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海 《学海》2007,84(5):151-155
《斯派伦辛探险者案件》与"怨毒告密者难题"是美国著名法学家富勒设计的两个虚拟案件,他试图以此来说明法与不法的界限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本文从法律及其正义价值的论辩性角度来推理这两个案例,抓住其中的"极端性"因素,进而分析富勒提出其著名的"法律的内在道德"理论的条件,并尝试着更深入地解读富勒的"程序自然法"理论的学术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贸救济法律中的听证会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哲 《学海》2005,(1):147-152
中国外贸救济法律是在中国入世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 ,其听证会制度是作为保证外贸救济行政执法程序公正的核心制度存在的 ,由于有涉外因素的直接参与 ,中国外贸救济法律中的听证会制度有后来居上并推动中国行政听证会制度完善的功效 ,但现有的中国外贸救济法律中的听证会制度仅由政府规章具体规定 ,体现听证会价值的实质意义上的听证会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完善中国外贸救济法律中的听证会制度不仅是中国入世的要求 ,也必将对中国统一的程序意义上的行政听证会制度的建构起到表率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法律经济学的观点对医疗纠纷的诉讼程序和非诉讼程序的效益进行对比分析,阐明非诉讼程序解决医疗纠纷的可行性.指出现行医疗纠纷非诉讼的缺陷和问题.并提出完善医疗纠纷非诉讼程序的建议,如建立非诉讼的强制前置程序、完善信息的对称流动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法制和汉民族法制一道走过几千年发展的历程,少数民族的法律文化曾在中华法律文化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法律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法系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法律意识和法律原则、法律制度长期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刘援朝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1):10-10,21
现实生活中的许许多多实际问题,都需要法制心理学,正如法律结构不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但如果没有心理学的知识,也就不能解决法律中的许多基本问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心理学研究所已是势在必行之举。  相似文献   

6.
法治一般分为实质性的法治和程序性的法治,前者强调善法、良法,后者则更注重形式正义.新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朗·L.富勒的学说即为程序法治论的一种.富勒认为法律与道德密不可分,并将道德区分为愿望的道德与义务的道德,而义务的道德与法律相似.他提出法律具有内在的道德性,将法律的道德性分为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两个方面,而他主要阐述的是法律的内在道德,也称为"程序自然法",并将法律的这一道德定位于八项"法治原则"和达致法律的"目的性事业"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街头官僚(Street-Level Bureaucrat)行政裁量权的控制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容易被人们忽视,即使有少数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其研究也总是遵循立法—执法—司法的"法制主义"思路,使得研究具有明显的"单点注入"特点。对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进行法律控制,在立法、司法等方面均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境。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性裁量权,对其实施有效而合理的伦理限制与伦理控制,应当是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之合理行使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黄金大米"的儿童试验被曝程序违规,引起公众广泛的质疑和思考.此次试验的程序规范缺失,致使儿童受试者不但没有受到特殊保护,反而其正当权利被忽视与侵犯.儿童受试者权利被忽视是实质不公正,恰好暴露出我国的人体试验程序公正存在问题,法规条文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伦理审查制度存在缺陷,致使受试者的权利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受试者权利保护是实质公正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实质公正的前提和保证,完善、正当的程序才能确保受试者权利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因此追求程序公正,以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受试者权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陆益龙 《学海》2002,(5):116-120
中国乡村社会在文化和结构上的独特性 ,影响着人们对法制系统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支持度。法制系统的运行及功能的发挥 ,依靠乡村社会成员的支持作为其资源。由于农民受知识、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的制约 ,对法制系统保持着敬畏心理 ,法制系统对支持程度也不是很高。因此 ,乡村社会的法制化过程并非法律形式化 ,而是法律与生活现实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徐本善是民国时期武当山最杰出的全山道总。在他就任武当山全山道总时,正值清末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兵灾匪患横行,武当道教宫观朝不保夕,道业衰败,幸赖徐本善不懈努力,武当道教的教团组织才没有解散,并曾显现复兴之势。此外,在中国革命事业遭受挫折的时候,徐本善还不畏艰险,亲率道众援助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后来还因之献出了生命。但长期以来由于资料缺乏,对这一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罕见专文论述。今据现有文献、金石碑铭及有关口碑材料,对武当道总徐本善的事迹略作考述。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法律与伦理道德混同为一体,而且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伦理道德居于主要地位,法律往往依附于前者而存在.至19世纪,在实证主义法学的指导下,法律自治开始出现,但实证主义法学也将法律自治导向一种困境.20世纪以来,法律的自治进入了新的阶段,适当的法律自治应是在注重实在法范畴的同时,对伦理道德给予适度的吸纳,以形成一种合理的自治形态.  相似文献   

12.
学者们早已对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但到目前为止,决议中所讲的下面两句话却很少有人论及,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一句是:“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另一句是:“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笔者认为,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道德同法律的密切关系,强调了道德建设离不开法制建设,道德建设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法制化,把法制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支撑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04年<医学与哲学>第7期孙福川教授<对"人造美人"医学的十大人文拷问>一文,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人造美人"是临床医疗行为,其出现并没有偏离医学的目的,"人造美人"的法律主体地位应是患者,因人造美人而出现的纠纷可以适用于处理医疗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造美广告也是医疗广告.  相似文献   

14.
实证主义法学的代表哈特力主道德与法律在概念上无必然联系的分离命题,持"合法律性的正当性"模式,把正当性萎缩成形式程序的合法律性。在哈贝马斯看来,法律实证主义意义上的"合法律性的正当性"取消了对法律正当性之理性基础的考量。他遵循商谈模式的程序路向来重建法律的正当性,从基本立场、论证模式、权利审视及认可方式这四个向度来批判与修缮哈特的法律正当性理论,其"重建式的法律正当性"理论为我们研究法律正当性问题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行政规定的制度建设是法治政府构建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现行立法规定及对法律渊源的含义和形式理解不一,导致对行政规定是否属于法律渊源界定不清.法及法律渊源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呈现出发展变化的特性,法不应只局限于由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国家法.现代行政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立法方式随之发生变化,行政规定在一定意义上创造法律规则、补充完善法律体系.行政规定的可诉性,应当得到进一步明确.实证研究表明,行政规定主要有创制性、执行性、指导与规划性、内部管理性等性质分类,具有行政法渊源的属性.  相似文献   

16.
“河长制”:制度形态与创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爱宝 《学海》2015,(4):141-147
基于人类社会治理模式演进的历史视野,从"权制"到"法制"再到"德制"的制度形态变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仍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和超越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阶段,目前由我国地方政府首创并正在全国多地陆续加以推广的"河长制"应当既不属于典型的权力制度,也不属于典型的法律制度或典型的道德制度,但它又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这三种典型制度形态的某些特征。从目前"河长制"存在的特殊制度形态实际出发,"河长制"的进一步创新趋向应定位为有序消解它的权力制度特征,适度追求它的法律制度构建以及逐步强化它的道德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与法律文化的再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扈海鹂 《学海》2002,(1):97-103
法律文化是审视人类文化实践活动一种视角。全球化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带来法律文化的重新认同。中国在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对自身法律文化的反思与再解释 ,包括面对自己的文化史的再解释 ;面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时代法律思想的再解释 ;面对法律全球化潮流的解释与选择。这种再解释必然涉及到对法律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进行再认识。尽管中国已开始推进市场经济、依法治国 ;中国已在新的起点上思考“法律文化”、“公民文化” ,但依然是一个“特殊的起点” ,对法律文化的解释与重构依然是个深刻的未完成的文化课题与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公正与自由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肃 《学海》2004,(2):15-20
自由的本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 ,政治哲学中的自由概念具有明确的含义 ,它并不离开常识很远 ,主要指社会制度所加于个人的限制的范围应尽可能小 ,并且以合理性为条件并向选择性开放。罗尔斯等政治哲学家对自由都作过详细的论述 ,包括自由与平等、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以及只能以更大的自由为理由来限制当下的自由。一方面 ,服从良法可以捍卫公民的自由 ,但另一方面 ,正如洛克所说 ,法律的目的不是否弃或限制自由 ,而是保护并扩大自由。法律与自由在此原则基础上一致了起来 ,不应片面地只强调一个方面。自由与社会整合关系密切 ,不尊重公民个人自由选择权的整合是表面的、难以持久的 ,真正的社会团结是以负责任的个人的充分自由选择为基础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扩大公民自由选择权、加强社会整合的一个实例。自由与公正关系密切 ,公正分为实质公正和程序公正 ,实质公正强调的是分配结果的平等 ,而程序公正则要求分配标准的普适性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程序公正看起来比实质公正具有更大的可行性 ,强调的是竞争起点的平等。就可行性而言 ,以程序公正为主、实质公正为辅 ,看起来是更现实合理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型法制向现代型法制的历史性跃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和法律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必然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传统法律文化,并且不断实现向现代法律文化的整合。“在这里,传统与现代性是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尽管传统法制...  相似文献   

20.
拓宽尸体器官来源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各国获取尸体器官的法律规定各不相同:自愿捐献、推定同意、有偿捐献、需要决定原则、胎儿供体问题.中国有着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人体器官资源,由于没有可实施的器官移植法律,大量的良好器官被白白浪费掉.中国应该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法律条文,制定正确的拓宽尸体器官来源的法律,为繁荣器官移植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