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锡克教诞生于印度中世纪,锡克人创立了该教各种独特的仪式,其中丧葬仪式是锡克人在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举行的仪式。锡克教中,死亡被看作是一种解脱,一个人死后便与神永久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丧葬是人生必然经历的一个仪式。葬礼有着浓厚的文化意蕴,其背后隐藏着存在于中国人心灵中的另一个世界的想象。本文以鄂西北一个普通的丧葬仪式为基础,分析了葬礼的象征意义及其背后人们的行为和心理结构,考察了葬礼作为心理感受的仪式表达,还从"亡灵"的角度探究了整个仪式所呈现的"生活结构的转换"。同时还从另一个角度较深入地考察了丧葬仪式研究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3.
东正教会的丧葬仪式和纪念死者,其本质不在于准备后事和追思等外部形式,而是祈祷,就是向上帝、圣母、圣徒祈祷死者灵魂的平安和未来得救。祈祷是东正教对死者的灵性关怀的集中体现。东正教会对死者的祈祷包括送终祈祷、守夜祈祷、安魂祈祷、安葬祈祷和日后悼念五个阶段。与中国儒家传统丧葬礼仪突出其社会功能的特点相比,东正教丧葬仪式具有更多对死者的灵性关怀的取向。这种对死者的灵性关怀同时对生者具有缓解悲痛、生命安慰和道德教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实地田野观察访谈的资料,记录云南宁蒗县中南部地区摩梭人的丧葬仪式,从宗教人类学的角度阐释摩梭人丧葬仪式及其蕴涵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末创价学会开始对教义理念和实践方式进行一系列改革,1991年与传统佛教日莲正宗分离之后确立起不依赖僧侣主持的丧葬仪式友人葬。友人葬是创价学会宗教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实践体现了日莲教义的现世主义倾向和日本新宗教普遍具有的生命主义救济观,反映了佛教系新宗教对日本葬式佛教的反思与突破。实践过程中,追思逝者、尊重文化多样性、不收取帛金等做法满足了少子高龄化的日本社会对葬礼简单化、家庭化、多元化的时代需求。友人葬的实践强化了信仰共同体的社会结合,维系了教团稳定。同时,创价学会的墓地设施在自然环保、防灾建设方面与地方民众形成良性互动,发挥了宗教团体在现代社会中的正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中古晚期的西欧,丧葬仪式是一项持续时间长、参与者众多、内容丰富的活动。按照人类学的理论,中古晚期西欧丧葬仪式至少有三项基本内涵:首先,从准备死亡到纪念诸阶段是死者完成人生"过渡"的漫长过程,体现了基督教所信仰的生死观;其次,通过游行、施舍和制造象征符号,丧葬仪式既彰显出社会上层的经济和政治权力,也为权力交接提供了机会;最后,丧葬仪式还是共同体度过"危机"的保证,也是共同体成员进行身份认同的最佳时间。认清上述内涵,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古西欧社会的理解,也可以为中古西欧社会史和文化史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7.
丧礼是宗教行为的典型,是宗教文化展演的重要舞台。钻蓬为傈僳族传统丧葬过程中三大重要仪式之一,亦是傈僳族原始宗教文化元素彰显的主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意和较强的社会功能及作用。文化蕴意表现在钻蓬起源的传说、举行的时间选择、禁忌等方面;功能与作用表现在警示教育的功能,起到社会控制的作用,消灾祈福的功能,起到慰藉的作用,两个方面。通过深入探讨和挖掘傈僳族丧葬仪式钻蓬的文化意涵,以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傈僳族传统丧葬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9.
10.
博爱县北石涧村李氏家族对丧葬仪式,自古至今备加重视。在北石涧村的丧葬仪式中,佛、道并没有截然分开,而是呈现出互相沟通、互相融合的趋势,表现出佛、道兼具、合二为一的特点。丧葬仪式中的音声与整个仪式过程紧密相联,实现着生者、亡魂、神灵之间的对话,同时也沟通着生者之间的交流和亲友、邻里之间的和睦之情。通过对北石涧村丧葬仪式的实地考察,对信仰、仪式和音声进行重新阐述,以揭示其丧葬仪式符号所体现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撒叶儿嗬是鄂西清江流域土家族传统的悼唁亡人的祭祀仪式,丧事喜办是其突出的特点。在地方社会文化体系中,撒叶儿嗬具有特殊的意义与重要的功能,它集中阐释了民众朴素而本色的生死观念,表达了他们对于生命意义的体认,传承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同时,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撒叶儿嗬也具有凝聚群体、整合社会的功能,对于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的维系、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丧葬仪式是少数民族宗教伦理和社会建构的重要行为,将血缘、亲缘和地域社会网络关系联结起来,成为解读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传承和变迁的重要文化模式。勐宋哈尼族丧葬仪式作为西南少数民族"地方性知识"社会文化行为的具体实践,通过族群关系的互动,促进社会关系的整合和调适,最终形成哈尼族内部治丧活动的社会系统。论文从勐宋哈尼族的历史与文化生态的"场域"出发,详细记叙了其丧葬仪式的过程,尝试分析勐宋哈尼族丧葬仪式的宗教隐喻与社会建构,反思丧葬仪式的功能性价值。吉登斯的"脱域"理论强调的是建构更为广阔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而少数民族丧葬仪式的象征隐喻、社会整合和习俗惯制的调适,使"脱域"机制的形成仍具有调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7,(11)
<正>本刊讯11月3日,泰国政府外交部部长敦·帕玛威奈一行专程到北京灵光寺赠送泰国国王"御赐供养"僧衣。赠送仪式开始前,国家宗教事务局蒋坚永副局长会见了敦·帕玛威奈外长。蒋坚永副局长对敦·帕玛威奈外长一行此次来京表示欢迎,他指出,中泰两国人民友谊深厚,在佛教文化交流领域合作密切,北京灵光寺供奉的佛牙舍利曾经被迎奉到泰国供泰国人民瞻礼,见证了两国友好的来往互动。中国近年来也在积极推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发挥良好作用,中国佛教界也在云南连续举办密切与东南亚佛教界交流互鉴的"崇圣论坛",均取得了积极反响,泰国作为"澜湄"区域和东南亚佛教界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希望能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4月25日上午,海南省琼海市博鳌禅寺隆重举行尼泊尔国王贾南德拉向博鳌禅寺赠送释迦牟尼佛像交接安奉仪式。刚刚参加完博鳌亚洲论坛2005年年会的尼泊尔国王贾南德拉、王后、公主和王室随行官员50多人,与刚刚参加完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圆桌会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净慧法师、根通法师、明生法师、多吉扎活佛、香根活佛、珠康活佛、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内蒙古自治区佛教协会会长贾拉森活佛、新疆自治区佛教协会会长夏立宛活佛,台湾佛光山星云法师,澳门佛教总会理事长健钊法师,国家宗教事务局齐晓飞副局长、徐远杰司长、郭伟…  相似文献   

15.
乞丐国王     
赵荣霞 《天风》2010,(3):57-57
曾经有一个爱尔兰国王,因为没有儿子,就派人在全国张贴公告。公告中说,他要选一位青年男子做王子,将来接替他做国王,不管他是穷还是富,只要他具备两个条件:一、他必须爱上帝,二、他必须热爱自己的同胞。  相似文献   

16.
桑吉扎西 《法音》2005,(5):20-21
4月25日上午,海南省琼海市博鳌禅寺隆重举行尼泊尔国王贾南德拉向博鳌禅寺赠送释迦牟尼佛像交接安奉仪式。刚刚参加完博鳌亚洲论坛2005年年会的尼泊尔国王贾南德拉、王后、公主和王室随行官员50多人,与刚刚参加完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圆桌会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净慧法师、根通法师、明生法师、多吉扎活佛、香根活佛、珠康活佛、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  相似文献   

17.
古埃及人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多神崇拜的民族。法老政权在很大程度上是神权政治,王权神授,法老声称自己是代表神明对臣民进行统治的。文学中充满宗教的说教;艺术与建筑是宗教象征的一种表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广泛应用巫术和咒语;发展天文学是为了确定举行宗教仪式或献祭的正确时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1610-1695)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他作为一代文化宗师,对自己的丧葬问题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在生前所作的《梨洲末命》和其他有关丧葬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三年七月五日,茂汶羌族自治县渭门公社永和大队下寨张家女社员文××,于午后三时逝世,终年七十岁。死者有女二人,一出嫁,一招郎上门,有孙儿孙女七人(四男三女)。张家在当地虽属中等人家,因死者为年高有德贤淑可敬者,按当地羌俗办理丧事从优。文××逝世后,其子孙正为她办丧事,笔者巧逢其会,因援笔记之。据当地羌族老端公和一些老人说,渭门沟一带羌人清末仍盛行火葬,每一村寨(即每  相似文献   

20.
论丧葬道德     
论丧葬道德刘喜珍丧葬是生者为死者“送行”所举行的一系列悼念活动的总称。它既是对死者一生的行为活动的总评,也是寄托生者哀思、减轻生者内心伤痛的一种手段。中国古代儒家主张“厚葬”、“久丧”。《荀子·礼论》云:“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