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1998,(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会与海外教会的友好关系有很大发展。但海外仍有一小部分教会或教会团体不尊重我们教会的三自原则,擅自以帮助中国教会的名义,搞一些不正当的活动,如过去较多的募捐走私圣经进入我国,现在又来了一个募捐帮我们建神学院之事。不是说中国教会不能接受外援,问题是海外教会或教会团体必须尊重我国教会的三自原则。这一点我们一再申明,但有些人置若阁闻,我行我素。这是为什么,很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李鸣 《天风》2005,(6):36-36
近日听说某教会发生这样一件事:一姐妹看见该教会办公室里的茶叶罐上有一条龙,便说教会里有魔鬼而不肯来礼拜了。于是教会里起了争论:有人说这位姐妹属灵,能分别为圣,应该把茶叶罐砸烂、扔掉。有人说她迷信,龙只不过是一个图案,并不是魔鬼,而且  相似文献   

3.
谈到教会内的一些服务工作,常有一些对教会不清楚的看法.例如许多人认为教会就是专门做善事的慈善机构,像我们现在由堂口或教区所兴办的一些敬老院、幼儿园及医疗所等.的确,教会是办了一些慈善服务机构,但教会所做的这一切都不只是基于做善事.而是透过这一切有益于人群的服务工作,表达基督的大爱,张扬基督的福音.教会中有句名言:在最卑微、最弱小的人身上去服务;愈不被重视的地方、愈没有人关心的地方,就是教会首先当去的地方.这种精神凭的不是一副慈善心肠或铺路造桥的功德心就能做到的.这完全是依靠十字架上最完全、最彻底的奉献与爱才…  相似文献   

4.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特定的社会意义,"它介于教会和国家、地方教会和整个教会、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朱梅芬《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它不是教会,但可以客观反映我国教会的地方特色及时代价值。作为由中国天主教广大信友  相似文献   

5.
张效法 《天风》2008,(22):36-36
笔者有一件较痛苦的事,就是一所教会或两会,若有多个强人,总有相互较劲的味道,最后导致四分五裂;若没有一个强人在,又如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若只有一个强人,却又出现一言堂现象。  相似文献   

6.
葛大威 《天风》2016,(10):17-18
正任何发现教牧资源匮乏的人,都应当意识到自己正站在破口之上,最需要做的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反求诸己的祈祷与奉献。网络资源丰富,而实体教会供应贫乏是当下不少教会肢体的观感。然而,正如很多事情不能单凭表象便轻易下结论一样,这种说法也有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深入观察目前的网络资源状况,我们便会发现"丰富"表象之下  相似文献   

7.
新寮镇是一个面积仅有40多平方公里的海岛,由于缺水、缺耕地,岛上几乎不能种植任何经济作物,居民年收入不到2000元,它是徐闻县也是粤西地区出名的穷地方。南寮教会是新寮镇中心教会,近十年来,带领信徒群众在追求灵命长进、敬拜热心的同时,靠着神所赐的聪明才智和能力,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因地制宜大搞海水养殖业,开拓经济门路,努力脱贫致富。至2011  相似文献   

8.
张远来 《天风》2011,(6):41-43
"特会",顾名思义,是指非经常性聚会,是教会所举行的非日常活动。它是教会传福音和牧养工作的有益补充;但教会中也有不同的观点。本期话题将讨论"特会"现象,希望引发教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王从友 《天风》2011,(6):44-46
"特会",顾名思义,是指非经常性聚会,是教会所举行的非日常活动。它是教会传福音和牧养工作的有益补充;但教会中也有不同的观点。本期话题将讨论"特会"现象,希望引发教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树标 《天风》2004,(5):21-21
因着神的祝福,从未听到过福音的地方,现在巳经建立了教会,从未有个教堂的地方,也逐渐有了教堂。这是可喜可贺的。但由于某些人一味地追求圣灵充满,搞人为的圣灵充满;从而失去了理智的判断能力和正确的圣经观。加之一些极端分子及自由传道人的误导和煽动,使原本合一相爱的教会如今分开了。因着他们的影晌,有些信徒  相似文献   

11.
《天风》1994,(8):25-28
“治好教会大家谈”迄今已连续发表4期,即将告一段落,由于篇幅关系,本期我们再从来稿中摘登一些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与大家见面,供参考。 这几期所发表的文章,围绕“民主办教”,就今天教会治理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综合起来看,似可在下列问题上形成共识: 一、民主办教是今天教会治理之路,表现在充分组织信徒参与并监督教会圣工,反对在教会中搞“一雷堂”、“家长制”的做法。 二、发挥地方自治的教会治理方式,包括完善地方教会规章、组织、人事,同时有效地发挥各级两会的监督、指导、服务功能(两会不是教会的太上组织),使教会治理形成两会——教会——信徒群众三者相互协调的有机体。 三、民主治教,但必须彰显神主,即各方面都追求“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谦卑寻求圣灵的引领,而不以人意取代神旨。这就要求教会的治理要从灵性上根本解决问题,把治好教会建立于个人与团体灵性素质的提高之上,使教会的治理能始终保持教会特征,杜绝种种为信徒所反对、为教会性质所不容的做法。 四、治理教会在具体的实施中,应当使教会的各项事工有明确的分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分工合作,分层负责,消除“挂职的多,尽职的少”的现象,使教会各方面事工井井有条、蒸蒸日上。 《天风》今年开展的治好教会的讨论受到读者广泛?  相似文献   

12.
活泉 《天风》2014,(4):51-51
当有人介绍教会情况时,说的不外乎介绍教会牧者人数、信徒人数、开展事工的多少等。教会在开展事工的时候,衡量成败大概也是以人数的多寡为标准。主日学事工的开展,也以主日学教师的人数、开班的数目、学生的人数,作为直观的了解。提出这些,并不是批评,而是要提醒这些本身看似正常的,若是被夸大了,就可能使教会被可观的“数目”所迷惑。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教会合一,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所达成的一个共识是,教会的一性是在三一上帝的爱中以基督为基础,而不是以任何历史或文化的因素为基础。实际上,在新约圣经中,地方教会的差异性并不损害教会的合一。相反,具有独特性的不同地方的教会同有神的呼召,并在不同的文化与情境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教会的合一是多样性的合一,而不是统一。根据《天主教教理》所说:"教会在其起源上是唯一的,'这个奥迹的至高典范就是父子圣神一个天主于三位之中'。教会在其创立者方面而言是唯一的,'降生成人的圣  相似文献   

14.
一些商家认为,商场就是战场,两商相争,必有一伤。只有想方设法攻击对方,击败同行,才能在市场上取得主动权。其实未必,两商相争也会争出携手并进的局面。   投桃报李 争而有德   我国有一句古话: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对企业也不无借鉴。如果双方不把对方当作“冤家”看待,而是主动地帮助对方做些有益的事,以爱心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纽约梅瑞公司的购物大厅里有一个小小的咨询服务亭,它的主要服务职责是:如果你在梅瑞公司没有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它会指引你到另一家…  相似文献   

15.
张远来 《天风》2012,(12):30-32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很多西方的节日也一同进入了中国。比如,我们熟悉的复活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一些有着基督教背景的节日,在很多都市教会渐渐被推广为年度性节庆。其中感恩节是近几年在中国教会开始推广但尚未完全普及的一个节日。以广东教会为例,广州教会较为重视感恩节,每年的十一月份教会都会举办特别的感恩聚会。但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市教会却基本没有过感恩节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前一段时间,跟一位牧师交通,他很难过地告诉我:现在教会情况不很妙,有好多异端出现,特别是近两年出现的“东方闪电”,已把我们的教会拉去一半……听到这些情况,我心里十分难受,心里不免又产生莫大的困惑和疑问:教会不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吗(参提前3:15)?异端不是违背圣经真理的邪魔歪道吗?为什么常常听到有异端泛滥的呐喊?为什么教会竟被“东方  相似文献   

17.
计文 《天风》2013,(10):1-1
随着教会的发展,一些新社会阶层人士(主要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职业知识分子)受洗归入基督,他们的加入日渐改变了教会原来"三多"的信徒结构,影响了普通民众对基督教的观感,增强了教会的自养能力。与此同时,由于新社会阶层的基督徒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有相当程度的见识和知识,为教会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不少生机和活力。正因为他们所发挥的作用明显、贡献突出,不久就在原本人才相对匮乏的教会中脱颖而出。于是,一些热心的基督徒企业家很快成了教会的实际(也许名义上并不是)负责人(之一)。  相似文献   

18.
雪峰 《天风》2017,(2):40-41
教会要的不是“决志”,而是“归主”圣诞节过后的几天,不断听到主内肢体分享的感恩见证,也不断看到教会网站刊出的特大喜讯,内容几乎相同,就是某某教会的圣诞布道中又有多少人“决志归主”。作为以传扬福音为己任的牧者,看到有人“归主”的消息,我当然会为之激动。然而,激动之余,亦有一些担忧。我在想,这些“决志归主”的人,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教会的发展过程及现状看,就其发展方式以及福传进度,无一不在恢复“信仰自由”后形成的,尽管表现出一种后发展的特征,但对于见证中的中国教会的机遇来说,从20世纪后半叶到21世纪,我国教会的确随着国力的兴盛而广扬的,绝不仅仅是时间的推移,而是涵容着社会大变革的深刻内容。尤其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教会的“服务体系”得到重振,一种蕴涵着天主教会博爱胸襟正在有条不紊地在中国大地呈现,教会的“教友数”的发展较“解放前”有可喜之处,从而使中国教会以崭新的面貌立于普世教会之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然这个奇迹不是…  相似文献   

20.
神人喜爱     
项建华 《天风》2002,(5):1-1
中国教会正处在全面建设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全体教牧同工要起表率作用,无论是神学思想建设或是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建设等各项事工的开展以及政策的落实和宪法、法律、法规的遵行,都要求教牧同工起模范带头作用。正是这样,我们就应从心里做到爱国爱教,做到“四个维护”,加上维护教会的合法权益。我们的心中要装有教会属灵的元首基督,装有神的群羊,也要装有全国人民。我们要团结广大信徒,不偏听偏信,从国家利益、教会利益和信徒利益出发开展各项事工。实行民主管理,不要一人说了算,不搞一言堂,更不要行家长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