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书纠正和澄清了日本学者和国内同行在白玉蟾文献、生平、入室弟子等问题上的失误,弥补了相关学术盲点,最大限度地破解了长期以来在白玉蟾创立道教南宗问题上的学术纷争与谜团,推进了国内外道教南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盖建民教授所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道派、历史、文献与思想综合研究》一书,已于2013年6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正如卿希泰先生所评价的那样:"作者从20世纪末涉足道教金丹派南宗以来,在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基础上,以地域道教研究的视阈,挖掘了大  相似文献   

2.
由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台湾中华大道文教基金会、武夷山道文化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1999年武夷山道文化研讨会于8月20日至25日在福建武夷山隆重召开。来自海峡两岸以及日本、比利时等国的道教学者和道教界人士50余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道教金丹派南宗思想文化研究。与会人员主要探讨了南宗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南宗内丹学的特点,深入辨析了南宗诸祖特别是白玉蟾的生平和思想,并对南宗与北宗、内丹学与现代西方分析心理学进行了比较研究。下面择要述之: 关于南宗的创立过…  相似文献   

3.
天台山道教发展简述许尚枢本文对渐江天台山道教历史作了完整勾勒,认为:天台山与早期道派的诞生有密切关系,金丹派南宗亦肇始于此;名人辈出,道教文化艺术硕果累累;天台山道教发展历史是中国道教发展史的缩影。作者指出:东汉六朝是其开山立派时期;随唐五代是全面繁...  相似文献   

4.
苍南是道教之乡,早在唐代,杭州高道马自然就云游并结庐本该县松山之巅,与其徒王延叟炼丹求仙。宋代,先后出现以本地道士林娄真为领袖的"水南派"及传自闽南以陈靖姑为教主的"闾山派"。元代,除以林任真为首的"水南家学"外,尚有"金丹派"南宗的流行。明代,传自江西龙虎山的天师道"正一派"大盛。清及民国以后,全真道"龙门派"中兴,竟以后来者居上之势,驰名全国。目前,该县道教仍有全真、正一、闾山三大派。全真派尊王重阳为始祖,主张全形保真,性命双修,住宫观,不婚娶,以阐教、诵诗、礼忏、丹炼内养为主。正一派受牒于龙虎山真人,不出家,可婚娶,俗…  相似文献   

5.
唐代为中国道教的全盛时期,其道派承袭魏晋南北朝,来源有二,其一是继承魏晋神仙道教的传统,其二是魏晋天师道的流变。例如唐代专门从事外丹黄白术的金丹派道士和以各类气法修炼,兼服食药物养生的炼养派道士,则是继承方仙道传统的神仙道教流派。上清派、灵宝派、正一派等经箓派道教,实际上是魏晋天师道在神仙道教影响下的流变。再有楼观派(唐初改楼观为宗圣观)道士以终南山为中心,形成终南山道团,宗老子和关尹子,习《老》、《庄》,实为神仙道教和经箓派道教的融汇。唐代道观遍于全国名山大邑,以茅山和终南山最显,道教重道阶而不重道派。其中上清派以茅山为本山,师徒授受分明,是唐代影响最大的道派。自陶弘景以来其传授次第为:  相似文献   

6.
六朝时代岭南的天师道传播——从出土的镇墓文谈起范家伟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发展的重要阶段。自汉末三国以来,道教在青徐、巴蜀、吴地有蓬勃的发展,而魏晋之世,道教亦分为不同教派,如神仙道派(又可分为金丹派、经派、占验派)、帛家道、干君道、李家道之类,遍布各地...  相似文献   

7.
道家内丹功是气功界流行的颇具吸引力的上乘功法,运用于多家气功中,道家内丹流派随历史的发展,有所继承和发扬,虽然道教在近代急剧衰落,但道教内丹修炼精华有所发展,它是随着气功的发展而发展,道教南宗、北宗、中派、西派、东派八万四千道法。现本文重点阐述内丹南、北、东、西、中,以及三丰丹派、老华山派等,使大家对内丹流派及发展史有所了解,这对当今气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一、道家内丹流派派别1、南派以张伯端为宗祖的全真道中的南派内丹流派。主要流行于南宋,以修炼内丹为宗旨,下分清修与阴阳双修两派。清修派以石泰、…  相似文献   

8.
刘延刚 《宗教学研究》2004,3(2):156-158
白玉蟾三教合一思想是唐宋以来三教合一思想在道教金丹派南宗创教史上的突出表现,其主要内容是三教"异门"而"同源",以"诚"说孔,以"定"说释,以"静"说老,以"止止之妙"概括三教的中心所在.其思想表现为对宋代道学、佛教的吸收和融摄以构建自己的道教理论,其实质则是"以道教内丹为中心",以较高素质的宗教调适性求得道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封面说明     
逸山 《中国道教》2007,(5):37-37
以紫阳真人张伯端为创始人的道教金丹派南宗祖庭——浙江天台山桐柏宫于2007年8月31日上午举行了隆重的复建奠基庆典。中国道教协会副会  相似文献   

10.
宋时,以张伯端开的全真南宗延续五代,“南宗五祖,天台山几乎统辖江南道教。至元代,全真北宗开始向江南传播。南北两宗本是同宗同源,仅是炼养方法略有不同和因宋、金统治地域而分南北,得到元统治者的支持,发展较快;而南宗“性命双修”继承中国传统隐逸仙学,大都隐居山林清修,与上层社会极少交往,得不到统治者的支持,自元代中叶开始,南宗逐渐与北宗融合。元末由陈致虚的努力,两宗统归全真道。  相似文献   

11.
《灵宝毕法》是钟吕金丹派秘典,其书奠定了宋元以降内丹学的理论功法。与一般内丹书不同,《灵宝毕法》不仅讲具体功法,而且对内丹隐名、术语作出解释,为本书特色。全名《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钟离授吕公灵宝毕法》,传说的作者钟离权为五代隐士,传派为钟离权—吕洞宾—华阳子施肩吾—李竦,而不是后世所说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张伯端。本文在十余年前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理论丹法作了再研究,集中讨论《灵宝毕法》关于道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内丹道的气液与圣胎、仙与宗教神圣性。文末附论钟吕金丹派的丹书与西部区域性。从书目"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出发,以《灵宝毕法》为中心,考察钟吕一派的传承,尤其是探讨了蜀地道教文化传统与钟吕金丹道流向之关系,认为最初几代钟吕金丹派具有明显的西部区域性。  相似文献   

12.
陈楠与神霄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北宋张伯端始肇道教南宗丹法,其间经过近二百年的发展,历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赡,方可谓正式形成内丹派南宗,后人谓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等五人,为道教南宗五祖。五祖皆以精通丹法、弘扬丹道为己任,从而名扬青史。五祖之中,尤以白玉蟾最为杰出,他承其师陈楠的道统,顺应时代的潮流,不仅推重丹道,而且兼习雷法。与其相应,隶属符箓派的神霄派大师王文卿、萨守坚、邹铁壁、莫月鼎等皆修持丹道,以南宗之丹法为神霄雷法的基础。于是,南宗从陈楠开始,即兼习雷法;神霄派从肇源、创立之际,即重视丹道。南宗与神…  相似文献   

13.
灵宝派为中国道教三山符箓之一,是道教史上传承绵远的道派,随着道教在台湾的发展演进,灵宝派也传入台湾并逐渐发展。本文梳理台湾灵宝道坛的兴起、分布与传承延续,通过灵宝道教会团体组织在台湾地区的创立与推广历程,道教灵宝派法脉在台湾社会的传承,说明道教有联系大陆、台湾民众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4.
白玉蟾,南宋道教金丹派南宗教派创立人,南宋道教中杰出的人物。关于他的生平事迹,道书史籍言之颇多,但往往内容似幻非真,令人难以把握。尤其他的生卒年岁,更是众说不一。据白玉蟾弟子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载:“先生姓葛,讳长庚,字白叟,先世福之闽清人。母氏梦食一物如蟾蜍,觉而分娩。时大父有兴教琼馆,是生于琼,盖绍熙甲寅三月之十五日也。”①彭耜认为白玉蟾生于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三月十五日,此说为学术界所沿用。但据清彭竹林《神仙通鉴白真人事绩三条》言:“玉蟾本姓葛,大父有兴,福州闽清县人,董教琼州,父振业,于绍兴甲寅岁三月…  相似文献   

15.
道教学院     
<正>浙江道教学院(筹)举行揭牌暨奠基仪式2014年12月30日,浙江道教学院(筹)揭牌仪式暨奠基典礼在天台山桐柏宫举行。国家宗教局四司赵忠海副司长,浙江省民宗委副主任陈振华,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秘书长王哲一等出席活动。浙江道教学院于2013年12月经国家宗教局批准后正式开始筹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道教法脉、振兴金丹派  相似文献   

16.
内丹学是唐宋以来道教理论和实践的重心.从内丹钟吕道派开始,由于传承、修行方法等的差异,历史上陆续出现了金丹南宗、北宗(全真教)、中派、东派、西派等主要流派.其中,对于中派的认识,一般认为始于元代的李道纯,因中派以"守中"为根本,有别于其他丹派,所以以"中"命名.  相似文献   

17.
正闵一得(1758-1836)是清代著名内丹家,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他是清代道教龙门派在江浙地区盛传期间,道教著作最为丰厚者;同时,他开宗创派,振兴金盖山龙门一派,成绩卓著。他在秉承全真传统丹法的同时,又吸收西竺心宗的秘法,兼采道教符箓派的"云篆"与佛教"真言",提出"中黄直透"法,对清代道教内丹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古书隐楼藏书》是闵一得的重要著作之一,被誉为"清代最有影响的一部道教内丹学丛书"1,流传  相似文献   

18.
《钟吕传道集》和《西山群仙会真记》是两宋之际施肩吾一系内丹学的两部重要著作,可以说是钟吕金丹派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丹经,《钟吕传道集》更被誉为是"唐宋间最为系统之内丹撰述,钟吕金丹派教义之渊源"。①这两部书不仅在思想上具有很大的开拓性,在内丹史和道教宗派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奠基性地位,而且语言浅  相似文献   

19.
权泰勋是韩国现代著名的道教养生家、内丹理论家。他很早就学习儒家与道家的经典文献,19岁师承金一松先生修炼仙道。后来,他潜心研究内丹学,长期进行修炼,积累了丰富经验。他留下的《凤宇修丹记》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丹道著作。他的内丹理论,续《周易》与《参同契》之传统,得金丹派南宗之旨要。他理顺丹道与胎息之关系,强调"守规中"的基本原则,提出"以眼为旗帜"的闭炁技术进路,揭示了"正炁留则风邪自走"的丹道养生法理,强调了"诚"的态度对于内丹修炼的特别重要性,提供了内丹修炼的可操作模式与实践参照,为丹道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南宋初年,著名道士张道清赴九宫山开辟道场,弘道阐教,济世度人,受到皇室的优宠和信众的崇奉.九宫山因此成为江南道教圣地和道教御制派祖庭,声名远播.御制派道观遍布江南,法嗣人才济济.张道清为九宫山道教御制派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奉为御制派祖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