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在他创立的新哲学世界观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个结论是划时代的。在这个结论里,马克思指明了以往哲学的一个根本缺陷,同时也指明了新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三 辩证唯物主义已经提出但尚未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 ,已成学术界的定论 ,而且苏联哲学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它的基本原理已经有全面准确的阐述 ,哲学家的任务只是对它们加以论证、宣传和运用而已。奥伊则尔曼完全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令人信服地指出 ,唯物主义应当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首先要用辩证法改造以往的唯物主义 ,用唯物主义改造唯心主义的辩证法 ,并对当代自然科学的成就进行辩证的和唯物主义的思考与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些任务完成得如何 ?我认为 ,任务并…  相似文献   

3.
覃正爱  陈金清 《学海》2001,2(3):60-64
本文通过哲学改造客观世界功能这一崭新视角,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异同,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在改造客观世界功能方面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两者都是对时代的反映和概括;二是两者都是通过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影响或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三是两者都提出了改造客观世界的理想蓝图.两者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两者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态度的认识上是不同的;二是两者对改造客观世界的出发点认识是不同的;三是两者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的认识是不同的;四是两者对改造客观世界的途径的认识是不同的;五是对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的认识是不同的.通过这一比较,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发生革命性变革的根据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一、历史唯物主义"改变世界"之维及其根据马克思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7页)任何一种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都内在地包含着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理论追求,但是只有马克思把"改变世界"作为哲学的主题,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使命。而且,这个"改变世界"之维不是在一般认识论意义上讨论"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或者说,马克思主义整个科学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的。在迈向21世纪的前夕,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总结建国五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辩证关系,反思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功和挫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 就实践哲学而言, 马克思通过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 57页), 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实践哲学所谓的“主奴关系”进行了彻底的颠覆, 从而使后来的一部分哲学家、特别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开始重视社会实践所具有的改造世界和验证认识结果的真理性的功能。其实, 从西方哲学发展脉络和基本学理的双重角度来看, 马克思的这种做法不仅通过探讨社会领域而开拓了“实践哲学”的新视域, 同时也使西方哲学开始从新的角度具有了进一步演变发展的可能。虽然后者迄今…  相似文献   

7.
同旧唯物主义相比较,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坚持了实践原则。但有的同志认为,实践原则只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历史观,不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主要理由是:只有“人化自然”中才有主体实践作用于其中,而这同无限的宇宙相比,几乎等于零。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说实践原则在世界观上具有普遍适用性,并不意味着整个世界都已被人现实地改造过了,而只是说,主体通过实践的无限发展,具有改造这个世界的可能,它表明,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教导人们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唯物论。  相似文献   

8.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第 1 9页 )在以往 ,这句话通常被人们理解为是对哲学功能的述说 ,但在本文看来 ,这句话在深层上蕴涵着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革命 ,因而应当被理解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命题 ,至少可以说是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命题。它暗示着哲学范式的重大变革 ,即从“解释世界”的范式向“改变世界”的范式的转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可以说是马克思所要创立的现代唯物主义的理论纲要 ,其中的主要论点又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1、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唯物、辩证、发展的种种理论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之间、自然观和历史观之间、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真理观和价值观之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之间的统一的这些理论特点也都导源于实践的观点、导源于对实践的科学理解。传统的斯大林模式把实践仅仅理解为认识论范畴在根本上不符合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精神实质。马克思的这个提纲并不只是认识论的提纲,而是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各个理论论域的提纲。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这…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几种观点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对象问题,是哲学家们莫衷一是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宣告了旧哲学的终结,改变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实现了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从而使哲学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与旧哲学的对象不同,这个看法大家是一致的。但如果进一步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什么,回答就不完全一致了。近些年来,由于实践与科学的发展,使得对这个老问题作新的探讨,具有了新的理论意义。这个问题同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合理理解──《实践活动论》评介丛大川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实践活动论》一书,该书是王永昌博士从世界观高度系统地探讨实践活动的哲学专著。该书的前言和第一章的导语即引用马克思的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作者认为,对人和现实世界关系的实践性把握和回答,是马克思新哲学的基本特征,而科学合理形态的实践观,则是马克思新哲学世界观的内在灵魂。马克思新哲学的崛起,开拓了一种新的哲学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不了解马克思这一合理形态的实践观其及丰富的理论内容,就等于不了解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灵魂和精髓。该书的第一章是"新世界观的崛起:马克思的实践理论";第二章是"人:本质上是实践创造着的存在物";第三章是"实践:主体和客体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这几章都力图从马克思的新世界观的文本出发,对上面所提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基本问题给出了新的解释。如第一章的第一节提出"自然界的先在性",肯定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但作者在这里强调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实践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对象和出发点的讨论,在1990年继续进行,现将讨论情况概括如下。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观点 有的同志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全部旧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一种哲学的基本问题必须是揭示了这种哲学所要解决的根本矛盾并能够体现其根本特征的问题。人和世界、人和环境的矛盾,或者说主体和客体的矛盾是马克  相似文献   

13.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质上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并不意味着否定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或忽视、贬低了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同实践唯物主义是对同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不同的表述,两者起着同一作用——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同以往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区分开。针对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针对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针对旧唯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体系哲学,究其实质,它是一种科学的革命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在解决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而在这一领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它改变了对历史的提问方式,并运用其方法使历史研究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使历史成为真实的历史。这样,科学和历史就丧失了在资产阶级思想中表现出来的对立的外观。科学不再只是对已发生的事实的被动描述,而历史图景也不再是僵死史实的堆积。科学和历史通过马克思所提供的哲学方法论获得了在实践中统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王永昌同志的《相对真理之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见《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2期)一文认为:“相对真理之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因为这种提法“割裂”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我认为王文所提出的观点和论据都是不能够成立的。这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根本问题,应该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16.
在《哲学基本问题和波普的“三个世界”》一文(见《哲学研究》1981年第11期)中,作者黄顺基、刘大椿和李辉同志认为当代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此,我不同意。本文针对黄顺基等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黄文)中的两点主要理由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与黄顺基等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7.
在《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第三章中,为了实践目的,康德提出感性世界与理知世界的区分。根据《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以下简称GMS),感性世界和理知世界既可以是两个世界,也可以是人看待自身的两种方式。康德的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都对感性世界和理知世界做出区分。在理论哲学中,除了解决二律背反外,这一区分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实践哲学腾出位置。通过感性世界和理知世界的区分,康德解决了道德律与自由之间的循环论证问题,并通过这一区分试图论证道德律作为先天综合命题的可能性。尽管最终康德断言我们对理知世界一无所知,因而也对自由一无所知,所以道德律作为一项令式的可理解性仍然是一个问题,但至少在消极的意义上遏制了道德虚无主义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本刊自1989年开设“干部学哲学”专栏以来所发表的文章,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些基本理论的学习体会,而这里奉献给读者的这篇采访记,则是介绍一个市的领导班子如何把哲学作为武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哲学,主要目的不在于把哲学单纯当作学问来探讨,从而为哲学贡献多少有学术价值的理论;而在于把哲学融入决策者精神世界,使之能自觉地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去认识复杂的事物,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从而使目光变得深邃敏锐,头脑灵活清醒,驾驭全局的能力得以提高,就会出现可喜的政绩。因此,今后这个专栏,除了继续刊载一些直接辅导干部学习哲学基本理论的文章外,还将发表一些领导干部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武器来锻造的体会。我们期望大家积极为本刊撰写稿件或提供线索,共同办好这一栏目。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范畴,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唯心主义哲学所固有的,如“自在之物”、“绝对精神”和“自我意识”等,这类范畴已经被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抛弃不用了;另一类是一切哲学要认识世界、说明世界都必须应用的普遍范畴,如物质和意识、矛盾和运动、时间和空间、必然和自由,等等,马克思主义继承了哲学史上有关这些范畴的合理规定,并加以批判地改造,使之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第三类是指那些内涵模  相似文献   

20.
7."功能"的整体性任何一种理论都要显示其功能,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如此。在功能上,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解释世界的理论,而且也是一种改造世界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在其功能上集中体现为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统一。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理论,而不是一种解释世界的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之功能的一种误解,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从理论功能的整体性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