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张浩研究员的《诡辩论———狡黠与智慧的关系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是一部辨识、剖析和反驳诡辩的力作。该书作者不仅站在哲学的高度去分析诡辩论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征,而且从哲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诡辩命题和诡辩术,进行了分类剖析,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深刻地阐明了诡辩产生的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为人们提供了辨识和揭露诡辩的理论武器,同时也教给了人们行之有效地剖析诡辩的科学方法和反驳诡辩的艺术。该书资料丰富、视野广阔、论据扎实、文笔…  相似文献   

2.
《诡辩论》     
诡辩的存在可说是源远流长,批判诡辩也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建国以来,就有不少专家学者发表过论诡辩的文章,但作为专门性的论著,本书可算第1部。对于诡辩,人们一般总以为是不讲道理、毫无根据的瞎说一气。对这种看法,作者并没简单的加以贬斥,而是引用了中外哲学史上大量的史料来说明。诡辩派原来的观点不是别的,只是一种“合理化论辩”,一切具有代表性的诡辩命题,都有表面、片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特征。并且指出,诡辩不是只有坏人才具有的一种恶劣品质,好人在论辩时也会犯诡辩性的错误;也不能把所有带有诡辩倾向的人都说成是诡辩者。诡辩在人类思维发展史上也起过积极的作用。这样,一下子就把人们引入了探讨诡辩问题的境界,破除了长期以来人们对诡辩的“偏见”。作者在第1章和第5章论及了这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刊在《管子学刊》1989年第1期上的《“白马非马”与诡辩哲学》一文(以下简称“白文”),在总结“同诡辩作斗争的历史教训”时说:为了同诡辩论进行有效的斗争,不但要懂得辩证逻辑,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而且要懂得形式逻辑,善于进行逻辑分析。在战国时期,人们对“白马非马”的诡辩论,  相似文献   

4.
简评《诡辩和逻辑名篇赏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7用出版的孙中原编著的《诡辩和逻辑名篇赏析)一书,是中国逻辑研究的新论。编写者遍览古籍.择取中国古代具有深远影响的十余位逻辑家和诡辩论之名作,以纵向探源。横向比较之写法,假以明白晓畅之文学推出中国逻辑产生、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这是别开生面的逻辑研究。事实上.不论在西方还是东方的古代历史上,逻辑的发展往往和辩论之风分不开。在辩论中,一方面形成正确的论证,从而发现了逻辑规则.另一方面,又产生貌似有效论证的种种语言技巧,出现了诡辩术。当然.有时这两方面又交叉在一起,难于分辨。编写者采取了求实的治史态度.选择中国古代的诡辩名篇和逻辑名篇并列分析,使五面和反面相互比较,再现逻辑发展的真实,再现逻辑史的崎岖曲折。在方法上,无论是对诡辩论还是逻辑名篇采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方法.对史料析精剔要,对内容条分缕析,有独到见地。名辩学(即逻辑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珍品。然而,这份珍贵学术遗产的继承和发扬、普及和推广还十分不够,以致于研究者非绝无,而知之者却甚少。本书的出版无疑对于人们了解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将大有种益。(■鼎夫)简评《诡辩和逻辑名篇赏析》@仉鼎夫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诡辩     
什么是诡辩?凡论及诡辩的形式逻辑教材和专著都作了回答,但回答得都不准确。这里,我们不妨先看几家定义: ①“诡辩就是有意识地为某种谬论论证。”(《普通逻辑》,上海82年5月版) ②“诡辩是一种故意违反逻辑的规律或规则,为谬论所进行的似是而非的论证。”(《形式逻辑》,人民大学84年7月版) ③“有意识地用错误的证明来为谬论辩  相似文献   

6.
人们都痛恨“诡辩”,因为诡辩者在表面上、形式上好象是运用正确的辩论手段,实际上有意违反形式逻辑规律、规则,作出似是而非的推论以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为荒谬的言行进行辩护。但是,并非所有的诡辩都是狡猾,有时候,诡辩倒是一种少有的机智。比如,为了活跃气氛,为了应付某种困难的问题,为了斗敌,等等,都用得着“诡辩”的手段。象这种没有不良动机的“诡辩”  相似文献   

7.
分配正义:从弱势群体的观点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现实生活,正义在目前的中国都是一个关键词。从理论研究看,近年来正义问题一直是国内学术研究的热点,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和社会学都非常关注社会正义问题。从现实生活看,近年来中国社会所要达到的目标有了明显的变化,从比较单纯的经济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8.
周云之同志在《哲学研究》1983年第1期上发表的文章《对先秦名家分为两个诡辩学派的异议》中提出了重新评价公孙龙“白马非马”论的基本性质问题。在此之前,周在另外两篇文章《公孙龙关于名(概念)的逻辑思想——“白马非马”纯属诡辩吗?》、《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几个方法问题》中也谈到同一问题(以下简称周文)。周文认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根本不是割裂个别与一般的‘离  相似文献   

9.
对庄子哲学的评价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庄子的“相对主义”。国内出版的有关中国哲学史的论著,多数把庄子的相对主义归结为“诡辩论”,或“貌似辩证法的诡辩”,对它作否定的评价。某些对庄子哲学作肯定评价的论著,也认为其相对主义就是消极的东西。然  相似文献   

10.
诡辩,一般是指混淆是非的议论,逻辑学上是指似是而非的论证。作为一思维方式和言语形式,诡辩虽然有其消极的一面,令人深恶痛绝,但对其积极的一面.也不能视而不见。记得一本书上有这样一句话:“诡辩是超越善恶的说话术”。姑且不论这个判断是否准确,但它至少向修辞领域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诡辩是一种面语技巧;诡辩本身无所谓善恶,完全看人如何运用。为善良美好的愿望而用,诡辩就是善的.所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为卑劣丑恶的意图而用,诡辩就是恶的,所产生的效果是消极的。社会需要扬善弃恶,因此.探讨诡辩在言语交际中的积极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