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子"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有两个根本理由,一为不义,一为不利;前者具有义务论的性质,后者具有功利主义的性质。墨子又经常通过以"小"见"大"的逻辑来论证侵略战争之不义,把侵略战争之害还原为关乎个体的两个基本事实即盗窃财物与伤害无辜。正是坚守盗窃与伤害无辜为显见不义的义务论立场,使得墨家的功利主义不同于西方典型的功利主义,后者认可为了功利的最大化可以牺牲无辜,而墨家则绝不认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把墨子的兼爱思想与功利主义的功利原则、儒家的仁爱核心、莱维纳斯的我与他人的不对称关系相比较,得出了墨子思想可以是任何学派但绝对不是功利主义的结论.论证主要是围绕着"我"、"我们"、"他人"三个概念的关系展开的.墨子思想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它与当代西方伦理思想家莱维纳斯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是一个功利主义者,更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功利原则与自由原则是密尔伦理思想中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基本原则,功利原则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终极价值诉求,自由原则则赋予个体的自由权利以价值优先性.密尔的一生都致力于以功利原则为哲学基础来证明个体自由,致力于论证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一致与契合,但实际上若要追求功利原则和自由原则的融合就决定了他既不能执守严格的功利主义,也无法坚持一般的自由主义.因此,功利主义不是自由主义最好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常,墨家被看做功利主义,儒家则被认为反对功利主义.本文提出,儒家虽然不是墨家的那种功利主义,但就其强调后果作为判断行为是否是善的依据这一点而言,儒家与墨家都可以说是一种后果论.通过对孔子、孟子经典文本的分析,儒家与墨家在义利观上相同之处远远超过人们想当然以为的不同.儒家跟墨家一样,都欣赏"老谋深算的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5.
墨子确立了墨家伦理的功利主义基本走向,并把兼爱作为不偏不倚的程序性原则。但是,片面强调兼爱(或不偏不倚)导致忽略了个体利益的理性发展。故而夷之就对墨子思想予以了明确化与局部修正。夷之的做法遭到了孟子的反击而被贬称为"二本"。孟子关于一本与二本的划分引起了广泛关注,朱子认为二本的实质是爱无差等,故而二本同时适用于墨子和夷之。汉学家则多从伦理学角度去解读二本,认为夷之面临两个道德方向相互冲突的困境。从道德哲学角度去看,墨子、孟子的伦理学都是一本,只有夷之的才是二本。实际上,夷之和古典功利主义的集大成者西季威克面临着相同的实践理性的困境:即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的自爱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墨家的哲学思想体系,可以称之为"人天学",由人学、人际学、天学、知识学等部分构成。墨子强调,人是劳动者,劳动实践才是人的本质规定。墨子认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在天、鬼神等传统观念中,墨子注入了墨家的理论诉求,变成了维护兼爱原则的手段。对于实用知识从哪里来以及如何来的问题,墨子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西方学者往往倾向于对《墨经》中说明"利"这个重要概念的文本"利,所得而喜也"作快乐主义式的解读,认为墨家在此是把"喜"或"快乐"等同于"利",或者作为"利"以及道德正当性的标准。但实际上,墨家在此处只是对"利"进行了语义和元伦理学层面的说明,并非在表达快乐主义的规范性立场,甚至不是在表达任何一种道德上的规范性立场。快乐主义式的解读对《墨经》甚至整个《墨子》文本包含的对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层面加以区分的意图认识不足,与《墨子》其他地方明确表达的规范性立场不一致,其错误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将西方规范伦理学的框架套用于早期中国哲学的这一常见但却值得商榷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人与我     
正细细想,先秦诸子的论述,其中都有个如何对待人与我的问题。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大约是说,我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也要帮助他人实现其人生目标。我不能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借口,而损坏他人实现其人生目标。儒家的这个思想,在人与我的关系问题上,我觉得,是"先己后人"。与之相反的是墨家。我个人觉得,墨家是"先人后己"。孟子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  相似文献   

9.
在功利主义内部一直存在一种对康德伦理学进行功利主义式解读的倾向,在当代,此种解读的代表人物是英国伦理学家R.M.黑尔。这种功利主义式解读在于功利主义者没有认识到康德对客观目的和主观目的的区分及对客观目的的强调,从而将行动和行动者道德属性的理解局限于主观目的。这种分歧又体现为康德和功利主义者分别代表着两种实现道德准则普遍化的方案。事实上,康德所代表的是与功利主义相对的契约论传统。  相似文献   

10.
墨子之爱     
正墨子,名翟,是春秋末战国时期人,其先祖为殷商王室,他是宋国国君宋襄公之兄目夷的后裔,到墨子祖父这一代,墨家已从贵族降为平民。他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位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少年时当过牧童,学过木工,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作为没落的贵族后裔,他也接受了系统的文化教育,学习孔子的儒学与《诗》《书》《春秋》等。墨子聪颖而勤奋,并是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