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探索历史唯物主义和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程中,对象化概念的词频、用法几经变化,对于马克思的理论逻辑转折和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本词频统计,揭示了这一概念的人本学来源和在1844年马克思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复调内涵,继而阐明了其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重新出场对马克思透视资本逻辑的意义。对象化概念的经济学转用,不仅促成马克思超越人本学异化批判逻辑,而且使马克思后来在哲学层面贯彻劳动价值论,导引出"对象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现实颠倒,从而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为其经济学成果即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臧峰宇 《哲学研究》2015,(2):12-17,127
1932年出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引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对苏联哲学产生了深刻触动,也为20世纪80年代处于思想解放中的中国学界所热议。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凸显了该文本的启蒙意义,却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由此开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马克思将该文本命名为"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并留下了9册《巴黎笔记》。他在由这两组文本群构成的《巴黎手稿》中实现了政治哲学研究路径的转变,生成了研究政治问题的经济学一哲学语境。  相似文献   

3.
王浩斌 《现代哲学》2005,26(1):18-23
马克思的"古典经济学"概念具有明确内涵、外延并与一定的"知识型"相关,这与西方学者在一般的、含糊的意义使用这个概念具有根本的异质性.它界划了一种分析的范式,说明了马克思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之间存在着"知识型"的断裂,这种分析范式就是从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开始的探讨社会结构及由这种结构所决定的运动规律,这是"古典经济学"概念之独特内涵所在.福柯等人忽视了古典经济学的"结构"视角而从"劳动"范畴出发,认为马克思对李嘉图的修正在西方知识的最深层中并未产生真正的间断性,这是没有读懂马克思"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4.
张义修 《学海》2012,(3):148-151
1844年,马克思开始第一次研究国民经济学,并创立了异化劳动理论。在这一时期,赫斯的行动哲学思想,特别是其中的"自由行动"概念,对马克思的劳动批判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伸到后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自主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历史性"观念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逐渐引入的。其关键之处是,在马克思那里,发生了从笔记本Ⅰ借用费尔巴哈的异化概念到笔记本Ⅲ借用黑格尔的异化概念的演变,即从基于应然逻辑的异化概念到基于劳动一历史辩证法的异化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龙霞 《现代哲学》2016,(4):24-30
讨论“异化劳动”概念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关系,应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两大文本的内在关联入手。尽管马克思在《手稿》中表述“异化劳动”的用语直接承袭自费尔巴哈的“类本质”,但“异化劳动”所葆有的真正“本质规定”,却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一文本所开启出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同一性”的价值视域。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进程中,正是这一价值视域,自始至终奠定和引领了“异化劳动”概念的产生、发展及蜕变,并最终推动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发生。从这个意义而言,“异化劳动”概念理应被视作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正起步;而“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同一”的价值视域,亦被置入马克思哲学自身之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7.
异化、哲学人本学和“马克思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对于马克思所做的批判,是围绕着异化概念做文章。自从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于1932年发表以来,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中,还没有任何其他概念,被马列主义的敌人——资产阶级分子和修正主义者,进行过如此详尽的“研究”。这个事实清楚地告诉人们,首先必须联系到当代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所展开的深刻斗争来看待关于异化概念的任何解释。因此,异化概念所涉及的,不是狭义上的语言-历史问题,即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在多大程度上还受费尔巴哈或黑格尔的影响,或者摆脱了他们的影响的问题,而首先是阶级的意识形态斗争问题。  相似文献   

8.
和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一样,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也是立足于两个基本概念:一,人的族类本质概念(它通过人的生产活动表现出来);二,异化概念。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具有经济的、社会的性质,并且同实现人的真正的本质相对立。《手稿》的基本内容,是分析人的生产活动与人的本质的异化之间的关系(异化是通过私有制度中人的生产活动产生的)。在作这种分析的时候,马克思使用的是费尔巴哈所使用过的方式。需求和匮乏之间的种种辩证关系,是费尔巴哈的出发点。在费尔巴哈看来,人性的匮乏,是从宗教异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人们往往把《巴黎手稿》的异化理论归结为异化劳动。而实际上它决不仅仅指《第一手稿》中的异化劳动,还指《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交往异化是马克思走出孤立人的自我异化逻辑,走向复杂的社会关系逻辑的关键环节,也是马克思建构社会概念以及唯物史观的前提。因此,交往异化在思想水平上高于异化劳动,《穆勒评注》在理论上也比《第一手稿》成熟,我们应该遵循《第一手稿》在前《穆勒评注》在后的文献学顺序解读《巴黎手稿》。如果说马克思在其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有一次根本性转变的话,《穆勒评注》就是这次转变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在《资本论》的辩证法讨论中,西方学界存在过分关注价值形式的倾向,以致在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问题上产生了不少曲解。回到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微观历程中去,依据《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的文本分析,可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重新发现黑格尔辩证法,同样经过了艰苦的探索历程。"资本一般"概念的提出和放弃,以及资本主义物化批判与价值形式分析的关联都表明,辩证法的合理形态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叙述方式。贯穿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唯物主义批判改造始终的,是对现实抽象的解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