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是时空运动过程的结合王玉波历史是什么?这是历史哲学"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要回答的问题。对任何事物、现象,都可以从不同层面、角度作不同的界定,历史也不例外,既可以从历史上体角度,也可以从历史动力或过程的内容、阶段等角度给历史下不同定义。如果从历史过程的运动形式结构的角度,则可以认为历史是时间运动与空间运动过程相结合的立体结构。之所以提出这种界定历史的观点,是鉴于当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由于人们回忆或用文字信息手段再现历史,一般都是按年代顺序进行,因而人们往往只看到历史是由时间推移、世代更替构成的,忽视或没有看到历史也是由空间运动过程构成的,而这种认识对历史的阐述和研究起负面影响。历史的确是由时间运动构成的,没有时间的推移,就没有历史的顺序、阶段和延续性,就没有历史过程,也就没有历史。但仅仅把历史看作时间运动是不够的,这对历史的认识、把握是不完整的。而且由于"逝者如斯夫"的时间运动的不可逆性和单向性,容易以为历史是一种纵向的线性运动,从而有可能把曲折复杂的历史看作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的过程。如果再把这种线性运动模式化,就会造成历史研究中的教条主义缺陷。当前并非不存在这种情况,例如在原始社会研究中,多重复一种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叙述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时,蕴含丰富的历史辩证法,是新时代历史辩证法的中国表达。就历史主体而言,既强调党的领导作用,更强调人民的创造作用;就历史过程而言,既注重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与过程性,又注重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就历史成就而言,既重视总结理论成就,更重视总结实践成就;就历史意义而言,既高度评价党的百年奋斗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又高度评价党的百年奋斗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就历史经验而言,既关注对过去的把握与提升,更关注面向现实和未来的规范与引领。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先后形成的三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前两个历史决议主要总结党的历史的教训、分清历史是非,在此基础上胜利前进。第三个历史决议主要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重点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在此基础上激励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夺取新的更加伟大的胜利。三个历史决议都形成于重大历史关头,都是向历史问计,都努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都达到或必将达到更好服务现实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建如 《现代哲学》2001,1(1):62-65
要研究发展问题,就必须对社会发展,对历史进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社会发展、历史进步正确地进行衡量和评价。因此,必须把历史进步评价问题作为发展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对历史发展、历史事件,人们常常有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看法,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在对历史发展、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常常采用不同评价标准,其中,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是两个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历史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年学界研究现状看,马克思“历史哲学”存在一定程度的隐退现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文本处于分散化、隐蔽化状态;其二,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造成其抛弃历史哲学的假象;其三,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科学”面向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历史哲学”。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需要穿越导致历史哲学隐退的屏障,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基本内容加以澄明,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当今世界发生的新变化明确其时代定向。揭示“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主导这一进程的伟大民族,堪称“世界历史民族”。引领人类的精神成长和思想进步,这是世界历史民族的理论使命。以“世纪”为尺度定位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马克思主义跨越三个世纪,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纪形态、主干形态载入史册往往是世界历史民族的权利。一个理论冠名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策源地必须是世界历史民族,研究对象必定是世界伟大样本,理论成果必定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中国进入新时代,标志中华民族上升为世界历史民族,中国具有绝对权利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纪元。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世界历史意义——在解码中国样本的过程中关注人类共同难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开启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新向度,在改变中国的过程中承载影响世界的新使命。中国在全世界举起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意味着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特定历史阶段,担负起推动人类精神成长、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世界历史使命,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之再度青春化、中华民族之再度青春化。  相似文献   

7.
仓琼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83-183
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人的活动。由人就组成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主体-家庭、阶层、集团、阶级、政党、政府、民族、国家乃至于国际组织。而历史也就因为这些各种各样历史主体的参与变得丰富多彩和纷繁复杂起来。如何让我们的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去把握背后的本质规律也就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由于历史的纷繁复杂性是源于历史主体的多样性,因此对该课题的研究和解决也拟从历史主体的分析入手,为此特提出历史主体分析法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8.
恩惠 《天风》2009,(9):37-37
一、汕头市圆满解决宗教房产历史遗留问题 [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网站2009—06讯]汕头市宗教房产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由于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认真执行政策,积极协调,全市宗教房产历史遗留问题全部得以妥善解决,共落实宗教房产16万平方米。早在2001年,全市就已落实归还宗教房产359宗、15万多平方米,占应落实房产总数的91%。2006年底,又圆满解决了余下的13宗宗教房产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9.
姜云 《思维与智慧》2023,(12):55-56
<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历史课程被赋予了新生命,要求初高中历史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中学阶段历史课程是一种螺旋式的教学过程,知识点在不同学段都有提及,只是侧重点不同。如何结合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课程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值得关注与研究,本文以《两次鸦片战争》为例,拟从认真研读课标、做好学情分析、提升教学立意、整合历史教材等方面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探究性学习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热点。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实践和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能力,并将这些能力落实于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恰好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它让学生有一些属于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探究的能力。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已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初中历史课是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阵地,但是边远地区的历史课由于师资力量少,教学资源匮乏,教学理念落后等原因,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体现,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不能很好的体现,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边远地区历史历史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水资源丰富,有“北方水城”之称,龙亭湖是开封水系中的重要湖泊之一,开封龙亭湖与沿湖街区水陆相接,沿湖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质量直接影响景区的观景效果,从历史街区的概念角度对开封历史街区的文脉和现状进分析、设想,对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将会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汉阳是近代工业重镇,而汉口则是重要的近代通商口岸之一。近代以来,武汉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渊源十分突出,除辛亥首义以外,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纪念地、名人故居等历史遗产也十分丰富,构成了武汉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是一座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城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其信教人数众多。主要有佛教归元寺、道教长春观、伊斯兰教民权路清真寺、天主教上海路天主教堂(汉口圣若瑟堂)、基督教荣光堂等。在这里简要分析民国时期宗教历史建筑,民国时期修建的宗教建筑的宗教流派大致分为天主教和基督教。  相似文献   

14.
如何切入对历史主义、实证主义、第二国际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反思,是包括卢卡奇、本雅明、阿多诺等在内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共同难题。他们都强调现实历史的变革要以历史哲学的重构为底色,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必须立足于一种新的历史意识以摆脱“经济决定论”和线性进步观。其中,本雅明试图以“起源历史”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他的“起源”概念是其理论的难点。学界对“起源”概念在《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和《拱廊计划》中的内在作用存在争议。对本雅明而言,《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时期的“起源”概念侧重于将真理从主客认识论的困境中分离出来,内蕴着柏拉图的理念和歌德的表达性生命的影响;《拱廊计划》则进一步将“起源”批判性地内化为对19世纪现代性之自然历史性质的辩证揭示,并识别为一个过去与当下充满张力的、“起源历史”的真理性时刻,以便从历史连续体的叙事中剥离出来。通过这一工作,本雅明不仅破解了新康德主义以及受其影响的历史主义变体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理论困境,还为历史唯物主义把握历史提供了一种新的“辩证历史”意识。但在现实性上,这种历史意识过于倚重主体对历史经验的创造性领会,而忽视了经济作用及其内在张力,存在着主观...  相似文献   

15.
王雅楠  罗健 《美与时代》2023,(1):113-115
方言一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但近年来在普通话深入推广、社会文化传播条件不断变革的大背景下,方言日渐式微,这不利于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城市形象的构建。方言节目主要是依托影视传播的方式,增强方言和城市文化生命力,对于保存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具有重大价值。在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播过程中,需要着眼于对方言节目的创新开发,并综合考虑方言节目在记录城市历史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方言电视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进一步发挥方言节目的人文功能。  相似文献   

16.
人类是会思维的动物。人类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活动,都在人的思维的指导、控制和作用下进行的。对思维历史的了解,将更好地认识人类自身,认识人类的历史,更好地认识人类的精神创造的历史。具体地讲,了解人类思维的历史,将能更好地揭示科学、艺术、宗教、法律、哲学等的起源,更好地认识它们早期的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街区伴随城市发展步入了“存量提升”的新阶段,优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势在必行。当前以VR、 AR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中,实现了对街区三维场景的重建,但是关于将数字技术应用作为提升街区空间活力的方式却鲜有人去关注。以历史文化街区使用者的空间感知为基础,探讨数字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学生课外喜欢看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平时的谈话和一些语文的作文练习中,也常常引用历史典故,滔滔不绝。但同样这些人在历史课堂上却无精打采,成绩不理想。为什么对历史的兴趣难以转化为历史学科的学习优势呢?有学生说:“历史教科书就像是抽掉了血肉,只剩骨架的骷髅,教我如何能爱她!”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世纪中叶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后,中国教会的建立和发展,始终受到特定历史条件下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置身于中国教会大背景中的中国教会妇女事工的走向,也同样受到教会内外各种条件、因素及其互动关系的影响,与当时社会历史及教会自身的发展密切相连,带着鲜明的历史烙印。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生命的存在形式。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国文化历史观念之悠久而严谨是仅见的。历史的延续成为传统,而孔子极为重视传统,他的史教和修史为中国文化树立起典范,历史著作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心。和古希腊重自然哲学不同,孔子的智慧主要源干历史。和老子一样,孔子对历史的两重性有深刻观察,但孔子对未来还是乐观的,是积极进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