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和文化概念,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世界各种复杂事物的建构认识的基础上所建立的一种哲学理论。关于"和合"思想,各家各派都有所论述,而道教的"和合共生"思想更是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展现出其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所具有的生态智慧,是建构现代生态和谐理论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张桂珍 《学海》2003,1(5):5-8
十六大报告在论述文化建设任务时 ,提出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这些重要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以德治国方略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更加明确了以德治国在内容、实践主体、实践方式和追求目标等方面所具有的时代性。以德治国内容的时代性以德治国是根据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而提出的 ,其内容有着与中国历史上的德治以及西方国家政治伦理完全不同的内涵。以德治国中的“德” ,既继承了…  相似文献   

3.
"新子学"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什么,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哪的思考与回答,是当下中国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经典"。"新子学"是对"子学现象"的正视,更是对"子学精神"的提炼。虽然社会日新月异,不断向前发展,但现代社会文化是传统社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现代社会有可能和有必要继承、弘扬和发展传统社会文化。我国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汲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的继承和发展。"新子学"作为传统文化的根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涵养作用,体现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为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繁衍不息,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现代视域下传统和谐思想的价值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小美  郑永廷 《现代哲学》2006,1(5):109-113
中华传统和谐思想丰富多彩,它是维护中华民族统一的重要法宝,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思想源泉。但是,传统和谐思想中也存在着消极的东西,特别是以等级划分为特征的历史局限。继承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传统和谐思想进行现代价值转换,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不仅是佛教的基石,也深刻影响了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强调道德在宗教生活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把道德作为涉及人的因缘果报的枢纽、关键。由于它强化行为主体的道德作用,从而使善恶报应思想具有了积极的伦理道德意义。佛教因果报应的精神就是强调主体的自觉性,特色就是建立在因果律基础上的道德自我约束力。因果报应思想与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使它所倡导的许多道德准则也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这对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紫宸与中西神学之结合卓新平20世纪以来,如何构建中国教会自己的神学,走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基督教思想发展道路,已是中国基督徒所关注和努力以求的重要问题。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创立,既包括基督教在中国文化氛围中的适应、认同和本色化过程,也不可缺少中华民族对基...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传统社会道德生活的陈陈相因,现代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展现出了全新的样态,而这主要是因为现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现实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为现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铺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循着它们的演变就可以捕捉到现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脉动。  相似文献   

8.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社会形态思想是对社会历史的形成、发展及其运动的内在规律的深刻揭示和整体阐发,正确把握社会形态思想中的社会历史分期和演进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学界关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社会经济形态演进论述的理解所形成的“三形态说”和“五形态说”争论的梳理和辨析,进一步探讨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思想,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相关论述既指出了社会形态演进的基础和发展方向,又隐含着一定社会历史中人的发展状态的内容,同时内蕴分析社会形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科学无神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和基石,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国家价值层面的,"富强"与"文明"的视角,论述科学无神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就要大力推动科教兴国的战略。倡导科学精神,包括科学无神论思想,抵制愚昧迷信,是提高中华民族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从中国传统的人本主义走向"科学与民主"的现代精神,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的民族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论断是对邓小平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形态作出的科学的时空定位:“在中国”和“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就其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说,它属于马克思主义范畴,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来说,它是为当代中华民族及其先进分子和优秀代表中国共产党所消化、发展和创新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不仅仅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征,同时它凸现出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格、民族精神和民族气派,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色。首先,从理论所展示的民族精神气概看,邓小平理论洋溢着中华民族的磅礴之气,这是邓小平理论能成为团结人民、凝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