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家庭经济压力与初中生当下、未来取向幸福感的关系及歧视知觉和控制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家庭经济压力问卷、歧视知觉问卷、控制感问卷和青少年幸福感问卷对8374名初中生(平均年龄14.31岁,46.9%男生,53.1%女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家庭经济压力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当下和未来取向幸福感;(2)家庭经济压力越大,初中生的歧视知觉水平越高,当下和未来取向的幸福感水平越低;(3)歧视知觉的中介作用受到控制感的调节,与控制感高的学生相比,控制感低的学生的歧视知觉对其当下和未来取向幸福感的负向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家庭经济压力对初中生幸福感产生预测作用的机制,并提示降低初中生的歧视知觉和提升初中生的控制感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采用方便抽样法从山东某初中和某高中抽取570名学生做问卷调查,考察家庭压力源对青少年抑郁体验的影响,特别是冗思作为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路径分析的结果显示:(1)家庭冲突和父母期望均显著正向预测抑郁体验,且家庭冲突的预测作用更强,家庭规范对抑郁体验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家庭冲突和父母期望均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冗思,家庭规范对冗思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冗思显著正向预测抑郁体验;(4)冗思在家庭冲突与抑郁体验之间以及父母期望与抑郁体验之间均起中介作用。总体来看,冗思是家庭压力影响青少年抑郁体验的内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1177名农村留守青少年为被试(包括394名双亲外出青少年和783名父亲外出青少年),考察其歧视知觉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亲子分离年龄和分离时长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双亲外出青少年的歧视知觉水平显著高于父亲外出青少年,留守男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女生;(2)歧视知觉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留守青少年的孤独感,且对双亲外出青少年孤独感的预测作用强于父亲外出青少年;(3)与亲子分离年龄较大相比,在亲子分离年龄较小的情况下,歧视知觉对双亲外出青少年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更强;与亲子分离时间较长的青少年相比,在亲子分离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歧视知觉对两类留守青少年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更高;(4)亲子分离时长对歧视知觉与父亲外出青少年孤独感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因亲子分离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基于素质-压力模型及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理论,研究考察了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内化问题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同伴依恋的调节作用。研究从武汉和商丘两所初中三个年级共选取800名初中生,采用问卷法对其负性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同伴依恋及抑郁和焦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独生与否后,负性生活事件对初中生抑郁和焦虑均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反刍思维能够在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和焦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抑郁、焦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会受到同伴依恋的调节;(4)同伴依恋能够调节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但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焦虑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内化问题产生影响的心理机制,为引导青少年提升同伴依恋水平,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CPIC)、抑郁体验问卷(DEQ)、莱顿抑郁敏感指数量表(LEIDS)测量753名高中生,以便分析认知反应性在父母冲突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父母冲突显著正向预测认知反应性; 认知反应性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2)认知反应性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抑郁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因此,认知反应性作为中介变量,父母冲突通过认知反应性对青少年抑郁具有稳定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祖辈协同教养与幼儿错误信念理解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某城市三所幼儿园345名小班至大班的祖辈协同教养幼儿及其家庭教养人。对幼儿使用操作任务考察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对其家庭教养人利用自陈式问卷收集家庭教养方式和亲子依恋等数据。结果显示:(1)祖辈协同教养类型显著影响幼儿的错误信念理解水平和亲子依恋,“有祖辈同住”协同教养幼儿的错误信念理解水平以及依恋的安全性均显著低于“无祖辈同住”协同教养幼儿;(2)亲子依恋在祖辈协同教养的民主信任和教养冲突两个维度与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3)祖辈协同教养类型在教养冲突、亲子依恋、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中介模型中起调节作用,在“有祖辈同住”条件下,协同教养冲突显著负向预测幼儿的亲子依恋安全感。  相似文献   

7.
对557名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情绪调节能力、家庭功能及情绪健康进行测查,考察亲子依恋与留守儿童情绪健康之间关系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亲子依恋能显著正向预测情绪健康,情绪调节能力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功能对情绪调节能力的中介作用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北京、重庆和石家庄选取三所初中学校1038名初一到初三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青少年的家庭环境、亲子依恋对其网络成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检验“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和“过程-个人-情境-时间”模型提出的理论观点。结果表明:(1)家庭环境和亲子依恋均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成显著负相关;(2)家庭环境中家庭亲密度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显著预测作用,父子依恋中的父子信任能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母子依恋中的母子疏离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3)家庭亲密度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母子疏离和父子信任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但母子疏离和父子信任所起的中介作用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不仅说明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支持了“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和“过程-个人-情境-时间”模型提出的相应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初中学生的亲子依恋回避与智能手机依赖的关系,并考察社交焦虑和家庭经济困难的作用。基于依恋理论、特质性社交焦虑的进化模型、补偿性网络使用理论和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理论建构了理论模型,并采用智能手机成瘾量表、亲子依恋回避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经济困难量表对285名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共179人。学生年龄在14到18岁之间(M=15.80岁,SD=0.71岁)。结果表明:(1)初中生亲子依恋回避正向预测其智能手机依赖;(2)社交焦虑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3)家庭经济困难调节了中介作用的后半段,社交焦虑对高家庭经济困难水平初中生智能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更强。本研究发现对降低初中生智能手机依赖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是青少年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以往研究表明,安全的亲子依恋对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但亲子依恋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及作用条件还有待深入探讨。本研究在发展系统理论及依恋理论指导下,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不良同伴交往对上述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采用亲子依恋问卷、心理资本问卷、不良同伴交往问卷以及亲社会行为问卷对737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后,亲子依恋对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3)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进一步表明,不良同伴交往调节了"亲子依恋→心理资本→亲社会行为"的前半段,即当初中生的不良同伴交往偏多时,亲子依恋对心理资本的促进作用减弱。本研究的发现表明,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心理资本,进而促进亲社会行为。但是,较高的不良同伴交往会阻碍亲子依恋积极作用的发挥。本研究验证了家庭系统、同伴系统和个人系统对亲社会行为的联合作用,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法对武汉市两所中学549名青少年早期和中期的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网络亲子沟通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同时考察线上社会资本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是否受年龄的调节。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年龄和线下亲子沟通的条件下,网络亲子沟通负向预测青少年抑郁;(2)线上社会资本在网络亲子沟通与青少年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线上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受到青少年年龄的调节,相比青少年早期阶段,该中介作用在青少年中期阶段更显著。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网络亲子沟通对青少年抑郁的作用路径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is longitudinal study examined the direction of effects between adolescents'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 symptoms and perceived parent-adolescent attachment relationship quality, as well a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gender and age. 1,313 Dutch adolescents (48.5% boys) from two age cohorts of early (n?=?923, M(age)?=?12 at W1) and middle (n?=?390, M(age)?=?16 at W1) adolescent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regarding their attachment relationship to parents and GAD symptoms in four waves. Cross-lagged path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adolescents' GAD symptoms and perceived father-adolescent attachment relationship quality bidirectionally negatively affected each other over time. For mothers, adolescents' GAD symptoms negatively predicted perceived mother-adolescent attachment relationship quality over time. The within-wave correlated residuals between perceived attachment relationship quality with fathers and GAD symptoms were stronger for boys than for girls and stronger for the cohort of middle adolescents than for the cohort of early adolescent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both the parents' and the adolescents' gender as well as the adolescents' age affects the relation between adolescents' GAD symptoms and perceived parent-adolescent attachment relationship quality.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家庭社会资本在家庭收入对青少年社会适应影响中的中介作用,选取了418名农村小学3-6年小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家庭经济压力问卷、同伴提名法、学习成绩、孤独感问卷和家庭社会资本问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经济压力与学业成就、同伴接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孤独感存在显著正相关;(2)家庭经济压力通过家庭社会资本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学业成就(中介效应值为–0.14);(3)家庭经济压力通过家庭社会资本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孤独感(中介效应值为0.03);(4)家庭经济压力通过家庭社会资本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同伴接纳(中介效应值为–0.07)。研究得出,家庭收入完全通过家庭社会资本来影响青少年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4.
采用网络受欺负量表、压力感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75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抑郁的关系、压力感在网络受欺负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网络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2)压力感在网络受欺负和抑郁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在网络受欺负事件引起的压力感与抑郁间起调节作用,压力感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随网络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大量研究表明,校园氛围对青少年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关于校园氛围起作用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却少有研究涉及。本研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学校依恋在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自控水平的调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10所学校2758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校园氛围问卷、学校依恋问卷、自控问卷、学业成就问卷。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社会经济地位后,校园氛围对学业成就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学校依恋是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变量;(3)校园氛围通过学校依恋对学业成就的间接效应受到自控的调节,相对于自控水平高的青少年,间接效应对于自控水平低的青少年更显著。因此,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之间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法对138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学校参与在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Addiction,IGA)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父母体罚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IGA;(2)学校参与显著部分中介父母体罚与青少年IGA的关系;(3)母子关系显著调节中介路径"父母体罚→学校参与→IGA",即父母体罚通过侵蚀青少年的学校参与进而增加其IGA的中介效应在高母子关系青少年群体中显著,但在低母子关系青少年群体中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大量研究表明,家庭经济压力对青少年学业成就具有显著的不利影响。但是,目前学界对家庭经济压力“怎样”(中介机制)以及“何时”(调节机制)影响青少年学业成就仍知之甚少。本研究在整合贫困文化模型及心理韧性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青少年教育价值观(读书是否有用)在家庭经济压力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作用,同时检验中国文化逆境信念对该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选取四川省9所普通中学1613名初中生(平均年龄13.42岁,SD = 1.22)作为研究对象。被试匿名填写家庭经济压力问卷、教育价值观问卷、中国文化逆境信念量表以及学业成就问卷。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等人口学变量后,家庭经济压力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成就。(2)教育价值观在家庭经济压力与学业成就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积极逆境信念能缓冲家庭经济压力对教育价值观的消极作用,进而减少对学业成就的不利影响。本研究证实了“读书无用论”是经济困难与学业成就的重要联系机制,并肯定了中国文化逆境信念对经济困难青少年的保护作用。这一内在保护机制的揭示对教育实践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The unique dimensions of perceptions of school and family contributing to depression and suicide ideation in Hong Kong adolescents were examined in two studies. In Study 1, among 327 Hong Kong Chinese female students ages 13-18, 47% reported some suicide ideation. Suicide ideat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test anxiety, academic self-concept, and adolescents' perceived parental dissatisfaction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est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as especially high (r = .51). Study 2 examined how three different aspects of perceived family relationship were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and suicide ideation. Among 371 Hong Kong Chinese adolescents ages 14-20, 52.6% reported suicide ideation. Low levels of family cohesion and support and high levels of parent-adolescent conflict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depression and suicide ideation in both genders. Across both studies, depression mediated associations between academic- and family-related variables and suicide ideation.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both academic and family climate in understanding depression and suicide ideation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的依恋、情绪智力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370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考察情绪智力在亲子依恋与攻击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亲子依恋和情绪智力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均具有保护作用,亲子依恋既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同时又通过情绪智力对其产生间接影响。(2)情绪智力对亲子依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亲子依恋的保护作用在高情绪智力的个体中比在低情绪智力的个体中更明显,支持了保护因子—保护因子模型。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test a hypothesized model that explored the degree to which parental attachment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family conflict and depression in a sample of 283 African American female adolescents. Results revealed that perceived family conflict had both a direct and an indirect effect on depression, with parental attachment mediating 28% of the effect of perceived family conflict on depression.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