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宋之际,随着道教的兴盛与发展,出现许多新的道派,如洞渊派、北帝派、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太乙派、东华派、净明派等。他们多以雷法为用,济世度人,安邦护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里,仅就太乙派的历史、沿革、道法而论。一、由冯佑、刘浩然肇始的太乙派冯佑,平生好道,  相似文献   

2.
石佛寺,位于繁峙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五台山北麓,周围与五台山著名的圭峰寺、极乐寺、秘魔岩、净名寺相邻,是现存五台山佛乐的发祥地之一。石佛寺的规模不大,有东、西两院。东院有佛殿、僧舍、厨库等建筑,西院有圣母殿、戏台、龙洞、观音洞等。  相似文献   

3.
彝族认为魂与每个人的生命休戚相关,不可或缺。魂是生命之源,魂脱离躯体久而不归,就会导致人的死亡,于是产生了一整套招魂仪式,通过喊、挽、唤、赎、找、招、引等方式让灵魂附体。鬼是致人生病、受伤、死亡的所有鬼怪的总称,彝族民间主要有自然界的鬼、祖先鬼、依病症命名的鬼、白鬼、凶死鬼及其他形形色色的鬼。对鬼,人们是既恨又怕,只能采取既祈祷讨好又控制驱赶,以求其庇护,不要作祟于人。  相似文献   

4.
斗笠下的爱     
我这个人有许多喜好,烟、酒、茶、花、足球、诗歌,但这些都只能代表一种嗜好,一种行为,随时间、环境、心境而变化。真正刻在我记忆深处让我弥足珍爱、须臾不能忘怀的是一只斗笠。这只斗笠静静地栖息在我的书房里,显得古朴、深沉而凝重,被桐油漆过的竹丝和篾黄泛着青幽幽的光泽。斗笠其实编织着深深的父爱。那年,学校离家有三里地,每  相似文献   

5.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眨眼间,辛丑牛年的第一缕花香已扑鼻而来。"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这样揭示牛年的寓意:"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德江傩面具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傩堂戏表演所应用的道具。德江傩堂戏中的傩面具,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内含、独特的地域性。在造型风格上与其他地方的面具截然不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德江傩面具造型蕴含丰富的土家文化,傩面具在造型上重在刻画人物性格,随类赋形、意蕴深邃、生动传神。傩面具重视色彩的调配,色彩比较纯洁、豁达、庄重、和谐,注重整体效果。傩面具分为正神、凶神、世俗人物。  相似文献   

7.
宋初以后,净土信仰不仅深深地扎根于民间,成为流布最广的佛教修持法门,而且渗入诸宗,变为天台宗、华严宗、禅、律宗等宗派兼弘的教说。无论是倡导止观双修的,还是主张性相圆融的,或者儒释合流的,在谈到死后的归宿时,莫不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心愿。由此而引出了许许多多的净土文,如礼赞偈、忏愿仪、发愿文、自信录、往生传、念佛疏、正念诀、安养赋、观经颂、净土咏、三昧诗,以及其他各种经注、论疏、序跋、记传、碑铭、诗词、偈颂、杂文等,体裁之广泛,内容之丰富,令人目不暇接。从而构成了灿烂的佛教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净土文化。  相似文献   

8.
包兆会 《天风》2014,(2):44-45
韦卓民: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宗教学家(1888—1976)韦卓民是全国基督教反帝爱国、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领导人之一。这位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的老校长通晓古今,学贯中西。他早年留学美国,在哈佛获硕士学位。后又留英,在霍布豪斯门下就读,遍历欧洲著名的伦敦大学、牛津大学、柏林大学深造,历时数年,得博士学位。这位勤奋的学者仅外语就精通英、德、法、俄、拉丁文等。他一生潜心学术,笔耕不辍,为后人留下了近百种遗著,约八百万字。  相似文献   

9.
友交五品     
培根说:"没有友谊,这个世界不过是一片荒野。"曾国藩说:"一生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可见,交友是必须的。但交友更须谨慎,因为事关人生成败。朋友有多种,最可交之友,当是益友、诤友、素友、信友、死友。益友是上品,即对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发展有益处的朋友。《晏子春秋·杂篇》说:  相似文献   

10.
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都要洗脸、照镜子。洗脸,就是要洗掉脸上污垢和眼眵,照镜子则看到的是自我的形体、外貌,是人的外表,最直观的自我体现,区分了张三、李四、王五等等。故常言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的思想、品行、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事业,属于个人思维境界的内存,不是内在的、本质的自我,是面对现实,客观环境,外在自我思考、接纳、适应大自然的自我表达与展示。    内在的自我,即抛开一切与自我相关的自然环境,直接面对造物主,彻底地省视一下自己,究竟“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将为何?“…  相似文献   

11.
斋醮科仪与神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斋醮活动内容殊广,主要有设坛、上供、焚香、升坛、画符、念咒、鸣鼓、发炉、降神、迎驾、表章、诵经、赞颂、宣词、步虚等等,并配以烛灯、禹步、唱礼和音乐等。通过各种仪式,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超度亡灵以及歌颂太上圣者的哲理——清静无为、和平自然的神仙意境。斋醮不仅是道士们的修持炼养方法,而且是用来团结信众、阐道布教和宣传义教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张姚 《天风》2018,(10):38-39
一、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农历八月十六。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相似文献   

13.
草木亦妖娆     
在我生活的赣中南,只要我目光所及,就有树的影子、草的踪迹。那些粗大的梧桐、常青的樟树、娇羞的枇杷、妩媚的柳树,还有更多的我叫不出名字的乔木灌木,生长在原野、山川、河堤、路边。春天,有姹紫嫣红的花朵;夏天,有浓郁凉爽的绿荫。即使是那些看似貌不惊人的野草,也有着令人吃惊的娇媚。其中,最使我难忘的是芦苇和野菊花。它们往往生长在沟壑荒坡、山脊悬崖,普通、自然的在乡间随处可遇。每当春风煦煦,株株芦苇便  相似文献   

14.
兰溪 《天风》2015,(2):60-61
<正>在世界音乐大师中,贝多芬、巴赫、柴可夫斯基、肖邦大家耳熟能详,但亨德尔的名字很多人却不知道。每到圣诞节,伴着悠远、深沉的钟声,世界进入庄严神圣的时刻。平等、自由、欢乐的气氛打破了地理、权限、财产、种族的界限,打破了非人性因素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世界拥有一个共同的语汇——爱。那一天,普世欢腾,庆祝圣诞节。音乐大师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育是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素质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幼儿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发展。因此,艺术教育的培养影响着幼儿全面发展进程。1.创设宽松、自由、开放、鼓励的艺术环境。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奥尔夫特别强调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便于交流和共享的学习环境,他曾经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金易明 《法音》2004,(12):39-40
11月18日上午,上海市佛教界四众弟子五百余人,在玉佛寺新落成的觉群大楼内,隆重聚会,纪念上海市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周富长先生、副主任曹斌先生,以及市民宗委各处室领导、上海市各区县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领导、上海市佛教协会的领导出席了纪念大会。应邀专程来沪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的领导,天津市、江西省、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山东省佛教协会的代表,本市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的爱国团体也派员莅会致贺。纪念大会…  相似文献   

17.
论《周易》中的"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周易》经传中有许多关于德的论述,例如盛德,指日日维新,与时俱行,所谓自强不息即是盛德。又如厚德,指包容万物,自求于己。另外还有至德、文德、懿德、崇德、居德、育德、俭德、龙德、君德、天德等,研究这些资料,对于理解《周易》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普陀山佛教恢复开放30年来,佛教界和政府管理部门共谋发展、共同努力,肝胆相照、和谐相处,以"一个核心、一个集体、一个理念"共同维护着"佛教名山、观音道场"的美誉。佛教里有地藏、普贤、文殊、观音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愿、行、智、悲。中国的佛教徒们为他们建立了各自的道场,又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在四大菩萨中,观音菩萨以"慈航普度"、"有求必应"的慈悲宏愿,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与崇敬,堪称"半个世界的信仰"。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就是浙江普陀山。  相似文献   

19.
以前现代性的视界看,儒学作为主导性文化,以敬天、怀土、追远、亲仁、顺命、勤俭、和乐等聚合性要素,从思想、制度、德行、技艺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维系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以现代性的视界看,儒学作为被批判的对象,也以改命、变通、为学、为政、作工、谋利、出游等离散性要素,参与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现代转型。以后现代性的视界看,儒学作为反思现代化的力量,其中的敬畏、仁义、惠民、反哺、互补、怀乡、和乐等回向性要素,被用于维护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以马克思主义的视界看,儒学作为被批判和利用的资源,其中的去界、通同、平等、公业、爱国、和合、大同等统合性要素,贯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用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文化上体现了儒学自身的张力和活力,体现了儒学与西学的互动和交流,体现了儒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滤透和支持。儒学与农村社会为中国人提供食粮和家园,需要在开放和流变中保持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古典舞是舞蹈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它的演变发展里身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强调形象、神韵、劲头、动律,所以古典舞是圆的艺术也是刚柔相济的艺术。其实在它的创作里一直在灵活运用着舞蹈元素。虽然古典舞的元素只有提、沉、冲、靠、含、仰、拧几种,但是经过分解、综合、提炼的元素,都不是僵死的动作,它们既可继续派生、演变和发展,又能有助于体现当代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