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体论是关于存在者或存在之意义的学问。考察马克思的本体论问题,我们发现马克思并未扬弃本体论概念,而只能说,马克思扬弃了以往的本体论,即抽象的唯灵论与抽象的唯物主义的对立。马克思的《资本论》既然研究社会存在,那么从哲学角度解读这部著作,就完全有理由认为它阐述了一个新的本体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他的社会学说。我们可以划分出四个世界来考察马克思的本体论问题:我们称独立于思维之外的自然界为世界;思维中所生的相之总和是世界;在知识中,语言中的概念和命题所描绘的自然图景为世界;而自由领域,即马克思称之为社会存在领域为世界。商品价值、资本都居住在这个领域。  相似文献   

2.
池忠军  亓光 《学海》2008,1(3):62-66
重新审视<宣言>的政治哲学思想,意味着在对政治哲学基本概念的分析基础上,能够把握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存在、建构和超越的逻辑进路下辨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在<宣言>中是通过三个核心范畴的命题而确立的.通过对<宣言>具体内容的抽象,<宣言>在三大范畴性进步的基础上,成功地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体现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科学性、进步性、前瞻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批判性分析"最低的层次是异化劳动所生产的美、其次是不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所生产的美、最高层次的是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所生产的美"这一所谓"劳动生产美"的"三个层次论"的基础上,提出"劳动生产美"的"三个环节论":第一环节是,马克思从实践本体论的高度确认劳动是理解美的基础,提出"劳动生产美"这个命题;第二环节是,马克思严肃指出异化劳动不仅不能生产美,而且还会导致对美的否定,从而守护了"劳动生产美"这个命题;第三环节是,马克思深情期盼共产主义将恢复劳动的自由并使"劳动生产美"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4.
在一种新的语义构造之下,安瑟伦两个不同的本体论证明可以一并得到分析。通过对"存在"概念的分析安瑟伦所面临的两难处境被揭示出来:他不能在保有上帝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特殊性的同时不造成本体论层次上的混乱。尽管如此,本体论证明并非只具有认识论上的意义。安瑟伦所提供的是真正的本体论证明,即证明上帝在本体的意义上现实地存在。  相似文献   

5.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第 1 9页 )在以往 ,这句话通常被人们理解为是对哲学功能的述说 ,但在本文看来 ,这句话在深层上蕴涵着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革命 ,因而应当被理解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命题 ,至少可以说是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命题。它暗示着哲学范式的重大变革 ,即从“解释世界”的范式向“改变世界”的范式的转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可以说是马克思所要创立的现代唯物主义的理论纲要 ,其中的主要论点又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历来存在不同的理解。本文认为,马克思超越旧哲学本体论的主要之点就在于它不是停留于传统的自然本体论,而是以“人的存在”为本体,并由此展开了新哲学的一系列的基本观点。“人的存在”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范畴(这里的“人”是概括了人的个体、共同体和整个人类的总体性概念)。对“人的存在”的探解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的内容。那么,马克思“人的存在”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马克思如何揭示人的存在的基本内涵?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探解的方法论意义,特别是现实意义何在?本文主要以体现马克思哲学思想形…  相似文献   

7.
<正>河北大学黄云明教授的《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从哲学高度特别是劳动哲学视角对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系统阐释,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该著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不同于或超越传统哲学的地方在于以劳动为核心范畴。马克思的哲学可以统称为劳动哲学。马克思的劳动哲学是一个包括劳动本体论、劳动方法论、劳动自然观、劳动历史观、劳动价值观等丰富内容的哲学体系。马克思的劳动哲学是其劳动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哲学本体论规定着伦理学的道德本质论.马克思哲学的物质本体论有三个特性:即辩证性、历史性和实践性.因此,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实践唯物论,都是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及其特质的正确表述,只是表述的角度不同,强调的重点不同.三者不应该是对立关系,而应该是互补关系.在开展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中,既要坚持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作用,又要重视实践唯物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形式逻辑的推理方法是安瑟尔谟提出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理论根据,对其证明的哲学批判及变革是在对于形式逻辑的超越之中不断地推向深入的。康德的先验逻辑拒斥作为理性概念的上帝,理念中包含的现实性并不等同于现实存在中的现实性;黑格尔认为上帝本体论证明只有基于辩证逻辑,且在"正、反、合"的推理法则中才是可理解的,其合理性在于它以宗教的方式表达了"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过程,这不仅是该证明的理性完成,而且也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批判方式提供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0.
论坛荟萃     
俞吾金: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思路历程马克思本体论学说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自我意识的本体论→情欲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生产劳动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自我意识本体论: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认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乃是典型的宏扬自我意识的哲学,由此表明当时马克思所信奉的是自我意识本体论.这样就肯定了哲学本体论的根本在人身上.情欲本体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人不是纯粹思维的、精神性的存在物,人是对象性、感性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人是情欲的存在物.这时马克思尚未摆脱费尔巴哈的影响,其基本立场表现为情欲本体论.实践本体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  相似文献   

11.
“感性世界”实践论诠释的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研究》 2004年第 3期刊登了笔者《“感性世界”的实践论诠释与哲学范式的变革》一文。该文的基本观点是, 马克思的那句名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是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哲学命题, 这个命题的本体论含义是在马克思关于“感性世界”的实践论诠释中得以显现的, 亦即马克思通过对“直观的唯物主义”的批判, 明确强调: “感性世界”并非是独立于人的、与人的活动无关的自在世界, 而是以人的“感性活动”为深刻基础的属人的现实世界或“生活世界”。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暗示着哲学范式的重大变革, 即从“解…  相似文献   

12.
臧佩洪 《现代哲学》2003,46(4):17-22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意义上倡言的历史性不等于历史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放弃康德式近代认识论的思路,打造出一种历史本体论来,方可尽显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真义。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首要可能性就是历史本体论,历史作为本体,其指示词就是历史性,并以生产方式作为其对存在的超越性解释,而生产方式作为存在则体现为历史的一种“缺席的原因”,因此是以不在场的方式现身的。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重新解读出马克思哲学中的历史本体论,并说明其与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关系,而不是直接去奢谈一般哲学本体论。  相似文献   

13.
本体论的困难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存在和存在的证明的一致1.1 本体论地谈论存在问题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一种科学的研究。当对象性地谈论存在问题时,本体论的存在便被放置在这种谈论的外面。本体论的第一个困难便是要求存在和存在的证明的一致,即存在本身便是其自身的明证(evidence)。在这个明证的水平上,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分界突然消失了;存在要求直观性而使本体论认识论化,另一方面,明证要求最终性而使认识论本体论化。本体论的这种要求导致近现代本体论的革命。  相似文献   

14.
本体论的限度与改变世界的哲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入新世纪 ,“本体论复兴”连同“生存论转向”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的一大主题。据说 ,任何哲学都必须有一个“本体论承诺” ,否则从严格意义上说 ,立论就没有根基。吴晓明在 2 0 0 1年第 9期《学术月刊》上发表了一篇很有影响的文章 ,提出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从本体论上发动的命题。由此 ,本体论就成了一个展示哲学“转向”的平台 ,各种“承诺”纷纷上场 :实践、生产、生存、生成、社会存在、文化精神甚至人学等等。这些不断更替的“承诺” ,虽然形式上的解释有异 ,但基本的意旨是一致的 ,这就是从本体论上论证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30年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改革开放30年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本体论问题始终没有逸出我们的理论视野,因为对本体论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着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质的解读,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合理建构.马克思哲学有没有自已的本体论?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有什么地位和作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研究范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的变革与其辩证法的变革是同一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曾试图通过辩证法与本体论的内在统一改造和重构形而上学本体论。与黑格尔的"辩证本体论"不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把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超越性"、人类活动的"感性对象性"和"理性能动性"等两极对立的矛盾关系在实践活动中否定性地统一起来,使对人而言的"现实世界"具有了真正辩证的本性。以禀赋辩证本性的现实世界为基础,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本体论"的理论前提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反思,在为辩证法确立了真实的本体论根基的同时,也实现了哲学本体论真正的辩证变革,从而实现了辩证法与本体论的双重转换。这是马克思哲学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重新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嘉 《哲学动态》2001,2(6):6-9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命题。但是 ,国内哲学教科书对于这个命题的论述 ,却同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 ,有必要深入研究马克思的有关思想 ,重新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命题的哲学内涵。一、命题表述上的差别就命题的文字而言 ,在马克思的表述与教科书的表述之间存在着三点主要差别 :第一 ,关于社会存在。在马克思的有关论述中 ,社会存在指人的存在、人的社会存在、人的实际生活过程或人的生活。例如 ,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 ,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认为,必须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变革的宗旨和使命出发,把本体论问题放到“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框架内,才能给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以及正确的诠释和定位,马克思终点了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本体论,但却继承和光大了人类的形而上情结和追求,并以人和人的实践活动底蕴,深刻地回答了世界本真存在的追问,关爱生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当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对“生存论本体论”的一些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存论本体论的理论基础长期以来 ,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一直被理解为物质本体论。近年来 ,这种理解被视为属于所谓的实体本体论传统 ,是用“朴素实在论”的方式来解释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 ,抹杀了马克思的重大理论变革及其理论贡献。而马克思哲学在本体论上的革命 ,则被认为就是超越和克服了“贯穿传统哲学的整个历史并构成传统哲学理论核心的‘知性化的实体本体论’的理论传统”。所谓“知性化的实体本体论” ,就是指这样一种观念 :我们感官观察到的现象并非存在本身 ,隐藏在它后面作为其基础的那个超感性的“实体”才是真正的“存在” ,构…  相似文献   

20.
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讨论Ontology的译名开始,主张严格区分作为一门哲学分支学科的“存在论”,和作为一种特定哲学理论形态的“本体论”两个概念;通过对传统西方哲学所代表和象征的哲学理念的把握,揭示了其基本特征和历史命运;进而从马克思哲学与传统西方哲学的否定性关系视角,阐明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和意义。作者认为,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革命变革,就在于它通过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和超越,开创了哲学发展的新方向.奠定了哲学发展新形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