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目之三是:铭记与忘记。说是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看了材料与作文题目。我不禁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2.
世间万物,都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关键看每个人的心态。简单与复杂,就是一种人生的选择。记得爱默生说:“任何事物都不及‘简单’那样伟大,事实上,能够简单便是伟大。”我推崇简单的生活,寻觅简单中的快乐。如今,当我把眼光投向人群时,我很难找到“简单”。当我转向一朵小花和一只飞鸟时,我发现了“简单”中的伟大与快乐。  相似文献   

3.
和谐之美     
无事堂前,忽然热闹起来了。“执著”与“放下”,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论辩。执著说:“我对,你错。”放下说:“我对,你错。”执著说:“你错。我,才是成就  相似文献   

4.
从政治角度的转向——妇女问题的哲学探讨舒可文(一)人文哲学一直在努力澄清各种人际关系。通常的理解结构总是有一个“我”,再有一个与“我”相对的某一方。“我与别人(theoth-er)”只是最一般抽象的关系。这一关系主要用于知识论问题上的思考,只有知识论才讨论这种“无个性的心灵”之间的关系。而人际关系中的生活性质在“我与别人”这一抽象结构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生活具有着存在论的性质,因此,人际关系的生活性质必须由存在论的角度去揭示。列维纳在人际关系中还区分了“我与他”和“我与你”,这确实有助于澄清许多…  相似文献   

5.
我敢说,陌生人与朋友其实只有一纸之隔,而且这张“纸“本来就不存在。我与太太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演完了,大家都往外走,我的胳膊被人搀上,我手插在裤兜儿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上文化交流的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文化交流是一种主体际的交流。主体际性表述“我”与“你”、“我”与“他”或“她”以及“我”与“我们”之间的关系。文化造就了一定形态的“我们”的群体,而文化交流发生于作为不同群体的“我们”与“我们”之间。于是乎,探讨自我和主体际性的问题就与文化交流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而“自我”便成了这一系列问题中首先要说明的概念。对于什么是“自我”,初看起来是最自明的,其实最深奥。谁不知道他自己的“我”呢?谁须臾能脱离他自己的“我”呢?谁说话和行动时没有这样的一个“我”在主持…  相似文献   

7.
我画佛像     
看过我作品的许多朋友,都曾问过一个同样的问题:“你是信佛的吧?!”“你是不是佛教徒?”“你肯定因为是佛教徒,才画这么多的观音像?!”我觉得,这些年来我画佛、画观音,不是因为“信”或“不信”才去画的,而是一种“随缘”——这也正是我与佛、与观音、与佛教文化自然磨合和缘份的结晶。十多年前,我就已开始在研习画观音、画佛像了。那时,我画得并不在意,无心的,甚至多半都是在描摹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佛像的深入刻划一偷私等怫村寸仆们年她来越近了。同时,我买了许多有关佛教文化及宗教常识方面的书,包括有王志远先生…  相似文献   

8.
《高山流水》 我是“钟子期”,那么谁会是那个“俞伯牙”? 我看到了流水奔腾之状,恰如你我的内心,汹涌地穿越人类喧嚣寂寥的轮回,我仿佛置身于过去与未来之间,在冥冥之中寻找着一种缘、一个人或是一件事。  相似文献   

9.
最近回老家,发现一位曾经说我“不适应生活”的老同学,夫妻都下岗了,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是艰难。他问起我的情况,我笑着说,我也下岗了,但我是主动下岗的──主动辞职回家做了自由撰稿人,每个月的收入比上班时要高出一大截,日子过得还可以。他也就苦笑一笑说:“看来你这个‘不适者’也能生存,而且还能生存得更好一些啊。”那还是十多年前,这位读书时与我很要好的同学,见我仍是不喜欢抽烟,不喜欢打牌,总是喜欢一有时间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呀写,就一边抽着烟一边对我说:“我发现我比你善于适应生活,我学会了抽烟,就能与喜欢…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在进行人生道路的抉择、交往与友谊的寻求和生活意义的探索的时候,他们有他们的欣喜和执著,同时,他们也有无法逃避的苦恼和迷惘。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口头或书面反馈给我们的信息对其内心进行“把脉”,“对症开方”,及时“会诊”,确保他们健康成长。一、情感:“对面有人看过来” A 那个男孩一直对我很好,我也很喜欢跟他交往。可我好害怕这是涉足“爱河”了……老师:除了“爱情”,还有“友情”,把握分寸。 B 我与那个女孩一碰面,只要她多看了我几眼,我心跳就加快,想说的话都说不出来了。老师:“君子坦荡荡”,交笔友的感觉真好。何不一试?  相似文献   

11.
大凡一个人来到世上,除了极少数人外,心理不可能不受一次“伤”,只是受“伤”的程度不同。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与一些人不同的是闲暇时喜欢拿起笔爬爬格子。这一爱好好像一把双刃剑。既创造了我生命的辉煌,也制造了命运的“伤口”。我是1973年当兵入伍的,由于我在家时就爱好写诗,到了部队后,边关的森严壁垒和军营紧张火热  相似文献   

12.
寓言四则     
蝴蝶与垃圾有一次,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一堆垃圾里寻找食物。垃圾向蝴蝶问道:“你是谁?你是否也想加入我们的圈子。”蝴蝶说道:“我是一只蝴蝶,我并不想加入你们的圈子。”垃圾问道:“你不想加入我们的圈子,那你到我们这里来干吗?”蝴蝶说道:“我到你们这里来寻找食物。”垃圾说道:“我们这里没有食物,只有废物与垃圾。你到我们这里,我觉得你不是废物就是垃圾。”蝴蝶说道:“你怎么能这样说我呢?我是一只美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与文化”课题组:研读《实践与文化——“哲学与文化”研究提纲》后,感触良多,得益非浅。既然一定要我提些批评意见,提提问题,那我只好班门弄斧了。(一) 作为“七五”规划项目的“哲学与文化”课题,《提纲》在展示实践与文化方面尽  相似文献   

14.
声波的温度     
董梦轲 《天风》2022,(5):40-41
<正>驷之过隙,自从我2018年加入基督教全国两会传媒事工部的义工服侍团队,至今已整四年。作为一名朗读者,在这四年里我的感受与收获颇为丰盛。最近传媒事工部召开了朗读义工视频会议,会议令我不断回想起与声音的故事,遂记之。一、所学归所用2013年正值纸媒与传媒“交替”的高峰期,对于“纸媒该走向何处”“传媒应如何发展”等问题,我曾做过多次思考,在大学期间还有幸加入“首都大学生新媒体联盟”,在思考与学习中得到了成长。读神学后,  相似文献   

15.
“哥哥你错了” 某年轻老板与一女士谈上了。他看到一本书中引用了“昧昧我思之”(语出《尚书》,“昧昧”是深思的意思)一句,于是把此句用在了写给女士的信中,他写成了“妹妹我思之”。女士回信只有五个字:“哥哥你错了!”老板想,喊“哥哥”怪亲热的,于是趁热打铁又去一信,意欲乘胜追击。谁知女士回信说:“既然你们商店打出那样的广告,何必找我?”原来此老板在广告中把“削价袜子”写成了“削价妹子”。 是谁骗人? 一位姑娘走在大街上,忽然遇到一个打扮挺时髦的男士前来求爱:“你长得太迷人了,我真心地爱你!”姑娘平静地…  相似文献   

16.
巧妙的约会     
一次是小刘让我捎条给小李。我说不怕我看条子吗?他说尽管看。我一看那条子上写的是:“黄昏后,一点前去,洒水尽于奇木之上。”看过条子,我就想,“黄昏后”“一点前去”这不矛盾吗?“洒水尽于奇木之上”,这又是哪呢?可当我把条子给了小李,她一看,先对我说声“谢谢!”然后就会心的笑了。并说,这条子上写的是小刘与她约会的时间、方位和地点。还有一次是小李托我给小刘捎字条。那条子更绝,上边仅写一个“燕”字,我看后真如坠云里雾中,一片茫然。可谁知一入小刘眼里,人家就明白了。他也高兴地向我道谢,并说这是小李约他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也许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也许在今天你不太相信还有这样的事,但这却是真的。“我的父母伤害了我,我不会伤心流泪;但是,如果同学或朋友伤害了我,我想我会很难过的”。在一次“实话实说我自己”口语交流课上,一位女同学这样说道。当她说完时,全班一片哗然,在这群稚气而又单纯的初一孩子当中,她的自我介绍显得伤感而又有点老成。多年的教育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问题”孩子。之后,我对她多了一份留心与关爱,心灵的关怀让我走近了她,一个伤痕累累的女孩:她出生在城市郊区的一个比较富裕的个体户家庭之中,父母为了要一个弟弟把她送给外婆抚养,并且…  相似文献   

18.
爱与被爱     
如果我是一棵树,我就有了19个生命的年轮。年少的我对生命的感悟虽然不深,但在接受着“大地”和“阳光”的哺育时,也愿意奉献出自己生命中的绿色。因为我知道,被别人爱是一种幸福,而爱别人则更是一种快乐。常常感觉到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因为我生活在这爱与被爱之间。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     
《思维与智慧》2005,(10):61-61
我不是笨蛋“我加到工资啦,但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不告诉妻子,那她一定会说,不加我工资是因为我是笨蛋。”“那你就告诉她说!”“不,我才不是那样的笨蛋呢!”道歉邻居:“我们刚才敲击墙壁,想挂一幅画,可能骚扰了你,特来道歉。”“没关系,我正想过去问问你,假如我们在那钉子尖上挂画,是否牢固?”戒酒之后某人在酒店叫来两杯酒,喝完一杯又一杯,服务员问:“你真好酒量。”那人说:“不!一杯代表我,另一杯代表我病重的朋友。”第二天,那人又到酒店去,这次只喝了一杯。服务员问:“你的朋友……死了?”他说:“不,我戒酒了。”世界记录冠军运动员因…  相似文献   

20.
《哲学动态》 2 0 0 1年第 5期发表了笔者的《伦理是一种智慧》一文之后 ,彭启福先生撰文与笔者商榷 (《伦理与智慧》 ,《哲学动态》 2 0 0 1年第 9期 ,以下简称“彭文”)。在此 ,我首先要衷心地感谢彭先生 ,不管他承认不承认我在上文中所表述的观点 ,但是他毕竟阅读并思考了我在上文中所提出的问题 ,这对于一般的学者来说已是莫大的安慰。彭先生对我文中观点的质疑主要有两点 :第一 ,认为我对于“‘伦理是一种智慧’ (这一 )主题的理解与诠释 ,未得要领 ,陷于偏狭”[1 ] ;第二 ,认为我“以一句‘他律阶段的伦理道德因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