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政策以来,在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确出现了一些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现象,据此,有不少同志认为在当代中国存在着发展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的“二律背反”,即善善冲突。基于这种认识,有的同志对发展商品经济的道德后果充满悲观忧心的情绪,有的同志还提出了以道德退步为代价发展商品经济的主张和思路。但是,笔者认为,在当代中国并不存在商品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 首先,不能把商品经济可能导致的负作用等同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道德进步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题”。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究竟以什么标准来评判道德进步?对此,学术界展开了不同观点的探讨。现述要如下。 (一)生产力标准说。该说认为,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被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并为一定的经济关系服务的。因此,道德的进步性就在于是否同当时生产力所要求的那种最先进的经济关系相适应。尤其在今天,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已经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它也无疑应成为检验道德是否进步的根本标准。只有坚持了这个标准,才能避免对道德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使道德标准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我们并不赞成经济道德化的口号,也不赞成道德商品化的口号。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生活的形式,必然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关系,否则就不利于其存在和发展。道德要求既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必需,又是道德在商品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发展。而现实生活中那种表现在商品经济活动中的不道德现象,不仅与道德的发展相抵触,也是与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相抵触的。商品经济本身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理应是兼顾和摆正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交换、商品消费这三个环节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4.
把社会主义经济看作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理论。历史唯物论认为,人们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那么商品生产的发展给社会道德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如果说,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符合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那么商品经济关系的发展就应当带来道德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伦理学会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于1987年12月22日至24日在长春市联合召开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讨论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尹光玄同志到会讲话。九十多名专家、学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共收到论文六十多篇。与会同志围绕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这个中心,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的关系;②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6.
在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和商品经济与道德关系的问题时,必然要涉及如何确立评判道德进步的尺度问题,而道德评价尺度的确立,又离不开对道德本质的认识。对此,目前理论界有如下几种看法: 一、生产力标准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衡量道德进步性的尺度。即: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行为在道德上应给以  相似文献   

7.
用道德的眼光来观察社会改革的过程,从道德的角度来评价改革的得失,这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思维习惯。在当前这场以经济为中心的宏伟的社会主义改革运动中,又遇到了这个问题。有的同志看到以权谋私、行贿受贿、投机倒把、虚伪欺骗等现象的增加,就叹息“经济上去了,道德下降了”,感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因而怀疑我们改革的路子是否走对了?走快了?也有一些同志历数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出现过的人们“从朴素的道德高峰”上跌落、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代乃至英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伴随着道德生活的急剧变化。其中,经济生活中的“越轨”和“失范”现象尤为突出。但是,经济行为是人的社会行为,必然受到一定的道德规范的制约和影响。所以,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人们经济生活的道德要求,是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继去年在广州举行的“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讨论会之后,部分省市伦理学界同仁又一次聚集在云南省潞西市,就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问题进行探讨。这次讨论会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胜利闭幕后召开的。与会代表以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实施,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争论的一个热点。何中华同志的《试谈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文(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4期。以下简称“何文”),以对话论述的方式,试图为市场经济与道德划界,确立“当归上帝的归上帝,当归凯撒的归凯撒”的合理态度和行为,以避免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扩散到其他人类活动领域,而产生金钱尺度独断化的拜金主义,或免于重蹈过去经济领域伦理化,而构成道德尺度独断化的泛道德主义。但何文在矫正偏差的同时,又否定了市场经济行…  相似文献   

11.
政策是否具有道德属性?它和道德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而在理论上未能充分地加以讨论的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在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正确的政策,同时也离不开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回顾历史,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刻地依赖于并关心着党和国家的政策,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关心和呼唤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  相似文献   

12.
道德建设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蔡子文第六次全国伦理学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5日至29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收到论文60余篇。现将大会讨论的学术问题综述如下,一、关于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的导向。所谓道德价值导向,是社会对人们道德价值取向的一种引导,实质上就是一定道德价值目标及其追求。与会者对此问题有下述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要贯彻价值导向的一元化。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应成为主旋律,成为社会最强音。理由:商品经济有两个方面的效应。商品经济的积极作用是:促进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平等观念、权利与义务观念的形成。如果不对这些观念充分肯定,就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应看到商品经济的负效应,它诱惑一些人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等等,这对社会主义建设起破坏作用。商品交换原则可能深入到政治生活,出现权利与金钱交易,以权谋私。如果没有上述一元化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将受到严重的腐蚀和侵蚀。对价值导向持一元化看法的同志,也有各自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集体主义作为价值导向的具体化,就是企业本位,企业集体主义。但有的同志则不同意提企业本位主义。因为,这样提太偏重企业  相似文献   

13.
任何经济关系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人们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的改变。商品经济大潮,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以从未有过的剧烈的变动。传统观念受到挑战,陈旧观念遭到抛弃,新意识勃发、涌动、渐趋成形。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探讨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问题,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有益的尝试。金刚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的《商品经济与道德建设》,正是这种探讨和尝试的可贵成果。通观全书,有如下优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80年代以来中国伦理学家开始讨论的道德和经济关系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显得更为迫切、更加重要。《哲学研究》开辟了“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的专栏,“编者按”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发展市场经济是否必然地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果如此道德进步又从何谈起;市场与道德、效率与公平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道德是以何种特有的方式来把握和参与现实生活的。编者认为,面临着这些问题的挑战,伦理学家需要面对经济改革的现实,从抽象的思辨回到具体的实践,揭示出经济和道德之间的内在…  相似文献   

15.
由广东、湖北、云南、陕西四省伦理学会和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所联合发起的“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5日至11月10日在广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广东、湖北、云南、陕西、上海、湖南、福建等11省市的代表。会议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道德生活和道德观念的一系列变化,研究商品经济的发展对道德领域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深入探讨深化改革中发展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的关系及当代社会实践向伦理学提出的迫切问题。现将讨论会探讨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贯彻现行经济政策中常遇到一个问题,即经济政策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有人讲贯彻经济政策与道德有矛盾。商品经济讲价值规律,讲等价交换,不讲道德。有人还举例说,大学老师搬家让学生帮忙,学生张口要钱,从商品经济角度看,学生的行为是道德的,如果不张口要钱或老师不给钱则是不道德的。同样的,作为一个工人给多少钱干多少活,钱多多千钱少少干,也是应该的,不应在道德上有所非议。按照这种观点,共产主义道德、奉献精神、学雷锋便都不能讲了,  相似文献   

17.
道德文明与道德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近来学界有关经济与道德关系问题讨论很热烈,提出了许多很值得深思的问题。不过大家似乎过于强调道德对经济的依附关系。当然,我们尽管不能否认经济对道德的影响,但道德在更大意义上有赖于价值理性的建构。具体说,就是道德理性或道德形上学的建立。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指责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道德滑坡,也不能指望经济繁荣会自动带来新的道德文明。因为道德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财富与道德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如果只在经济与道德间作经验的分析,势必会陷入理论上的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在理论上探讨和澄清一些问题 :当前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的关系 ;公民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 ,而非人性基础之上 ;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道德理论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 ,以利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9.
"道德生产力"与"道德资本"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经济伦理学概念,后者是前者合乎逻辑推进的结果,王小锡教授在这两个领域作了诸多积极有益的探讨,丰富了我国经济伦理学的知识理论体系.在理论上阐明"道德生产力"的道德闲限及其生产力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厘清"道德生产力"研究的应有理路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促进"道德资本"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推动我国经济伦理学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针对目前经济改革过程中在伦理道德领域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了十分广泛的讨论,现综合如下。一、经济改革与道德进步有的同志认为,经济改革具有道德意义,主要表现在,(1) 在改革时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2)使共产主义道德的普及和提高建立在更加稳固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