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观是自然观的一部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对人体的认识从来就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远古时代,原始人正是从思考他们的感觉和思维对他们身体的关系出发来思考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因而产生了万物有灵论或物活论(参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9—220页)。当古代的科学和医学从巫术中独立出来时,情况正好倒了过来,人类把人体比作“小宇宙”,人们称之为“小宇宙人体观”。1543年当哥白尼经过  相似文献   

2.
觉嘎 《佛教文化》2007,(4):118-127
藏族原始信仰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有灵的,因此有了图腾崇拜、动物崇拜、山神崇拜等自然崇拜和"煨桑烟祭"等祭祀习俗。本教兴起之后,一方面把过去的信仰纳入到自己的观念系统,同时又提出了作为本教哲学思想的相应教义理论,认为世界的构成分为天上、地上、地下"三界",人处于"三界"的中间,因此有了"上祭天神、中兴人宅、下震鬼神"的教义仪轨。佛  相似文献   

3.
邸永君 《中国宗教》2014,(11):52-53
所谓"生肖",是以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而成的纪年方法,也可专指此十二种动物。其起源于何时现在已难以细考。生肖不属于庙堂文化层面,一直大行于市井深巷、乡间郊野,其实是归类于民俗文化范畴。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大众文化,因而极具生命力。一从人类学视角观察,人类早期社会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两大阶段。在自然崇拜阶段,"万物有灵","众生皆神",世间的一切均有成为神灵而被人类膜拜敬畏的可能。而各方大小神灵尽管形象各异,本领不一,但都具有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按照宗教发生学的规律,人类宗教的起源,大约经历了前万物有灵论与万物有灵论两个阶段,最后,随着至上神的起源而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各民族的宗教和世界宗教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宗教作为唯一原生形态的大文化的一部分——即原生宗教,更是这种发展规律的最典型形态。故揭示中国至上神——天帝的起源发展过程,不但对于理解中国宗教,而且对于理解整个中国文化,都将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侧重从《山海经》的角度做一点探源性研究,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林孔华 《天风》2007,(11):31-33
基督教的崇拜有两个重心:圣乐和圣言。何谓圣言?是指神的话,或日神所默示的圣经;何谓圣乐?所谓乐,是指音乐,但它不是一般概念上的音乐,在此借用圣奥古斯丁的定义:“圣乐是向神唱出的赞美”,是专门献给神的音乐。崇拜是神人之间一种双向式的生命交流,也是一种灵里的相遇。如果说圣言是神向人说话,那么圣乐就是人对神的回应,是人献给神的美好祭物。从圣经及历代教会的崇拜可知,这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记载的早期昆仑神话,是原始宗教的载体,贯穿灵物崇拜观念。原始的昆仑神话出现的是动物神和奇异的植物神,其中动物神具有令人恐怖的性质,奇异的植物则对人有保护作用,反映出先民对自然暴力的畏惧以及对自然创造力的依赖和歌颂。稍后出现的昆仑神境,其中的灵物不构成对人类的威胁和伤害,并且有巫师出现,反映出原始宗教与巫术的联姻。昆仑神境的物象洋洋大观而又井然有序,这是昆仑一词的本来含义,也是原始宗教王国的形态特征,反映出中国古代原始宗教既重想象又有逻辑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精灵神信仰     
所谓精灵神,就是把神看作一种精灵。精灵神观念与人的灵魂观念密切相关。灵魂观念大概很早就出现了,但是出现灵魂观念不一定就把神看作是灵,更不一定就认为天地山川树木都有灵魂。例如中国,原始的山川之神并不是山川的精灵,而是山川的主宰者或管理者。据《国语·鲁语》说,大禹有一次在浙江召集山川诸神开会,防风氏迟  相似文献   

8.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从身外的天体和动物之类开始的。蒙昧时期的人类智力和生产力同样低下,由于对强大的自然现象不理解,认为冥冥之中必有某种超自然力的东西主宰着宇宙万物,遂把这个主宰者称作神灵,即产生了最初的万物有灵即“神”的观念。起初,人们以特异的动物为神,比如中国的“四灵”(龙、凤、麟和龟)以及西方的太阳神(公狼)和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之类。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先后取代动物神地位的是被认为具有  相似文献   

9.
天主教徒信仰宇宙间有一个神,他是造天地、造神人、造万物的大主宰。 那么,这一创造万物的神是什么呢? 神是超人的灵体,神是自有者,是无始无终的永存者。说神是超人灵体,因为神是非物质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是人的肉眼看不见,五官感触不着的东西;说神是自有  相似文献   

10.
觉嘎 《法音》2007,(7):42-48
藏族原始信仰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有灵的,因此有了图腾崇拜、动物崇拜、山神崇拜等自然崇拜和"煨桑烟祭"等祭祀习俗。本教兴起之后,一方面把过去的信仰纳入到自己的观念系统,同时又提出了作为本教  相似文献   

11.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以万物有灵、多神崇拜为核心的彝族原始宗教,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祖先崇拜又以超度祖先为祖先神仪式为代表。以彝族罗婺人为例,除了节庆日祭祖、丧葬系列祭仪而外,其中体现彝族祖先崇拜的祭祖大典,则是彝族最高祭祀礼仪。以超度祖先为目的的祭祖大典彝语称"耐姆"。  相似文献   

12.
论羌族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原本是牧民之称号,“戎”是农耕民之称号。“羌”是牛羊崇拜和信仰的组合体,代表了羌人对牛羊神灵的自然崇拜。羌族宗教建立在万物有灵的基础上,是多神崇拜。羌绣以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及本民族的图腾纹样为常用的题材,是自然崇拜与多神信仰在手工艺术上的反映,表达了羌族人对大自然的爱护崇敬心情。 赵晓培,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3.
正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以万物有灵、多神崇拜为核心的彝族原始宗教,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祖先崇拜又以超度祖先为祖先神仪式为代表。以彝族罗婺人为例,除了节庆日祭祖、丧葬系列祭仪而外,其中体现彝族祖先崇拜的祭祖大典,则是彝族最高祭祀礼仪。以超度祖先为目的的祭祖大典彝语称"耐姆",即是氏族成员共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要认识中国宗教首先要正确认识中国的神。文章对诸神起源论作了简单反思,讨论了中国古代的动物神、人神、自然崇拜等。  相似文献   

15.
华耀增 《天风》2007,(24):18
神给人类的启示分为普通的启示(间接的启示)和特殊的启示(又称直接的启示)两种。所谓普通的启示也可称为"自然的启示",指神藉着他所创造的宇宙万物,启示人去认识神。大卫的诗曾颂赞说"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手段。"(诗19:1)使徒保罗在论证有关"神的事情"时指出,神通过他所创造的万物把他自己"显明在人心里"。保罗说:"自从造天  相似文献   

16.
《管子》哲学意义上的道分为天道自然之道、客观真理之道、万物本源之道三个层面。《管子》天道观体现出春秋时期过渡的特征,既有对天道、上帝的崇拜与祭祀,又有对在逐步构建自然天道的客观真理性认识。《管子·经言》组较早的把生命现象与"道"联系起来,奠定了万物本源之"道"论的逻辑起点,这也是中国生命哲学的真正源头。《道德经》成书当晚于《管子·经言》组,《道德经》万物本源的"道"论是对《管子·经言》组中被赋予生命意义的"自然天道"之提升。《管子》哲学意义的三种"道"论指向不同,但却有相同的特征,表现为虚静、广博、周密的特征。物质性的水、精气作为万物本源,代表着从本源论上逐步建构起春秋古典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架构。《管子》"水本源论"形成有其内在逻辑,其成文当在《管子》四篇之前。  相似文献   

17.
生肖与性格     
生肖,这一人类社会的奇特现象,不仅中国有,就是外国,也有,不过只是具体的动物不同罢了。费尔巴哈曾指出:“人之所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东西,对于人来说就是神。”由此可见,生肖起源于古代人们对动物的崇拜。所谓生肖,又叫生属,十二生肖.十二属相.十二生辰。从字面上解释,肖就是象。因此,生肖也就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宗教》2006,(12):55-55
林秀玉在2006年第5期《福建宗教》上发表文章《福州榕树崇拜探微》。榕树崇拜是福州地区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仰,是万物皆有灵的早期原始宗教思想的遗存;榕树树冠庞大、长绿、存活率高等特征是这种崇拜长期延续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19.
道教与四灵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它所崇拜的神与中国传统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对星辰的崇拜,其中宇宙天体二十八宿中的东方七宿神演为青龙,西方七宿神演为白虎,南方七宿神演为朱雀,北方七宿神演为玄武(真武大帝),成为道教崇拜的“四灵”尊神,并为广大道教徒所崇奉。  相似文献   

20.
诠“天”     
天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学术界多数人相信天属于人格神,具有超越性。其实不然。中国古人所讲的天原本指苍天,即物质之天。由于中国古人相信万物有灵,以为天有生命,因而有天神。这便是所谓的人格之天或宗教之天。这个所谓的人格神或宗教之天与人类同在一个星球,因而没有超越性。又因为古人相信天生万物,天因此决定宇宙万物的生存。这便是主宰之天。但是,天的主宰者地位在宋代被逐渐削弱。天的自在性、自然性与自足性使其成为天性、天理的修饰词,从而获得了自然之天、义理之天的意义。多数人以为这些天是不同的。其实,这些内涵都是苍天所具有的意义。天即苍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