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的成长心理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十几年来,从认知心理学视角进行的教师教学专长发展心理的研究,以及从职业心理学视角进行的教师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已取得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在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教师心理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认知革命背景下, 依恋研究出现了社会认知转向, 研究兴趣正在从关注依恋个体差异转向差异背后的依恋图式, 研究范式也从观察测量转向以启动为代表的精细测量实验范式。依恋启动实验范式分为安全启动和不安全启动, 启动材料会激活不同依恋图式, 促使个体分别采用安全依恋策略、过度激活或抑制激活策略, 进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而这些模式又会调节启动效应, 形成动态的启动反馈回路。未来研究应对依恋图式的成分、结构进一步细化, 关注依恋焦虑与依恋启动的关系, 并从加工时间进程视角探究依恋启动对后续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领域已经越来越多地关注道教的理念与实践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道教经典中蕴含了对人类心性的解读,以及试图恢复身心健康的方法。荣格等心理学家从中提取可发掘的心理学要素,并对之做出了相应的诠释。人本主义心理学、超个人主义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等流派与方法都已经或正在为认识道教与心理健康关系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现阶段相关研究尚未充分,若深入理解道教生命中心主义的特殊追求与信仰认同模式,并以此视角更精确地分析心理测量与实验生成的各项指标,则生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宗教心理学范式可期。  相似文献   

4.
具身社会认知:认知心理学的生态学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灿灿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11,34(5):1230-1235
具身社会认知是具身认知同社会认知对话的产物,这种对话从三个维度展开,即具身自我认知、具身人际认知、具身群体认知。本研究不仅论证了具身认知的视角提高了传统社会认知心理学的生态效度,而且从进化心理学、镜像神经元视角对具身社会认知的现象进行了探析。具身社会认知作为一种研究思潮,面临着许多挑战:(1)具身社会认知是对行为主义研究范式的回归;(2)具(体)身(体)是社会认知过程的一种附带现象。  相似文献   

5.
图式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但是信仰的内涵极其丰富,其心理机制难以从认知的单维度阐释清楚。信仰图式从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诸方面进行了解析,找出了信仰图式的九种变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社会转型期信仰教育的困境和进行学校信仰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图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强 《心理学探新》2002,22(4):44-49
对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图式的研究作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产生式系统取向和联结主义取向的优缺点。指出:图式模型研究的整合观是近来及以后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图式是教育心理学中的基础概念,它被用来说明知识是如何得到和表征的这个问题。为了更加清晰明确地解释和说明图式这个概念及其意义,本文试着阐述、分析在心理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三种图式思想:近代德国批判哲学创始人康德的先验图式说,发展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反射图式和认知结构理论,以及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观,并且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具身理论是继计算隐喻、联结主义之后诠释人类是如何获取知识表征世界这样一个本质性问题的新视角, 指出概念系统的建构对真实身体及其身体活动的体验的依赖, 即具身性。随着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 具身理论已从原始阶段的哲学思辨成为认知心理学、社会认知等领域解释各种现象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章简要回顾了具身理论的起源及发展, 选取了社会认知心理学中主要的研究对象, 即态度、社会知觉、情绪等, 总结具身理论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范式及最新研究成果。最后, 文章从实证的角度指出在社会认知领域中以具身理论为框架开展实证研究时值得注意的要点, 并提出此类研究结合其他研究视角(例如, 神经科学, 跨文化心理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转折期,也是冒险行为多发的时期。以往有关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心理学视角与社会关系学视角,双系统竞争理论从生物学视角对青少年高冒险行为作出解释。该理论认为青少年高冒险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大脑中的社会情绪系统与认知控制系统相互竞争作用的结果。社会情绪系统对奖赏寻求起作用,而认知控制系统对执行功能起作用。较早发展的社会情绪系统与较晚才成熟的认知控制系统间的竞争是青少年冒险行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松-紧文化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新维度,它发轫于人类学的文化田野考察,致力于刻画不同文化间社会规范强度和对偏差行为宽容程度的结构性特征.松-紧文化有其较为明确的概念定义和成因,以及在国家、区域和个体层次上的测量方法.松-紧文化已广泛运用于自我、人格、心理健康与幸福感、判断与决策、创新、脑认知神经和基因、恐怖主义与社会和谐等心理学基础和应用研究主题之中.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甄别细分社会规范中的描述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并综合吸收其它研究视角的长处.  相似文献   

11.
松-紧文化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新维度,它发轫于人类学的文化田野考察,致力于刻画不同文化间社会规范强度和对偏差行为宽容程度的结构性特征。松-紧文化有其较为明确的概念定义和成因,以及在国家、区域和个体层次上的测量方法。松-紧文化已广泛运用于自我、人格、心理健康与幸福感、判断与决策、创新、脑认知神经和基因、恐怖主义与社会和谐等心理学基础和应用研究主题之中。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甄别细分社会规范中的描述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并综合吸收其它研究视角的长处。  相似文献   

12.
儿童社会认知结构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邓赐平  戴晶斌 《心理科学》1999,22(2):160-163
1引言八十年代以来,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中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由于社会认知发展研究涉及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领域,因此吸引了众多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根据研究的取向,一般将社会认知发展研究分为儿童社会认知结构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琨 《美与时代》2014,(3):116-11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社会多方面的挑战,同时处于特殊的年龄时期的他们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而在广大的大学生中间,存在着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贫困生”。这一特殊的群体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的经济状况与普通的同学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差异,而经济状况又恰恰是最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关注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惯例是人们在重复解决同一问题时形成的程序化行为或策略,它既可以从个体,也可以从群体的视角来研究。在心理学中,惯例的研究始于思维定势和内隐学习;近年来,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推动下,研究者们已从个体与群体问题解决、决策的视角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而惯例重复性的特征又为它与重复博弈的交叉研究提供了可能。未来的惯例研究可以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从其普遍性和特点、信息搜索、知识迁移等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编问卷以714名城镇中年人为被试,考察了认知评价与心理控制感在中年人对社会政策变化感受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总体上,社会政策变化对中年人造成的心理感受以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都是积极的。(2)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在中年人对社会政策变化感受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阶层代表了一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源和对自己所处社会等级的感知。社会阶层因其概念的独特性、功能的广泛性、影响的深刻性和结论的系统性, 成为了心理学中的前沿热点领域, 目前主要有劳动、健康心理、社会文化、等级和社会认知五种研究视角。基于现有视角对社会阶层与社会公平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 从社会认知视角出发, 围绕着不同阶层感知公平的差异、社会公平对不同阶层的影响作用以及低阶层感知不公平的应对策略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未来研究可以从概念辨析、理论整合、加强应用研究等角度来推进社会阶层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军人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心战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构成人可持续发展总能力的五大系统——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中,社会支持系统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心理健康。军人社会支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支持系统。目前,学术界对军人社会支持系统研究很少,至于把它和心理战联系起来的研究就更少了。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以期对心理战法创新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理论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自行编制了针对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评价量表,并对来自北京、河北、江苏、山东、山西、青海、浙江等7个省市的1819名教师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教师心理健康评价量表》由自我、社会、工作和生活四个分量表构成。经检验,《教师心理健康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今后相关研究中作为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量工具使用;同时研究还发现,幼儿园、小学、初中和大学的教师同时存在发展性问题和适应性问题,而高中教师只有适应性问题,没有发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义的认知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经典问题.本研究探讨形容词的褒贬义判别与空间上下方位的关系.实验一采用空间Stroop范式,发现:当形容词的褒贬义与其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与上-下意象图式相符时,褒贬判别反应时显著短;实验二采用引导范式,发现:当形容词的褒贬义与目标字母的方位符合上-下意象图式时,目标辨别反应时显著短.研究表明:对褒贬义形容词的认知加工激活上-下意象图式,词的褒贬义表征具有垂直方位属性.  相似文献   

20.
新一代测验理论-认知诊断理论的源起与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认知诊断理论被视为新一代测验理论的核心,是认知心理学与现代测量学相结合的产物。对认知诊断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外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并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认知诊断的源起、概念、特征,及研究的基础、框架、意义和难点等七个方面对认知诊断的理论与技术作了一个简要述评,以期推进我国心理学界认知诊断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