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以来,在对待民族文化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矛盾的心态:文化自卑与文化自负。这两种心态或倾向,对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都是极为有害的。不论是文化自卑还是文化自负,都是一种对于自身文化的片面的态度。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普遍交往和碰撞的时代,我们必须克服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心态,确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对待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从容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并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代社会,科技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与生态文化这种新型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种文化间有着相互矛盾且统一的关系。作为当下社会的两种主题文化理念,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与功能,在科技急速发展和进步的时代,人们除了着手于科技进步,还应该更妥善的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科技文化发展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密切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心理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关于文化与心理治疗的关系,主要有文化相对论与文化中立论两种观点。它们各有一定的积极之处和局限性。其实,心理治疗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种属性。因此,应注意对心理与行为异常及其治疗的文化分析;积极挖掘整理本文化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实现心理治疗的本土化或文化化;加强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的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4.
一般而言,哲学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文化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命题,其中的"文化"正是哲学从狭义角度所理解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把狭义的文化包含于内,狭义的文化则集中体现了广义文化的能动性。从哲学角度对文化进行审视,尤其对狭义文化的能动性进行审视,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命题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梅馨 《管子学刊》2014,(2):125-126
齐文化、鲁文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域文化。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这说明这两种地域文化有诸多共同之处。然而细分之下,齐文化与鲁文化又具有各自的特点,“齐文化以务实性、尚变性、开放性、兼容性等鲜明特征著称于世,鲁文化则以其勤俭质朴、注重传统、恪守礼乐、重德尚恩等显著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以往学者研究齐、鲁文化,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个性特征,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如何由优秀的地域文化演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从地域文化的视阈下研究齐文化与鲁文化则比较少见。邱文山著《地域文化视阈下的齐文化与鲁文化》(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版)则是这一研究角度下的新著作。  相似文献   

6.
由于人类生存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所以人类便创造了两种文化,即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中医学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混合一体的文化,我们既然要继承和发扬中医学遗产,就无法回避中医学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问题,需要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而明确的认识,否则就会真伪莫辩,是非难分。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化与心理治疗的关系,主要有文化相对论与文化中立论两种观点.它们各有一定的积极之处和局限性.其实,心理治疗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种属性.因此,应注意对心理与行为异常及其治疗的文化分析;积极挖掘整理本文化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实现心理治疗的本土化或文化化;加强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的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倡导、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一并视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一定要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齐文化作为山东两大传统文化之一,既是我国一支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从当代文化建设必须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方面讲,齐文化在山东文化大省建设战略中势必占有重要的地位,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路荣平 《管子学刊》2009,(3):101-105
齐文化对周村商埠文化和周村商帮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周村商埠文化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渠道:传统继承和现代培植。所谓传统继承,就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具体到周村的商埠文化,主要传承有齐文化、儒文化、民俗文化和外地文化传统。齐文化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注重发展工商业的思想渗透于以祥子号为代表的周村商帮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实践中,周村商帮在全国各地的经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山东商人的主体和代表。  相似文献   

10.
<正>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虽然有各自的学科理论传统和研究方法,但是它们一向被学界看做两个十分相近的学科。而在我国,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更是从诞生就紧密联系在一起,长期以来,它们既独立发展又相互关联。本文通过对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在中国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试图分析这两个联系极其紧密的学科的发展情况以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齐文化和鲁文化是两个不同的亚文化体系,有不同的氛围和特点。然而,二者之间还有相互影响和融合,主要表现于齐国的稷下学宫,后来则由汉代董仲舒加以完成。汉代以后,鲁文化与齐文化合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研究中医必须考察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类生存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所以人类便创造了两种文化,即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中医学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混合一体的文化,我们既然要继承和发挥中医学遗产,就无法回避中医学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问题,需要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而明确的认识,否则就会直伪莫辩,是非难分。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并且都有着十分悠久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因此,两国都面临着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等重大问题。自1988年9月至1989年7月,我受国家教委派遣赴印进修,在德里大学作博士后研究。虽然时间不长,但对印度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引发了保守主义思潮的反弹。可以说,从现代化开始的那一天起,文化上的保守倾向和进步倾向之间,就显示出了巨大的张力。目前发生在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仅仅是数百年来保守与进步之争的一个表现。从文化哲学的观点看,进步与保守有如鸟之两翼、车之两  相似文献   

15.
已有研究表明,与个体主义文化相比,集体主义文化易引发整体加工方式。但是,文化不仅可以按照东西方文化划分为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还可以依据个体的文化经验划分为多元文化和单一文化。那么,与单一文化经验相比,多元文化经验,尤其是最常见的双文化经验是否也有利于整体加工方式呢?在两个实验中,我们将被试分为两组,让其中一组被试暴露在双文化情境下,另外一组被试暴露在单一文化情境下。然后让这两组被试要么寻找两段视频间的相似点或者差异点(实验1),要么回忆与老年人刻板印象一致或不一致的信息(实验2)。结果发现,与暴露在单一文化情境下相比,暴露在双文化情境下的被试倾向于寻找事物间的相似点(实验1),并且不易形成刻板印象(实验2)。这表明,双文化经验有利于整体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先秦齐、鲁两国作为周王室分封在东方的重要诸侯国,虽然同处东方,但所处地域的地理环境还是存在差异,而且各自所奉行的治国策略也不相同。文化作为人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为了生存与发展而有意识地进行的物质创造与精神创建,决定了齐、鲁文化之间必会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借助现有文献对齐、鲁文化的渊源、政治、经济、习俗、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异同比较阐述。  相似文献   

17.
刘楠 《美与时代》2023,(1):22-24
从文化精神与建筑文化两个逻辑方向,由外延向内涵对海南冼夫人文化精神与建筑文化互动机制展开研究,分别从浅层的建筑文化基因及文化现象、中层的建筑文化符号、深层的建筑文化审美及文化思想逐层递进剖析。在这一剖析过程中可发现,冼夫人文化精神层面发展充分,而建筑文化发展不均衡,但研究得出的文化精神与建筑文化的互动机制及共同的文化内核依旧一致指向了“唯用一好心”。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文化是民族生活方式的总和”,又有人说“文化是人化,是人的内化和外化”。我认为两说都对,若合而言之,就更全面,更周严。其实文化是人,是民族群体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器物、制度、精神文化三个方面。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创造成果...  相似文献   

19.
人格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影响了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文章介绍了文化对人格模型及自我的具体影响,集体主义文化与个体主义文化有不同的人格模型和自我增强方式,在两种文化下特质理论的意义并不相同。当代心理学主要以西方文化为理论基础,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理解全人类的行为,就必须首先建立属于各文化的本土心理学。  相似文献   

20.
继《中国文化概论》一书之后,李宗桂的又一部力作《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中国文化出路探讨》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如果说前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观描述和总体解析的话,那么,后者则是对近现代以来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工作的深刻反思和对中国文化出路的理性探索。这两部专著可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