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面孔刺激的加工存在特异性,但"特异性"的具体内涵仍存在争议.面孔特异性假说认为面孔刺激具有特异性;而专家假说则认为存在特异性的是整体加工的模式.通过对相关领域近年来主要的研究结果的总结,发现争论中混淆了两个概念--加工类型和刺激类型,二者正交分解可将争论归纳为三个假设:1)面孔整体加工特异性的假设;2)面孔刺激特异性的假设;3)专家加工特异性的假设.在未来的研究中,行为遗传学可为解决该争论提供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以面孔、汽车、鸟和椅子为刺激,在汽车搜索作业及分类判断作业两种条件下考察了N170面孔特异性效应。结果发现,面孔在两种条件下均引起明显不同于其余三类物体的N170。实验任务对汽车刺激有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搜索作业下,汽车N170有接近面孔N170的趋势,其波幅显著大于鸟、椅子N170的波幅;在分类作业中,则没有这种显著的差异。从而为证明存在面孔识别的特异性神经机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
在面孔识别研究领域中,大量研究探讨人类对这一类刺激的加工是否具有与其他刺激不同的认知神经机制,即面孔的加工具有领域特异性还是过程特异性?由于各类研究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导致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尚缺乏一致性。本研究假设,如果面孔刺激具有特异性,无论在何种任务被试采用何种加工方式下,人类面孔N170反应在统计值上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别的N170反应;相反,面孔与其他刺激在N170上则没有统计上的差异。研究将人类面孔、动物面孔、水果/蔬菜、房屋4类刺激呈现在不同任务设置下,测量人类面孔在不同任务中与各类刺激间的早期反应差异。当前研究结果发现,人类面孔在不同任务中始终保持着比其他刺激更为显著的ERPs(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反应优势,表现在额中部的早期正成分VPP和右侧颞枕部负成分N170对人类面孔反应幅度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刺激的。人类面孔与其他刺激的ERP间差异反应模式在不同任务下相对稳定,并末发现动物面孔有类似效应。研究结果支持人类面孔加工的领域特异性说法。  相似文献   

4.
发展行为遗传学是发展心理学与行为遗传学的交叉学科, 旨在探明遗传与环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发展是否存在影响, 如何产生影响, 以及该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是否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问题。该学科与行为遗传学在研究对象、设计和内容等方面存在不同; 开展发展行为遗传学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心理测量法和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 未来研究应拓宽和深化候选基因与行为关联性的考察, 并着力探析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行为遗传学是试图定位与行为特性有关的特殊基因或基因组及了解基因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一种研究.行为遗传学是研究正常范围内的非病理变化,与人类疾病遗传学存在差异.行为遗传学研究面临许多伦理学问题,诸如,智力的遗传性,基因能否决定一切,生物社会学与人类文化评估,生命伦理学与行为遗传学的关系等,因此,对行为遗传学研究结果的阐述必须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6.
面孔知觉中, 面孔性别与表情的加工有不同的机制。Bruce和Young (1986)及Haxby, Hoffman和Gobbini (2000)的面孔知觉理论虽然对表情加工也较为关注, 但对面孔性别加工机制的解释却较少, 也未能明确面孔性别与表情的相互关系。当前关于两者是否独立加工尚无明确结论, 但更多证据支持它们相互影响。我们认为, Garner范式下面孔性别与表情加工的研究可能忽略了面孔熟悉性因素。同时, 面孔适应范式为该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 文章对于两者相互作用的机制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发展性阅读困难的行为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性阅读困难是学龄儿童常见的学习障碍,其病源学问题极其复杂,很多行为遗传学家针对遗传和环境对阅读困难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该文对阅读困难的行为遗传学研究进行了回顾,特别是综合介绍了分子遗传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及不足。最后指出了研究所面临的困难和将来的方向,并对与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总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随着行为主义衰落和生物学技术发展,长期遭受“冷遇”的人格行为遗传学研究近些年成为颇受关注的领域,并由数量遗传学取向发展到分子遗传学取向.数量遗传学取向主张运用双生子研究、收养研究等设计来估计群体中遗传因素对人格表现型方差的贡献率,在人格特质、人格障碍、态度与偏好等人格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分子遗传学取向主张在DNA水平上用基因测定方法研究特定基因对人格表现型的影响效应,着重从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三种神经递质路径考察了基因与人格的关系.未来研究要强调在数量遗传设计中加入对特定基因型的直接测量,注重多学科和多范式的有效整合,扩大对健康人群积极人格品质的研究,加强基因对人格的深层作用机制研究和分子医学层面的人格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9.
隋雪  李平平  张晓利 《心理科学》2012,35(6):1349-1352
摘 要:面孔识别包括熟悉面孔识别和陌生面孔识别,两者之间的差异已经得到了多方面的证明。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发现,识别陌生面孔和熟悉面孔所激活的脑区存在差异,与识别陌生面孔相比,识别熟悉面孔的脑区活动范围更大,包括双侧前额叶、单侧颞叶、海马回、杏仁核、后扣带回和右下额叶。并且也存在脑电的差异,比如 N400和P600的差异。对陌生面孔和熟悉面孔识别具有相同影响的因素有:遮挡、倒置等;具有不同影响的因素有:视角、表情、内外部特征等。文章也探讨了陌生面孔变成熟悉面孔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编码形式等。  相似文献   

10.
羞怯是指社交情境中的不舒服和/或者抑制,会妨碍个体对人际目标或职业目标的追求;表现为过分地自我关注、全神贯注于个人的想法,以及某些情绪和生理的反应.近几年,从行为遗传学的角度探讨羞怯的成因成为该领域研究的前沿与热点.早期的双生子研究与分子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羞怯与遗传密切相关;5-HTTLPR短型基因与羞怯的关系尤为密切;羞怯可能是多种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面孔识别异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红升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8,31(6):1450-1453
异族效应是面孔识别过程中一种非常稳定的现象,表现为对本族面孔的识别与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异族面孔.脑成像研究也证实了这两类面孔在神经表征上的差异.关于该效应主要有知觉经验说与社会分类说两种理论解释,但围绕着其心理机制仍然存在着很多争议然,未来的研究需要考虑族群认同等社会-人格因素对于异族效应的影响,并注意考察本族面孔与异族面孔有提取阶段可能存在的神经活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The expert–novice approach is inappropriate for studying postural control in sport and dance when novices are completely unable to perform relevant postural tasks and experts cannot demonstrate specific skills on everyday postural tasks. We tested expertise-specific differences on 6 static everyday and 5 dynamic dance-like postural tasks of varying difficulty in 13 professional and 12 intermediate nonprofessional dancers. Results showed a clear expert advantage on sway area for dance-like postural tasks, but not for static everyday tasks. This effect was also found for the control parameter of root mean square (RMS) velocity and partly for RMS amplitude of the difference signal between CoP and CoG line loc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xpert advantage is task-specific and deliver new insights into the specificity of experts' postur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3.
面孔识别的本族效应指,个体对本族面孔总是比不熟悉的异族面孔有更好的再认。研究者对该效应提出多种解释。这些理论可分成三大类:侧重于社会认知的接触假说、效用分析;侧重于面孔表征的多维空间理论、整体/部分假说;侧重于加工过程的认知忽视和注意、加工水平说、内群/外群模型、双加工理论。每种观点与其他观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均不能很好地解释现有的研究结果。未来的研究需致力于直接操纵可能影响本族效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面孔加工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面孔加工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是,是否存在功能和神经机制上独立的面孔加工模块以及面孔加工系统的组织形式。使用电生理、脑成像以及对脑损伤病人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等手段,研究者已经找到选择性地对面孔反应的脑区,即梭状回面孔区(FFA)。文章从面孔加工系统的特异性与多成分性以及面孔识别模型等方面,系统回顾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文章最后还简单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人类基因组计划在西方世界引起了相当广泛深入的关于人性观的思考。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正在重新塑造人们对人类进化史和人类本身的认识。基因工程、干细胞研究等前沿领域产生的问题促使人们转向西方的传统哲学去寻找思想资源。尽管遗传决定论的陈旧观点在大众文化中仍时有所见。新的基因组学研究已开始采纳一种更全面的、兼顾历史与社会文化因素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17.
主要从概念界定、研究方法、解释假说与理论模型以及主要研究结论等方面对供给诱导需求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虽然国外学者对供给诱导需求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还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尽管如此,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和结论,针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中的供给诱导需求问题进行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认知闭合需要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闭合需要是个体稳定的认知特征,描述了个体在面对模糊情境时是否愿意系统处理信息的动机。已有研究表明,认知闭合需要对个体的信息处理过程和决策结果有显著的预测能力。总体上说,高认知闭合需要的个体更容易利用启发式进行思考,因此此类个体更容易受到过度归因、首因效应等的影响。虽然大多数的研究表明认知闭合需要是个体稳定的认知特质,但也有研究者发现环境因素如噪音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短时期内改变个体的认知闭合需要的水平。因此,在相关研究中,认知闭合需要既可以通过量表测量,也可以通过在实验中改变环境噪音和时间压力等方法来操纵。已有的关于认知闭合需要的研究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如何引导高认知闭合者克服匆忙做出决策的动机并采用分析式的方式处理信息和进行决策,目前的相关研究还很少;其次,已有的关于认知闭合的研究大都为实验室研究,因此这些研究的外部效度较低;第三,认知闭合需要在冲突研究领域的应用被忽略了。未来有必要针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