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婉吟 《美与时代》2014,(8):123-123
印章艺术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印章篆刻完成了从实用性到艺术性的演变。21世纪初,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于艺术设计领域---DIY手刻橡皮章。  相似文献   

2.
复古思想从开始出现之后就被广大印人认可,并成为始终贯穿印学史的一条重要主线。文章从印论中所提到的为揆正印章的正统地位,改正流弊时风的复古原因;由师法汉、晋到印宗秦、汉之复古所覆盖的范围;从以古印残破为古法及其学习古印章的篆法、章法等方面的复古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进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印论中复古思想。  相似文献   

3.
篆刻是中国文化史上十分重要的种类之一,我国的篆刻艺术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对其他艺术门类产生了极其广大的影响,它是从实用印章、政治、经济、文化、书法等方面汲取优秀内涵而转化成文人印章的一门高深艺术。文人印章艺术篆刻从隋唐时期起源后经历了各时期各派文人士大夫的不断发展在明清两代达到了繁盛阶段并在其后继续发展繁荣,活跃于各种文化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海外消息     
《天风》2016,(1)
正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发现犹大王希西家印章2015年12月2日,在希伯来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考古学家称在一块2700年前的粘土上,发现古代圣经人物希西家的印章。据悉,这块皇家私人印章属于2700年前统治犹大王国的希西家王,在挖掘耶路撒冷一个古代碎石堆时被发现。印章宽1厘米,厚0.3厘米,发现时被串在一条由莎草纸包裹的细绳上。专家认为,这块印章很可能只限于希西家王自己本人使用,印玺上还刻有"属于犹大王亚哈斯的儿子希西家"的字样。发现该印章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他33块印章,上面都刻有希伯来文。  相似文献   

5.
汉代印章在中国篆刻艺术史上堪称高峰,不论是在品种数量、风格多样性上,还是在制作精美程度上都远远超过前代。汉代印章的制作材料多为青铜,其印章类型大致可分为官印、私印、吉语印、肖行印等四大类。在艺术表现上,汉印通过留白匀称、布局严谨、气势雄壮、虚实均衡的构图,凸显了出乎心而合于道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6.
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中吸取了多种中国绘画元素,如中国卷轴画构图形式,中国印章、中国民间木版彩印,甚至把中国龙、关公图像引入到他的绘画作品中.这些吸收和借鉴,使他的作品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7.
平盖治小议     
一九八九年七月初,大邑县西门外团结机砖厂一位姓冠的工人,在深2.3尺的土层中,掘出一枚铜质“平盖治都功印”章。印章三寸见方。印文篆体,细平正直,布局严谨,与金石图章资料记载相符。出土印章四周,均有汉砖。距印章几十公分处,有一铜质印盖。现均存大邑县文管所。 平盖治是张陵在大邑鹤鸣山建立五斗米道(天师道)时所设的二十四治之一。《云芨七签》卷二十八《二十四治并序》中说:“按张天师二十四治图云:太上以汉安二年  相似文献   

8.
纯空法师是一位画僧兼书法家,非常勤奋,这是与他相识以来给我的印象。他的书画作品很有新意,画面恬淡,风格自然,很能让人体会出一种禅意。法师作画署名云居山人,钤上平常心的印章,这署名和印章都很别致,我很想就此说几句,让我们共同认识一下纯空法  相似文献   

9.
汉代是中国印章艺术发展史上的高峰期,宗教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汉代宗教印因材质、章法而别具意味。  相似文献   

10.
现今篆刻时,多以《说文解字》为字书。然《说解》中文字是否可以直接运用于印面,存在两方面障碍:一是《说解》文字为小篆,入印时能否与印章章法形制相适合,是不是将其简省方正就能直接使用,会不会造成难以辨识或者讹误;二是《说解》小篆本身是否存在讹误情况,应该怎样运用于印章当中,哪些可以直接使用,哪些需要辩证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最近,印度考古局在东印度奥里萨邦(即玄奘所说的“乌荼国”)的佛教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枚世所罕见的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佛教印章得以重新面世。这枚陶质印章体积不大,内容却十分丰富。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一具做工精细,象征着佛教的法轮。法轮二侧靠下各有一鹿,相向对视。显然,它表现的是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而创立佛教这一场面。外侧书有铭文,清晰完整。该印章出自印度现存的最古佛教遗址之一——拉利格里的一所僧房内。据学者们研究,当属八、九世纪的遗物。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铭文,我们可以看出,拉利格里的一切佛教设施都统归整个佛教界所有,既不讲地区之别,也不讲教派之分,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当时印度佛教社会的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12.
齐白石争画     
建国不久,齐白石精心制作了两方印章,用宣纸包好后托人送给毛主席。毛主席很高兴,特意在中南海设宴答谢齐白石,并邀请郭沫若作陪。  相似文献   

13.
我国书画作品除去题款尾部的姓名印章以外,往往还有镌刻诗、词、章、句及图案等的印章,统称为“闲章”。闲章虽小,却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记载,元末画家王冕偶得一块色泽斑斓的花乳石,便刻了一方“会稽佳山水”印押到画上,从此文人墨客研朱弄石遂成风气。由于这种闲章无关名讳,可以随意表心迹、抒志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宁夏海原县文物工作者日前发现二件国内外罕见的回族文物,即二枚回族社团印章,并引起众多回族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这二枚印章均为木质,其中一枚高6厘米,印面方形,边长4.2厘米,印文为“辽阳回民联合会图章”九个字;另一枚高为6.1厘米,印面也为方形,边长为3.5厘米,印文为“辽阳回教会之印”七个字。二枚图章均为宽缘、阳刻文,瘦细线条小篆。文学结构、笔划、肥瘦均匀、圆笔圆折、转折皆方、秀丽工致、气势宏大、刀法精  相似文献   

15.
古人常说:"笔墨精良,人生一乐。"古人对笔墨纸砚等书画材料的艺术性追求,绝不仅是士大夫趣味的苛求,它是书画需求的实际体现。从古至今,中国书画可作在墙面、陶瓷、帛、绢、纸、扇等器物之上,但从书法发展的历史来看,自汉代发明了造纸术以来,纸就成为最主要的书画载体。随着经济发展,文化兴起,书画流派的出现,中国书画创作也是异彩纷呈,并逐步将书法、绘画、印章、诗文等这些独立的艺术形式融合到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国书画的多样性发展。这种发展与书画载体品种、制作、性能的演变息息相关。可以说,书画艺术促进书画载体的发展,而书画载体的演变又影响了书画艺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白云观藏历代传戒律师、方丈、监院画像中,有一幅相传是第七代律师王常月的画像。经辨认印章,画像上的题词作者是果亲王允礼。从题词内容可知,康熙皇帝曾赐给王常月紫衣。关于清代全真道传戒历史,陈兵、莫尼卡(Monica Esposito)、高万桑(Vincent Goossaert)、森由利亚、刘迅等学者都有论述。笔者在《王常月学案》和《清  相似文献   

17.
徐晓鸿 《天风》2009,(8):30-31
献天马与题画诗 题画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奇葩,其方法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以抒发感情或画面的意境。画中题诗使得诗画互补,再加上印章,成为独特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8.
正隐元印章的篆法雕刻、印文排列,完全是明末清初时期的风格气息,从印面看篆刻刀法工整,章法对称平直而合乎法度,印文多作小篆,或以小篆掺和大篆。一明末禅宗盛极一时,著作丰富,人才辈出。临济宗一脉以机锋凌厉而著称,黄檗宗出临济而发扬光大。隐元禅师(1592-1673)名隆琦,俗姓林,法号"隐元",福建福清人,明末清初福建黄檗山万福寺高僧。他勤奋  相似文献   

19.
印鱼     
正印鱼是一种海洋鱼类,它的头上长有椭圆形的吸盘,形状极像一枚印章,能牢牢地吸在其他物体上,因而得名印鱼。它利用自己的特长,吸附在海龟的底部,随着海龟周游世界。到了食物丰盛的地方,它离开海龟,去尽情享受。饱餐之后,再随着另一只海龟去旅行。印鱼轻松旅游世界,可海龟却烦恼至极。一个东西突然吸在自己身上,能舒服吗?海龟想摆脱它,但几经尝试,总是无济于事。时间一长,海龟觉得吸在身上的这个小玩意儿也没有什么妨碍,便不  相似文献   

20.
周颖 《美与时代》2023,(5):76-78
《秋江待渡图》是元朝钱选所画,图卷有十九段题跋。跋文保留完整,未有缺少。围绕《秋江待渡图》跋文展开分析考释。按照时间顺序,结合辨认印章,对每则跋文的内容、时间、地点、作者、境况进行初步考察,从而梳理其流转的脉络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