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非存在问题被认为是最古老且最具吸引力的哲学问题之一,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除非我们有对非实存东西的充分理解,否则我们无法充分理解心灵。当代非存在问题的核心是非实存对象问题,由此所引申出的子问题包括:有非实存对象吗?如果有,非实存对象是什么?有关非实存对象论断的真假如何?它们在心灵中的位置如何?随着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发展,这些问题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相关的传统否定存在命题被深入解读,并且形成了两种关于非实存东西论断的真之逻辑方案和形而上学方案,而意向对象的表征刻画则凸显了其心灵维度。  相似文献   

2.
我们如何来理解和翻译笛卡尔的"mathesis universalis"?要知道这是笛卡尔整个哲学的一种方法论基础,它究竟是"普遍数学",还是"普遍科学"?它和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之间是否有某种关联?笛卡尔的形而上学又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通过梳理笛卡尔的"mathesis universalis"和形而上学概念就会发现,他的这个神秘的方法实际上包含着一种形而上学的预设,即其中的秩序思想蕴涵了一种形而上学的变革倾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更应该把"mathe- sis universalis"理解和翻译为"普遍科学",因为,如果我们仅仅把它理解和翻译为"普遍数学"的话,就削弱了笛卡尔哲学更加突出的形而上学变革意味。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为逻辑规律的可靠性提供一种自然主义的说明。基于对康德关于逻辑的超验分析以及弗雷格关于逻辑的现代形态的系统把握,可以整合出一套新的康德/弗雷格型的判断形式和范畴,从而为逻辑奠定基础。这样一种说明的要点包括:(1)由于人类构造所决定,使用这套形式和范畴对世界进行概念化处理是无法避免的,人类的思考因而会受到逻辑规律的约束,而很多现代逻辑规律的存在依赖于特定的理想化处理和补充假设;(2)在很大程度上,这个世界具有与这些新的形式和范畴相对应的一般性结构特征,但也有例外情况存在,在那里甚至连基础逻辑也会失去基础;(3)人们之所以会相信逻辑的基础部分,是因为它们是由人的基本概念机制所决定的,但人们之所以会得知这些规律,也只是因为其中基本的概念化处理可以被经验证明是真实不虚的。总之,只要这个世界中包含了处在关系之中的对象,以及某种形式的根据/结论型依赖关系,那么在一个非时空世界,乃至一个非因果关系的世界,逻辑规律就会成立;但在缺乏这些特征的世界中,逻辑规律不一定会成立。  相似文献   

4.
哲学的性质应通过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比较去把握,对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我们习惯于作这样的理解:它们研究的对象不同,具体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只是关于世界某一个局部、方面、领域的规律性的知识;哲学则是从这些具体知识中概括总结出来的最一般的知识。这就是说哲学和具体科学都是知识,它们的区别无非是层次的不同,哲学的特点在于它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相似文献   

5.
迈农在对象理论中根据经验的"心理预设"确立了一系列对象之间的先验预设关系,其中价值预设事物与事态的关系表明:非个人价值作为高阶对象而潜存,它是价值判断的终极标准。对象理论深入讨论了价值的存在和把握问题,可被视为一种独特的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一、寻找出路A.描述的合法性质我们企图了解艺术世界。理解艺术文明,这就是美学的根本困惑。对艺术世界或者艺术文明的理解表现为一种客观的描述。判明这种描述的合法性质至少应该考察:(1) 艺术世界是否是一种美学研究的逻辑主语。艺术世界既然是美学的对象,那么,它就必须是美学中最终被描述的东西。它必须是美学描述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先验论证论题是60年代以来的英美分析哲学界的一大热点和争论点。斯特劳森的先验论证出现在其描述的形而上学建构的最根本的方面诸如对概念图式、物质物体和他心等的论证当中,这突出地表明了先验论证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的论证方法的性质。先验论证的目的在于确立经验的先天要素,试图通过建立概念之间的某种必然的联结而为形而上学奠基,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驳斥怀疑论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四、“逻辑必然性的苛刻”如果要理解作为维特根斯坦晚期哲学基础的哲学概念,无理解他在《逻辑哲学论》一书中表述的早期概念是有好处的。《逻辑哲学论》试图为弗雷格和罗素最近阐明的一种新型数理逻辑展示哲学基础:“逻辑命题描述世界的脚手架。或者不如说,它们展示世界的脚手架。它们不“论及”什么。它们假定名称具有指谓。基本命题具有意义,这就是它们同世界的联系。显然,符号(它们本质上具有确定的特性)的一定结合是重言式,这种情况必定指示着关于世界的某种东西。这是关键所在。我们说过,在我们使用的符号中,有些东西是随意…  相似文献   

9.
3.试图克服非历史的和反进化主义的基本立场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都持有反形而上学的立场,并固有着所谓的“现象学内在论”。这种内在论以各种方式断定人和世界的融合性或世界对人的直接赋予性;与以上两个特点密切相联系的是这些流派的其他一些基本原则和原理,特别是它们所共有的非历史的和反进化的研究方法,它们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解释人的全部问题,解释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认识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形而上学的还原论对各种现实现象实质进行解释所依据的原则,是认为这些现象有一个外部的和  相似文献   

10.
心灵哲学(1950—1990):回顾与展望(三)徐向东三、意识和主观经验意向性质和感觉性质,构成了精神状态的本质特征。因为一个精神状态至少必须具有其中的一个性质,有的精神状态同时具有这两个性质。这些性质对于理解精神现象和非精神现象之间的区别以及各种类型的精神现象之间的差异都是关键的。可是,与对思维(Think-ing)的研究相比,精神现象的感觉方面(Seeing)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感觉性质的问题只是作为对同一性理论(包括功能主义)的异议才得到重视。总的来说,这里有两个根本问题:首先是主观经验的本质问题,然后是经验的感性方面能否在物理主义的框架内得到说明。对感觉性质的本质的分析首先涉及感觉经验的对象问题。在对感觉状态进行描述时,我们使用了那些同样应用于物理对象的词汇,如按照形状和色彩来描述视觉。齐硕姆(R.Chis-nolm)论证说,当我们把这些色彩词应用于物理对象和它们的现象(appearance)时,这些词在这两个情形中是意味着不同的东西。在他看来,一个白色的对象在合适的条件下的确呈现出我们称作“白”的现象。可是,为了避免无穷后退,我们不能认为这个白色现象也是由另一个中间的“对象”呈现出来的。而且,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