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对时间的认知一般是通过各种周期性的参照物,如人体生理节律活动,自然界周期性变化与日常生活的周期更替,钟表,日历等;或通过物体运动速度、时间、空间的相互关系;或两者兼而有之间接地进行推断的。对儿童来说,认知时间比空间要困难得多,这和儿童的整个认知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皮亚杰曾以物体运动速度、时间、距离的相互关系所组成的作业研究过儿童的时间认知的特点。其实验安排是让儿童比较两个运动物体所经历的时间(起点相同,终点不同;终点相同,起点不同;速度不同)。结果发现7、8岁以前的儿童在判断运动物体所花时间时,常常把时间和距离混淆起来,即以物体运动的距离为参照来判断运动物体所经历的时间。他们没有考虑到速度、距离、时间三者的度量关系(速度=距离/时间,即V=S/T),直到十、十一岁儿童才能达到度量形式的时间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几何知识是从空间关系上阐明事物的内部规律,是儿童掌握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皮亚杰曾对儿童面积概念的发展做过较多工作,国内也有人验证或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但目前尚未见到有关儿童面积等分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面积等分概念是几何知识的一部分,它包含面积与等分两个方面,儿童掌握面积等分概念,包括形与数两个方面。他们必须从面积概念、等分数、等分面积等的形和数的知识关系上来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已经获得了一些面积等分的常识,但是,达到真正掌握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了北京、西安、广州三地区对720名5—17岁儿童“容积”概念发展协作研究的结果。探讨了儿童在不同课题、同一课题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项目上的认知发展情况,以及儿童在解题过程中的认知发展水平、方式或特点。并对儿童“容积”概念发展的趋势、掌握有关课题的思惟环节、发展中的加速期、受启发性、不同年龄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影响儿童掌握“容积”概念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也涉及到一些研究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6—12岁儿童识图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实验通过让儿童将不同抽象程度及不同角度(0°或180°)的图与模型相匹配,来了解6—12岁儿童在识图能力方面的发展变化。重点考察图的抽象性及图的旋转(180°)对二维和三维匹配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儿童正确和错误反应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1)儿童的识图能力有一个从开始的自我中心性反应到利用标记来反应,最后依靠心理旋转进行反应的发展过程;(2)图的抽象性对识图能力的影响只在识国能力水平较低时起作用;(3)图的旋转对儿童的识图有明显的影响,6岁时儿童已能认识无旋转的图,但直到8岁以后,儿童认识旋转180°的图的能力才有较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EEG频谱相干分析发现额叶发育在童年中期存在可能的加速期。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记录75名6至12岁正常儿童静坐和闭目状态下的自发脑电,分析δ、θ、α和β基本脑电频段下31对电极相干的变化情况,系统探索了该年龄段儿童额叶自发脑电频谱相干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θ波活动普遍强于α和β波活动;6至12岁儿童额叶内、额叶与其他脑叶间相干在整体上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额叶内、额叶与其他脑叶间相干在各频段均表现为7岁、11岁突增,10岁、12岁表现为高峰。上述结果支持6至12岁儿童额叶发育存在加速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李忠忱   《心理科学进展》1988,6(2):77-83
本文是通过教育心理实验,探讨1—2岁儿童在早期教育条件下,认识颜色的潜在能力和心理依据;探讨儿童早期认识颜色在其心理发展中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儿童色觉的良好发展是认识颜色的前提,第二信号系统初始形成、理解颜色名称的概括性是认识颜色的第一步;而把颜色特征与其相匹配的名称准确、巩固地联系起来则是认识颜色的关键。在特定的早期教育中,儿童在13个月时能认识各种基本色和黑白色,24个月时能认识16种颜色,儿童早期认识了颜色,提高了感知水平;促进了视觉表象的发展;因而加速了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文新 《心理学报》1960,5(3):30-39
一、实驗的主要目的和方法 1958年甘肃师大教育系心理学教研組接受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协作之約,自1958年9月至1959年7月在本校附属小学进行六岁儿童入学的初步实驗研究。主要目的在从学习語文、算术和接受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研究六岁儿童同七岁儿童同时入学在受同样教学、教育影响下的发展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儿童到六岁的教育、教学提供心理学科学論据。  相似文献   

8.
4-7岁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学龄前儿童记忆策略及操作的发展,儿童对不同记忆策略的分辨和评价能力以及文化教育对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影响。被试是云南4—7岁的汉族和白族儿童,共240人。实验结果揭示出,学前儿童在他们知识和经验范围内,可以选择适当的记忆策略,并且具有粗糙的辨别和评价策略的能力。5岁是发展的加速期,同时也是地区间出现显著差异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7岁儿童语言表达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志军  陈会昌 《心理科学》2005,28(5):1126-1130
通过对64名7岁北京市儿童的实验室观察来了解他们气质特点和语言表达发展状况,并对儿童家长进行教养方式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查。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对儿童的语言表达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尤其是父亲的严格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语言表达发展有密切联系;儿童的气质与其语言表达发展的关系在个别维度上显著;儿童气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互作用对语言表达水平存在着影响。  相似文献   

10.
混龄编班对四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萍  苏彦捷 《心理科学》2007,30(6):1397-1401,1355
从个体的社会交往经验、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等方面来探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个体差异。中国独生子女缺乏西方通常的家庭内兄弟姐妹间的社会交往经验,幼儿园混龄编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西方家庭近似平行的探讨条件。被试为混龄班44名、同龄班30名4岁儿童,男女各半。采用经典错误信念任务测查儿童的心理理论,用情绪知识理解任务测量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儿童的社会行为评估问卷和儿童社会技能的教师评价量表对儿童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技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混龄编班对四岁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和情绪理解有显著的影响,提示了混龄同伴交往经验对独生子女心理理论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