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生的理念与现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前言最近十几年来 ,“共生”这个词语经常被人谈起 ,引发人们的讨论。围绕地球环境遭到破坏这个问题 ,其实从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讨论“人与自然的共生” ,而冷战结束后深刻的民族纠纷则使“异民族的共生”成为一个切实的问题。也就是说 ,由“人与自然的共生”开始 ,“异民族的共生”、“异文化的共生”、“男女的共生”、“与残疾人的共生”等种种提法引起了人们的讨论。但是在欧美 ,人们并没有像日本人这么热心地关注“共生”。考虑到这一点 ,我们有必要思考“共生”与现代日本固有的问题之间的关联。“共生”是与现代社会的时代变革相…  相似文献   

2.
论人的心理活动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对人的心理活动划分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有的人赞成将心理活动分成认识活动与意向活动的“二分法”;有的人则主张仍沿用将心理活动分成知、情、意的“三分法”。本文作者认为,把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划分问题仅仅局限于“二分法”与“三分法”孰是孰非的问题,显然是不全面的;但由此  相似文献   

3.
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近两、三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人”的问题的讨论,又热烈起来。到今年3月底,据251种期刊和42种报纸的不完全统计,谈“人”的问题的论文就有三百多篇。现将其中关于人的本质和异化问题的讨论情况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不同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结合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和方针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在讨论中,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等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现将几种不同意见简介如下: 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指的是人(生产者)的“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方面广泛的、充分自由的发展。而长期以来,国内  相似文献   

5.
去年(指1978年。——译者注)11月3日,唯物论研究协会的第一次学术讨论大会在法政大学召开了。在这次讨论大会上,进行了“自由问题——以公民的自由为中心”、“辩证法和矛盾”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有十位先生发表了个人的研究成果。在“关于自由问题”的讨论中,清真人、藤田勇、宫本十藏几位先生分別以《社会主义民主的‘伦理基础’和‘公民的自由’》、《自由的问题——关于公民的自由》、《公民自由的历史性质——以‘无产阶级革命’和‘公民’的自由为中心》为题作了报告。清先生首先要大家注意这个问题:“个人自由”、“自律的个人”、“个性”等资产阶级的“公民自由”,应该怎样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伦理基础”加以继承呢?从这一点出发,他注意到黑格尔等人的德国唯  相似文献   

6.
人的价值问题研讨会是马克思主义人的理论系列研讨会之一。它于1991年1月1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30余位学者参加。会上分析了近年来人的价值问题研究的情况,并就几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讨论。现综述如下: 一、“人的价值”是指人的一种属性,还是指人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个问题是由对“价值”范畴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价值”范畴的看法有“属性说”与:“关系说”之争。“属性说”沿着探讨人所固有的或天生的本性“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的方向去思考,其重点在于揭示人的本性、特性、能力、权力,尊严、需要等等。“关系说”则在谈到人的价值时,主张分析“人”在价值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是主体还是客体,并就其社会关系的表现加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伦理学会与北京市哲学会伦理学组于11月21日上午联合举行了一次“什么是无产阶级人生观”问题的讨论会。到会的有伦理学工作者和报刊编辑40余人。会议就“什么是无产阶级人生观”和当前一些报刊开展人生观问题讨论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展开了讨论。发言的同志一致认为当前报刊开展人生观问题讨论很必要,很有现实意义。但还认  相似文献   

8.
周敦颐与二程的学术渊源,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堪称理学“道统”谱系中的“第一”问题。但学者们对于周程之间是否存在理学家所描述的“授受”关系,始终持不同看法。近几十年来,邓广铭、陈植锷、土田健次郎和杨柱才等先后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在几乎穷尽了“史实”型材料后,各方仍未就此问题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对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中“义理”独特性的分析,以及对此独特性来源的呈现,对该公案再做新的讨论。希望由此将周程授受问题回置于北宋儒学语境、而非周程二人之间加以考察,从而激发该议题新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9.
本刊前几期已经讨论了讲台工作、教会传道人的问题、教会的团结同心问题、青老交接问题。也分几期讨论了教会组织与管理的各方面问题。我们认为,这些专题的讨论都是属于“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这一大的任务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相信已经引起了同工们的注意。 本期起我们刊出有关教会自养方面的文章,作为交流和探讨,盼望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10.
由山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举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解放”研讨会于1999年5月26-29日在淄博召开,40人与会。会议围绕主题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研究人的解放的方法论基础 有的学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永远不可企及的价值目标,而作为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过程,“人的解放”仅在作为一个“理念”的形式存在才有讨论的意义。由此,将人的解放悬置为一个概念性假设。而另一种观点则与此相反,认为人的解放应首先决定于历史发展本身,正如马克思曾明确表述的那样:“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据此,…  相似文献   

11.
本刊1981年第1期刊登了张秉伦、卢勋的文章《劳动创造人质疑》后,陆续收到一些稿子,就“劳动创造了人”问题展开了讨论,现将其中部分来稿的观点摘登于后。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多的科学实证,光靠哲学思辨恐怕是无济于事的。另外,概念应当精确化、科学化,讨论的命题也得确定,否则,讨论双方就对不上口径了。  相似文献   

12.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机的出现,关于认识主体的问题,即有没有“人工认识主体”或“人-机系统的认识主体”,成为认识论领域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对智能机的功能、特点及其与人类智能的区别和联系,发表了不少具体的意见,这确实是很必要的。与此同时,对认识主体的进化和发展作一些历史的考察,也将有助于讨论的深入。本文的目的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3.
《天风》1994,(10)
陕西洋县基督教两会于7月18日至23日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传道人研讨会。来自全县各堂点的30多位传道人参加了研讨会,其中中青年占80%。研讨主题是:“怎样做个合格的传道人”。会上针对“什么是传道工作”、“必须清楚蒙召”、“灵命的追求”、“圣经的研读”、“怎样做好讲台供应工作”、“传道人应具备的美德”、“文化知识的提高”及“怎样做好探访工作”等八个方面做了重点发言,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会上还请了县政府有关干部讲解了宗教政策的一些问题,也使大  相似文献   

14.
哲学发展史表明,当社会实践、科学技术和哲学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哲学家们除了要研究一些新的问题,常常还要回过头去对诸如哲学对象这样一些基础性理论进行再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这样。本文拟就正在进行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问题的讨论,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一、讨论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对于这个问题,国外哲学界争论已久,而且十分热闹。近年来,这个问题也已成了我国哲学界的重要议题。在我国,哲学对象的讨论是由哲学体系的讨论引起的,而体系讨论又是以对象讨论为内在根据的。粉碎“四人帮”不久,许多同志把党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同哲学界长期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从哲学教科书的体系入手,提出了“改革现行哲学体系”的问  相似文献   

15.
<正> 主体意识集中体现在吕坤的心性论中。它讨论的中心是“人是什么”这个中心课题。具体地说,也就是要解决人的本质(即道德性命之源)、本性(即人本性的善恶)和自我价值等内在主体性问题。一、吕坤的“心论”  相似文献   

16.
去年在全国范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解放思想、冲破“禁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对于完整地、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患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讨论的情况也表明,要彻底把被林彪、“四人帮”从根本上颠倒了的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再颠倒过来,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还需要在一些问题上加以深入探讨。 前一时期,有些同志结合批判林彪、“四人帮”的反动思想体系,也批判了某些人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提出来就是真理,不必经过实践检验”的谬论,并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相似文献   

17.
据西德《哲学研究杂志》1962年第1期报导,第13届国际哲学会议将于1963年9月7日到14日在墨西哥举行。会议的筹备工作安排了四部分;第一,全体大会,准备讨论两个总题目:“人的问题”、“对现代的批判”;第二,讨论会,研究一些专题,即:“哲学与语言”、“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数理逻辑”、“美学”、“法律哲学”、“美国哲学”以及“东方哲学”;第三,讲演与论文讨论;第四,学术报告,在会议期间或会议结束之后,参加会议的知名学者  相似文献   

18.
该会于8月初在沿海开放城市威海举行,省内外70多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以邓小平南巡讲话和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为指导,围绕改革是一场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的辩证法,改革开放的发展机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代表在讨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问题时,探讨了它与“人的因素第一”的关系,大家认为二者是统一的、相互渗透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运用是由人类完成的,人的素质、能力的高低和发挥程度又直  相似文献   

19.
杨国荣 《学海》2012,(1):149-154
宋明理学作为一代思潮,有其自身的概念系统及论题.从哲学的层面说,在“理”和“气”、“心”和“理”、“心”和“性”、以及“道心”和“人心”、“气质之性”和“天地之性”等概念之后,理学既讨论何物存在或何为世界的本原及根据这样一些天道之域的形而上问题,又追问“何为人”、“何为理想人格”以及“应当做什么”、“应当如何做”等人道之域的问题.在更一般的层面上,其关切之点进一步指向“当然”与“实然”、“必然”、“自然”之间的关系.后者既涉及中国哲学所讨论的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又在普遍的哲学论域中体现了本体论、伦理学与价值论的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20.
王颂 《哲学动态》2023,(9):95-102
对“无穷过”的讨论广见于中国、印度、希腊三大哲学传统。在本体论领域,它往往被用来推导第一因;在具体概念和命题的讨论中,它常被用来作归谬论证。中、印哲学家如庄子、郭象、龙树、世亲等人都探讨过无穷过问题,脉络清晰。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哲学家如智俨、法藏等人将两大传统熔于一炉,提出“无尽缘起”说。近代哲学家章太炎基于其“齐物哲学”立场对此有所回应,提出了不同看法。无穷过问题在佛教中具有两重面向:在本体论上,因佛教无需建立第一因,故不存在无穷过问题;在具体概念辨析中,印度佛学运用“俱生相待的闭环”的论证方法来解决它,而华严宗则以“无尽缘起说”对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