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作为战国末期具有总结代表性的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承前启后之功,因此,对荀子学术思想倾向的整体把握,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诸子学的全面认识,而且对传统文化结构及其精神的了解也有重要意义。赵先生《苟况是战国末期黄老之学的代表》(见《哲学研究》1993年第5期,以下凡引该文不再注明出处),一反传统之论,将苟子从儒家阵营中拉出而定位于黄老学派之中,这既违背苟学的旨义,也与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儒学发展的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故特草此文以就正于赵先生及学界同仁。一、苟于“跳出了儒家阵营”吗?苟子儒学与孔孟儒…  相似文献   

2.
《哲学研究》1987年第9期刊载了田心铭、桑新民同志《再论经济制度的双重属性》(以下简称“再论”)一文,对我在《哲学研究》1987年第6期上发表的《经济制度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吗?》的质疑文章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辩驳,对他们在《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刊登的《论经济制度的双重属性》(以下尚称“属性”)一文的思想作了进一步解释发挥。从双方的论点看,我们的讨论关系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范畴、原理的理解与运用,关系到当前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方法论,因此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赵汀阳的《哲学的元性质》(载《哲学研究》1993年第6期,以下简称“《哲》文”)一文,在一些根本性的哲学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表现了作者的深层次的思考以及较为突出的思想创造力。中国哲学要发展,就得拿出自己的理论。所谓“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其中的一个基本内容,应是对哲学问题做出当代知识背景下的解答。因此,《哲》文在这方面的尝试是十分有益的。我愿意在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以期使《哲》文中做出的有价值的探索得到进一步的讨论。《哲》文的目的,简单说来就是寻求建立一种判定哲学观念的有效性的证明论。这…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早产的胎儿。我决计把这篇并不成熟的文字抛到学术界,是因着两个不无衷曲的考虑:(一) 牟钟鉴①在他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评价及其历史命运》(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9期,以下简称《命运》)一文中,对我的《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及其时代特质》(载《光明日报》1986年5月26日,以下简称《特质》)一文提出诘难后,经由我的答难(见《哲学研究》1987年第9期文章《答牟钟鉴》),再次向我提出了诘难(见《哲学研究》1988年第9期文章《澄清与探讨》,以  相似文献   

5.
(1981年5月26日至同年6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现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东德〕G.迈斯涅尔《文摘》 1981年第5期马克思恩格斯与民族运动—多样性问题 〔澳〕伊恩·卡明斯《文摘》1981 年第5期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结 构〔苏〕阿·弗.契尔丹采夫《文 摘》1981年第5期卡尔·马克思与异化〔美〕伊格纳斯· 费尔利希特《文摘》]981年第5期 “异化劳动”理论初探—读《经济学 —哲学手稿》胡福明《群众论 丛》1981年第3期马克思的异化及人道主义思想探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何新 《人文杂志…  相似文献   

6.
(1981年3月26日至同年4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李 友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 第1期拉丁美洲的马克思主义〔英〕休·托乌 斯《文摘》1981年第3期马克思主义和新史学〔法〕居伊·布瓦 《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1年第4期恩格斯是哲学基本问题理论的完成者武 宏志《延安大学学报》1981年第1 期南斯拉夫学术界讨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 主义》一书《国外社会科学动态》 1981年第i期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读马克思《关于 费尔巴哈的提纲》任吉J涕《安徽大 学学报》1981年第1期马克思《资本论》中从…  相似文献   

7.
(2990年3月26日至同年4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字思想研究评《当代中国的文化难题》对马克思历史观的“补 正”李鸿烈哲学研究1990年第2期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几个问题江丹林哲学 研究1990年第2期论马克思主义者阐释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两种方向 聂运伟湖北大学学报(社)199。年第2期马克思学说的一体化及其实质衣俊卿天津社会 科学1990年第2期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精髓一一兼与佘树声同志 商榷赵馥洁人文杂志199。年第2期论马克思的“感性世界”理论王永昌文史哲 1990年第2期必须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论 点刘光杰江汉论…  相似文献   

8.
作为俄罗斯举办“中国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俄罗斯《哲学问题》2007年第5期出版了“中国年”特刊。俄罗斯哲学协会主席斯焦宾院士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学部委员为特刊写了致词。特刊收录了中国学者李景源的《中国哲学的现状与趋势》、安启念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贾泽林的《中国对“苏俄哲学”的研究》,以及俄罗斯学者叶列梅耶夫的《<易经>和语义解码》、布罗夫和费多托娃的《中国现代化经验:理论和实践》等论文。2007年6月13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了“俄罗斯《哲学问题》杂志‘中国年’特刊发布会”…  相似文献   

9.
《医学与哲学》杂志问卷调查大连理论医学研究所(116013)张斌《医学与哲学》杂志创刊已有18个年头。为了准确地了解读者对《医学与哲学》杂志的意见,进一步提高杂志质量,我们仅就《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11期、12期和1996年第1期共3期80篇论文...  相似文献   

10.
<正>王伟光,1950年出生于辽宁丹东,祖籍山东海阳。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2年考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获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198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教学,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和发展动力、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利益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利益关系及利益矛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主要有:《社会主义矛盾、动力与改革》、《经济利益、政治秩序、社会稳定》、《谈谈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利益论》、《科学发展观的研究与实践》、《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基本问题》、《效率、公平、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党校工作规律研究》、《王伟光自选集》、《王伟光讲习录》。主编的著作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科学发展观概论》、《社会主义通史》(八卷本)。译著主要有:《历史与阶级意识》、《西方政治思想概论》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多篇论文为《新华文摘》转载。  相似文献   

11.
(1980年9月4日至同年]0月14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对突出个人顾锦屏 《人民日报》1980年9月4日对“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和艺术”编译的 意见朱光潜《武汉大学学报》 1950年第5期论中国封建主义的主要特征及其顽固性 白钢((学术研究》198。年第5期马克思主义的分化〔法〕H·勒费弗尔 《哲学译丛》1980年第5期谈西方对马克思的研究马泽民等《文 汇报》1980年9月23日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观念述评〔西德〕 E·M·恩格思《哲学译丛》1980 年第5期 哲学综合理论初探贺克毅《陕西师大学 报》1980年第3期 辩证唯物主义商榷几…  相似文献   

12.
;l|司,|||JJr--||||||(1987年9月26日至同年10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论思格斯的人类起源动力思想鲁小兵湖南师大 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第6期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恩理论探讨中的一个假设王 国庆肖龙杜爱英宁夏社会科学1987年第 5期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与当今的世界现实关凤云 北方论丛1957年第6期马克思和文化人类学陈胜华刘鸿辉中国社会 科学1987年第5期如何理解恩格斯关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必然改变哲学 形式的论述—兼论实现哲学现代化的途径陈 荣富江西大学学报(社)1987年第3期从特殊和一般看《资本论》的内容和意义鲁从明 经济研…  相似文献   

13.
(1981年4月26日至同年5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根本分歧李英 《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第3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党风的思想牛甲 英等《人民日报》1981年6月8日论马克思和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关系 〔东德〕W·毕雅拉斯等《哲学译 丛》1981年第3期马克思思想的形成〔英〕R·博尔基 《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1年第6期论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关士勋《学 习与探索》1981年第3期再谈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答徐经泽同 志辛仲勤等《文史哲》1981年第 3期也谈马克思论“人化了的自然”张帆 《哲学研究》1981年第4期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一本“需要有些理论勇气和眼光”(张岱年(序》的著作,对这点我有同感。学术无禁区。能够超越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结论,找出第四个“学脉渊承”——中国传统哲学,确乎“需要有些理论勇气和眼光的”。当然,“研究起来难度很大”。(同上)因为这个问题在张允烟博士的论文《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学脉渊承),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1期)和著作出版之前,还很少被触及到。正因如此,我才仔细阅读了本书。读后,受到不少启发,但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该书需要…  相似文献   

15.
1989年初,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我曾说:“能不能建立新的天人合一观?天人合一是我们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含义是丰富的、多种多样的。……从天人合一的传统中汲取有价值的成分,把它熔铸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框架中,或许能构筑起既有民族特点又富时代色彩的哲学体系。”(《当代哲学主流: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结合》,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1989年第2期)当时,讨论天人合一思想价值的文章还不多。如今,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天人合一的正面意义受到了重视和…  相似文献   

16.
《管子·内业》精气说的再探讨乐爱国先后有《论〈管子〉“精”、“虚”概念的科学与哲学意义》(载《管子学刊》1996年第4期)和《关于〈内业〉等四篇精气思想的几个问题》(载《管子学刊》1997年第3期,以下简称《问题》)与笔者讨论精气问题,笔者今作《再探...  相似文献   

17.
沟口教授是当代日本研究中国哲学的著名哲学家,现任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兼任“东方学会”评议员,编辑委员等职。著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挫折和展开》、《李卓吾》、《儒教史》、《作为方法的中国》等。最近,我有幸就中国哲学有关问题拜访了他。他对许多问题作了回答。下面将主要内容笔录如下。 笔者:沟口教授,您专事中国哲学研究30余年,出版了不少重要著作。我想请您谈谈日本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哲学? 沟口:关于“日本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哲学”,这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今年6月(1990年)专门写了一篇论文,题目就叫作《日本人为何研究中国》。此文发表在《新史学》第1卷第2期上。  相似文献   

18.
《哲学研究》1985年第6期发表了我的《论新技术革命与旧式分工》一文后,又连续刊登了郝振省,林剑两位同志与我商榷的文章(见《哲学研究》1985年第10期,1986年第8期。以下简称郝文、林文)。还有的同志从方法论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与我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见《哲学研究》1986年第8期)。拜读了这几篇文章后,我感到获益甚多,也很受启发。但觉得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才能弄清,不能到此为止。故此,笔者再陈管见,与郝,林等同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者倾向于把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哲学看作以“增殖原理”为核心的多元主义方法论,甚至有人用“增殖原理”来概括费氏的思想。(吴忠:《费耶阿本德的理论“增生原则”述评》,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12期)这似乎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只注意到费氏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其实,费氏虽然有一段时间倡导过“增殖原理”,但不久之后又明确宣布放弃了它,然  相似文献   

20.
拙文《试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有幸得到了唐正东和徐亦让同志的专文教正(见《马克思人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以人为本》,分别载于《哲学研究》1994年第8、9期。以下简称唐文和徐文)。感谢之余,不能不遗憾地指出,这两篇文章的观点相近,都对马克思哲学作了思辨的抽象化的理解,否定了唯物史观的深刻的人学内涵及其历史发展的真实逻辑,抹煞了马克思一生特别是中期和晚期的巨大的哲学贡献。徐文和唐文还涉及到某些引文和具体细节的理解问题,由于无关宏旨,恕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