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路平 《天风》1995,(4):48-48
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庆祝80周年纪念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合会在1915年由七大公会联合创建,旨在联络香港华人教会,宣传福音,办理教会之共同事工,至今立会已届80周年,参加的会员堂已增至270多个教堂。为庆祝80周年纪念。  相似文献   

2.
我是在大陆成长起来的无神论者,在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学工作。赴美前从没接触过教会活动。在美国南部某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异国他乡的环境促使我在校园内尽可能多地结识些朋友,这样无意中我接触到不少华人基督徒,还被邀请参加他们各自教会的活动。这为我实地考察宗教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只要有可能我就争取多接触些他们的活动。我前后程度不等地去过不同宗教团体的主日崇拜、主日学校、福音团契活动、查经小组学习、教堂婚礼、教堂洗礼、教会举办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什么东南亚华人基督教不再依赖中国教会与西方教会的外部支援,反而迎来令人瞩目的增长?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构建新的分析框架,从内部关系网络视角切入,通过对当代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内部社会资本结构面的考察发现:1976年以后东南亚华人教会间的互动频率大幅提升;以堂会为单位的网络密度较以往已有所提高;各种小团体间已逐渐建立联系;内部网络的群体中心性处于较低水平;上述结构面内部社会资本,为东南亚华人教会获取有益信息提供了频繁广泛且多样的接触机会,促进了信息的顺畅流动,并且有利于内部跨宗派、跨区域合作的形成。其实际成效就是东南亚华人教会可以通过内部网络获得更丰富的资源,并在较为一致的"教会增长"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地区联动、神学教育、大型布道等领域的合作,达成原有单个教会和机构难以实现的教会事工,最终促成华人教会在信徒人数和堂会数量的大幅增长。上述分析说明,内部社会资本的提升是促进当代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的动力,当代东南亚华人基督教的发展模式已从"外生型"转向"内生型"。  相似文献   

4.
晓望 《天风》2011,(5):36-36
欧美教会呼吁北约解除欧洲所有核武 日本大地震引发核辐射危机,欧美两地的教会组织日前发信要求北约解除核武器。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欧洲基督教教会协会、美国基督教教会协会及加拿大基督教教会协会于2011年3月17日发表联合签署信件,认为北约应检讨其欧洲防卫策略,不应再坚持冷战时期的思维,而应减少现时部署的200多枚核弹头。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人基督教会研究:以大波士顿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华人基督教的历史与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几乎一样长。大波士顿地区的华人基督徒出现较早,但华人基督教会直到1946年才出现。该地区现有华人基督教会近30家,信徒5000多人,约占当地华人总人口的5%。华人新移民加入基督教会的主要原因有: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文化变迁;寻求族群归属和文化认同;寻求物质与精神帮助;华人教会的主动宣传。华人基督教会的特点有:组织独立,神学保守;华人新移民是华人基督教会的生力军;普通话、英语和粤语三种语言并存;尽量少谈或不谈政治。华人基督教会的功能有:解决华人信仰问题;团结华人;服务华人,教育华人,帮助华人新移民融入美国社会,同时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华人基督教会是华人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华文报刊和中文学校一起构成美国华人文化社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德教是由上个世纪的中叶,从中国东南沿海传至东南亚,在东南亚华人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新兴的民间宗教。它已接近成型,有自己的教主、神灵系统、教义、经典;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仪式、祈祷方式、通过扶鸾沟通神人;有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德教会的组织和称之为德生的宗教信徒。应该说现代宗教学所界定宗教的基本要素,德教或多或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年,三元论这一古老的基督教人学理论才通过几位西方"属灵作家"的著作而引起少数华人神学家的重视,并成为他们在应对"非基督教运动"的挑战和在"基督教本色化运动"的背景中提出的"属灵神学"的核心内容。随着时代发展,三元论对华人教会的影响已不再限于少数神学家。尽管有人担心三元论可能在华人教会中导致某些负面的思想影响,如"诺斯替主义"、"反智主义"和"消极世界观"等,但该理论本身与这些负面影响并无必然逻辑联系。因此,没有理由把它看作一种必然导致对《圣经》的误读的"危险理论",而应结合当代华人教会的现实处境和历史传统,对其做出公允评价。  相似文献   

8.
王荣伟 《天风》2003,(3):14-15
2003年2月5日,在柏林的会议中,教会为着在伊拉克军事行动的威胁,商讨了一个共同的回应,欧洲教会领袖发布了下述的声明。会议由WCC召集,CEC,NCCCUSA及Middle East Council of Church磋商,EKD主办。 一、作为欧洲教会领袖,在美国基督教教会联合会及中东教会联合会的磋商下,我们对美国和一些欧洲政府持续呼唤反伊的军事行动保持极度的关注,作为有信仰的人民,我们对邻舍的爱迫使我们反对战争和对冲突寻求和平决议,作为教会,我们为伊拉克及整个中东地区的人民祈求和平、自由、公义和安全。此祷告思于我们成为和平的使者。  相似文献   

9.
陈鼎亮 《天风》2017,(2):10-11
周联华牧师一生致力于教会牧养、神学教育、圣经翻译、基督教高等教育、社会关怀、跨越省籍追求教会合一服侍这一代华人教会与社会,影响甚巨。有牧者评价周牧师:“一生对社会、对教会贡献极高,却没有自恃其才,更没有居功自傲。一生温良、谦恭,有君子之风。”他一生勤勤恳恳,著作等身,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09,(10):F0004-F0004
洪启元是华人基督教界知名的敬拜主领及创作人,也是著名“赞美之泉”音乐事工的创始人之一。他所写出并已经发行的两百多首创作,已广为华人教会所使用,有许多是我们已耳熟能详的,如《让赞美飞扬》、《爱我愿意》、《耶和华祝福满满》等。  相似文献   

11.
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与本色教会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基督教会是由基督教15个教派的华人教会共同组成的全国性的合一教会组织,广东协会是其中成立最早、最有影响的一个教会。它成立于1926年,其前身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成立于1919年。广东协会在数十年的时间中经历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也遇到过不少挫折,尤以抗战时期所受的损失为重。协会目的在于使教会摆脱外国传教差会的控制,从而建立和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本色化的合一教会。它的成立和发展,不仅是基督教在华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趋势的体现,也是基督教会适应日益蓬勃发展的民族主义思想和运动的结果。把它作为20世纪前期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的具体实践的代表,考察其演变历程,可以为我们理解20世纪中国基督教的发展过程,提供一个具体视角。  相似文献   

12.
自入会以来,一年多的圣书摞起来也有几尺厚了,它像一位良师益友,教给我做人的道理、生活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帮我修德行。我从这几本几千多页的文字中读懂了耶稣的诞生,圣神降临节建立教会的历史,神圣的教会;还看到了为教会、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圣人圣女们;为教会繁荣忘我工作的主教神父们……它使我真正感受到教会的可爱,教会的伟大,使我更加坚定了为教会去奉献的信念。 《圣书》带着它特有的清清的墨香,在我眼前展现出一幅幅动人的图画:维护信仰的贞女——雅妮,使我感受到她的坚强不屈,被斩首致命,年仅13岁的她,…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人基督教会见闻录孙家骥十年前,美国的华人基督教会还是以老一代华工移民及其后代和六、七十年代从台湾移民到美国的知识分子为主。从八十年代末开始,美国华人教会的成分开始发生变化。因为大陆新移民的比例迅速上升,在一些教会里,大陆移民基督徒占一半或一半以...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01,(8)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教育部圣乐促进组日前举办交流会,探讨成立圣乐资源中心的可行性。来自香港不同宗派堂会的50多位圣乐事奉人员出席会议。提议中的圣乐资源中心将为教会诗班和圣乐负责同工提供圣乐训练,为香港教会提供乐谱、诗歌,举办圣乐讲座及出版圣乐作品等。  相似文献   

15.
<正>欧洲虽然华人天主教徒和华人教堂的数目都很少,但颇具特色,为欧洲华裔新移民融入当地社会以及保持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天主教是法国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法国的"1905年法"规定,宗教信仰问题不能列入国家调查的内容,因此要确切统计法国华侨中的天主教徒人数是十分困难的。据各方资料,巴黎华人天主教会大约有华人华侨信徒一千多人,每个主日(星  相似文献   

16.
静之 《天风》2002,(7):38-39
我是一个常年在异地求学的学子。在这十年中,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假期回家,每逢主日我都去教堂做礼拜,通常去的都是省市里一些有名的大教堂。几年来,教会生活使我无论在信仰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受益匪浅!然而我也看到,教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颇令人担忧。回想发生的许多事情,让我深切地感到:牧养是教会之重,讲台是重中之重;教会兴衰,系于讲台! 谈到讲台,自然提及长老、牧师等神的仆人,没有他们也就无所谓讲台,其实他们本身就是一座活讲台,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见证神、荣耀神。讲道是神学的载体,因此讲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它最重要的地方,莫过于它是用来解决思想  相似文献   

17.
《天风》1998,(7)
彼此相交 共享神恩赠送圣经 和睦团契 1997年11月1日—21日,金陵协和神学院刘美纯老师和广东协和神学院陈逸鲁老师访问了以色列。期间在耶路撒冷参加一次华人教会的聚会时,得知远在耶路撒冷的华人教会,缺少中文的《圣经》、《赞美诗》及其他的灵修书刊。归来后,他们将远在耶路撒冷的中  相似文献   

18.
<正>这些年来,某些农村教会特别是山区的一些教会面临萎缩。近期我走访了一些山区的教会,有些感慨。一、农村教会的发展现状1.青黄不接,老龄化严重有一次,一位弟兄骑摩托车送我去一间山区教会证道。开始讲道前,看到满屋的白发老人,我请在座60岁以上的老人举手。结果,满屋礼拜的信徒,只有两个人没有举手我以及骑摩托车送我的那位同工。这种现象在  相似文献   

19.
香港地区圣公会最初主要是服务欧美侨民的教会,后来陆续建立多个以华人为主的教堂,并一直以来乐于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的人群,使香港地区圣公会成为一个扎根本地而又具有多元文化的基督徒群体。香港地区基督宗教各教会一直以来积极参与香港地区有关人民生活福祉的事务,包括慈善、福利、教育等公共事务,使教会成为有需要的人群的同行者与协助者。自香港地区1997年回归祖国以来,教会不断地在动态的历史环境中探索自己新的身份和新的使命。在特别行政区成立的25年间,香港地区基督教在不同方面都有着长足的发展,并且持续探索可以作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20.
谈到教会内的一些服务工作,常有一些对教会不清楚的看法.例如许多人认为教会就是专门做善事的慈善机构,像我们现在由堂口或教区所兴办的一些敬老院、幼儿园及医疗所等.的确,教会是办了一些慈善服务机构,但教会所做的这一切都不只是基于做善事.而是透过这一切有益于人群的服务工作,表达基督的大爱,张扬基督的福音.教会中有句名言:在最卑微、最弱小的人身上去服务;愈不被重视的地方、愈没有人关心的地方,就是教会首先当去的地方.这种精神凭的不是一副慈善心肠或铺路造桥的功德心就能做到的.这完全是依靠十字架上最完全、最彻底的奉献与爱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