,晚上还会出现更大的忧虑.’ “发生过什么糟糕的事吗?” “没有。没出现过大的问题,但我还是担心,这使我精疲力竭。” 担心过度对成千上万的人来说是一种耗心费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担心都不好。有效的计划是以可预见的问题为基础的、你需要计划。但是担心过度是有害的,也是不必要的。过度的担心是一…  相似文献   

10.
冀慎杰 《天风》2002,(5):40-40
陈慧丽姊妹今年41岁,是浙江省鄞县洞桥镇耶稣堂的信徒。提起她,教内教外、左邻右舍的人无不交口称誉“介好!”(宁波方言“非常好”的意思) 一、孝敬婆婆的好媳妇陈姊妹的婆婆朱小娥长辈是一位信主30年的老信徒,信仰虔诚,灵命丰盛。在婆婆的言传身教下,陈姊妹于1988年归入主内,从此,她与婆婆同走一条路,同拜一位神。在奔走天国的道路上,婆媳二人彼此相爱,彼此勉励,心心相印,同甘苦、  相似文献   

11.
孟子在《离娄》上篇提出了一个“教者必以正”的命题。我认为这个提法很正确也很重要。弄清这个问题,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古代教育家都很注重“教者必以正”。《学记》篇强调教者正才能正人,认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者不正,是不可能对学生做好“长善、救失”教育工作的。荀子也认为教者正的作用是巨大的。他说:“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荀子·修身》)在他看来,教师的道德品格,知识才能等“师法”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和一生行为非  相似文献   

12.
千山,位于辽东半岛,是长白山支脉,为东北地区三大名山之一,自古为辽东名胜。关于“千山”之名,相传还有一段来历。据说在古代千山这个地方曾是湖泊,湖中有五条龙长年作祟,使湖泊周围的老百姓民不聊生。这些情况让一位名叫积翠的仙子知道了,她立志为民除害。积翠仙子就去求女娟娘娘帮忙。女娟娘娘教她以阳光为金线,月光为银线,以九天彩霞为布,织成千朵莲花,即可镇住恶龙。  相似文献   

13.
在天主圣神的光照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以石鸿臣主教领导的天津教区和“两会”,10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盛况喜人! 5月27日,是天津教区喜庆的日子,是日上午9时许石鸿臣主教主礼,在西开总堂隆重举行感恩大礼弥撒,教区15位神父和专程从台湾赶来祝贺的美国、荷  相似文献   

14.
<正>这是一个已咨询10多次的个案。咨询师是个新手,这次督导的主要议题是她不清楚为什么来访者看到的自己和她看到的形象不同。来访者的不同形象:情绪表达上被督:“来访者描述自己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我看到的不一样,她说自己是一个平静的人,处理事情非常冷静。在咨询中大多数情况下她都是如此,但她提到的几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当她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她的情绪反应就不再是我熟悉的模式。”督导:“你能具体说一下吗?”被督:“比如之前她曾说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说到一个新闻事件,她表达了不一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倡导慈善、推广慈善、鼓励慈善。慈善是伊斯兰教的起点和终点[1],是穆斯林信仰的完美体现。它既包含在五项基本义务之中,又覆盖了全部,是伊斯兰教内与外、信仰与行动的结合,是穆斯林信仰与品德的展示。一、慈善的含义慈善包括“慈”和“善”,“慈”即仁慈,属于真主99个尊名中的一个,是真主的属性。穆斯林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念“泰斯密”(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目的也是为了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仁慈的性格,  相似文献   

16.
学会感谢     
一位外国总统问一位活了104岁的老太太长寿的秘诀时,老太太回答说,一是要幽默,二是学会感谢。从她25岁结婚起,每天她说的最多的两个字便是“谢谢”。她感谢丈夫、感谢父母、感谢儿女、感谢邻居、感谢大自然给予她的种种关怀和体贴。别人对她说一句亲切话语,为她做一件平凡的小事,送给她一  相似文献   

17.
郑镇 《福建宗教》2001,(2):15-15,37
新近发生的两起“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自焚事件说明,一个人要是被邪教所精神控制,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据自焚者的亲属和同事介绍,自焚者王进东、郝惠君和刘春玲原本都是正常的人,都是好人。郝惠君还是学校不可缺少的骨干教师。她工作积极,性格开朗,能歌善舞,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自从练了“法轮功”后,他们都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工作消极,精神恍惚,萎靡不振,冷漠、孤僻,最后走上了绝路。、  相似文献   

18.
之前之后     
之前她知道在别人面前撒娇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之后她知道原来疼爱别人是一件更幸福的事。之前她厌烦任何的婆婆妈妈,之后她不知不觉地开始唠叨。之前大家都担心她什么都不会,不谙世事,之后发觉她几乎什么都会。  相似文献   

19.
“拜功对于信士,确是定时的义务。”(《古兰经》4:103)。“你当谨守拜功,拜功确能防止丑事和罪恶,记念真主确是一件更大的事。”(29:45)众所周知,礼拜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每个穆斯林都应认真履行每日的五番拜功,每周的主麻聚礼及一年的两大节日会礼。我们每做一次礼拜,既完成了自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还能获取真主的喜悦和回赐;尤其是主麻的聚礼,真主给了诸多恩惠。真主说:“信道的人们啊,  相似文献   

20.
儒家“礼”的观念与现代世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礼是生活的规则体系,也是儒家组织社会的理想方式;礼文化在儒家的理想中可分为乐、义、仪、俗、制、教六种正义,而礼的精神是倡导道德与文明;宋代以后儒家礼学从重视“国家”取向转变为重视“社会”取向;儒家礼文化以“秩序”为首出的文化模式,可以成为有益于人类面对21世纪挑战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