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宗教心理学这门学科,在我国还是一块亟待开垦的处女地。当代美国宗教心理学家玛丽·乔·梅多和理查德·德·卡霍所著的《宗教心理学——个人生活中的宗教》(1984)一书,该书是一部反映了西方学术界关于宗教心理学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它系统地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了宗教现象心理因素的各个方面,具有相应的学术价值,因而被美国正式确认为大学教科书。该书的翻译出版,将有助于我国学者批判地汲取和借鉴西方宗教心理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的宗教态势,其实是我国国情整体上已经并且还在发生的重大变化通过宗教领域的反射。"宗教生态"在这个时候作为社会文化现象被注意,作为与社会宏观管理有关的话题被提出,正显示了学术界和政策设计部门对于上述重要社会变化的一项共同反应,特别是与被视为西方思想文化载体的基督教在新时期宗教格局中的比重逐渐增大有着密切的关联。只有将促使宗教生态平衡机制的自然形成这项系统工程,纳入国家文化战略(包括国民教育)的框架加以通盘规划设计,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为构建和谐社会铺设一层张力在安全系数之内的"宗教保护膜"。  相似文献   

3.
从宗教范式而不是宗教势力的角度看,外来的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其范式由榜样到边缘的过程。在中国古代宗教格局中,自从佛教在中国站稳脚跟后,“佛教范式”便成为各种宗教纷纷仿效的榜样;但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近现代宗教格局中,由于西方基督教的传入和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佛教范式”便被边缘化了,而“基督教范式”则取而代之成为各种宗教纷纷仿效的榜样。“佛教范式”在中国宗教史中的这一地位变迁折射出了中国社会所特有的没有西方式宗教对立的“不排异”的宗教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三、生存论分析 当代西方宗教语言热中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怎样通过人类日常语言来谈论一个神圣的主题,即怎样谈论上帝的问题.由于宗教语言的独特性,借助于日常语言去谈论上帝必然引起一系列理论难题.在当代寻求克服这类理论难题的方法论努力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贡献就是由布尔特曼(Rudolf Bultmann)提出继而被奥托(Rudolf Otto)、埃伯林(Gerhard Ebeling)、富克斯(Emst Frchs)等人发扬光大的生存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宗教社会学     
宗教社会学(SociologyofReligion)以研究宗教为宗旨的社会学分支之一。涂尔干(1858—1917)和韦伯(1864—1920)被认为是西方宗教社会学的奠基人。来自涂尔干的传统是从功能上对宗教这种“集体观念”所进行的研究,涂尔干认为宗教...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学(ecology),最早是由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Ernst Haeckel)在1866年提出的,当时主要为了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生存的无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一百年后,由于西方工业文明引发的生态危机不断加深,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生态学"开始走出学术界的象牙塔,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作为一整套观念意识体系从西方社会向世界各地传播。西方生态学的一些目的和方法,会给我们有益的借鉴和启发;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古老东方文明中的生态观念和成功实践也同样值得我们珍视。在中国宗教中,就有大量的生态智慧有待于我们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7.
香港的宗教     
香港的宗教刘全光被英帝国主义掠走150多年的香港,正以"东方明珠"特有的光彩,一步步回归祖国的怀抱。由长期受西方殖民统治而形成的中西文化交汇、华洋杂处的香港,经济繁荣兴旺,几乎世界上所有最先进的科技都在这里被普遍使用;与此同时,世界各种类型的宗教,也...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以"宗教"自称的是中国佛教。袁昂《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道:"但应宗教,归依其有"。释法经《上(隋)文帝书进呈众经目录》,其中有"发明宗教,光辉前绪"语。这是将"宗"、"教"二字相联的开始。后来,  相似文献   

9.
和平与宗教     
引言 2001年9月的悲剧性事件震惊了西方世界,尤其是震惊了美国.夹杂在其他事件之中,这一事件使得有必要留意去了解当代世界的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有时被贴上黩武好斗、极端主义、原教旨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标签.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学和文化的昌明,西方宗教哲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一)“现代化”。主张用科学解释宗教,强调宗教与科学的统一。有的新托马斯  相似文献   

11.
自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来,随着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频繁交往,人们对不同宗教之间的交往也加深了认识和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具有学理特色的看法,被西方学术界称之为“某某主义”。这些常见的“主义”有:(1)排外主义或宗派主义(Exclusivism),即认为世界宗教中只有一家是正确的,其余的都是谬误的;(2)否定主义(Antipathy),即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荒谬的;(3)主观主义或主体主义(Subjectivism),即认为世界上每一种宗教都是正确的,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每一种宗教对其信仰者而言都是其历史和文化的必然选择;(4)多元主  相似文献   

12.
<正>东方学是在近代西方产生发展起来的学科建制与话语方式。而自20世纪70年代萨义德《东方学》一书问世以来,东方学话语建构中隐蔽的权力关系,其殖民主义与文化霸权的底色被遭到了全面的清理和批判。萨义德关心的问题,是西方的东方再现,即西方对东方的想象性建构,而不是东方的"纯粹存在"(萨义德语)。正是这种东方化东方的话语建构,使东方作为西方的他者而被指认,并进而确立了东西方的本体论差异与认识论差异,完成了西方的自我确证。因此东方学与其说与东方有关,还不如说与西方有关。至于东方的"纯粹存在",虽然萨义德并没有否认,"东方曾经有——现在仍然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民族,他们的生活、历史和  相似文献   

13.
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模式,更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鉴于此,笔者提出宗教渗透经历了文化意义上的广义宗教渗透、政治意义上的一般宗教渗透、资本主义针对社会主义的狭义宗教渗透(现代宗教渗透)三种历史形态。对其概念进行深入辨析,消除人为赋予该词的模糊性、神秘性、敏感性,是将其作为一个真正的学术问题而实事求是的开展研究的重要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前,西方的学术著作对“宗教”(re-ligion)的定义基本上可以简略地归纳为“人对神的信仰”(Man’s worship for god)。这是一个有关主客体关系的极为概括的定义:主体是“人”,即宗教只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现象;客体是“神”,这是只有人类社会才能想像出来的超自然的存在者;联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西方文明中,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构成了其文明的基本格局,俄罗斯哲学家舍斯托夫用"雅典"和"耶路撒冷"来指称这两种力量。可以说,西方的文明就是在这两种强烈力量的影响中运动与发展的,如同一架天平,有时倾向这一边,有时则相反,似乎从未获得过完美的平衡。然而自启蒙运动以来,由于一切不可被经验验证的东西如宗教、形而上学等均被拒斥,文明的发展倾斜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美国伯克利联合神学研究院主办的“宗教与文化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21日-26日在北京温特来酒店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为:“信仰之间的重要相遇:亚洲与西方的宗教文化交流”。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和阿拉伯世界的学者在22日上午的开幕式上,首先由多纳胡院长代表美方致开幕词,后由卓新平所长代表中方致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20,(4):94-94
圣诞节(Christmas)亦称"耶稣圣诞瞻礼""主降生节"。基督教重要节日之一。为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多数教会皆举行。《圣经》中无耶稣诞生日期的记载。公元4世纪,西方教会规定于每年12月25日守此节。东正教和其他东方教会由于历法不同,其12月25日相当于公历1月6日或7日。  相似文献   

18.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从身外的天体和动物之类开始的。蒙昧时期的人类智力和生产力同样低下,由于对强大的自然现象不理解,认为冥冥之中必有某种超自然力的东西主宰着宇宙万物,遂把这个主宰者称作神灵,即产生了最初的万物有灵即“神”的观念。起初,人们以特异的动物为神,比如中国的“四灵”(龙、凤、麟和龟)以及西方的太阳神(公狼)和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之类。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先后取代动物神地位的是被认为具有  相似文献   

19.
道德代理人一词是国内环境伦理学界对西方伦理学概念moral agent的翻译,但此译法不妥之处有三:(1)moral agent是西方伦理学的基本术语,是指具有自我意识,能够进行道德认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并承担道德责任的道德行为体,无代理之意;(2)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家主张moral agent包括人和部分高等动物,故moral agent不能译为道德代理人;(3)道德行为体(moral agent)与道德关怀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宗教乡愁(religious nostalgia)是伊利亚德表述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意指对神圣的渴望,渴望回归于起源性的时间,也就是渴望回归于众神的临在,而存在于"彼时"(illo tempore)的世界里.本文沿着"宗教乡愁如何可能"的追问,试着探讨宗教认知方式的本体论根源.本文认为人的有死与有限的生存方式成就了这种本体性的根源,此外,正是宗教乡愁使人成为完全的人,获得宗教与文化意义上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