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谈大脑结构,功能与弗洛伊德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复杂的心理活动使众多心理学家力图探其究竟,各种理论、学说很多,然而最经典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被压抑的东西(therepresed)是无意识的原型,人类有两种无意识,一种是潜伏的但能够变成意识为前...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的本能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良心是人自身反对自身的斗争,道德的产生意味着人自身的本能等感性力量得不到发展。良心的存在与维持,依赖于外在的权威力量的存在。弗洛伊德的超我是他律的内化这一道德模式的理想类型,是对此类道德模式的一种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析是研究人心理的一种途径,人格的理论,和心理治疗的方法。首创人是维也纳医生兼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 1856——1939)。此理论经弗洛伊德的学生和追随者不断修正,现在仍在演变之中。精神分析从医治人的心理障碍开始发展起来,为了医疗目的他们重视探索人的动机、行为的动力和根源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弥补了传统心理学的不足,改变了心理学研究的趋向。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一个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也是西方著名心理学家。普汶在他的《人格心理学》一书中,把弗洛伊德称为“盖世无双的天才”。埃汶在他的《个性心理学导论》一书中,认为弗洛伊德“为全人类开拓了心理的新希望”。波林在他的《实验心理学史》一书中,把弗洛伊德看成是“最伟大的创设者,时代精冲的代言人”。他甚至认为三百年之后写心理学史时,如果不提到弗洛伊德的名子,就写不出一本好书。可见弗洛伊德的声誉之高,影响之大。本文主要介绍一点弗洛伊德的个性心理学思想,供读者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警惕隐形杀手:职业倦怠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干年前,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没有人因劳动而死,但无所事事和游手好闲却给人的生命带来危险”。而且,人们也总是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来赞颂一个人的奉献精神。然而,心理学家却认为这样的奉献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西方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和社会暂学家弗洛姆曾认为,爱因施坦、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是现时代的三位伟大设计师。的确,这三位犹太籍思想家,爱因施坦是试图为自然界立法,马克思是试图为人类社会立法,而弗洛伊德则是试图为个体的心理世界立法。不过,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的兴衰及未来的命运却十分值得我们深思。弗洛伊德在创立他的学说时,他的遭遇曾经历过戏剧性的转折。开始颇受冷遇,进而招来各种批评和敌视,连弗洛伊德本人也承认,精神分析有两点最触怒全人类:一是强调潜意识,违背了人们对理性权威的信仰;二是强调性的欲望,违背了人们对自身道德品性的尊重。可是,随着弗洛伊德学说  相似文献   

7.
许波 《心理学探新》2005,25(2):79-80
弗洛伊德是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有史以来因提出划时代思想使人类自我形象受到重大冲击的人物之一。西方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认为,爱因斯坦、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是现时代的三位最伟大的设计师。这三位思想家均是犹太人,爱因斯坦是试图为自然界立法,马克思是试图为人类社会立法,而弗洛伊德则是试图为个体心理世界立法。在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上,弗洛伊德是个毁誉参半和最有争议的人物。他的精神分析学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争议之多,心理学家均无人可与之匹敌。弗洛伊德学说的遭遇曾经历过戏剧性的转折。学说创立之始,颇受学界和世人的冷遇,进而招来各种批评和敌视。  相似文献   

8.
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著出版的《癔病研究》一书,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学建立的标志。虽然现在看来此书的出版具有不朽的意义,但在当时的欧洲却遭到不少的非议,弗洛伊德本人也因此被维也纳医学会除名。1900年弗洛伊德被邀请到美国克拉克大学举办系列讲座,...  相似文献   

9.
一般的心理学都是按照精神分析学、脑生理学以及哲学理论来划分精神活动的层次,精神分析学、脑生理学和哲学是层次学说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从治疗神经症的经验发展了无意识活动的学说,他认为,人的精神生活不都是有意识的,精神生活有无意识和有意识之分,比如,“我就可分为“本我”(ES)、“自我”(Jch)和“超自我”(über—Ich)三个层次。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只存在于无意识之中,而且其内容又只是性欲之类的东西。近代对脑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知觉过程、言  相似文献   

10.
在1974年的一次访谈中,拉康针对当时人们越来越多地谈到精神分析学的危机问题,明确回答说,弗洛伊德的学说并没有过时,精神分析学也远远没有走到尽头。不过,当时的精神分析学界确实也出现了一些偏离,后辈们并不总是忠实于他们的鼻祖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面临着被教条化、心理学化和平庸化的危险处境。对此,他再次呼吁要回到弗洛伊德去。弗洛伊德认为,精神分析学主要是一门实践学科,是言语的实践,并非行为的治疗。患者的言语,是精神分析的唯一材料。  相似文献   

11.
文化无意识——一种新的精神领域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试图提出“文化无意识”这一概念。文化无意识是精神现象的一种,它的存在当然是旧有的,而它的揭示和研究则是新的课题。建立文化无意识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笔者现将对这一理论的初步探讨简要地报告于下,就教于学术界,以便进一步研究。本能无意识与文化无意识关于无意识现象,不少学者有过论述,但真正以无意识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的,当首推弗洛伊德主义。在人的精神现象中,意识与无意识相比,弗洛伊德认为,绝大部分是无意  相似文献   

12.
格外注重经济因素在历史上的最终决定作用,这是马克思的历史观的核心。马克思认为人的一切意志及其指导下的自觉行动必须到社会的生产方式中才能得到说明。然而,有一种理论认为,一切意识必须用一种原动的无意识才能加以说明,一切意识及其指导下的行动的根基存在于无意识之中。这种理论就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从总体来说,这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相反,是用心理去解释历史,而不是用历史去解释心理,因而是错误的。但弗氏的理论注重人的心理的研究,特别是注重无意识的研究,这对于马克恩的历史理论的发展不无益处。因而  相似文献   

13.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派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学说以变态心理为依据,研究的对象是他以前的心理学家所忽视的人的精神活动中的无意识。精神分析心理学是一种深度心理学,不停留在心理的表面价值上。因此,可以说弗洛伊德是研究人的无意识领域的开拓者。弗洛伊德还沟通了心理学与文学的联系,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对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进一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深入地分析人物的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析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种种问题和考验,其中之一就是对精神分析的误解,尤其认为“精神分析就是谈性的”,以及由此而产生地对精神分析的抵触与反对。以《精神分析引论》为具体本,本力图梳理并整理出弗洛伊德所说的“性”的涵义,以此来澄清人们对精神分析的某些误解。首先,弗洛伊德不同意人们对“性”的一般见解。他认为儿童是有性生活的。婴儿的性生活分为三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经过后天的发展和教育,成人的性生活分为两类:正常的性生活和非常态的即倒错的性生活。而倒错的性生活也就是婴儿的性生活。最后,弗洛伊德认为“性”应包括三部分:生殖机能的性、倒错的性和儿童的性,即“广义的性。”此即为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所说的“性”。  相似文献   

15.
伍尔夫和普拉斯:阁楼上的疯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映 《学海》2006,(5):177-181
弗洛伊德认为,性是女性疯狂的根本原因。女性主义者们吸收福柯等人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修正了弗洛伊德的阐释。她们认为,女性疯狂不仅与性意识的危机有关,更是男权话语压抑女性的结果。女性写作是对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失语的修复,但由于女性在文学创作中被迫使用男性的话语和具有男性象征意义的钢笔来塑造男性幻想中的女性形象,所以她们怀有作家身份的忧虑,越写越陷于自我分裂。“阁楼上的疯女人”是19和20世纪妇女文学创作的一个典型特征,它是女性对男权二分法思维逻辑(女性不是仙女便是妖女)的颠覆,更是男权社会里任何一个具有独立思考与意志的女人的必然命运的写照。  相似文献   

16.
“哥白尼的变革”:意图和结果在资产阶级的文献中,常常称弗洛伊德是“当代科学的革新者之一”,“对人的现代理解的创建者”,“对文化的理解作出最伟大贡献的”学者。把弗洛伊德和哥白尼、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把他的学说推崇为“哥白尼的变革”,说它不仅改造了科学,而且改变了整个西方文化。不过,弗洛伊德的这些崇拜者在这方面的确没有什么创建。弗洛伊德本人就不止一次地把自己的学说和哥白尼、达尔文的革命性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许多思想和行动都受潜意识的支配,潜意识的暗流深藏于人的头脑中,在人的意识稍有松懈的时候,它就冲出意识的压抑而在人的行为和梦境中表现出来,因而人的随意性行为和梦的内容常常能反映人的深层心理。据此,我们对《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个非凡  相似文献   

18.
对梅洛-庞蒂而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治疗的手段或方法,而更意味着一种现代形态的哲学。他在弗洛伊德哲学中看到的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关于"人的现象"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直接与梅洛-庞蒂后期关于"肉身"的存在论研究分享了共同的旨趣和观点,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梅洛-庞蒂的"肉身"概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型。本文试图追述梅洛-庞蒂对弗洛伊德的理解与批评,从而分析他如何逐步从弗洛伊德哲学中获得了概念、方法和理论构造上的启示,并最终在其"力比多的身体"、"肉身概念"等一系列后期概念和论题中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深化为一种"交织"的存在论。  相似文献   

19.
认为具有〔与以往世纪不同的〕**特点的二十世纪的文化曾受到三位巨人——均诞生于十九世纪——爱因斯坦、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思想的深刻影响,这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通的看法了。爱因斯坦思想的成果使最无教养的人也信服约翰·杜威的这样一种意见——思想是世界上最有用的东西——是真理。爱因斯坦的思想已很大地改变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戈尔德斯坦焦虑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欣川 《心理科学》2002,25(4):499-500
1 引言库尔特·戈尔德斯坦 (KurtGoldstein)是十九世纪一位具有格式塔倾向的美籍精神病理学家、心理学家 ,是自我实现论的首创者 ,早年他在德国接受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某些观点 ,在哲学上主要继承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传统 ,并从脑外伤的研究中入手 ,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机体主义心理学思想。戈尔德斯坦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 ,提出了独特的焦虑理论 ,焦虑理论是戈尔德斯坦机体论心理学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焦虑这个概念论述比较多的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和霍妮。弗洛伊德认为 ,人总是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之中。因为无意识、本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