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研究五台山台内44座寺庙中,从唐代至民国年间的794通碑刻和40口古钟的造型式样、字内容.及其发展演变过程。这些大量的金石,不仅为五台山佛教化增添了无限光彩,还为研究五台山历史演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法华寺位于五台县豆村镇法华村东北约1000米处,是五台山最为著名的台外寺庙之一,历史悠久,高僧辈出.从唐代神英感通建寺起,就在五台山佛教发展、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历史资料和五台县法华寺现存建筑、碑刻的深入研究,以期再现五台山法华寺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五台山最好的季节8月21日—9月21日期间,举办了“五台山第二届佛教文化节暨佛教艺术大展”。其活动内容有开幕式及文艺表演;佛教艺术长廊:五台山书画碑贴大展、五台山国际摄影大展、印度驻华参赞佛教摄影大展、五台山佛教文物大展、五台山佛教书画艺术现场笔会暨大展、五台山  相似文献   

4.
元代诸帝对五台山佛教实行扶持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五台山地区的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元朝诸帝尊崇五台山主要体现如下:在五台山屡作佛事、在五台山新建寺院、多次临幸五台山、颁布了诸多扶持五台山佛教的政策、敕令禁止砍伐树木,保护五台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佛教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等。元朝诸帝尊崇五台山,并非单纯地因为五台山是佛教圣地,还与五台山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关,与藏传佛教在五台山地区的传播和五台山特殊的气候条件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以五台山为中心的佛教音乐文物、文献及文化特征的探究,笔者认为“以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做为五台山佛教音乐的起始”,这种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通过对五台山佛教音乐转化过程的分析,意在表明五台山佛教音乐并非是随同佛教一并传入的。并对保护、发展具有厚重历史的五台山佛教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力求为积极推进五台山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佛教音乐的历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五台山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五台山佛教的发展而发展,唐时发展到鼎盛,形成了具有五台山特点的佛教音乐,直到现在它还保存了古代大量的旧谱歌词,因此说,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7.
佛教素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五台山作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具有丰富而独特的佛教素食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五台山佛教素食文化旅游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五台山佛教素食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以期深入挖掘五台山佛教素食文化的内涵,丰富其佛教文化旅游产品,形成文化旅游特色,增强五台山旅游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法音》2021,(3)
正近40年来,关于山西五台山文化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其研究内容涉及五台山佛教哲学、历史、文化、艺术和五台山地理、生态、旅游以及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等。其研究所运用的资料除传统古籍文献之外,还有敦煌文书、图像资料等。五台山碑文数量众多,也是学术研究所需的重要资料。相较于明清,唐宋时期五台山的碑文资料较少,但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有鉴于此,2014年,笔者以《唐宋五台山碑文研究》为题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1]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近年来新发现的碑刻和学界研究的新成果对唐宋五台山碑文整理与研究的情况作  相似文献   

9.
正一、五台山得天独厚的佛教文化价值五台山是唯一汉藏佛教并存的佛教圣地和大乘佛教华严宗的发源地,2009年以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文化价值得天独厚。代表佛教最高智慧的明证。五台山佛教是中国佛教起落兴衰的典型代表,包含了所有中国佛教宗派,代表智慧的文殊思想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核心,五个台顶供奉的五方文殊——聪明文殊、智慧文殊、狮子文殊、孺童文殊和无垢文殊,就是佛教最高智慧的明证。真正名副其实的华严圣境。《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经典,南朝刘宋永初二年(421)译出后就传入北魏,也是五台山佛教的开山圣典。唐代清  相似文献   

10.
正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永平十一年(68)就建有佛寺。五台山青黄庙并居,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道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五台山,不同民族的佛教僧人之间进行广泛文化交流,形成极具融合特色的五台山佛教文化,突出表现在佛教文学、佛教美术、佛教音乐和佛教建筑等各个方面。这些成果在促进五台山佛教文化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思想文化的传播、创新和发展,而且对于传承农耕和游牧融合的特色文化乃至山西的文学艺术、民居建筑、民间雕塑艺术等,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2004年lO月8日,五台山管理局局长、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罗荣华同志应韩国五台山月精寺的盛情邀请,率领五台山区政府、五台山佛协和五台山研究会等部门的有关人士及殊像寺佛乐团等60余人组成的佛教化访问团,赴韩国五台山参加“首届韩国五台山佛教化节”,并进行佛教化交流考察。  相似文献   

12.
五台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和印度灵鹫山相媲美的世界佛教圣地之一。因此,它不仅是山西的五台山,而且也是中国的五台山,乃至世界的五台山。五台山不仅有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而且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大宝藏。  相似文献   

13.
在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北宋的张商英是一个作出过特殊贡献的人物。他曾撰《续清凉传》,详细记载了他在五台山所见到的一系列灵异感应现象,对佛教圣地五台山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张商英其人及其在五台山的活动作一简要叙述与分析,对于研究五台山佛教在北宋的发展状况也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入唐八家”之一的日僧圆仁,在唐文宗时以“请益僧”的身份来华参学,曾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四月来到五台山,他在五台山巡礼朝拜文殊菩萨圣迹,参观瞻仰五台山佛教寺院,前后逗留将近两个月。在他所作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不仅大量记叙了唐代中国佛教的状况,也对五台山佛教作了翔实具体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五台山佛教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刊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多角度研究五台山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五台山因佛教而驰名中外,因此对五台山佛教的研究列为本刊的重点,但本刊并非单纯的佛教学术刊物。我们十分欢迎多角度研究五台山的作品。现在把韩建平、曳宏玉两位先生多年考察、研究五台山木本植物资源的成果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6.
自东晋初年佛教传入五台山之后,就有北魏的孝文帝、隋代的隋炀帝、宋代的太宗、元代的成宗、英宗和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九位帝王巡幸五台山,扶植五台山佛教,遂使其发展成了世界级的佛教圣地。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是享誉国内外的佛教圣地。唐代时五台山佛教达到鼎盛,寺庙林立,高僧倍出,“学佛道者,多宗旨于五台”。因此并有许多国内外的僧人前来巡礼弘法,特别是吴越之地的天台宗九祖湛然、华严宗四祖澄观等高僧至五台山弘传天台教义与华严宗旨,从而促进了五台山佛教的兴盛发展。五台山也有好多僧人至吴越参访弘法。这种相互交流为两地的佛教文化丰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 :“五台归来不看庙。”它说明 :一、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首府 ;二、五台山佛教寺庙数量最多 ,式样最全 ,历史也最悠久 ;三、五台山佛教最能代表中国佛教发展的水平 ,抑或就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缩影。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其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世界级的佛教圣地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全面反映它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及状况的著作。诚为可叹 !值得欣慰的是 ,这个空白终于被填补了 ,这就是今年 6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 ,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崔正森研究员撰著的 70多万字的《五台山佛教史》 (上…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自后赵时佛教传入山西,五台山始有佛法流布。由于北魏诸帝的崇佛,特别是魏孝文帝的开拓,遂使五台山佛教兴盛起来。到唐代贞元年间,澄观国师作《华严经疏》,又把五台山比附为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佛教在五台山的初传《清凉山志》以为,“周穆王时已有声教及此。清凉山者,曼殊所居,穆王于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是世界上鲜有的灵山圣境。自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就被《杂华》唱为文殊大士的演教之区。文殊大士的般若之智为五台山佛教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当今圆照寺的高僧妙空就是五台山佛教的著名僧医,也是《五台山研究》编辑部的特邀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