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孟德尔(C.W.K.Mundle)在“‘私人语言’和维特根斯坦的那种行为主义”中把维修根斯坦的观点称之为“语言的行为主义”(linguistic behaviourism),他通过对于这种语言行为主义的批判确定一个与维特根斯坦相反的论点:一个人可以谈论他的私人经验.他说,维特根斯坦的论点——一个人甚至不能够对自己谈论他的私人经验(这是维特根斯坦在关于日记的论述中力图证明的)——与其他问题混淆起来了.这是因为维特根斯坦把问题表达成:“能有私人语言吗?”这种表述混淆了以下问题之间的区别:一、人能有意义地对他自己谈论他个人的私人经验吗?二、人能告诉其他人关于他的私人经验的情况吗?  相似文献   

2.
同是女人,却不共戴天。中国人的人际冲突中,上千年来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婆婆和媳妇一起落水时先救谁?”至今还没有一个中国男人做这道题时得过一百分。中国人讲凡事都有一个先来后到。在民间,教师称“先生”,学生称“后生”,而所谓教育最初意思便是“先出生的人教后出生的人”,教那些“过来人”的经验。翻开历史,中国进步较快的时代都是人们深感“后生可畏”的时代。不过,这样的时代屈指可数。至于说为何“先生”被用来称谓所有的男人,男尊女卑似乎是最通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政以德”—孔子的政治伦理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在同生徒们谈论学问的时侯,以及同王侯们谈论国事的时候,始终是把伦理思想同政治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其鲜明标志,就是他所讲的“为政以德”(《论语·为政》以下凡引此书只注篇名)。为了把孔子“为政以德”这句话的具体内容了解得比较透彻,有必要首先把这句话中的“政”和“德”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含义作一番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女人大都不喜欢言论自身的价值,仿佛有价值便被视作物而非视为人。其实不然。人也是物,不过是会动的物,是会思考的物,是具有高级智能的物。通常所言的“人物”便挺爽快地把人归类为“人”物。大凡物,自然有“价值”。 在两性世界中,女人比男人的价值高。 男女交往时,总是男人对女人小心翼翼,奉承巴结套近乎。诸如“女士优先”之类的阿谀之辞便是贱贱男人放在两性天平上女性一端的重量级的砝码。别小看这“砝码”,倘若谁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道一句:“女人靠边”。那世界准会闹翻了天!不是男性轻看了自己,委实是在两性价值法则上,女人优于男人所致。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传统文化有非常刚性的、男性的一面,《周易》以“乾卦”为众卦之首,这个纯阳之卦,就是一个父亲的形象,男人的形象,圣人的形象。儒家的传统非常强调做人,以为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成人”,做什么人、成什么人,实际上就是成一个男人,做一个男人。这些人没有感情,“圣人无情”,认为人生有比儿女情长更重要、更伟大的事情,这就是治国、平天下,这些人永远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他们始终有一个远大的抱负,有坚强的信念,知其不可为而为,哪怕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哪怕“任重而道远”,哪怕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这一伟大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安静而单纯     
“敏感、忧郁、怕羞、拙于言谈、疏于功名、不通世故、不善社交”等等,据说是哲学家、作家周国平的个性,在某些人眼里这可能是弱势,但从另一个角度看, 这恰恰是有成就男人的优势。周国平先生在自身的哲学里,以文字宣泄的理性方式成就  相似文献   

7.
科普宁在本文中讨论了普遍客观规律与辩证逻辑方法、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经验与理论、知性与理性的关系问题。有两个基本观点值得注意:第一,“人的观念、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物化了,变成了已经不依赖于意识即主体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另一方面,客观现实的对象为人所占有,人化了,成为人的自然器官的继续、加强和延伸”。第二,“一切认识都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一方面,“人的认识无论按其形式来说或者按其内容来说,始终是理性的。另一方面,人的认识在其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没有失去它跟感性的联系”。在他的《作为逻辑的辩证法》一书中还说“感性和理性不是两个阶段,而是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由以组成的两个因素。感性与理性在认识过程中的统一,并不是说它们一个紧跟着另一个,而是说这两者都必然参与我们的认识”。“在列宁那里甚至没有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这样的术语”,把感性与理任看作先后相接的两个认识阶段是“形而上学家才会准许的”。(这段文章已译出,插入本文,用括号[ ]标明。)关于知牲与理性,请参看本刊今年第七期科普宁的文章《知性与理性及其在认识中的机能》。  相似文献   

8.
郭为 《天风》2017,(3):53-53
《时代勇者》是一本谈论“勇气”的书,确切地说,这本书是写给那些愿意过得胜生活的弟兄的一本书:帮助男人恢复和塑造神创造原初的男人气质。当然,这也是为每一个愿意为主勇敢刚强之人所预备的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9.
启蒙精神逆转的理性根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启蒙”与“启蒙精神”的关注与反思一直是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主流。可以说 ,兴盛于资产阶级上升时代的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至上原则 ,不仅使人们从神的监护下摆脱出来 ,而且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主要价值取向。在启蒙运动中 ,存在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即将“人类自由的进步”与“人类理性的进步”等同起来。及至 2 0世纪 ,随着“技术理性”的蓬勃发展与不断扩张 ,哲人们开始了新的追问 :以崇尚理性为惟一准则的启蒙动动 ,在理性已充分发展的当下 ,为什么没有达到其原初的鹄的 ,即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 ,而是走向其反面 ,使人“…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心主义”在主流范式的理论建构中具有本体论意义.主流范式假定,世界秩序是其基本构成单位——理性国家——逐利行为的副产品.以“理性自主”的男人为原型,主流范式塑就了理性国家的身份特质,并就此割裂了性别要素与世界秩序之间的关联,划清了国家道德与普遍道德的界限.理性与道德对立导致了世界秩序范畴对道德和性别的排除,最终将国际关系塑造成真正的“无女人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