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对尼采的探讨集中在他思想的两个主要特征上。第一、跟苏格拉底一样,尼采不是一个怀疑论者,尽管他对真理的知识持怀疑的态度。确实,和苏格拉底一样,尼采象智者似地进行谈论,似乎知道真理究竟是什么东西。他甚至宣称,他的怀疑主义,把他从虚无主义的泥潭中拉了出来。第二、尼采思想首要地是批判的,这使得他对理性的极端否定态度和对真理的追求始终不变。尼采的思想是以  相似文献   

2.
尼采反科学吗?尼采那里有一门科学吗?若有,是何种科学?这是在尼采研究领域颇多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图清理尼采的科学批判,特别是前期尼采对以苏格拉底主义为标识的科学乐观主义(理论文化)传统的揭示,中期尼采主要在《快乐的科学》中形成的科学新理解,以及后期尼采对于"作为谎言的科学"的批判。本文认为,无论在哪个时期,尼采的科学批判始终致力于揭示欧洲科学或欧洲知识理想的柏拉图主义哲学基础。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朗佩特对"尼采语文学"的重构,指出尼采中期和晚期哲学的现象学倾向,认为尼采在哲学批判、意识分析、个体言说等方面的思想努力,足以构成一种"尼采现象学"。  相似文献   

3.
“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传道者的言语。”(传1:1) 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在传道书中,用每一篇或每一段见证自己在神面前的体会和对真理的  相似文献   

4.
高牧 《天风》1994,(12):7-8
柔和能免大过 (传10:4) 所罗门在传道书上说:“柔和能免大过。” 主耶稣也曾说过:“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柔和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些人没有一定的忍耐性,不愿意谦卑柔和,只想凶一些好,以为凶狠能使人敬畏他。 但从我们一生的经历中所看到的,在人与人的矛盾和冲突中,多半都是因为缺少柔和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高牧 《天风》1994,(7):8-9
莫强如喜乐行善 所罗门说:“我知道世人,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传3:12) 喜乐行善,这是多么宝贵的四个字。一生照这个原则去行,那就是光明的一生,有德行的一生。是神给人所定的旨意,也是神对人的愿望。 这四个字是谈到两个问题,一是心中所有的,一是天天当行的。把它当成座右铭,使它在我们一生的道路中变为事实。  相似文献   

6.
高牧 《天风》1994,(5):7-8
万事令人厌烦? “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传1:8) 万事怎么会引起厌烦呢?对这个问题我们很可以研究一下,去寻找寻找它的根源。我们从传道书中知道,追求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只能导致“厌烦”和虚空,“老我”的确不是一个好东西,他的目的和欲望永无止境。从“老我”出发,是愿意一切都要按我的意见,顺我的计划,达我的目的,对我有益处等等。  相似文献   

7.
高牧 《天风》1994,(11):12-13
衣服当洁白 头上有膏油 (传9:8) 我们在传道书中看到所罗门说:“你的衣服当时常洁白,你头上也不要缺少膏油。” 这里提到两件事,来勉励我们各人所当有的保守。  相似文献   

8.
高牧 《天风》1994,(4):7-9
“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传1:5) 传道者说:“一代过去,一代又来。”我们可以理解他的意思是谈到人生的短暂。 他接着又说:“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我们看到,他所体会的是光阴之快。 光阴快不快呢?实在是快,真好像人所形容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光阴既然快。  相似文献   

9.
高牧 《天风》1994,(10)
在本书7章2节所罗门说:“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人是会触景生情的,看见什么就容易产生一种什么思想。往遭丧的家去,很容易想到有关人死的事,会想到人一生的路程最后还是离不开死亡。即使他的财产是何等丰富,都免不了要  相似文献   

10.
高牧 《天风》1994,(8):5-6
传道书5章1节至9节有五个方面的吩咐用了“你”字。 第一、“你到神的殿要谨慎脚步……”第二、“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开口……”第三、“你向神许愿,偿还不可迟延……”第四、“你只要敬畏神。”第五、“你若在一省之中见穷人受欺压……不要因此诧异。”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20,(1):73-80
本文所说的主人翁话语是指围绕工人阶级既是国家(或社会)的主人翁,也是公营(或国营)企业的主人翁这种宣称而构建的一套话语,其基本内容有二:一是关于作为主人翁的工人阶级的权利与责任的话语;二是关于如何使工人阶级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的话语。基于对相关历史文献的梳理和解读,本文对主人翁话语在苏区萌芽、在边区初步发展并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得以兴起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很久很久以前并且忘记了是在哪儿,在我开始梦想写小说的时候我就听见有人说过;“作家应该经常到生活中去。文学创作,最最重要的是得有生活。没有生活是写不出好作品的。”那时我年少幼稚不大听摸得这句话,心想可有人不是在生活中吗?“没有生活”是不是说没有出生或者已经妞世?那样的话当技是没法儿写作,可这还用说么?然而很多年过去了,这句近乎金科玉律的话我还是不大听得懂。到底什么叫“没有生活”?“没有生活”到底是指什么?也许是,有些生活叫生活或叫“有生活”,有些生活不叫生活或者叫“没有生活”?如果是这样,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13.
正导论哲学被认为是一个难以驾驭的科目,阿拉伯语哲学尤是。这一点对于一般的哲学史家如是,对于阿拉伯语和伊斯兰研究领域的学者则更甚。尽管我不敢苟同,但这一观点之盛行似乎又并非毫无理由。早先那些熟稔于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史家,在他们所受的教育中并没有什么内容能够帮助改善这种疏离感,面对被认为是难以逾越的阿拉伯语的语言障碍和普遍感知到的伊斯兰文化的他性,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受到这种疏离;当他们试图  相似文献   

14.
正照明学派的进路以上所陈述的东方学家的观点,即认为阿拉伯语哲学终结于阿威罗伊,导致阿威罗伊之后的哲学家被忽视。这当然是事实,但这一忽视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原因大多和昂利·科尔班有关,但如我所述,他却是在阿威罗伊之后伊斯兰哲学依然绵延不绝这一观点强有力的拥护者。科尔班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研究伊朗的学者,但需要果断加以补充的是,他  相似文献   

15.
导论 哲学被认为是一个难以驾驭的科目,阿拉伯语哲学尤是。这一点对于一般的哲学史家如是,对于阿拉伯语和伊斯兰研究领域的学者则更甚。尽管我不敢苟同,但这一观点之盛行似乎又并非毫无理由。早先那些熟稔于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史家,在他们所受的教育中并没有什么内容能够帮助改善这种疏离感。  相似文献   

16.
17.
尼采在他的自传《看啊,这个人!》中说,“如果有哪个心理学家说出了我所未说过的话,那么这或许是一位细心的读者的第一灵感。这位读者是和我有缘的,他以大哲学家们读贺拉斯(Horace)的方法精通了我的著作。”如果尼采真的是这么一位独一无二的心理学家,至少在他说出这句话的1888年,  相似文献   

18.
王可  张璟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08,31(3):520-524
采用开放式问卷和深度访谈方法,分别对来自不同普通中学的54名语文教师和5名语文特级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写作(认知)能力可归纳为思维能力、文本形成能力和基本文书能力,其中思维能力主要包括深刻、灵活、批判、独创和敏捷等要素,文本形成能力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和表达等要素,基本文书能力主要包括写作相关的语言知识的了解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依据(不)礼貌理论框架,以真实的医患沟通音频语料为研究对象,应用话语分析法探讨医患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与(不)礼貌框架的关系。研究发现,医患交际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把双刃剑,兼具积极和消极的双面功能:医患双方既可用它来实施礼貌策略,作为维护对方面子、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语言表达手段;模糊限制语亦可成为医患双方实施不礼貌的工具,在医患双方发生分歧、威胁对方面子时起强化作用。总结了医患模糊限制语的特点及使用理据,并探讨其正负作用以及对医患交际双方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的第二卷第一章中,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提普斯的对话极具戏剧性,十分有助于理解苏格拉底的哲学形象。苏格拉底先提出,一个适于统治的人必须自制,其次从快乐的角度比较了统治的生活与被统治的生活,并暗示有一条介于统治与被统治之间的道路,最后通过讲述"岔路口的赫拉克勒斯"的故事,表明真正的美德介于习俗意义上的美德与邪恶之间,而苏格拉底本人就代表着真正的美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