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间是剧场     
马明博 《佛教文化》2016,(6):103-104
经常有人问:“我有没有福报?”能生而为人,就是有福报。然而,福报有大有小。自己的福报到底有多大?看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人、什么事,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2.
智慧人生     
《佛教文化》2013,(2):126-127
凡是存心行事,必须向着厚道这一边去认真实行,厚道就能够承载得住福报,刻薄就没有福报可得。如果再加上尖刻、阴险、奸滑、巧诈,那么就如同山峰高峻峙立一般,任何雨泽都不能容纳,任何草木都不能生长了。  相似文献   

3.
自从妈妈进入更年期,家里的天空似乎从来就没有晴过。爸爸说,妈妈患了更年期综合症,是特殊时期,让我不要和她计较。可是,爸爸,您知道吗,我也进入青春期,我患有“青春期综合症”,您能理解我的苦衷吗?  相似文献   

4.
正一天,楼宇的门铃响了,不用问就知道是老公按的,因为我已经从橱窗上看到他缓缓地把车倒进了车位。他分明是带着钥匙的,掏钥匙开门对他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因此,我皱皱眉头,继续着刀与青菜和案板之间的“纠葛”,没理会响铃。自打老公下海开公司创业,生活就没有了规律,经常晚归应酬,我不得不包揽所有家务。即使哪天回家早,他也不会帮我分担,只是坐在厨房门口看着我忙  相似文献   

5.
旁观自己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这句话我很早就熟悉,也从来没有多想过什么,后来读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加上身边老人们说的“人有三昏六迷九糊涂十二癔症”,  相似文献   

6.
比利的彩蛋     
这是有趣的一天。到目前为止,比利还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他比同龄人看起来要小,虽然他去年就够年龄了,但他父母认为他还不适宜参加这样的活动。但是今年,他坚持要参加盛大的“狩猎复活节彩蛋”活动。  相似文献   

7.
情不附物     
明海 《佛教文化》2018,(4):61-63
作为汉传佛教的信徒,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福报,什么福报呢?我们能够通过汉字记录,直接聆听中国古代高僧大德的开示。我们知道,佛教渊源于印度,后来才传到中国,传到中国以后,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在漫长的历史中,经过无数高僧大德的学习、身体力行、实修实证,使佛教和中国的国情、中国的语言文字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孙天人 《天风》2006,(1):29-29
“传统”是指世代相传的具有特点和文化内涵的道德、礼仪、风俗、文艺等等。这对中国基督徒来说,又有“社会传统”与“教会传统”之分,而对“社会传统”,当代的基督徒应如何看待?对此,按面临的现实,应讨论的集中起来似乎是三个具体内容:一、“伦理道德”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以儒家的仁、义、礼、信,孝等为核心。据近来有媒体对几所高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从中知道了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年中的分量,透露出他们对儒家的道德价值观几乎没有什么异议;也没有一个认为是“过时东西”。对此,我们也不难知道,这与圣经和基督教全部教义在道德层面上的教训是一脉相承的。如  相似文献   

9.
说“缘”     
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缘”这个字的。“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咫尺不相识”,缘就像一张神秘莫测的网,牵着你我他,牵着每个人的命运,牵着一切的一切。然而,如今若问这“缘”字的根底,十个人倒会有九个说不清,似乎明白,但又不太明白。其实,关于“缘”的学问倒真称得上是佛  相似文献   

10.
泱泱华夏五千年,天才人物一大批,诸葛亮、张衡、祖冲之、李时珍、徐霞客、曹雪芹……都是杰出的代表。对这些天才的成就,我们几乎耳熟能详,可是,你知道他们所以成为天才的秘密吗?除了勤奋和执著,另一方面就是他们有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独特的思维方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先是看到苹果落地。苹果落地太平常了,许多人都看到过,但谁也没有象牛顿那样深入地探究过。这正所谓“熟悉的地方无风景”,落地就落地了,司空见惯。过去,谁要是有超出平常人的想象,就会被认为是“想入非非”,是不着边际的瞎想,脱离实际的幻想,是小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1.
客观世界中,本来没有鬼神;但在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却几乎在所有的民族中都产生了鬼神的观念;一直到现在,这种观念还在不同民族、不同个体的思想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那么,这种鬼神观念为什么会产生?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一、“鬼“是怎样产生的?鬼神观念并不是人类从来就有的,这一点早已为  相似文献   

12.
陕西交通学校从1982年开设道德理论课(简称德育课)以来,按照学校和国家教委的安排,已经更换了五种教材。所有这些教材,都用了相当大的篇幅,直接或间接地对“人本自私说”进行了批判,但效果都不理想。 教材上对“人本自私说”的批判,主要有三点: 1.自私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原始人就没有自私观念。例如:有人送给火地岛人一条毯子,这个大地岛人竟不知道自己享用,而是把它割成若干小条,分送朋友。还有,火地岛人如在海滩  相似文献   

13.
简说钟馗     
说到钟馗,几乎家喻户晓,没有人不知道的。但是,说到钟馗的来源,知道的人恐伯就不多了。那么,钟馗是怎么来的呢? 其一,全凭民间传说而来。这是说,古人以木做成棒槌状作辟邪之物,曰“椎”,又称“终癸”。群执其椎围火而舞之,以示消灾吉庆丰收之意。后经历代演变,遂成人形,曰“钟馗”。这似乎近于图腾演绎而  相似文献   

14.
    
有些人听到佛教讲“空”,就以为它是虚无飘渺,什么都没有的意思。其实并非如此!当我们看到一件事物,不能硬说它不存在。我们是认同它的实质存在。但是我们知道事物是基于因缘所生法而存在,是变化无常,而不是恒久固定的。所以简单来说,“空”即是指事物的变化无常现象。而相对于我们的思想来说,就是明白没有什么事物是固定不变的。    譬如明白身体是“空”,就是说,我们知道身体是不停地在坏灭和生长的,样貌和体格在一段时间后必定有所变化,故此,我们不执著一时的样貌和体格作为恒久的价值。然而,更重要的是明白心也是“空”,就…  相似文献   

15.
没有借口     
以严格训练而著称、以将军摇篮而闻名的美国西点军校,长期以来传承着这样一个规定:学员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只能用四种简捷语言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报告长官,不知道”。除此之外,不能有任何回答,也不能多说一个字。有一次,该校一位连长指派一个名叫赖瑞的学员到营部办事,完成时限只有三个小时,却交待了包括求见要人、请示上级、申请紧缺货物等内容的7项任务。赖瑞下决心按时完成7项任务,但具体怎么办却没有十分的把握。果然,事情很不顺利,麻烦就出在当时十分紧缺的醋…  相似文献   

16.
天使曾来过     
在生活中,我有个偏好或者说习惯。只要稍有空闲就直奔窗口,或端了茶杯,站在窗前极目远眺;或推开窗户吹吹风,直到趴在窗台上品尽杯中茶才会甘心;或拿了手机,边与友人聊天边隔了玻璃欣赏窗外的风景。却从来不曾想过,假如房子没有窗子该会是怎样的境况?也从没想过这世上还有没窗户的房子。直到有一天,我壮着胆子走近那个拾荒老人的“屋”,才真正体悟到没有窗子的屋里,那可怕的黑暗,也才理解了生活中所谓的个性与怪异,只不过像“饱暖思淫欲”一样的,因境而生。  相似文献   

17.
在一家酒吧里有一个钢琴师。他技艺精湛,许多人到这里来都是为了听他弹奏。有一天晚上,一位顾客告诉他,他不愿意再听他弹钢琴了,他想听他唱一支歌。钢琴师说:“我不会唱。”可是那位顾客坚持要他唱。顾客告诉酒吧侍者:“我对听钢琴已经厌倦了。我想听那个家伙唱歌!”酒吧侍者从房间那头大声冲他喊道:“嗨,伙计!如果你想拿到薪水,就唱一支歌。这位顾客请你唱歌!”迫于无奈,钢琴师不得不唱一支歌,于是,那天晚上,一位从来没有在公共场合唱过歌的钢琴师生平第一次唱了一支歌。而在那之前,人们也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用那种唱法演绎那首“蒙娜丽莎…  相似文献   

18.
理证 《法音》2006,(11):8-10
二十一世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必须切实承担起全球责任,遵循全球伦理准则。而在这个过程中,多种宗教间的交流合作与对话是不可或缺的。一位天主教思想家孔汉思(HansKüng)曾经说:“没有各宗教之间的相互了解,国与国之间则很难相互了解;没有各宗教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诸教之间则很难达到和平与友好;而诸教之间若不能和平相处,诸国之间亦不可能和平相处或安全共存。”一个地球,多种宗教,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但多种宗教如何相处?是“文明冲突”,还是“文明对话”?人类…  相似文献   

19.
另类黄蜂     
在昆虫界,大黄蜂绝对是一个“另类”,它体格庞大,性情暴烈,几乎没有天敌。它就像非洲草原上的狮子一样,处于昆虫界食物链的顶端。  相似文献   

20.
你知道这样一句话吗?——“要想对方成为怎样的人,就评价他是怎样的人。”这句话是有心理学方面的依据的。还是让我们引用下述两个实例来说明有关现象吧。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温叙述说:一个大家都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被带到他那儿去治疗。这个孩子刚到那儿时,似乎很不高兴,一句话也不说。但他从孩子父亲不经意地说出的一句话中找到了病因。孩子父亲对他说:“这个孩子没有任何优点,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糟糕的孩子。”于是,他努力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