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关于“文化和市场”的讨论中,有两种颇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主张把文化生产部门推向市场,将其变成“文比企业”,把文化生产活动变成盈利性的经营活动,并断言文化市场化是繁荣文化的根本途径。(参见《哲学研究》1995年第3期,《金钱、艺术与艺术市场化》一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文化市场化,提倡文化生产部门追求利润最大化与文化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绝不是“并行不停”,反倒是格格不入的。(参见《哲学研究))1994年第10期,文化价值与商品价值》一文)我以为,文化的市场化在逻辑上是否可能,是一个有待证实的问题。因而…  相似文献   

2.
文化能否市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模式以来,“把××推向市场”的口号,大有作为普遍适用的公式推广到一切领域的趋向,并且明显地表现出“一刀切”、“一哄而起”的态势。如果这种推广明确地限制在物质生产领域,也许并不违背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衷。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这种“市场化”的趋向已在向精神生产领域(或者说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无限制地扩张,出现了把教育、人文科学、艺术生产部门等等等等不分青红皂白地“推向市场”的一系列“新举措”,于是“文化市场”这个术语似乎已经成为不证自明的科…  相似文献   

3.
论文化自觉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文化问题讨论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感到,文化的进步在其核心价值取向上必然是人的自我实现即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现时代人类对文化的反思,除了对文化的社会整体性价值(如民族传统的现代转换问题、中国社会的现代化问题等)进行分析考察之外,更应对文化发展的个体性价值予以特别的关注。这诚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3页)所以,研究探讨个体的文化发展与价值实现问题,对于我们面对时代精神实现文化的真正自觉,无疑具有一种前提性的意义。一、个…  相似文献   

4.
文化与市场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市场”是一个不科学的概念,“文化”是借助意识和语言而存在的观念形态的东西,它是不能进入买卖市场而构成“文化市场”的。可以进入市场而具有商品属性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文化的物化载体和物化形式。因此,如果要说有什么“文化市场”的话,那只能是“文化物化产品市场”,在这个市场里用货币交换的主要不是这个文化物化产品的文化价值,而是它在物化过程中耗费的劳动和成本。可以花同样的货币买到一套黑格尔的《美学》或一套庸俗消遣小说,但两者的文化价值可能相距十万八千里。有人认为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文化价值,因…  相似文献   

5.
“价值”范畴是哲学价值论的逻辑起点。但我国理论界对于价值的哲学本质,歧见较多。近期王玉樑同志发表的《客体主体化与价值的哲学本质》(载《哲学研究》1992年第7期。以下简称王文),提出重新认识价值的本质问题,对于推动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讨论,是很有意义的。我同意王文中的某些观点,如“作为人类一般劳动凝结的商品价值,不是普遍价值”、“主体是价值之父,客体是价值之母”等等。但是,王文的基本观点——价值的本质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我把王文的这种观点称为“效应说”),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技术与价值关系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技术与价值的关系是当今技术哲学及其相关学科(如STS)研究的核心,也成为我们的时代所关注的问题的一个焦点。本文拟对这一论题中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作一简单探讨。技术是人类的一种以取效为目标的理性活动对于“什么是技术”或“技术的本质”,国内外文献中给出的定义不下几十种,诸如技术是知识、是技能,是物质工具、设备和产品,是人的意志或活动,是文化现象或社会过程等等,其中每一种都联系着对技术与价值关系的特定理解。本文倾向于把技术看作人类活动、实践的一个基本类型、方面和方式,即以追求效用为目标的理性活动。它包括物…  相似文献   

7.
劳动价值与知识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恩格斯认为 :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重大的发现 ,一个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 ,另一个是对剩余价值的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它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则是他的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马克思指出 ,各种商品的使用价值 ,千差万别 ,不能在数量上测量它们的多少。他说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 ,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 ,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3卷 ,第 5 0页 )就是说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个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所创造的。所以 ,我们通常说 ,劳动创造价值。在资…  相似文献   

8.
论文化定义狭义化的人文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文化定义的狭义化?让我们从“文化”这个词的实际运用说起。联合国有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教科文组织),这一名称将文化与教育、科学并列,没有用文化来涵盖教育与科学。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机构设置中,主管“文化”的部门一般都不管教育及科学事宜,更不管物质资料的生产。在有关文献中,这一现象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中共十五大文献,就明确提出“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意即文化是与经济、政治不同的特殊范畴;又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里文化又成为与理想、道德、纪律不同…  相似文献   

9.
尽管在“告别革命”的后革命时代已经视“帝国主义”一词为僵死之物了,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得不感到帝国主义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成了真正的全球化的“时尚”。在此基础上,讨论文化帝国主义问题正逢其时。  相似文献   

10.
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都是哲学“价值”概念的子概念,即两种不同的价值类型。“经济价值”是指任何事物对于人和社会在经济上的意义,经济学上所说的“商品价值”及其规律则是实现经济价值的现实必然形式;“人文价值”是指对于人自身的意义,它节实上可以覆盖一切价值,因为一切价值归根到底都是对于人和人类文化发展的意义;但在通常的情况下为了特定的使用,我们把它主要理解为区别于经济价值的其他一切价值的总称。联系我国现实思考价值问题,不能不注意一个思想理论基础方面的特殊的情况:多年来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时,有关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在讨论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时,如何认识和防止商品意识的“泛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谓商品意识的“泛化”,是指商品意识逾越了市场经济活动领域,毫无限制地扩展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成为认识、评价和指导社会生活的最高理念,而商品交换原则当然也就成了整个社会的通用原则。许多研究现代西方文化矛盾的学者都指出,西方社会文化矛盾最深刻的原因之一,是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完成了对整个社会全面的、深刻的商品渗透,理想信仰丧失、丑恶现象滋生等现代“文明病”大都由此而生。我国虽然刚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一但从目前社会上…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当代西方哲学有这样一种流行的看法:似乎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是两种彼此不相容的哲学思潮,而且西方哲学家“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属于人本主义,即属于科学主义。这种看法既不确切,也不符合实际。本文将讨论这几个问题:(1)什么是科学主义?(2)什么是人本主义?(3)反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4)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主线是什么?一、什么是科学主义“科学主义”是一个贬义词,是指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一种思潮或运动。反对把自然科学看做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的哲学家把他们所反对的看法称为“科学主义”(scientism),加…  相似文献   

13.
思想家与文化传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分子、思想家同文化及其传统的关系问题,是去年11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的“传统与现实”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至今尚未充分展开讨论的一个课题(参见本刊今年第2期本刊记者对这次研讨会的述评)。这个论题是从“传统与现实”这个大题目自然引申出来的,因而不是孤立的。学者们对这个问题作何种解答,取决于他们对文化及其传统同社会生活实践的关系这个根本性问题持何种看法。全面地考察文化史,不能不同时关注文化发展的两条线索:一是历代思想家创立的观念体系之间的前后相承关系;另一是这些体系同当时社会生活实践的关系。以往的文化研究较多地注意了前一条线索,对后一条线索以及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则有所忽视,甚至置之不顾。但我们也看到,那些自觉坚持唯物史观的研究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对思想史的孤立研究,而是把思想史同经济史、科技史、政治史和交往关系史紧密结合起来探索。道理很明白,既然文化的发展不是观念自己产生自己、思想自我繁殖的孤立过程,那么,在研究和评价思想家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时,所发生的真正的问题是:怎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产生了这些有作为的思想家?亿万群众的实践成果又怎样经过他们的努力而升华为精神文化价值?是什么东西担保他们的努力为社会所理解、认可和接受,不致成为孤立的活动而被相反行动的汪洋大海所淹没等等,正是这种穷根究底的追问,有可能为研究确立合理的参照系和评价的客观尺度,因而能显示文化之哲学研究的优势。探讨知识分子、思想家与文化及其传统的关系,不仅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将有助于我们作为知识分子正确认识自己在当代文化变革活动中应有的位置和历史责任,找到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优势的用武之地,认清卓有成效地实现自己历史使命的现实途径。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密切关注,是文化研究深化的一个标志。因此,我们借发表李宗桂同志这篇论文的机会,重新提出这个问题,以期真正深思熟虑的成果在深入的讨论中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教说     
本期的特约稿件,讨论了“文化传教”问题。许多过去距离遥远的词汇:宗教和市场,上帝和商品,都在这个概念下联结了起来。不久前流行一句俗话说,要想抓住他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当代的某些传教家们可说是深谙此道,他们也企图用抓胃的方式来抓中国人的心。至于这样做是对他们上帝的赞美还是亵渎,似乎无暇顾及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史几个问题评价的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国学”讨论以及前此的“文化热”均涉及到对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问题的评价,例如对辛亥革命的否定性意见(与此相对应地对清王朝这个“形式”的肯定性看法),对西方殖民主义的盲目推崇,等等,一时间竟被一些人所“认同”。我认为对这些评价应进行再评价,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马克思主义认为研究分析问题,应该是历史的具体的。但现在有的人不这样看。结果把问题的讨论带入误区。比如,有文章讨论岭南近代文化问题。认为近代中国,唯一正确的救国道路是以开放的心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改革宗法专制制度;发展经济,实现民富国…  相似文献   

16.
认同与文化自身认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问题的背景和结构Identity最早是个哲学和逻辑问题(在哲学和逻辑里就译成“同一性”)。逻辑里关于同一性的表述是著名的“三大规律”中的同一律。在逻辑三大规律中 ,排中律受到许多质疑 ,甚至矛盾律也并非绝无疑问 ,但是同一律却始终众望所归。只有当把identity落实为人或者文化的身份时 ,这个问题才有些异样。最普遍的身份现象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意义上的身份。身份意味着社会等级、权利、权力、利益和责任。身份的社会制度往往有着价值偏好 ,于是可以让某种本来以事实判断形式成立的身份同时意味着某种在价值判断形式中成立的身份 ,…  相似文献   

17.
论文化转型与人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正处于十分深刻的剧变时期,从整体上来考察这种剧变,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到,它所涉及的不只是社会生活的某一有限区域或者某一个特定层面,它既不单是“经济的”,也不单是“社会的”,同时也不单是“文化的”(这里指狭义文化)或者“思想的”;因而,用上述引号中的术语的某一个来描述这场宏伟的变化,都是不确切的。显然,这是一场伟大的、全面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整体变革。在“大文化”这个术语的意义上,我们把这种包含着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的整体性的变革称作为“文化转型”。本文也正是在这种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医院文化与医院角色(下)江苏省如皋市人大常委会(226500)薛炜清医院文化作用的双向性,规定了医院文化的价值取向。医院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规范、配合、辐射等诸多作用和功能,但究其要者两点:一是在于组织内的导向作用。医院文化尤其是以“人”为核心...  相似文献   

19.
关于齐文化和鲁文化“融合”问题,至今学术界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汉代齐、鲁文化开始融合;二是战国开始融合;三是西周春秋已经奠定了融合的“基础”,称之为“早期交流融合”。这三种意见,学术界至今仍在讨论中,并无定论。既无定论,笔者也想就“融合”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20.
“社会价值”范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价值”范畴研究袁祖社(北京师范大学100875)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之中,随着现代化和改革开放实践的进一步深入,社会总体价值及其体系建构问题,日渐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理论问题。近几年来,理论界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