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学者H·M·勃利诺文和M·X·季特马在《社会学研究》1985年第1期发表题为《苏联青年的道德定向》一文,认为在历史上道德调整的社会机制向两方面发展,一方面包含了对于大家都很重要的规范和原则,另一方面行为的道德原则从个人的外部原动力逐渐转变为内在的目标和价值。道德  相似文献   

2.
染化·教化·悟化──论道德形成的“三要素”及其教育方法王仕杰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主体的社会存在,包括主体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等,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由此,笔者认为,道德的形成过程具有如下三个要素:道德染化、道德教化和道德悟化。分析道德形成的原...  相似文献   

3.
道德适应时代,贴近生活的一本力作———《市场·科技·婚姻与道德》评介徐少锦目前,道德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以及在前两者制约下的婚姻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则是热点中的热点。张学增和陈善卿两位学者所著《市...  相似文献   

4.
胡用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的 报告(第三部分节录)(试刊·t) 提倡学一点伦理学(李奇试刊二2) 坚持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罗国杰试刊·6) 建设高度精神文明,提倡共产主义道德 (张云勋试刊·13)评“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 (陈升试刊·8)理想和牺牲精神(江万秀试刊·11)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 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建设(周原冰1·1)用共产主义思想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两个方面(许启贤1·3)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明 注愈汲取优秀的道德遗产(杨侃1·6)移风易俗,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马良超l·7)共产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 (减乐源2·1)论共产…  相似文献   

5.
道德资本是特殊的资本形式,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培育、应用和管理好道德资本将是企业获取更好效益和更多利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西班牙的阿莱霍·何塞·G.西松围绕领导者的道德资本而展开的论述,提出了一些有创见的和有借鉴意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 80周年用先进道德武装全党任 洁 (3· 4 )………………创新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李田贵 (3· 8)………专 论德法兼行 共治国家本刊特约评论员 (2· 4 )……实事求是也是一种美德王长存 (6· 4 )……………“以德治国”笔谈以德治国的世界意义魏先法 (3· 12 )………………试论“以德治国”思想的理论内涵傅佩缮 (3· 14)…以德治党与以德治政王 伟 (3· 18)………………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机制葛晨虹 (3· 19)……我国历史上的“德治”和“法治”思想…………………温克勤 (3· 2 2 )……………………………………  相似文献   

7.
《伦理学研究》2007,(1):106-108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改造和提升小农伦理———再读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陈瑛(2·01)……………………………………………差异与和谐社会建…………构易小明刘仁贵(2·06)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性刍…议邓建国彭柏林(2·11)中国社区道德状况分析及对…………策吴来苏(2·15)教育变革语境中未成年人道德观念的错位与德育革新李海萍(2·73)……………………………………………风险社会与责任伦……………………理潘斌(3·15)慈善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伦理思…考陈勇(3·34)论弱势群体的道德底…………………线胡宜安(3·38)略论现…  相似文献   

8.
1990年7月苏联伦理学家A·И·季塔连科教授访问我国时说过,最近苏联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学研究室组织了以“道德是什么”为题目的讨论会。有位苏联名人评论说,研究了几十年道德的伦理学家还弄不清道德是什么,其是怪事。其实,对道德概念作出科学界定并非易事。不同的伦理学专著和教科书往往有不同的道德定义。道德是什么?怎样表述道德定义?这是苏联学者长期争论、不断探讨,至今尚未获得一致认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并没有写出系统的伦理学专著,但作为道德思想家和实践家的托尔斯泰,在他的生活历程和不朽的文学作品中,却体现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我们通过对托尔斯泰道德生活的研究可见一斑;他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显露出他的“纯洁崇高的道德思想”(车尔尼雪夫斯基语)。他的道德伦理思想不仅给当时的俄国以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今日世界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本世纪以来的八十多年,列夫·托尔斯泰一直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尊敬和热爱。他的一些重要作品,如《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  相似文献   

10.
·基本理论·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刘元春) 哲学动态 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出发点的形成及当代的 思考(周中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3苏联东欧近年来关于人的科学的研究(唐仲勋等) 国外社会科学 10人生价值的伦理(宋希仁)哲学研究11道德价值研究方法探索(高兆明)学术论坛 5价值的相对性([英]丁·查维特,牟斌)哲学译丛 4道德自由是道德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刘云林)中 州学刊 5  相似文献   

11.
罗国杰 十年来伦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1·2,2·2任洁 学习和研究毛泽东伦理思想 3·2胡平 商业文化学及其基本内容 3·4杨学敏 树立无产阶级的光辉榜样 5·2武斌 理想人格的现实功能 5·4朱贻庭 再论社会的“道德价值导向” 6·2余庆斌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创造良好社  相似文献   

12.
“最大的政治工作是关心人、爱护人,深入群众,和群众在一起。”(胡耀邦,见1986.3.《江淮论坛》·经济版·第20页)行政道德是执政者必须具备的政德,其核心是爱民。爱民,既是道德义务,,同时又是政治责任。当我们谈到政治责任的时候,就不能不谈国家的行政职能,因为行政职能总是对行政行为予以决定性影响,从而引起政治责任的问题。应该指出,离开行政职能谈行政道德,就难以对行政道德产生全面的、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说明:由美国西北大学的埃尔塞·M·阿伯特以及美国塞罗科斯大学的西奥多·C·丹尼斯、谢尔顿·P·彼得费朗德合著的《传统伦理学》一书,用较丰富的资料介绍了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著名的二十多位道德哲学家的思想观点。该书共廿章,除第一章导言外,其余各章都附有十个思考题。现把这些思考题摘译如下,也许对西方伦理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社会公德》,是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副教授金可溪等同志编著,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全面论述社会主义道德的通俗读物。这本书篇幅不大,观点简明,时代感较强,生活气息浓厚,很有特色。 在书中,共产主义精神象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全书的始终,但作者除在第一章中对道德的本质和作用作了扼要的历史分析,阐明了共产主义道德的结构和特征外,并没有对道德的诸多范畴进行详细论述,而是把远大理想与实际生活统一起来,使人们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家训的“仁爱”教化与21世纪的道德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家训的“仁爱”教化与21世纪的道德文明陈延斌“仁爱”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范畴,儒家的“仁”、“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上》),墨家的“爱人若爱其身”、“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上》)等无不是这种思想的简明表达。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以家庭为本...  相似文献   

16.
《论自由》     
十九世纪功利主义伦理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著,全书共分五章,11万余字。在本书中他提出功利主义自由观,集中讨论了个人与社会的道德  相似文献   

17.
论点摘编     
美国高等院校的 道德教育 张维平在《沈阳师院学报》1991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美国高等院校重视大学生的道德教胄,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美:1·人文科学学科中的道德教育。在美国人文科学包活哲学、美学、宗教学、伦理学、史学、文艺学等,通过人文科学的学习,使大学生理解道德的性质、意义和原理。2·社会科学学科中的道德教育。大学生通过社会实际状况来了解有关道德目的、手段和价值问  相似文献   

18.
让我们做有道德的人,让我们思索人生的意义。——查理·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人不能只靠面包生活,他需要有信仰、赞美和同情。——拉尔夫·沃尔多·埃默森(1803—1882),美国诗人,评论家人的美德就象一块镶嵌在朴素背景上的宝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他的《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一书中,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观念的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对动机意向和财物损坏(或客观后果)的道德判断问题;二是关于对惩罚的公正性的判断问题。皮亚杰之后,不断有人对这些课题加以重复验证或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直至七十年代,美国爱尔金和达贝克(D·Elkind & R·F·Dabek)又对一个新的课题——儿童关于人身伤害与财物损坏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研究(1977)。这些研究为探索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资料。本研究试图验证皮亚杰和爱尔金等人的研究结果,查明我国5~11岁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特点和一般趋势,为我国儿童道德教育课程的编订和儿童心理学教材的建设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0.
道德品质是个人自觉意志的凝结,是一种基于自觉自愿选择的行动过程。苏联心理学者E·B·舒布鲍斯基通过实验证明,把儿童摆在直接的社会监督的情况下,由于儿童没有经历内在的道德冲突,在这种情境中的行为是一般的实用行为;而儿童道德行为的特殊性正在于,它只能在充满道德冲突的情境中(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和带有否定的情绪体验)和没有社会监督的情况下完成的。苏联心理学家艾利康宁提出,在儿童道德发展的一定阶段,儿童形成一些道德“恒量”和内部“道德法院”,这是儿童形成初步自我认识的标志,是一种年龄新质。出现这一年龄新质在学龄末期,从此以后,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