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元太宗(窝阔台汗)(1237~1244)时,全真派道士宋德方主持修纂《大元玄都宝藏》。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七年(1280),诏谕真人祁志诚焚毁《道藏》经文及板。至元十八年(1281),世祖令除《道德经》外,悉数焚毁,并诏谕天下。至此,《大元玄都宝藏》毁亡,关于此次修造《道藏》的记载也几乎湮没。陈垣先生据《祖庭内传》《通真子墓碣》记载,略述其情形,兼论秦志安与元好问、李俊民之交往。~1陈国符先生《道藏源流考》论述亦是如此。窪德忠认为,宋德方同秦志安、李志全等弟子在山西临汾县的玄都观着  相似文献   

2.
《道藏辑要》是继明朝《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后收编内容最丰富的道教丛书。据《道藏精华录》记载,此书系蒋元廷编纂于清嘉庆(1796-1820年)年间。后书版被焚毁,书亦留存甚少。  相似文献   

3.
"三元夫人"、天地水三官分职、"石下犬子"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不同的传世文献之间记载各有不同,本文以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道经为切入点,结合《道藏》中的相关文献,梳理了这几个神仙鬼怪及相关内容的传承、变化,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纠正敦煌写卷、《道藏》等文献的讹误。  相似文献   

4.
张玲 《学海》2011,(1):172-180
1932年7月17日,国民党当局逮捕在劳勃生路(长寿路)、胶州路口共和大戏院召开的江苏省反帝大会代表90余人,其中13人被枪杀,70人被判刑,这个事件称为"共舞台事件"。本文利用档案、报纸媒体、当事者的回忆,中共中央、江苏省和上海市的相关革命历史文件等资料,对该事件中苏北人的政治表现及其根源作深入剖析,以期还原上海苏北人在当时工人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四川三台县云台观创建于南宋,明代以"西岳云台"之誉与"武当太和"齐名,受到来自蜀王府和明朝廷的护持。历代蜀王均出资大力修建云台观,明万历二十七年与四十四年,明神宗两次赏赐《道藏》到云台观供奉。建国后这两部《道藏》分别被收藏于四川省图书馆与四川大学图书馆。本文基于对两部明代《道藏》的考察,分析两部《道藏》流转、版式、存本等重要内容,并对其中版式和图文进行辨析,以期推进对现存古本《道藏》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于太极图和太极图说起源,目前学界存在着两种已被公认的主张,一种认为源于道藏;另外一种主张则认为源于佛教的阿赖耶识图,本文围绕寿涯的"先天地之偈"以及宗密的"十重图"(阿赖耶识图)展开研究,通过分析佛教的相关典籍来论证后一主张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关于平冈治的治地所在,文献记载并不统一。目前一般以杜光庭的说法为准,即成都新津;在处理文献记载前后不统一的问题上,则倾向认为这是由于平冈治屡有迁移所致。本文以对《道藏》、方志、题铭等相关历史文献的文本批评为基础,结合田野考察获得的新证据,认为平冈治的"迁移说"并不成立,杜光庭的"新津说"似为孤证,平冈治的治地一直在今夹江南安乡。  相似文献   

8.
正陈国符教授是中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他的《道藏源流考》,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名著。他被日本学者称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先师陈国符教授和先师王明研究员都是中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特别是陈国符教授的《道藏源流考》,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名著。他被日本学者称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1979年9月3日至9日,第三次国际道教学研究会议在瑞士苏黎世举行,首次邀请中国大陆学者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明研究员和天津大学的陈国符教授代表中国大陆出席了会议。自20世纪40  相似文献   

9.
《道藏辑要》是编纂于清代的大型道教丛书。关于《道藏辑要》的初编,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系康熙年间彭定求所编,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系嘉庆年间蒋元庭(名予蒲)所编。参与光绪年间成都二仙庵重刊《道藏辑要》的贺龙骧,  相似文献   

10.
《道藏》长期以来备受世人瞩目,由于历史和战乱等原因,存世原版《道藏》很少见,因此,现藏于青岛市博物馆完整无损的一套明版《道藏》凸现珍贵。该书原藏于崂山太清宫,1966年8月被抢救到青岛市博物馆收藏。2007年,在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上报书目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珍贵名录"保护古籍之一。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版本册数上来看,这部《道藏》在古文献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正>明《道藏》分为《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两部分。明成祖朱棣令正一派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编修《道藏》,直到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始行刻版,次年刊印。共五千三百零五卷,四百八十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排列,以《千字文》为函目,自"天"字号至"英"字号,史称《正统道藏》。明世宗于嘉  相似文献   

12.
陈国符先生(1914-2000)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也是道藏学研究的开拓者.他以现代科学观念与方法,继承传统考据学之长,成为"我国第一个阅读全部道藏的学者".①他的著作《道藏源流考》及增订版,"被学界公认为道藏研究的开山之作,饮誉海内外".②他探索性地开展对中国炼丹史和炼丹术的研究,著《道藏源流续考》和《中国外丹黄白法考》,在中国外丹黄白法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受到海内外学界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钛上无极混元一炁度人妙经>,不见于<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亦不见于<道藏辑要>和<藏外道书>,仅见于台湾自由出版社印行的<道藏精华>影印本第二十六页,三千余字,落款:"至大元年岁在戊申二月吴兴赵孟顺书",并有赵孟頫(1254~1322)的篆印.  相似文献   

14.
以往学界关于涵芬楼影印本《道藏》的问世过程,主要是依据丁福保的《道藏精华录绪言》,以时任大总统徐世昌为首倡者。本文经过考察认为,傅增湘和张元济才是推动重印《道藏》的核心人物。傅增湘作为著名藏书家,从版本目录学的角度看到了《道藏》所收经籍的重要价值,因而向张元济提出重印《道藏》的倡议。张元济作为商务印书馆的主事者,基于爱国情怀,为避免外国人抢先重印《道藏》,于是积极响应。徐世昌支持此事,并以个人入股方式出资襄助。影印过程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正式发售后,150部《道藏》在三年时间内即销售一空。  相似文献   

15.
王真的道家用兵之道何建明王真是唐代后期的一位政治思想家,他的《道德经论兵要义述》,是一部道家军事政治学的名著,先后收入明《正统道藏》和新编《道藏》等重要道家和道教丛书之中,其中所阐述的“用其所不用”、“权与道合”的用兵之道,不仅反映出他在当时思想的进...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一直是贯穿社会发展的因素,是社会人立足的根本。天津爆炸案发生以后,马云在微博中被网友逼迫捐款,马云"被逼捐"引起热议。以"逼捐"马云事件为案例,根据网友评论及相关事件的报道,力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究这些行为出现的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需要层次满足、社会群体划分、偶像崇拜、投射等角度对"逼捐"事件及其背后的深层机制做出了探讨,特别是对"逼捐"事件中网民对马云的两种投射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陈国符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近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陈国符道藏研究论文集》。陈国符先生(1914-2000)是我国著名化学家,又以道藏研究称誉国际汉学界,被认为是道藏学这一学术领域的开辟者和世界领先学者与权威。陈先生四十年代在昆明西南联大利用教学之余系统研究道藏,著成《道藏源流考》(1949,1963中华书局)开辟了道藏学这一新的学术领域。“凡是读《道藏》者,必先读此书。”本书是一本学术专著,内容涉及道藏经研究法、外丹黄白法经诀出世朝代、本草学、内丹外丹、明清道教音乐、《玉音法式》线谱研究以及历代道观、宝卷、道教与文…  相似文献   

18.
何杨 《逻辑学研究》2010,(1):114-124
本文根据公孙龙的正名理论解读《白马论》,认为"白马非马"的真正含义是"白马之名全异于马之名",也即"白马之实全异于马之实";并表明无须修改通行《道藏》本的论证顺序,文意原本通畅。  相似文献   

19.
正在道教经典中,有一类以"血湖"命名或包含有"血湖"信仰的经典,涉及道经、忏悔、符咒、图篆等内容,诸如《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正统道藏》第2册)、《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道藏》第9册)、《上清灵宝大法》(《道藏》第31册)和《血湖六幕集》(《藏外道书》第14册)等等,这些血湖类经典共同构成了道教思想、信仰和仪式实践的  相似文献   

20.
明版《道藏》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官修的《道藏》,也是唯一存世完整的《道藏》版本。自明正统初年《正统道藏》刊刻完毕,即陆续颁赐天下名山宫观收藏,万历续修后再次大规模颁赐,庋藏《道藏》的宫观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南、湖广各省。至于明清各地庋藏《道藏》的数量,除陈国符先生考证的53部外,根据现存明清方志、文集等史料,补遗明清各地宫观庋藏明版《道藏》30部,加上明清亲王所藏9部,共得92部,估计明版《道藏》的刊印总数当在100部左右,而明清时期《道藏》庋藏的地理分布也一并了然可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