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其”。亓即其。《释文》 :“死其 ,‘其’亦作‘期’。”可证唐本有与帛本同者。由以上所考可知 ,帛本在汉唐时并未完全失传 ,其文字与今本之差异绝大多数只是版本不同而已 ,并非抄写之讹。二、帛本义胜今本《系辞》者今本《系辞》曰 :“彖者 ,言乎象者也 ;爻者 ,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 ,言乎其失得也 ;悔吝者 ,言乎其小疵也 ;无咎者 ,善补过也。”帛本《系辞》曰 :“缘者 ,言如马者也 ;肴者 ,言如变者也 ;吉凶也者 ,言其失得也 ;悔蔺也者 ,言如小疵也 ;无咎也者 ,言补过也。”帛本《系辞》谈“彖”、“爻”、“吉凶”、“悔吝”、“无咎”皆…  相似文献   

2.
《管子·侈靡》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管子·侈靡》篇属短语类。今本《管子》分为经言、外言、内言、短语、区言、杂、解、轻重等八类。关于它们的分类大致分为:A.经言,B.外言、内言、短语、区言,C.解、杂,D.轻重等四种并按从 A 到 D 的顺序编成的。在经言部中可以看到很早的管仲说的话,所以被称为“经”。属于短语的《侈靡》篇是仅次于经言类的旧篇。《侈靡》篇在《管子》书中是数一数二的长篇,这和其内容的特殊性是有联系的。笔者将它断为五十三章,内容复杂而大致可分为下列三部分:  相似文献   

3.
长沙马王堆汉墓 3号汉墓出土的竹简《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和《十问》是严格的房中著作 ,帛书《养生方》、《杂疗方》和《胎产书》等与房中有关。马王堆房中帛书阐述了多种房中术 ,骨子里有中医药理论作依托。其理论系统是以气论为主干的 ,精气论在其气论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初步运用了阴阳学说。围绕着气论 ,又举起天人相参的旗帜 ,教授了服气术的原则和要领 ,描述了气在人体内递进变化的过程 ,即“气———精———神———神明”。这套理论是传统哲学和医学思想与房中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4.
《管子》的第一篇《牧民》,我们认为是管仲的遗著。主要证据有三,述之如下。《牧民解》是《牧民》为管仲所作的证据之一《管子》书的编者,在《经言》、《外言》、《内言》和《杂篇》之后立了一个栏目叫作《管子解》,共有五篇,即《牧民解》、《形势解》、《立政·九败解》、《版法解》、  相似文献   

5.
书讯     
书讯:《庄子哲学新探———道·言·自由与美》,徐克谦著,中华书局2005年8月版,184千字。本书是在作者于2000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充实修改而成的。复旦大学潘富恩教授为本书作序。全书除绪论外共九章,重点对《庄子》书中的“道”、“言”、“真”、“命”等一系列重要哲学概念,以及庄子哲学中的道论、语言观、自由观、美学观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考察和研究,从而对庄子哲学的特质从新的角度进行了阐释。作者借鉴了当代语言哲学、阐释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并善于进行中西比较,且能立足于当代思想现实与学术语境,对古典进行返本开新,…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的人体观和养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淮南子》是西汉前期的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学术著作,属黄老学派。对人体和养生的研究,是黄老学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南子》作者在概述该书要点时说:“欲一言而寤,则尊天而保真;欲再言而通,则贱物而贵身;欲参言而究,则外物而反情。执其大指,以内洽五藏,瀸濇肌肤,被服法则,而与之终身,所以应待万方,览耦百变也。”(《淮南子·要略》,以下凡引此书,只注篇名)可见心身问题在《淮南子》一书中居核心地位。西汉是我国人体科学突飞猛进的时期,中医学奠基著作《黄帝内经》正是在此一时期成  相似文献   

7.
皆大欢喜     
《四大欢喜》诗曰:“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后,这首著名的诗句成了皆大欢喜的绝唱!清代学子纪晓岚给此诗加了八个字:“十年久旱逢甘露,千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状元金榜题名时。”五言变成了七言,而且是喜上加喜了。可是,后来却有一位秀才,乡试没考中,途中住店时又逢一阵小雨,傍晚时分,又逢店旁有人娶亲。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见闻,颇有感概,他也给《四大欢喜》诗加了八个字:“久旱逢甘露———几滴,他乡遇故知———仇敌,洞房花烛夜———隔壁,金榜题名时———落第。”“四大欢喜”变成了一场空欢喜。…  相似文献   

8.
许多读者渴望能有一套内容翔实、观点明确而又有可读性的普及宗教知识的通俗读物问世。今天,人们的这个愿望已成现实。由世界知识出版社新近出版发行的《世界宗教史话丛书》读物,包括《信仰战胜苦难———犹太教》、《天国之道———基督教》、《信主独一———伊斯兰教》和《佛光普照———佛教》四部书。此书由我国驻外文化外交官兼宗教学者张文建先生主编。作者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别系统地阐述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的历史过程,以及这四大宗教在其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对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政治、历史、…  相似文献   

9.
<正>杨自平著,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为林庆彰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四编)第4册。全书对吴澄易学的易学方法和易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绪论部分阐述了作者的研究目的和思路,指出吴澄经学研究承继朱熹,并就吴澄对朱熹经学《诗》与《礼》部分的承继进行了简要说明。其下用八章的结构,力图透过《易纂言》与《易纂言外翼》,  相似文献   

10.
后期墨家指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和《小取》等六篇所构成的一种学派。在这些文献中,思想家们通过端、体、故等范畴的属性,揭示了本体的特征:基础性、原始性和不可知性。通过披露景、止、亡等特点,后期墨家分析了现象的不确定性。通过分析名与言,后期墨家指出符合说的真理观与认识的图像说。最后,后期墨家还将思维和生存结合起来,以为思维是人类的一个基本存在形式。这一观念具有相当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对于《论语》“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的解读,既有解为“以位言”,也有解为“以德言”。就“小人怀土”“小人怀惠”而言,“以位言”的解读实际上并不反对百姓“怀土”“怀惠”;而在“以德言”的解读中,虽然都讲君子小人的对立,但皇侃《论语义疏》只是反对“唯安于乡土”、“唯知安利惠”,邢昺《论语注疏》只是反对“唯利是亲”,尤其是,朱熹《论语集注》“以德言”的解读明确反对“溺其所处之安”,反对“贪利”,实际上并不完全反对“怀土”“怀惠”。可见,无论是“以位言”的解读还是朱熹“以德言”的解读,他们解“小人怀土”“小人怀惠”实际上都没有完全反对“怀土”“怀惠”,因而与安大简《仲尼曰》“仁而不惠于我,吾不堇其仁”强调“仁”与“惠于我”的相互联系而不是要反对“惠于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探考儒家历史的本真———评《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黄伟中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主要流派,凭借其二千年学术源流和思想精神的深厚积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自不待言。近代学者梁启超曾言:“学术思想之在一国,犹人人有精神也。而政治、...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研究一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给人们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典兵法,而《孙子兵法》则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代表。它虽仅仅短短六千言,然而却和《周易》、《论语》、《道德经》一样,是影响中国文化两千五百余年的不朽元典。它的伟大价值,在于它真正参悟了战争的禅机奥秘,揭示了军事斗争的内在一般规律,规范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主导倾向。因此,历来被列为我国兵书之首,享有“百世谈兵之祖”的美誉,并在世界军事学术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它的影响也已超越单纯的军事领域,深入到政治斗争、外交角逐、经营管理、体育竞技…  相似文献   

14.
当今学术界对程朱易学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言朱熹易学继承程颐的学风而形成.一育程朱二者是敌派。对程朱易学的关系.尽管学术界的看法相距甚远。然而对其问具体的异与同.似乎至今尚缺专论。笔者以为.两贤对《用易》其书性质的理解各有不同,因而治易方法及其体例自然相异。伊川认为《周易》是明道之书。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其解说;朱熹则以《易》为卜筮之书.而以之解说《周易》之本义。但伊川也不曾否定《易》有卜筮之用,朱熹亦未尝言《易》中毫无义理。简言之.两贤易观中宾主相反而已。  相似文献   

15.
略析吴澄的易学象数思想章伟文吴澄(1249~1333),字幼清,号草庐,抚州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是宋末元初的一位著名易学家和理学家,其易学著作主要有《易纂言》和《易纂言外翼》。《四库全书总目易纂言外翼提要》认为:“自唐定《正义》,易遂以王弼为宗...  相似文献   

16.
应劭《风俗通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风俗专著,其宗旨在于"言通于流俗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故广引经史子书作为其理论支撑,其中博引《周易》是其一大特色。《风俗通义》引《易》重义理,不重象数,更无谶纬成分;引《易传》而有传世通行本不见的辞句;根据行文需要与具体语境,对所引《易》,处理灵活,形式多样;引《易》能忠于原义。  相似文献   

17.
《管子·轻重》的写作时代与理论源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汉末年刘向在编定八十六篇本《管子》时,把它分为《经言》《外言》《内言》《短语》《区言》《杂篇》《管子解》《轻重》等八个部分。其中排在最后的《轻重》十九篇(今亡三篇),学术界对它的时代特征与理论倾向争议最多。...  相似文献   

18.
陈龙 《孔子研究》2012,(4):60-68
慎言是湛若水《格物通》中的重要政治思想之一,集中体现了其在心学思想指导下对王言政令的哲学探讨。透过湛若水对历代德政片断式的阐释,梳理其对言与心、言与行、言与德等的论断,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湛若水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9.
俗谚说:“隔行如隔山”。我对于自然科学缺乏起码的专业知识,现在却不得不讲些与自然科学领域有关的事。我们老祖宗为幼儿写的启蒙的读物中言:“教不严,师之惰”,最近有点新的理解———如果教师不能严格自律,应该受到批评和自我批评。之所以写下这些话,与读了两篇文章有关。一篇叫《从藏传佛教到认知科学的崭新链接》,是用对话形式发表在网站上,记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高见;另一篇名《中医是复杂科学》,是这位校长以科学院院士署名的,发表在本年度9月16日《中国中医药报》上。前一篇涉及藏传佛教问题,后一篇涉及哲学科学方法论问题。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20.
<正> 忠、信是孔子倡导的重要的道德原则,“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下只注篇名)在孔子和儒家那里,忠信常联合为一个概念,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公冶长》),“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卫灵公》)“忠信,所以进德也。”(《周易·文言》)陈淳在《四书字义》(即《北溪字义》)中把忠信单独列为条目,足见忠信在儒家学说构成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