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考察心理理论与回忆过去、想象将来中内容的关系,153名青少年两周内完成了情景记忆和心理理论等任务。控制了智力、言语能力和执行功能后,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青少年回忆过去和想象将来时“谈及他人”与心理理论有显著关联(Aajusted R^2=51.6%,F(9,143)=19.00,P〈0.001),不同群体间心理理论的差异也可由其谈及他人数量不同来解释。结果提示。与西方谈论心理状态不同,中国文化下回忆过去和想象将来时“谈及他人”可能是促进心理理论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对心理理论两成分认知模型的验证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Tager-Flusberg 和 Sullivan(2000)从主体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一个心理理论模型,认为心理理论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是社会知觉成分,一个是社会认知成分。本研究设计了一个适合儿童特点的测查社会知觉成分的任务,将对心理理论两成分模型作进一步的验证,并对语言和心理理论两个成分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被试为90名3~5岁的儿童,男女各半。结果表明心理理论的认知成分同语言相关密切,而知觉成分同语言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这个结果为该认知模型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陈童  伍珍 《心理科学进展》2017,(8):1299-1309
心理理论是影响儿童分配公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多重动机"的理论假设认为心理理论能够帮助儿童在不同的动机中权衡利弊,找到满足自我利益和他人需求之间的平衡;其中,感知需求、推断意图、理解情绪是影响独裁者博弈、最后通牒博弈、第三方惩罚中分配公平性的主要成分。未来研究需为此提供更多实证依据,探讨不同类型的公平分配与心理理论各组成成分的关系,以及可否通过训练心理理论能力促进儿童公平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陆慧菁  苏彦捷 《心理学报》2009,41(2):135-143
从观点采择的角度考察儿童对他人记忆的评判及其与错误信念理解的关系。与他人分享记忆时,个体需要同时处理自我与他人对过去的表征和看法;而要顺利完成错误信念任务,个体需要同时加工自我的真实信念与他人的错误信念。因此个体对他人记忆的评判能力可能会与其对错误信念的理解相关。40名4岁儿童完成一系列错误信念任务和评判他人记忆是否正确任务,情境包括视觉、意图解释和情绪解释。结果表明,控制年龄、语言和记忆能力等因素后,被试评判他人记忆的成绩仍然可以预测其对错误信念的理解。这些结果为幼儿在回忆叙述中谈及他人越多,其心理理论越好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和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得益于心理理论发展研究和理论论发展观的推动,儿童特质认识发展研究有了新进展。人们日渐意识到,儿童特质认识似乎亦表现出理论认识的特征,遵循"使用特质词—认识稳定性—认识因果性"的发展轨迹,且其因果性认识似以心理理论为认知基础,与心理理论核心概念发展密切关联。心理理论发展机制启示着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分别考察了儿童中晚期(9~12岁)、少年期(13~15岁)和青年早期(17岁、19岁、21岁)个体心理时间旅行的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年龄阶段,情景记忆和自我对情景预见作用模式的转换。研究采用访谈法评估心理时间旅行,以自我描述(儿童期和少年期)或自我连续性(青年早期)作为评估自我的指标。研究发现:(1)儿童中晚期,想象未来情景细节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少年期和青年早期的情景预见能力则趋于平稳,与情景记忆的发展趋势一致;(2)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情景记忆对情景预见都是有效的预测源;(3)自我描述在少年期才开始对情景预见产生预测作用;(4)青年早期,情景记忆以自我连续性为中介变量作用于情景预见。  相似文献   

7.
来自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及研究结果提示, 女性性激素可能是情景记忆的重要影响因素, 但是, 具体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以女性生理周期性激素水平的自然变化构成的两个时期(卵泡后期、黄体中期)为自变量, 利用“What-Where-When Task”情景记忆任务(实验1), 结合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技术(实验2), 探讨生理周期不同阶段完成情景记忆任务的成绩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实验1招募生理周期稳定的33名女性为被试, 在卵泡后期和黄体中期各参加一次实验, 随机顺序依次完成O任务(仅记忆物品, object)、P任务(仅记忆物品位置, position)、OO任务(记忆物品及其呈现顺序, object + order)、OP任务(记忆物品及其呈现位置, object + position)以及PO任务(记忆物品呈现位置及顺序, position + order)。结果发现, 在完成PO任务时, 黄体中期的回忆正确率显著高于卵泡后期。实验2借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进一步探究生理周期影响情景记忆PO任务的原因, 结果发现, 黄体中期额叶脑区的P300以及LPC波的振幅显著大于卵泡后期, 且完成PO任务时的感受性与右侧额叶P300振幅显著正相关。基于上述ERP的结果, 可以认为, 黄体中期在PO任务上的好成绩可能得益于显著增强的认知控制能力, 这一解释符合前人研究结论。总之, 本研究发现:生理周期对情景记忆中客体的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整合的记忆产生显著影响, 黄体中期的记忆效果显著好于卵泡后期, 可能是因为该时期显著增强的认知控制能力。本研究有望为理解影响情景记忆的因素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研究婴幼儿对特殊事件记忆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心理学家鲍尔等人使用了一种称为“系列动作诱发模仿技术”对1至2岁婴幼儿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进行了研究.这种技术就是用道具演示某一事件,然后让儿童去模仿,即让儿童用非语言的形式再现那一事件.研究结果表明,11个月的幼儿能准确地即时回忆特定的事件,而13个月的儿童则可以在长时延迟后准确地回忆特定事件。影响婴幼儿回忆的因素主要有记忆事件的性质,经历该事件的次数和事件提示线索的有无。  相似文献   

9.
关于儿童心理洞察力发展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初期,心理学家将个体认识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系统性知识结构统称为个体的“心态理论”(theoryofmind)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包含着人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如思想、信念、愿望、意图、情感等,各因素间里逻辑性联系,该模式为人的行为提供一种因果性解释机制。“心态理论”模式的发展对儿童社会认知、适应性行为以及元认知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该研究涉及许多具体方面,本文主要提及下述几方面的研究:儿童早期对情绪的理解、儿童早期对伪误言行的理解以及儿童孤独症的表现等。大部分研究发现,3—4岁是儿童早期心理洞察力发展的重要年龄。  相似文献   

10.
时间是认识和定义自我的框架之一。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探讨心理时间旅行对任务自信的影响。实验1采用自由回忆或想象过去、未来事件的操纵,结果发现:事件情绪效价影响任务自信,时间方向以事件情绪效价为中介间接影响任务自信,想象的未来事件比回忆的过去事件更积极,进而引发更高任务自信。实验2采用平衡回忆或想象事件的情绪效价的操纵,使效价与时间方向的作用相分离,结果发现:时间方向不影响任务自信,想象事件的情绪效价对任务自信的作用受到时间方向的调节。回忆过去事件时,效价不影响任务自信;而想象未来事件时,事件效价越积极,任务自信越高。对于时间旅行中的积极事件,时间旅行的方向不影响任务自信;而对于消极事件,想象未来所引发的任务自信低于回忆过去。结论:时间旅行的方向与想象事件的情绪效价共同作用于任务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