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言生 《法音》2007,(4):57-64
僧问百丈大师:“如何是奇特事?”——什么是禅修中的独特体验与受用?百丈大师回答:“独坐大雄峰。”(《古尊宿语录》卷一)“独坐大雄峰”这句禅语,蕴含着无穷的意味。其一,“大雄峰”喻圣境或本体界,以“独坐大雄峰”喻居  相似文献   

2.
笑对生活     
有一位年轻的喜剧演员,慕名去拜访一位著名的喜剧大师。他虔诚地问:“我如何才能够使自己的表演水平有更大的提高呢?”听了之后,那位大师微笑着问:“你会笑吗?如果你会笑,那你肯定没问题。”在这句听似答非所问的普通话语里面,是否包含着一个深邃的人生哲理呢?笑对生活,是一种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9,(4)
1987年中国佛协在北京开会,适逢藏历新年,大会特为藏族代表们,举行了一个茶话会。会上班禅大师慷慨激昂地用藏语作了长篇讲话。我建议译成汉语。赵朴初会长风趣地也是郑重地说:“不用翻了,我完全听懂了。大师的声音,就是爱国的声音,就是团结的声音。”是的,“团结”,“爱国”,是大师伟大形象的缩写,是大师一生业绩的概括。让这洪钟一般的声音,春雷一般的声音,永远回旋在大地上空,震撼着每个热爱祖国的人的心灵吧。当时在会上云南代表团献了一幅画屏,  相似文献   

4.
释照诚 《法音》2003,(11):19-25
圆瑛大师《国民应尽天职》一文,是他1929年在福州时作的讲演,后发表于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第23期上。在这篇文章中,他宣讲了佛教大慈悲、大无畏、大无我三种精神,说明佛菩萨大乘愿行完全是积极的、救世的,并号召全体国民学习佛教这三种精神。在纪念圆瑛大师示寂50周年的今天,我们重温大师这篇文章,觉得大师所说的“三大”精神,正是他自己一生修学行持的真实写照。今天,不但我们僧众本身必须学习这“三大”精神,而且还要象大师一样,号召全社会、全世界,人人都来学习佛教这“三大”精神。果能如此,人类的一切灾难,如战争、瘟疫、灾荒以及种种犯…  相似文献   

5.
一、慧远大师的籍贯《高僧传》记载慧远大师的籍贯是“雁门楼烦人”,但是有关“雁门楼烦”在哪里却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在关于慧远大师的种种著作和文章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陈述:“今山西宁武人”①、“今山西代县人”②、“今山西原平县东北人”③、“今山西原平县崞阳镇东人”④等说法。本人于2002年在东林寺纪念堂中慧远胞弟慧持简介中将其籍贯写成是“宁武人”。为此,笔者撰文《慧远大师籍贯考》刊于《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三期上,考证慧远大师的籍贯是今山西省原平县大芳乡茹岳村人,认为《魏书地形志》有关记载正是大师在世时籍贯…  相似文献   

6.
永觉大师     
明代禅宗大德永觉大师,讳元贤,建阳蔡氏子,生于万历六年(1578)。大师初名懋德,字暗修。初习鲁诰,精研程朱理学。大师二十五岁时,嫌市井喧闹,无法安心,躲于附近寺院中读书,适逢寺僧诵法华偈道:“我尔时为现清净光明身。”忽有省悟,赞叹道:“想不到周孔之外别有此一大事。”于是抛弃以前所学,专习佛典,曾从赵豫斋受《楞严》、《法华》、《圆觉》三经。次年,寿昌无明大师于董岩开法。大师久闻寿昌之名,遂以白衣身份礼谒。师因大事未明,晨夕参请,寿昌指示道:“此事是不可以用语言文字传授  相似文献   

7.
许多“大师”一出道便是以气功大师为招牌的,因为气功在中国老百姓中有市场。但这些“大师”最后被吹嘘成了“超能力大师”,并且社会活动也超出了练气功的范畴——邪教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那么气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8.
不见世间过     
《佛教文化》2023,(1):55-57
有“是真修道者,不见世间过”这句话是六祖大师说的,此语出自《六祖法宝坛经》,是六祖大师所说诸“无相颂”其中一首的偶句。如今总有一些所谓的佛教徒很喜欢引用这句话,引用的目的无非是以此证明他是(甚至只有他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或者以此证明别人(特别是“见世间过”的那些人)都不是真修行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天主教六届会议工作报告今后的方向和任务指出:“努力提高教友素质和福传使命”。如何把这一任务变成现实,工作报告提到:“我们要依靠仁慈天主的眷顾……以及全国几百万主内兄弟姐妹们的祈祷和努力,我们必能克服困难,战胜艰险,胜利前进!”我的理解,依靠几百万...  相似文献   

10.
我是谁?     
叔本华早晨常到公园去溜达,有一天,他正在园中漫步、沉思时,迎面遇上一个小孩,小孩好奇地望着他,然后抛出一句话:“你是谁?”叔本华从沉思中抬起头来,愣了片刻,对小孩说:“我也正在想这个问题,如果你能告诉我我是谁,我将无比感激、受用不尽。” 这则小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哲学大师长久以来被“我是谁”这一问题所困扰。虽然自古希腊时人们就将  相似文献   

11.
近一时期笃信“敬畏大自然”的一派人士和认为“无须敬畏大自然”的一派人士互相争执,并各自打出了旗号。前者是“热爱大自然派”,代表人物有唐锡阳先生;后者是“以人为本派”,代表人物有何祚庥先生。他们互相争论,言辞很激烈,并都在有意无意地指责对方是“伪科学”,而自己是代表真正的科学。由于双方都是各自领域的大师,叫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作为一个热爱科学的人,我向两位大师提一下建议:在争论前是不是先弄清概念更有意义一些?就拿“人类需要敬畏大自然”这句话举例来说吧,同意它的人和反对它的人真的就它所引用的概念达成一致了吗?“…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86,(3)
“九品往生”与“净业三福”,出《观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简称《观经》,是净土宗正依三经之一。佛在经中开示十六种观法,教行人观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因此也称《十六观经》。善导大师曾对此经作疏四卷,称《四帖疏》。大师在经疏中把全经义理开为“定善”、“散善”二义:定善义解释十六观中前十三种观法,这就是日观、水观、地想观、宝树观、宝池观、宝楼观、华座观、像观、真身观、观音观、势至观、  相似文献   

13.
“他空见”是藏传佛教觉朗派的独特教义,这已成定论,人所共知。但据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他空见”非觉朗派一宗之独唱,在藏传佛教史上,除噶丹派和格鲁派以外的其他几个宗派的主要教义都是“他空见”,亦称“他空了义中观见”、“唯识了义大中观见”等。康区八蚌寺著名佛学大师元丹嘉措即认为:“……若夫随莲师学之旧派后期大德,广慧无垢光尊者,噶举之玛巴、米拉、达波,乃至总持圣教大善知识广慧法德源等者暨噶举四系八支诸大德,萨迪诸侄叔法王,四龙班禅、博东大师、明显觉朗大师笃波慧幢意旨之多罗那,凡觉朗噶举历代所传大师其…  相似文献   

14.
减肥瘦身保持苗条是很多女性热衷的话题,各种减肥药、减肥秘诀层出不穷。前不久,在湖南长沙出现了一个“气功大师”,声称只要喝“神水”发“神功”就能终身减肥,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5.
这些年来,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迷信活动回潮,各种“大师“层出不穷,各类宣传“大师“神迹的图书,推波助澜。某多产作家,一人就撰写了数百万字的“破译“著作。这些正式、非正式出版发行的图书以道听途说的传闻为依据,杂合作者丰富的想象,制造了一桩桩耸人听闻的高论和奇谈。这些作者不惜捏造事实、编造神话,以求达到自己想要的宣传效果。这种现象与“科教兴国“的时代气氛很不协调。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是严肃的,而伪科学的内容,又大多令人啼笑皆非;作为饭后谈资,也可  相似文献   

16.
印度佛教大师身边有一个整天喜欢发牢骚的弟子,一天,大师吩咐这个弟子去买些盐。待弟子回来后,大师让这个弟子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并叫他喝了。大师问道:“味道如何?”弟子咧着嘴说:“苦!”大师又让他再抓一把盐放进附近的湖里,等弟子把盐倒进湖里后,大师又让这个弟子再尝尝湖水,弟子尝后,大师问道:“现在味道如何?”  相似文献   

17.
藏传佛教的判教是判别佛教显密教法次第和高下的理论.多罗那他大师作为明代藏地藏传佛教觉囊派的中兴大师,他通过宗义阐释和密宗经典梳理的方式,对佛教显密教法进行了判释,立“大中观”为自派的“了义”见.这既是多罗那他大师修证体悟的结果,也是当时时代背景下回击藏传佛教其它教派诋毁、维护觉囊派独立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略论“人间佛教”(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人间佛教”(二)陈星桥(三)太虚、印顺、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简介如前所述,太虚大师、印顺法师和赵朴初居士对“人间佛教”的形成与发展贡献至巨,极具代表性,因此实有专门介绍的必要。1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太虚大师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其思想...  相似文献   

19.
据《北京晨报》2001年9月20日第三版消息,“‘特功大师’沈昌被判十二年”该消息称: 名噪一时的“特功大师”沈昌18日被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法院依法以偷税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合并执行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明末“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为背景,分析了莲池大师的三教观。大师以佛教为本位,以华严的圆融精神融通儒道思想,为佛教修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自知录》是这一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