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族传统服装图案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具体的、审美的展现。现代服装设计师们通过汲取传统服饰的艺术符号,在古典中融合现代,展现了民族服饰图案广泛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贵州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色彩、造型以及创作理念给当下室内设计人员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与创作灵感。当然,当下将苗族服饰图案应用于室内空间并不只是简单借用,而是要对其构成元素进行归纳与概括,将贵州苗族服饰图案元素单独抽离出来,作为独立的纹样应用到室内环境中。显然,中国室内陈设艺术要想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风格,必须将本土文化纳入到现代大众的视觉审美中。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族的服饰及其装饰图案、色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特色,在世界服装史上可谓不可或缺。服饰的款式、图案和色彩的搭配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很强的民族文化特征。哈萨克族服饰图案艺术与其它各个民族精美的服饰图案艺术一样,都是把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反映出不同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内容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古汉字在传统服饰图案中的运用,是中国传统服饰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它通常以汉字直接参与图案的形式出现,而在这一表象之下,古汉字与传统服饰图案还有另一层相互交融的关系,即在表达形式上的互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神仙系统、修行义理、符号象征三个方面探讨了道教对中国传统戏剧的多方渗透和深刻影响。作者通过诸多文献的考察和梳理,认为道教神仙故事是中国传统戏剧创作的重要素材,道教有为数不少的神仙人物是戏剧中神仙典型形象的原型,许多剧作家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引入了道教的修行思想。有关道教的气功养生、伦理涵养的观念在古代传统戏剧中得到了反映和宣传。其中不免有不合时宜的因素,但也有值得借鉴的思想内容;另外,道教的符号象征,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与传统戏剧艺术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应当充分估计到道教符号象征思维方式对传统戏剧的成熟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易》符号是具有情感性特质的哲学符号。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系统阐述了符号的情感性问题,对我们重新认识和概括《周易》符号的情感性特质具有启发和参照意义。《周易》符号作为一种表象性符号,实现了物象与情意的统一,协调了象、物、意的三元关系。《周易》符号具有情感—生命—符号的有机结构,蕴含着由自然情感升华而来的,融道德情感、审美情感于一体的“人类情感”。《周易》符号的艺术性与情感性相关,其启迪了中国古代的情哲学传统和抒情的艺术传统,影响了中国艺术精神“象外”和重“意”的追求。相较朗格的情感符号,《周易》符号的象、物、意三元结构克服了索绪尔符号构造的局限,从宇宙哲学的高度观照生命和情感,涵盖了“天地万物之情”,彰显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哲学研究》一九八八年第三期发表陈良运的文章《论<周易>的符号象征》认为,中国上古时代的《周易》就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的“自觉象征””但与黑格尔所定义的“象征”有不同:象征的“精神意义”不是直接与“感性形象”结合,而是与感性形象的抽象符号结合,形成独特的符号象征。化自然具象为观念符号,由观念符号组合出示“吉凶”的卦象,再由卦象生发出各种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8.
装饰图案是一种审美符号,它汇聚了人们的思想情感,是人们审美情趣的载体,反映了人们生活的一种情调。布依族服饰的装饰图案凝聚着该民族服饰的文化精髓,承载着布依族人民的理想和精神寄托,蕴含着布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们服饰的每一装饰图案或纹样,都投射出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的文化意蕴及那份传统而又纯洁的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9.
利用装饰符号的象征手法进行设计的创作方式在传统民居和建筑艺术中应用较为普遍,皖南古民居中的祈福雕饰便是其中之一,其线条生动流畅,雕工精美绝伦,图案简洁明快,构图饱满,寓意深刻,内含丰富,极具特色。在题材的选取上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经典和吉祥图案,通过具有美好寓意的祈福雕饰实现道德教化的目的,强化了建筑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使建筑和装饰之间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传统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得以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文化内化的最好证明,可以说,在传统服饰中,传统服饰的图案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服饰美学本身,成为了见证与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以赫哲族的传统服饰作为考察对象,对赫哲族的传统服饰图案进行研究,以此追随赫哲族的传统服饰与赫哲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并试图从服饰美学的角度上,以赫哲族的文化信仰作为切入点,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赫哲族传统服饰图案中蕴含的独特美学。  相似文献   

11.
海水江崖纹是明清时期一种常见的服饰纹样,蕴含着丰富的吉祥寓意,同时具备极强的装饰性与审美特性。从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等方面展开分析,可以探讨海水江崖纹在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形式,从而能够为传统纹样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创新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DIY超越了实物生产的限制,成为表现自我人格和审美兴趣的手段和生活艺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DIY在锻炼动手能力、缓解学习压力的同时,彰显着独一无二的个性与体验价值。从服饰色彩图案、服饰材料、服饰款式方面尝试探索切实有效的DIY服饰创新设计模式,从专业角度指导大学生把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技术融合进行DIY服饰设计制作,让DIY在服饰领域焕发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佛教文化》1995,(6):52-52
田东辉多年的书画艺术实践,积累了不少作品。周韶华先生看了东辉的书法作品,当即挥毫为其题:“方圆世界”四字。 方圆,可说是艺术实践的一条总规律。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上讲,它是阳刚之美(方)和阴柔之美(圆)的象征符号。如果从世界这角度分析,那么圆是象征东方的自我完善的内在美;方是象征西方放射形的外向美。  相似文献   

14.
程轶 《中国宗教》2022,(11):80-81
对道教服饰的制度规定开始于南朝宋,此后不同朝代道服的规格略有不同。总体而言,道教服饰延续了中国古代汉族服饰的传统,汲取了儒家礼制文化,反映了道教自然、朴素的美学思想,是道教伦理思想最直观的体现,是对道教哲学“服饰化的表达”。一、道教服饰的发展过程道教服饰是指道教徒的衣着穿戴,又称“法服”“道服”“道装”等,属于汉族传统服饰系统。道教服饰保留、延续了中国古代传统服饰的传统,同时又结合道教思想元素,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5.
湖南青年设计师胡忧设计的舞蹈服饰作品有三个特色:"造型仿生、师法自然""色彩仿生、源于自然"以及"图案模仿、借鉴传统"。胡忧以仿生设计为研究背景,在舞蹈服饰的研究上汲取自然界中的各种有趣形态和适合色彩,将服饰与表演内容完美结合。同时他善于借鉴传统图案,将其与舞蹈服饰结合起来,传播中国文化与东方意象。  相似文献   

16.
"阴阳五行"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被古人想象成时间、空间以及天地万物的化身,成为某种客体的象征,并用来体现主体的现实意义。其通过古人赋予给"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相合"循环往复的发展规律,试图解释中国古代服饰色彩的产生、发展、嬗变以及古人对服饰色彩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7.
南京云锦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林 《学海》2003,(2):167-170
在中国传统戏剧的舞台上 ,凡有帝王将相、王妃公主出场 ,他们身上光彩夺目的服饰 ,总会让人们的眼睛为之一亮。它们有力地烘托了人物 ,渲染了剧情气氛。这些雍容华贵的戏剧服饰 ,是以明清帝王后妃和高官贵妇及千金们的服饰为蓝本 ,经过艺术加工而制成的。而这些古代帝王们的服饰 ,其中许多就是用南京云锦缝制而成的。一、作为文物的“南京云锦”按照国际一般惯例 ,文物指一百年前制作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实物。本文探讨的对象是明、清时期遗存下来的南京云锦 ,为使作为文物的“南京云锦”和今天仍在生产的南京云锦有所区别 ,故加上引…  相似文献   

18.
“芙蓉冠”作为道教最为重要的服饰形态,不仅是天尊上仙的标志性礼冠,同时衍为高功道士施行科仪所着法服。道教“芙蓉冠”经历了“爵弁(含委貌冠)形芙蓉冠——花叶形芙蓉冠——如意芙蓉冠”三个演化阶段。“芙蓉冠”实质是对“道”之思想及其精神的符号化表征,象征修道者在身内(五藏)和头顶(上丹田)结成的“身神”或“丹精”之炁,乃为得道成仙的意象性标志。因而,“芙蓉冠”并非简单的道教礼仪服饰,而是蕴含深邃思想意涵的中华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9.
洛丽塔服饰是一种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洛可可风格服饰,近年来在日本改良并且迅速流行,它具有相当强大的跨地域影响力,在我国洛丽塔服饰拥有一定的市场,成为一个以小众文化带动服饰产品发展的典型例子。因此,对于中国原创的洛丽塔服饰品牌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而洛丽塔服饰的灵魂在于纺织面料图案的创新设计和版型,其中图案设计类别把洛丽塔服饰划分为多种流派,并且对洛丽塔服饰具有一定的推动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沈玥  宗雯 《美与时代》2014,(11):68-69
目前国内艺术设计专业装饰图案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传统美术学科的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遵循一定的美学法则及技法规律。课程教学中对于中国传统图案的学习不够深入,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够重视。汉绣艺术是楚文化的代表,其图案丰满,装饰性强,因极具楚韵遗风得名“汉绣”。在汉绣的纹样中可以看到很多象征性的造型,其中大部分的纹样就是驱邪接福、谐音寓意等祈福、吉祥文化的体现,这些装饰图案的形成都是受到了中国民间民俗思想的影响,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健康平安,吉祥富贵的向往。成为民间艺术造型中最富美学价值、学术价值的一部分。将汉绣艺术精粹运用于装饰图案课程教学改革中,学习汉绣的历史、精神、民俗、文化,加强学生对荆楚传统图案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