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卜杜勒·嘎德尔·吉拉尼是十一世纪下半叶享誉伊斯兰世界的著名苏菲学者,嘎德忍耶(Q(a)diriyyah)苏菲教团的奠基者.其思想影响颇为广泛,遍及伊斯兰世界,是我国"嘎迪林耶"门宦的主要思想来源.本文在追述阿卜杜勒·嘎德尔生平及其苏菲思想形成过程的同时,以阿卜杜勒·嘎德尔的三部论集(<真道寻求者们的满足>、<主的启示>和<开启幽玄>)为基础,重点探讨了阿卜杜勒·嘎德尔的苏菲思想及嘎德忍耶教团的苏菲学理、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教团的祷文和修行仪式等.  相似文献   

2.
莫力  马祯 《宗教学研究》2016,(1):177-183
"摆维桑"是耿马孟定地区傣族社会以村寨为单位举办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仪式.该仪式不仅是孟定地区傣族人获得佛教功德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傣族怀念祖先和祭拜寨神的仪式依托."摆维桑”是南传佛教与傣族民间信仰依存的仪式性体现.本文通过再现"摆维桑”的仪式场景,分析仪式过程中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民间信仰的融合揭示了二者在傣族地区的共存模式及其对傣族社会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乾嘉之际白莲教起义的历史地理背景、白莲教"襄阳教团"之地理分布与空间结构进行分析,认为"襄阳教团"的地理分布分为襄阳城与樊城附近,以三合镇、双沟为中心的襄北平原及以黄龙垱为中心的襄东南低山丘陵区三大块地域.白莲教"襄阳教团"的空间结构可分为直接影响区域、间接影响区域及联系交流区域三个层次.直接影响区域的空间结构又可分为最高中心地、二级中心地及三级中心地三个层面.在白莲教的传播与空间扩散中,经济-贸易流动体系、短距离的移动及长距离的移民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知"襄阳教团"中的经济-贸易体系与行政区划既有重合之处,也有不尽相符之处.  相似文献   

4.
"守清坛"是川东北一个民间道坛,其所进行的"开五方"度亡仪式本质是"开通道路,释放亡魂,度品上宫"。本文以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式,记录、描述该仪式的全过程,同时对"开五方"仪式的宗教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解释,认为该地区"开五方"度亡仪式是传统道教度亡仪式的延续,体现了浓厚的道教色彩,但同时也融合了一些佛教和儒教的元素。  相似文献   

5.
慧远是初期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学僧,并在庐山首创汉僧教团。虽然庐山教团的具体运作现已不详,但僧传所记慧远及其弟子的生平中,有涉及戒律的片段,由此可见慧远的戒律观及其实践;尤其慧远临终时为遵从戒条,拒服米汁蜜浆或续命,更是千古传诵。本文征引原来律典的说法,对这些事例加以分析,期望能对中国戒律学和僧团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讨论黔东南■人女法师的传承与仪式活动,介绍枫香寨巫师群的构成、身份认同和仪式特征,强调"答我匈"能力在女性跻身于巫师行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借助对"灵歌"主持的抢胎仪式的深描,解释"灵歌"在仪式语言、神灵信仰等方面的特点与文化内涵。受特殊社会环境的影响,"灵歌"与鬼师相比,在物质回报、社会地位、个人声望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但由于仪式效果好、收费低,加之当前鬼师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倾向于选择回报更高的丧葬仪式等原因,导致"灵歌"在■人日常生活中仍扮演重要角色,成为后者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发现的史料《宝录》为中心,探讨晚清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道教的发展。在晚清的长阳,民间火居道士刘湛然成立了"道德堂"民间道教组织,出版道书、订立规则并建立法脉。这个民间教团以"正一"标榜,是道教在晚清时期民间化和世俗化的典型产物。其教团道士多火居,在世俗生活之外以乡村社会斋醮法事为主要宗教活动。这为了解晚清民间道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个案。  相似文献   

8.
正在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制度的建置与沿革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内容。佛教作为一种制度性宗教,无论是出于教团自身建设的需要,抑或是政权的强制执行,其在制度层面的建设对整个僧团乃至社会都发生着普遍作用,可以说,制度建设是教团"内修外弘"的根本保证:护法安僧,保证了僧团修行理念的落实与践行;有助王化,平衡与维护着不同时代的政教格局。  相似文献   

9.
18世纪以后,埃及最后跃的苏非教回是巴克里耶教团。这个时期,塞易德·赫里利·艾勒巴克里主持教团事务,他承袭了塞易德·穆罕默德·舍目思丁·艾勒巴克拉所创“巴克里耶”教团(14世纪创建)的事业。他也是当时政府成员。这个教团对干近代埃及苏非主义的改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埃及苏非教团的改革运动始于1892年的塞易德·穆罕默德·陶非格·艾勒巴克里。他主张若要振兴苏非教团,一定要走改革之路,行改革措施。为此,他著有《教导与指南》一书,强调要想成为苏非教团一员,必须熟读此书。1903年成立的“苏非最高委员…  相似文献   

10.
民间社会权威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一般而言,民间信仰之仪式专家可分为广义的与狭义的两大类,前者以传统儒生为主,同时是民间信仰的总领或组织者;后者则直接是民间信仰仪式的主持人或主祭者。本文试图从固有的研究论著中梳理出民间权威与民间信仰仪式专家的内在关系,重点关注民间信仰三类仪式专家的身份及其神圣性即卡里斯玛的来源,用比较的方法梳理不同仪式专家如礼生、香花和尚、火居道士以及萨满等仪式专家之间的异同,进一步讨论他们与民间社会权威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1.
满族民间普遍将西墙的"祖爷板"视为祖先神神位。祖先神内涵复杂,主要包括南位神和北位神两种类型,有各自的祖先身份和文化逻辑。本文在文献和田野的双重视角下,通过对满族祖先神观念和仪式的考察,发现满族南位神并非祖先来源,而是作为"恩人神""贵人神""保护神"的客神身份被供奉;而北位神多由家族历史上已故萨满、族长等有重要影响的祖先灵魂构成,具有"巫祖"原型特征。本文通过对两类祖先神的面貌、异同及相互关系的揭示,剖析祖先神信仰的萨满教来源,提出理解满族祖先神的基本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1月26日,由乌鲁木齐市民宗委、市伊协共同举办的第20期伊斯兰教解经工作骨干培训班在乌鲁木齐市社会主义学院落下帷幕,这也是2013年度解经骨干培训工作第二批学员,本期培训班为期4天,来自各区县的100名伊玛目、阿訇、毛拉们参加了培训。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牙合甫·乌买尔、市民宗委主任帕尔哈提·沙来、副主任马彦虎及市伊协、乌鲁木齐县、各区伊协负责人参加了开班仪式和结业仪式。  相似文献   

13.
我们前面谈到,初期佛教的时代大体为公元前531年至公元前380年,约150年左右。在这150年中,前45年是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并亲自领导教团的时期。其后约40余年,是释迦牟尼的两位大弟子大迦叶与阿难相继领导教团的时期。阿难逝世以后的约60年中,佛教教团领导人的更替情况,虽有种种传说,但至今缺乏详细的考证。早在释迦牟尼时期,佛教教团就曾经产生过矛盾与分裂。这些矛盾与分裂,大体表现为如下三种形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伊斯兰教苏非主义在西非的历史与现状,社会功能与最新发展趋势.首先探讨卡迪里教团和提加尼教团在西非的发展过程,认为以这两个苏非教团为代表的苏非主义主导了近代以来西非的伊斯兰教;其次,苏非主义与西非的政治关系密切,西非现代政治背后也有明显的苏非主义因素;第三,20世纪中期以来,西非苏非主义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宗教政治环境,瓦哈比主义的到来与世俗民族主义思潮对其构成一定的挑战,但是新苏非主义的发展趋向继续成为破解困局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中亚是苏非主义的勃兴之地,奈格什班迪苏非教团起源于乌兹别克斯坦,是迄今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教团之一。苏联时期,该教团发展停滞。1991年后,乌兹别克斯坦将以奈格什班迪教团为主的苏非主义纳入国家文化传统重建计划,加以扶持和推广,自此,该教团的发展呈现出官方、民间和域外三种模式。本文认为经过30年的发展,官方推广的奈格什班迪教团得到了全面恢复,呈现新的大众化、通俗化和本地化特征。而民间和域外模式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处于边缘化状态。  相似文献   

16.
安龙是广西贺州土瑶祈求家庭平安的仪式。该仪式蕴含了土瑶独特的信仰体系,其法事具有祈福谢恩、解厄消灾为目的祈禳功能,在土瑶人的社会及精神生活中影响久远。本文基于对广西贺州土瑶村寨的实地考察,通过对仪式过程的详细记录,运用人类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以揭示安龙仪式的宗教内涵及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炎帝信仰所建构出来的三种信仰精英为研究对象,采用民间信仰"仪式承包者"这一概念,并且以炎帝祭祀的仪式承包者为中心,论述炎帝信仰过程中三种信仰精英、仪式承包者的形成及其影响,讨论民间信仰精英如何以其仪式承包者的身份,构成了炎帝信仰三大类型;进而通过炎帝信仰的官方和民间两大话语体系的梳理,说明"正祀"与"淫祀"两大信仰传统的整合与分别,并没有直接转换为当代信仰类型的合法性要求,而是在其信仰类型的建构中,体现出炎帝信仰类型中不同的仪式承包者与各种人群、利益、资源和权力关系间的复杂交织,最后形成了以炎帝信仰为基础却体现为三种信仰类型及其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晓瞳 《世界宗教研究》2012,(1):143-151,194
已有的学术研究一致认为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创传人马启西的思想受到了清代穆斯林学者刘智和哲赫忍耶道祖马明心的影响,进而指出马启西思想与苏非主义有某种关联,但并未探讨其具体受哪个苏非教团的影响.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结合新发现的资料,认为马启西的苏非思想可以追溯至纳格什班迪苏非教团.他从多个方面间接地吸收了该教团的思想,在新的历史境遇下,对其作了一定的继承和扬弃,付诸实践,使其呈现出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的"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伊协负责人、知名阿訇、毛拉等伊斯兰教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出席会议。与会人员阐释了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的丰富内涵,批驳了宗教极端思想的歪理邪说,强烈谴责了暴力恐怖活动,形成重要共识,并通过《坚守中道,远离极端》倡议书。  相似文献   

20.
"耐姆"是滇中彝族纳苏人超度祖灵的大型祭仪,其丰富严密的仪式程序反映出纳苏人祖先崇拜的心性,自古以来在滇中彝族社会中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田野调查录音录像为文本,通过追溯"耐姆"的历史源流,描述仪式的法事程序和宗教内容,并运用相关人类学理论解读其宗教内涵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