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淑萍 《天风》2022,(6):16-18
<正>“依据圣经经文创作诗歌作品,在作品中运用中国传统诗歌的创作方法,在作品中注重中国基督徒的灵命经历,这三方面是中文圣诗的本土化特征。”自基督教传入中国,中国基督徒一直在努力翻译、创作中文圣诗,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中文圣诗体现了基督教与中华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是基督教在中华本土文化中落叶生根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韦伯认为,新教伦理能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中国基督教的发展能否增加社会的普遍信任?本文利用2010年度的CGSS数据分析了基督教信仰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分析表明,与非基督徒一样,基督徒的人际信任也是建立在特定关系之上,呈现出一定的信任差序格局。与非基督徒相比,基督徒的普遍信任更低。回归分析表明基督教信仰对于普遍信任有显著性的负向影响,基督教信仰只是增加了基督徒的"教内信任",并没有提高基督徒对"教外人群"的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3.
《民众圣歌集》虽然篇幅不大,但是无论从创作赞美诗歌词,还是采用中国曲调为赞美诗谱曲,在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中,都可以说是创举,其经验值得借鉴。一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早期探索,早在20世纪初就已发端。按照陈泽民教授的研究,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最早的阶段,是由中国基督徒独立编译基督教的赞美诗音乐作品。此后,中国基督徒自己创作的赞美诗作品陆续出现。  相似文献   

4.
正《民众圣歌集》虽然篇幅不大,但是无论从创作赞美诗歌词,还是采用中国曲调为赞美诗谱曲,在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中,都可以说是创举,其经验值得借鉴。一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早期探索,早在20世纪初就已发端。按照陈泽民教授的研究,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最早的阶段,是由中国基督徒独立编译基督教的赞美诗音乐作品。此后,中国基督徒自己创作的赞美诗作品陆续出现。其中,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上海出版的《青年诗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为广泛深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工作,陕西省基督教两会创新形式、多措并举,全方位探索推进陕西基督教中国化工作。一、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各项举措(一)多途径多层次宣传,在全省教牧人员和基督徒中广泛凝聚对开展基督教中国化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共识。2014年以来,省基督教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督教的成功崛起,许多异教习俗不是被完全抛弃,而是被逐渐地改造成为基督教习俗。基督徒的许多葬俗,都可以从异教世界的相关习俗中找到原型;基督徒的梦幻和异像,与异教梦兆密切相关;基督徒的许多重要节庆,也可以溯源到希腊罗马世界乃至遥远的东方。基督教习俗虽然与异教习俗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联系,但它绝不是后者的简单翻新,它在采用后者的某些形式的同时,必然也要赋予其全新的内容。早期基督教对异教习俗的广泛吸纳,说明了文化包容正是该教的一大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7.
陈永涛 《天风》2017,(7):27-27
在基督教于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中国基督徒对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处理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或模式。华人学者林荣洪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徒对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处理归纳为五种不同的模式,他的归类未必精准,但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紫宸(1888-1979)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一位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教会领袖。他学贯中西,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是其在自己的文化、社会、政治处境中信仰寻求相关性解释的产物。另一方面,在其处境神学的思考中,他又努力寻求基督教的独特性。在其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努力中,他清楚自己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他是基督徒,更是中国人。他竭力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应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多一个基督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基督与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神与人、宗教与伦理是其神学运思的两个焦点,通过这样的神学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为人生为社会的基督教。他的这种努力也表明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有双重的效忠。  相似文献   

9.
在基督教于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中国基督徒对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处理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或模式.华人学者林荣洪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徒对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处理归纳为五种不同的模式,他的归类未必精准,但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汪琴 《世界宗教研究》2012,(4):131-141,192
宗教身份是指某宗教团体(派别)及其信徒在世俗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在基督教传入罗马前,各宗教间保持着和平共处的态势。其时,拥有某宗教身份不会影响人们的法律地位。但随着基督教的出现,这种情况改变了。帝政初期,他教信仰者因憎恶基督徒而对其迫害。因基督教身份,基督徒或被剥夺市民身份降为外邦人;或被剥夺自由身份降为奴隶。此时,宗教身份是人格变更的因素。而当基督教成为帝国国教时,信仰正统的基督教则成为完整人格的构成要素。凡信仰正统基督教则享有完整的权利能力;反之则具体权利能力受限,但不会导致身份的剥夺。  相似文献   

11.
邵立良 《天风》2017,(1):40-41
新的一年来临了,有基督徒认为传统春节有很多活动带有迷信色彩,基督徒应当注重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和元旦新年,而非传统春节。的确,基督徒当怀着虔诚、敬拜和感恩的心对待这些基督教传统节日,感恩上帝的恩典和拯救。但春节作为中国最重大的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之一,基督徒不应该排斥,而应当融入和吸收。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脱离中国文化的沃土,但传统节日中确实有一些不合基督教信仰传统的迷信活动,对此我们应当破除迷信,融入文化。  相似文献   

12.
沈学彬 《天风》2018,(1):32-35
中国基督教经过了三自爱国运动,成为了中国基督徒自治、自养、自传的宗教团体,使得中国教会有了一个中国形象,使得基督教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面貌相称,使更多的中国人愿意了解基督教'有以告人的信息'。正如习仲勋同志于1986年对我国基督教领袖的肯定和鼓励:'基督教已成为我国基督徒自办的宗教事业,希望我国基督教界朋友们继续坚持三自爱国的正义立场。  相似文献   

13.
耿卫忠 《天风》2016,(11):10-12
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严格要求,也是全社会和每位公民共同的责任,同样是教会(团体、院校和场所)和基督徒应尽的义务,因为教会是社会的一部分,而基督徒是国家的公民。因此,中国基督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有效途径,是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基督教中,因信仰特点和传统观念的不同,导致教会中出现许多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令教外人士不能理解,也使初入教者和一些基督徒时感困惑,本文对基督教中的一些基本称谓作些简要的介绍,以供参考。在基督教会中,称谓一般可分两种:其一,个人圣职称谓。此称谓有别于社会上的职称级别,仅限于基督教界,有圣职和灵性意义上的区别,但无明显的特别的行政地位上的级别区分。这种称谓一般有:主教:基督教实行主教制的教会中品位最高的神职人员的称呼。《圣经新约》中指对一定区域教会进行管理的人。有些宗派背景不同的教会也称此职为“监…  相似文献   

15.
陈永涛 《天风》2016,(7):23-24
对中国基督徒来说,当我们讨论神学与传统的关系时,至少有三点需要关注.第一是基督教传统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第二是在传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断绝的问题;第三是如何对待中国基督教自己的传统. 关于前两点,这里以早期基督教传统为例.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7,(12)
<正>编者按:在积极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今天,基督徒如何过好传统节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又能保守基督教基本信仰,为信仰做出美好见证,并荣神益人,值得共同探讨。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教牧同工一起再来谈谈这一问题。这只作为一种探讨,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的思考,也许并不全面,但希望能引发大家更多理性的探讨,以便更健康地指导基督徒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6,(7)
正对中国基督徒来说,当我们讨论神学与传统的关系时,至少有三点需要关注。第一是基督教传统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第二是在传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断绝的问题;第三是如何对待中国基督教自己的传统。关于前两点,这里以早期基督教传统为例。早期基督教传统的形成有内外两种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涉及反对异端、教会的礼仪实践、教会的教理教导,以  相似文献   

18.
195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中国基督徒的一个宣言:《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这是中国基督教历史上划时代的宣言。 宣言的目标,是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立以前的洋教面貌所引发的后果听决定的 在三自中“爱国”两字,体现了中国基督徒强烈的民族感与对新中国的社会责任感,使基督徒与人民融为一体。与此同时亦让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刚刚取得独立的国家的基督徒们,亲  相似文献   

19.
王从友 《天风》2012,(7):6-7
6月的杭州气候宜人,雨中的西湖仿如水墨画。为展示中国基督徒崭新的精神风貌和对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热情,进一步提升中国基督教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响应中央六部委今年2月份颁布的《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鼓励各地基督教两会、教会堂点和基督徒个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  相似文献   

20.
包兆会 《天风》2017,(9):54-55
米星如(1900-?),安徽人,中国儿童文学的光驱者之一,民国时期西方文学和宗教翻译的积极推动者,他撰写基督教社论和教会讽刺小说,并根据圣经创作过多篇小说。他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先驱者之一;是民国时期西方文学和宗教翻译的积极推动者;也是一名基督徒,撰写基督教社论,创作教会讽刺小说,其改编的旧约圣经小说《长征》成为基督教文学的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