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传锋  黄希庭 《心理科学》1998,21(6):536-539
1引言关于单词的提取过程,国内外许多学者一直都有研究和争论。主要有3种观点:一是音素假设,此观点认为,一个单词的语音结构影响到对单词的视觉加工,因为言语信号必须先进入“语音层”经过语音分析后才进入词汇层,并同心理词典中的词汇表征联系起来.从而提取相应的单词;二是特征假设,此观点认为,字形特征的信息可以直接进入词汇层,并同词汇层表征相联系,不需要经过语音编码;三是整词假设,此观点认为,在心理词典中单词是以整词(字)进行表征的,并没有分解为音素或特征表征,因而可以直接提取(故这一假设又称为直通假设)…  相似文献   

2.
张浩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2):45-52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家与语言心理学愈加注意阐明阅读和理解过程的一个基本课题:阅读时语词的语音表征是否影响和如何影响其到达内部词典进行的语义加工?本文将介绍一下当前颇为活跃的几个模型:默读假设、直通假设、语言转录假设、双通道模型和语言自动激活假设。  相似文献   

3.
汪竹  陈宝国 《心理科学》2011,34(5):1033-1039
摘要 词汇语音的学习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心理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语音回路理论认为,语音短时记忆在词汇语音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语音短时记忆能力越好越有助于词汇的学习;语音敏感性假说认为,语音意识是影响儿童词汇发展及学习的重要因素;另外一些研究者认为,语音知识可能发挥着更为基础和关键的作用,最近的研究则更加强调几种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词汇语音的学习。本文最后提出了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俞国良  王燕 《心理科学》2001,24(6):683-686
本研究探讨了英语学习不良儿童语音技能一语音意识与词汇到达的发展水平及这两项语音技能与其单词认知能力间关系。结果发现,英语学习不良儿童在假词拼读能力发展上存在缺陷.而在语音意识能力的发展方面却表现正常。在对儿童的单词认知能力进行预测时,语音意识和假词拼读能力是较好的效标。  相似文献   

5.
怎样传统的词汇教学法受到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忽视对词语认知理据的观察与讲解。受此影响大多数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英语词汇。很多学生抱怨英语词汇太多,且无规律可循。还有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存在误区,喜欢背一些偏难生僻的单词。有的虽然背了很多单词,但当口语交流或写作时就词穷,所以词汇学习一直都是学生学习英语难以突破的瓶颈。要学好一种语言,词汇是关键。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有助于提高说话能力和阅读、写作水平。词汇量越大,英语学习的效果肯定会越好。词汇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学生因为记不住词汇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记单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不断地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是我对词汇教学总结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听觉障碍人群由于听觉部分或完全受损, 视觉语言——唇读和手语就成为其阅读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唇读有助于听觉障碍人群形成语音表征, 与词汇知识相互影响, 且可以促进字词阅读及阅读理解的水平; 口语或书面语的加工可以激活相应的手语表征, 手语影响着听觉障碍人群各个层次的阅读能力。未来研究应该关注语音意识、词汇知识等技能在视觉语言影响听觉障碍人群阅读能力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并以视觉语言为中心, 发展出适合汉语听觉障碍人群阅读能力习得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眼动技术,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藏语母语者在不同语境中阅读汉语句子时,字形、语音信息在词汇识别中分别发挥的作用以及词频效应。结果发现:(1)在高限制性句子语境中,字形和语音共同作用;(2)在低限制性句子语境中,语音作用显著;(3)词频效应出现在高限制性语境的晚期,以及低限制性语境的中期和晚期。该结果表明,在藏语母语者阅读汉语的过程中,句子语境影响词汇识别过程中字形、语音的作用及作用的时间进程,藏语母语者汉语词汇识别符合双通道理论。  相似文献   

8.
汉语拼音水平与英语语音意识、英语拼写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积家  林志华 《心理科学》2002,25(5):601-602,561
近年来.语音意识受到心理学家的广泛重视。但是,什么是语音意识?研究者们看法并不一致。Tunmer等认为,语音意识是对言语音位片段的反映与控制能力。Treiman从为.语音意识是对任一种语音单位的意识.包括音节、音位和韵脚意识Dodd认为.语音意识是对语音规则(如发音、拼读规则等)的意识。语音意识是儿童阅读的先决条件。儿童对书面语的语音编码与语音意识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系统探讨正字法技能不同成分的发展特点及其在英语单词阅读中的作用,对小学一、三、五年级共110名儿童施测英语正字法规则意识、正字法模式建构技能、正字法编码技能、单词阅读以及一般认知能力和英语语音意识测验。结果表明:(1)汉语儿童的英语正字法技能各成分随年级显著增长,各成分间及其与一般认知技能、语音意识的关系存在年级差异;(2)控制年龄、一般认知能力和语音意识后,正字法技能在三、五年级仍对单词阅读有显著的独立解释作用,且其独立贡献率高于语音意识;(3)进一步控制其他正字法技能成分后,正字法规则意识以正字法模式建构技能为完全中介间接地作用于单词阅读,正字法模式建构技能在三、五年级都仍对单词阅读有显著的独立解释作用,正字法编码技能在五年级中能显著地独立解释单词阅读的部分变异。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不少教师忽视英语词汇识记教学而越来越重视阅读理解,这种现状令人担忧。实际上,一定的词汇量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所以利用人的记忆规律,科学地进行词汇教学,提高学生的单词记忆能力,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每一节英语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而且有不少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步入以下四大误区。误区之一:词汇教学"三脱离"。怎么理解"三脱离",其实很简单。  相似文献   

11.
英语阅读中单词注释对词汇学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红梅  姚梅林  杜煜旻 《心理科学》2005,28(6):1415-1418
本研究以中学生为被试,探讨了英语阅读过程中不同形式的单词注释对词汇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中文注释与英文注释对词汇获得的影响视不同学习水平与学习进程而异;阅读前、阅读中或阅读后呈现注释对词汇获得也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语言理解能力个体差异的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霞  陈永明 《心理科学》1998,21(6):532-535
0引言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于语言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已有不少学者进行探讨,提出各种理论观点。这些研究促进了对理解机制与过程的深入探究,为因材施教提供了一定依据。综观其研究历史,主要集中于以下三种理论。1基本语言加工能力的差异该观点认为语言理解由一集基本的成分加工组成。基本语言加工包括单词水平的加工.如单词译码、词汇通达,以及句子水平的加工.如句法分析等。Hunt认为以提取为主的操作如词汇通达可能是个体差异的原因[1]。Perfetti等提出的言语效能假说(verbalef…  相似文献   

13.
建构统一的认知和神经生理模型是词汇阅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面临的核心问题。阅读的认知理论模型一致认为阅读是语音和语义加工通路分工协作的结果,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也表明词汇阅读是背侧和腹侧神经通路动态协作的结果。为了系统地阐述阅读网络的这种动态协作机制,结合神经功能和生理基础两个层面,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疏理:首先,指出潜在的加工需求是背/腹侧神经通路动态协作的实质;然后进一步阐明潜在加工需求驱动了不同正字法深度下背/腹侧神经通路的分工合作模式;最后,深入剖析了潜在加工如何通过语言经验塑造了神经通路间的动态协作。从而揭示出阅读神经通路动态协作的实质可能是特定任务下加工需求驱动的结果,这种动态协作可能成为跨语言普遍的词汇阅读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4.
张浩 《心理学探新》1992,(3):30-34,51
阅读是极为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目前各国已经把阅读研究的重点集中在阅读过程的本质上,以期找到能够较好地解释阅读现象的模式。许多心理学家通过较多的研究,提出了阐明阅读过程的一些理论。一般来说,这些理论可以分为三类:自下而上的理论,以高夫(Philip B.Gough)的模型为代表;自上而下的理论,以哥德曼的模型为代表;相互作用的理论.以鲁梅哈特  相似文献   

15.
谭力海  彭聃龄 《心理学报》1989,22(4):94-101
心理学家近年来的研究一致发现,单词识别受词形、语音、刺激强度、语境、词频、词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关于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各家的看法却颇不相同。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外几家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这对于我们揭示汉语词字识别的基本过程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语篇阅读中高级目标推理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构主义理论和最小假设模型是有关推理研究的两个比较系统的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自然阅读过程中,读者会即时产生高级目标推理,而最小假设模型认为在自然阅读过程中,高级目标推理不会即时产生。该研究采用词汇判断和命名的方法,250ms和500ms两种延时程序,以较连贯的自然语篇为实验材料,对语篇阅读中的高级目标推理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在阅读过程中即时产生了高级目标推理,这与建构主义理论的预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语音信息在健听者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听觉经验的缺失,听障者在阅读中能否利用语音信息进行词汇识别?目前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错误中断范式,通过眼动追踪技术考察了24名听障大学生在汉语句子阅读中的语音加工。结果发现,听障大学生的表现与两组健听学生相似,在句子阅读中能够利用语音信息,但在时间进程上相比健听学生存在延迟。听障大学生的口语能力影响语音加工,口语熟练者能够有效地利用语音信息进行词汇识别,口语不熟练者则不能。  相似文献   

18.
语音加工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关于阅读的经典理论,到近些年的连接主义理论,语音在词汇加工中的作用问题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从历史上看,认知问题常常处于一种矛盾的境地,出现了“预加工(prepositional)对双编码”、“平行加工对系列加工”、“网络的对‘特征-组’语义记忆”的争论。这样的结局导致语音加工象钟摆一样从一个观点到另一个观点。而在最近15年,钟摆似乎停留在了语音加工的两个通路问题上。下面就涉及语音加工的通路问题的各种理论的演变作一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的拼音文字中,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它是按一定规则和顺序组织起来的有意义的字母串,正常情况下人们会很自然地认为,从逻辑上讲,单词再认应该发生在其组成字母的再认之后,它是将单个字母再认的机制加以联合起来的结果。人们再认单词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近一个世纪以来,心理学家就单词再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单词再认的心理机制并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1885年,著名心理学家卡特尔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20.
中文阅读中的语音类似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个实验中的音韵和同声母没有启动效果这个事实,表明中文词视觉认知是经过正字法路线直接通达语义的。然而实验二同音词的启动效果可得出与以上相反的结论,即语音在中文阅读中有一定作用。两种不同的结果表明,语音在中文阅读中是否有作用,对书写词本身包含的语音类似信息具有依赖性。可能的结论是,在词汇通达中语音激活是自动的,但在中文似乎要比拼音文字弱;中文阅读也许更具有直通语义的特点。此研究支持双通道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