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明一代正、续《道藏》编修甫成,道教曾出现“中兴”局面。祖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相继领衔编修《道藏》,既综括各派道书,也使各道派凝合成一个文化共同体。其后未久,全真龙门派“中兴之祖”王常月公开传戒,开创出道门中兴局面。“中兴”的含义,不仅仅在于道教的文化精神重新激扬起来,而且还在于道教作为一种根源于社会生活的文化形式,经过理念的升华后重新走入生活,成为可资借鉴、可供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正是以公开传戒推动教务改革的真正含义。历史地看,编修《道藏》与道门中兴,似乎具有…  相似文献   

2.
天师道是道教重要道派之一,它是东汉顺帝时张陵所创,历经一千八百多年,在我国宗教及文化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以往我们对认真审视天师道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很不够,这也无益于我们对文化遗产的整理与吸收。因此,我们还是应用历史的眼光作点具体地分析,实事求是地评价天师道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作用。一、天师道对“道论”的发展道教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在中国文化史上,不管在不同的时代有何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东汉末年,天师道在汉中一带兴盛发展,后曹操迁封天师部众,第四代嗣师张盛率部重返老祖天师修道炼丹旧地。从张道陵开始,天师世系已六十三代。前三代天师活动中心主要在陕西、四川的一些地方,后六十代天师的活动圣地则在贵溪龙虎山中。唐、宋以降,天师世家重新得到统治阶层的承认,并倍受尊崇。历代王朝对张天师也多有封赠,许多朝代的天师曾经官居一品,挂金印,着蟒袍。其封号有:法师、国师、先生、真君、大真人、大夫等等。并修建宫观,赐予良田。尤其是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朝廷以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主领三山符箓,并为正一教主。于是南方符箓道派遂合流为正一道派,与全真道派分别为  相似文献   

4.
据载 ,北京地安门外桥北火德真君庙 (简称火神庙 ) ,在历史上江西龙虎山历代嗣汉天师来京都驻跸于此。明代 ,曾被皇家敕封为“显灵宫” ,与正阳门外关帝庙朝天宫 ,朝阳门外东岳庙灵济宫 ,合称“三宫” ,由皇家道录司直接派大德高道担任住持。在现代史上 ,天师进京驻跸北京火神庙有两次。一次是清光绪二十几年 (约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朝廷为“息灾弭乱 ,永延清祚” ,曾请 6 2代天师张元旭进京在火神庙亲自主持由“三宫”联合祈建的中元法会。另一次则是民国五年(1916年 )进京住火神庙 ,在“新华宫”建醮设坛。天师入觐“北省道纲司、…  相似文献   

5.
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祖庭,曾经宫观林立,其中嗣汉天师府历时九百多年香火不断,现为全国21座重点开放宫观之一的它拥有8院12殿,其中授箓院内的天师殿最具特色。文章在研读相关道经、山志的基础上,结合考察和访谈资料,就天师殿的殿堂命名、殿堂营造、道场安排、碑刻铭文等信息,研读该道派的宗教信仰、科仪特色、宗教传播和神俗互动等象征意义,认为该殿堂的宗教符号契合了符箓道派的宗教特质。文章以天师殿为切入点,运用人类学研究方法解读正一道派,为该道派的研究提供了又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6.
自 1 991年和 1 995年天师府恢复对国内外正一派授传度以来 ,由于天师经资料不全 ,一直是授职而未授。对此 ,中国道协领导极为关心。 2 0 0 0年 6月中国道协张继禹副会长、袁炳栋秘书长及袁志鸿副秘书长视察天师府工作时 ,希望天师府应着手对“天师经”整理 ,尽快改变现在授职而未给的现象。按照中国道协的指示 ,去年 7月天师府成立了以住持张金涛挂帅的“天师经”整理小组 ,先后到江西、浙江、福建、江苏等地搜集资料 ,得到各地道友善信的热心支持。在浙江乐清、福建泉州、江西修水、波阳、贵溪等地搜集到了大量“天师经”资…  相似文献   

7.
唐代为中国道教的全盛时期,其道派承袭魏晋南北朝,来源有二,其一是继承魏晋神仙道教的传统,其二是魏晋天师道的流变。例如唐代专门从事外丹黄白术的金丹派道士和以各类气法修炼,兼服食药物养生的炼养派道士,则是继承方仙道传统的神仙道教流派。上清派、灵宝派、正一派等经箓派道教,实际上是魏晋天师道在神仙道教影响下的流变。再有楼观派(唐初改楼观为宗圣观)道士以终南山为中心,形成终南山道团,宗老子和关尹子,习《老》、《庄》,实为神仙道教和经箓派道教的融汇。唐代道观遍于全国名山大邑,以茅山和终南山最显,道教重道阶而不重道派。其中上清派以茅山为本山,师徒授受分明,是唐代影响最大的道派。自陶弘景以来其传授次第为:  相似文献   

8.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内的“天师八卦宴”在国内是颇有名气的筵席。它起源于哪朝哪代,哪一代天师,目前尚无确凿的文字佐证,但据上辈老人所传,至迟在清代中叶已十分盛行。“天师八卦宴”是历代张天师宴请贵宾或举行重大活动必备的筵席,名庖众多,制作精细,风味独特,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天师道文化得以恢复和发展,发掘和恢复“天师宴”也就成了热门的话题。1988年,当时鹰潭市的“龙山大酒店”(现为国贸商厦)有一姓黄的厨师,据称其祖父和父亲都在天师府当过厨师,熟知“天师八卦宴”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天师道,初创时俗称“五斗米道”。教内则称“正一盟威之道”。因道教尊奉创始人张道陵为天师,故称天师道。宋元以后,龙虎山天师主领道教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诸派,统称“正一道”,以区别于金元时期在北方兴起的全真道。  相似文献   

10.
青城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为大帅道发祥地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洞天”,有“神仙都会”之称。道教教派变化繁多,现青城山道系属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全山现有道教宫观七个;即:建福宫、天师洞、祖师殿、朝阳洞、国明宫、上清宫、玉清宫,共有道徒96人。其中乾道43人,坤道53人。在坤道53人中,有近半数担任着宫观的各种职务。除天帅洞外,所有的当家都是坤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本文拟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龙虎山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之所,道教正一派祖庭。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元时因封36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遂得名嗣汉天师府。10月23日至24日,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港澳台等九个国家和地区的道教界人士及信众和嘉宾数千人汇聚江西龙虎山上清镇,庆祝嗣汉天师府建府900周年。与会道众共同诵读“护国佑民世界和平祈祷词”,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世界和平。庆典活动中,进行7道教科仪、道教音…  相似文献   

12.
“正一道”,道教称是太上老君亲授张道陵天师的新出治世之“真道”。于是,“正一”之名伴天师创教而益彰;且其蕴义贯穿道教经箓、义理、修养等各个方面,渗透整个道教历史发展过程之中,抑或谓为道教精髓。本文根据道典,仅就几个主要方面略为论述。一、“正一道”名称之由来《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张道陵乃博学之士,在蜀为官时,亲睹巴蜀民夷的粗俗宗教陋习,欲施改变。于是,弃官遍访参学,历十数年,回到蜀中,依据老学创立道教,以“正一”明宣其道,教化民夷。但张天师所创之教,现存正史皆不言“正一”,多称之为“五斗米道”或“米道”,把传播五斗米道者称为“五斗米师”。这是因三师(天师张道陵、嗣师张衡、系师张鲁)  相似文献   

13.
天师道,在汉、魏时期称五斗米道,这在《后汉书》、《三国志》的有关传记中,记载相同,学术界也无异辞;后来改称天师道,但为什么改称?何时改称?学术界的看法却不一致。有说因张陵自称天师,故名天师道;有说因道徒尊张陵为天师,故称天师道。至于何时改称,有说起于西晋陈瑞自称天师以后;有说起于汉熹平时,或更早。这些,在道数史研究中虽不是大问题,但讨论清楚,还是有意义的。“天师”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徐无畏》,该篇设黄帝与小童问答,中云:“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后之《黄帝内经素问》,设黄帝与岐伯、雷公等之问答,首篇首句云:“昔在黄帝生而神灵,……乃问于天师曰”,注云:“天师,岐  相似文献   

14.
道教戒律     
道教约束道士思想言行,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的条文。道教初期原无正式戒条,两晋南北朝时期,始由上清、灵宝、新天师等道派沿袭佛教戒律,制“五戒”、“八戒”,以及吸取儒家忠孝纲常观念而制定“十戒”和其他戒律。其内容除五戒、八戒与佛教基本相同外,尚列有“不得违戾父母师长”,“不得杀生屠害”,“不得叛逆君王”,“不得淫乱骨肉”,“不得毁乱道法”,“不得污漫静坛”等等。  相似文献   

15.
夏历十月十五日为道教下元节(1990年12月1日),江西省贵溪县上清镇嗣汉天师府龙虎山道教协会隆重举办了以天师府祖天师法像开光盛典为中心内容的“龙虎山道教文化活动周”。 11月30日下午由天师府何烂然道长、龚镜清道长、邱裕松道长交替做了“请水安监斋”、“安龙奠士”、“行阵布卦”、“书符传递”等科仪;青年道长黄有胜做了“申文发奏”科仪。12月1日早晨由两位老道长做“起师扬幡”和“分灯嘎玉”科仪;上午由汪少林老道长做“开光”科仪;下午上海市道协陈莲笙道长做“上表”科仪。12月2日上午由天师府青年道长李少华做“净坛”科仪。这次道场,老道长还做了“迎  相似文献   

16.
正一道     
道教教派之一,或称正一教、正一派。元以后,为道教上清、灵宝和天师道等各符箓派之总称,与全真道同为道教之两大派。正一道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不重修持;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降神驱鬼,祈福禳灾。相传张陵创教时,称太上老君降授以三天正法,“教以正一新出道法”,又“授正一科术要道法文”、“正一盟威妙经三业六通之诀”,以“伐诛邪伪,与天下万神分付为盟,悉承正一之道也”。(《云笈七籤》卷二十八),陵子衡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袭教居阳平山,岁以经箓授弟子,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道教总会朝圣团一行15人,在以主席林泽连为团长、副主席陈国显为副团长的率领下,于1997年4月16-17日到龙虎山天师府谒祖参访,受到天师府全体道众的热烈欢迎。16日下午2点,风和日丽。朝圣团在天师府道众夹道迎接下,在锣鼓和炮竹声中步入天师府大门。首先,来到天师殿谒祖进香,参拜了祖天师张道陵、30代天师张继先,43代天师张宇初等神像。接着,龙虎山道协会长、嗣汉天师府主持张金涛及秘书长等道协主要负责人在接待室会见了朝圣团一行并进行了座谈。龙虎山道协张青剑副会长介绍了天师府近年来的情况和即将重建"法篆局"等有关工…  相似文献   

18.
玄教是符箓派的支派之一,创始于元初,流传至元末。该派直接从龙虎宗分衍而来,其创始人为元初龙虎山道士张留孙(1248~1321)。在至元十三年(1276),张留孙随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觐见元世祖后留侍阙下,此后以祈祷有验、治病有功,为元世祖  相似文献   

19.
七、东晋末刘宋(420-479)初融摄天师道、佛教和方士传统的灵宝科仪如果说自东晋中叶以来上清经派通过融合南方方士传统与天师道促进了道教科仪的发展,那么东晋末刘宋初古灵宝经的问世则进一步发展了道教科仪。古灵宝经是多种传统的大熔炉。首先,古灵宝经承袭和发展了南方的方士传统,并使方士传统的几大支流得以汇合。其次,古灵宝经还继上清经之后继续援取天师道的东西,使天师道与方士传统得到了更深的融合。再次,古灵宝经又大量吸收佛教的教义和实践,将其与天师道或方士传统嫁接在一起。正因为从多种传统中摄取了营养,所以古灵宝经创立了内…  相似文献   

20.
陈怡 《中国道教》2018,(6):62-62
传戒和授箓是道教教制建设、信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18年底,中国道教协会分别在南岳衡山道院和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办了全真派道士传戒活动和内地正一派道士初授篆活动。在活动结束前召开的座谈会上,戒子和策生代表们畅谈了参加活动的感想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