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貌,是人的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讲礼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是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基点。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讲礼貌的广度和深度如何,直接反映其文化、道德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2.
医学道德与医学法规关系之管见湖北中医学院(430061)黄加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往往会碰到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问题和矛盾。在这些问题和矛盾中,有一些是医学道德问题,有一些是医学法规问题。有的把医学道德误认为是医学法规,有的...  相似文献   

3.
积极恢复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李奇近几年来不断有人提出,要重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道德体系,或者要求明确构建新道德体系的方向。但究竟要求重建什么性质的新道德体系?有的明确提出建立个体主义的道德体系才适应市场经济,有的没有明确说清楚。然而他们的理由却是...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道德的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道德现代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有两个不可逾越的理论阿题: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转换点与结合点是什么?为什么传统道德能对中国社会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它与社会生活的切入点在哪里?这些问题,当然可以从中国特殊的社会存在中我到答案,然而,作为理论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在道德自身的逻辑原理中获得本源的解释。这些问题的秘密,深藏于中国道德特殊的精神取向与原理中。中国道德的精神是什么,或者说,中国道德的精髓与真谛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德”“得”相通。“德”“得”相通是中国道德精神的最本质的表述,…  相似文献   

5.
“经济伦理”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好经济发展和伦理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如何将经济利益的追求与经济制度的正当性、经济行为的道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已经引起人...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伦理学研究会于去年11月召开贵州少数民族伦理道德讨论会,现就讨论的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少数民族的道德传统问题 许多同志认为,贵州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适应其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传统。在这种道德传统中,有许多美德,如团结互助、正直勇敢、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劳俭朴、谦虚礼貌、热情待客等。  相似文献   

7.
一切道德的根本问题是其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关系问题。所谓道德的应然性,是决定道德之为道德的、包括道德的本源性、目的性、价值性、动办性等在内的本质特征,主要包括道德存在的文化根据、道德规范体系建构的精神条件、道德标准的界定、道德作用的精神动力等问题,也就是一定道德文明得以建构的缘由及其应然状态。所谓道德的实然性,是指道德在与经济、与日常生活、与人际行为相关联的实际运动中呈现出来的具体特征特性的总和,主要包括道德与经济的协调性(或背反性)、道德与日常生活的互动性、社会的道德水准和个体道德意识结合的程度等方面。道德实然性是道德的现象特征,显现为道德的现实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8.
怎样理解“道德重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我们社会会不会发生社会伦理与道德的重构?既然大多数人都同意在这方面正发生着一些变动,问题实际上是在于这些变动能不能被称之为重构,以及作为前提,如何理解一种伦理与道德的重构?一种是...  相似文献   

9.
道德问题的秘密在于道德之外。这句话的意思不仅仅是说道德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 ,其原因往往不在于道德本身 ,而在于道德之外 ;也不仅仅是说道德问题的现实影响往往不会限于道德领域 ,而是会扩展到经济领域、政治领域以及其它社会领域 ;而且是说要解决道德问题 ,就不能仅仅就道德论道德 ,以道德的方法解决道德的问题 ,而是要在道德之外寻找解决道德问题的治本之策。作为道德问题域中一个具有基本性质的问题 ,诚信自也不能例外。如果我们将哲学问题分为外向性问题和内向性问题的话 ,诚信无疑是一个典型的内向性问题。正如任何外向性问题都缺少…  相似文献   

10.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玉淑芹在《哲学研究》(1995年第2期)上撰文,针对有的学者否定市场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之间的联系;道德的本质特征是自律性和超功利性、而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是他律性和功利性;市场经济行为是非道德行为,不能作道德评价,无须道德调节等观...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和社会意识中,广泛流行的一种观点,就是认为道德与市场经济是相互对立的。其依据是:道德等于个人大公无私,而市场经济则是自私自利、贪财图利的舞台。我想指出这种看法的片面性并回答两个问题:(1)能否把道德的实际表现仅仅归结为个人的高尚品德?(2)能否把利己动机看成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心理支柱?传统上道德被理解为个人品德的总和,个人能够并善于在自己的行为中依照仁爱准则行事。在这种观点看来,什么叫有道德呢?所谓有道德指的就是拥有一颗纯洁而善良的心,助人为乐。从这种意义上说,人要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他只要…  相似文献   

12.
当今,道德失衡或道德滑坡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成为社会刻不容缓的一个问题。那么,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何处?即道德失衡或道德滑坡的实质、成因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将道德失衡或道德滑坡视为“精神现象”,那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决定意识”这一最基本的命题,笔者认为,当今社会的利益失衡是道德失衡或道德滑坡的主要成因。为什么?因为“义”和“利”是始终捆绑在一起的。谁都不会否定,作为道德范畴的“义”是一种“精神现象”;而“利”,则是一种“物质现象”,一种经济现象。所以我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有“义利之辨”。“辨”之实…  相似文献   

13.
主体价值在经济与道德关系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价值在经济与道德关系中的地位杨一民,杜建国一有些人在对经济与道德关系的审视中,总是难以走出“二律背反”的两难处境,似乎经济与道德的一方发展必以限制对方的发展为条件。他们提出的问题是:究竟是以经济为主而使道德屈从于经济的发展呢还是相反?从形式上看,...  相似文献   

14.
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传统——关于怎样正确对待传统道德的一点思考罗国杰怎样对待传统?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怎样对待传统道德,这是我们在文化问题的研究中,特别是在伦理学研究中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传统”一词,从字源意义上来考察,不论在西方或中国,都表示...  相似文献   

15.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持久而广泛的作用。道德及其发展历来是理论探讨的热点。在当代中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道德领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进而引起社会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对此理论界提出了种种看法。有的对这种变化持肯...  相似文献   

16.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科学解决伦理思想体系的基本理论和贯穿伦理思想体系发展始终的根本问题。国内伦理学界围绕着利益与道德的关系是否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积极思考,发表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有的同志不赞成把“利益与道德的关系”作为伦理学基本问题的规定。本文拟就这个问题研究中涉及到的几个理论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性与天道问题属于道德形而上学,在北宋儒学的兴起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成了儒家学者们普遍关心的话题。张载之所以被视为理学的奠基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性与天道问题上作了理学的发挥,在宋儒中率先提出性与天道合一命题。张载与他的关学弟子们在性与天道问题上的探讨,根本目的是为了说明作为儒家道德核心的仁、义的根源以及人之道德实践的根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部分问题讨论综述刘小敏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什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目前学术界有较大分歧。主要有以下五种代表性的意见。第一,“集体主义原则”说。论者认为,集体主义原则是道德建设的主旋棒,是道德进步的...  相似文献   

19.
从人的生命本性看道德与伦理的区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伦理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必然与人的生命本性有着内在关联.人的超自然性蕴含着做人问题,道德、伦理是做人问题在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两个方向上的解决.道德是个体做人方向与方式的选择,伦理是包含底线伦理和社会道德的规范系统.道德、伦理的区分具有重要的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2年9月2日,云南省民族伦理学研究会召集在昆明的部分会员,以经济改革与道德的关系为题,进行了学术讨论。有的同志认为,商品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在理论上能够自圆其说,问题关键还在于应该对我国的商品经济是否发达、是否标准进行实质性的探讨,对我国现行的各种道德层次的功效进行分析,理论上才能有所突破。有的同志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探讨了经济活动与道德管理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