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美19世纪中叶开始建立的外交关系,与当时基督教在华的传播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首先向美国政府鼓吹对华建立外交关系的,是美国驻华宣教士伯驾。为发展基督教在华传播事业,打破清政府的传教禁令,伯驾不仅积极说服美国政府开展对华外交,并亲自参与有关外交活动,促成了美国最初的对华条约外交关系。此后,由早期基督教教会学校培养的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容闳,以培养洋务运动急需的现代化人才为由,极力劝说清朝政府派使团赴美。同时,他还以其外交实践,最终促使清政府任命驻美外交公使,形成中美早期的双边外交关系。可见,基督教传播之直接动因与其传播影响的间接效应,对于中美早期外交关系的建立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江明主编《社会主义社会主客体辩证法》一书(副主编为邹永图、李辛生)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开拓性的学术著作,从主客体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进行了探讨。全书25万字,有十三章、前言和附录。论及的主要问题有:分析主客体理论的提出、形成及其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主体系统的形成及其主体性原则,主体结构及其发展,主体能动性活动的根据和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边注",言简意赅,包含大量重要思想信息。注有"费尔巴哈"字样的"边注",其所注的正文部分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批评,所指主要是费尔巴哈看不到自然界是劳动实践活动的产物,因而不懂得劳动实践活动在历史观方面的重要意义;由于费尔巴哈不懂得劳动实践活动的意义,使他看不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就把历史置于自己的视野之外;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针对的不是自然观问题,而是历史观中的唯心主义。其中,"边注2"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价值,表现为:它全面概括了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思想历程;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对人的类本质(即生产劳动活动)作了论证;进而揭示了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7,(2)
<正>各种沿丝绸之路入华的宗教文化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佛教。佛教一度与中华传统文化逐渐碰撞、交流并不断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华粟特人~([1])的宗教信仰中胡汉杂糅的文化痕迹非常明显。"从粟特人的发展史看,他们主要信仰祆教,同时也信仰佛教,是一个有信仰佛教历史的民族。"~([2])《新唐书·西域传》云康国:"尚浮图法,祠祆神。"~([3])《隋书·西域传》:  相似文献   

5.
朱子站在理学的立场,对《孟子》"浩然之气"章作出了独到的诠解。他以本末内外之说阐释了心气、心言、志气的含义及其关联;剖析了"浩然之气"的神秘、刚大、先天、创生等特点,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视为"浩然之气"的主旨,突出了它的义理性。在养气工夫上,朱子将"知言"视为养气之前提,直养、配义、集义为根本,"有事而勿忘勿正勿助"为节目,强调道德修养工夫的实践性、彻底性和一贯性。朱子对本章的诠释充分体现了他的诠释理念:"看本文意义,会立言指趣,识为学功夫"的诠释目标,虚心讽诵、专一理会、通贯深入的诠释方法,批判中继承,继承中超越的诠释特点。朱子对本章集大成之诠释在儒学诠释史上树立了典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写作修改的认知过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洁华  莫雷 《心理学动态》2001,9(2):124-128
写作修改的认知过程研究对写作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修改的定义开始,章介绍了Hayes1996年的修改模型,并从以下方面揭示写作修改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差异与个体差异:阅读与修改的关系;修改过程中的理解与理解监控;主题知识与章体裁对修改的影响;工作记忆对修改的影响;任务图式对修改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语》"子在齐闻韶"章表述的是孔子与音乐交集的一个历史事件,历代学者围绕此章释义进行了多层面的思想对话。皇侃《论语集解义疏》认为孔子借闻《韶》忘味表达对天下无道的悲痛,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意识;程颐、朱熹等通过对孔子与《韶》乐关系的分析呈现了理学家所向往的圣人境界;而现代学者如钱穆、徐复观等人认为该章传达着儒家的艺术精神。本文通过对《论语》"子在齐闻《韶》"章的诠释史考察,揭示孔子"在齐闻《韶》"事在不同历史阶段被赋予的不同思想意蕴,最后落脚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艺术精神,借以深化对儒家与音乐关系的理解,领略经典在塑造文化传统中的历史影响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了大量一手文献和最新披露的教廷档案、秘密文件、书信等,详尽描述了1924年于上海召开的天主教第一届中国教务会议的缘由、过程、内幕及其影响和意义。围绕20世纪20年代在华天主教"本地化"运动的首要事件——"第一届中国教务会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予以全方位的描述和观察,并试图在20世纪在华天主教"本地化"运动的大脉络中,捕捉此次会议的意义、影响和价值。当中所首次披露的大量教廷珍贵文献,也为我们透过文本了解第一届教务会议的细节、程序和会议内容提供了可能。而困扰该领域学者多年的一些问题:如围绕会议程序和主题而展开的争论与讨论,本文也首次依据最新文献,予以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9.
谨慎自己     
王俊 《天风》2012,(6):16-18
经文:《箴言》25章11节;《提摩太后书》2章24节;《出埃及记》20章16节经过一年学习、深造,即将重新回到侍奉禾场的陕西圣经学校培训班同工,以及在暑期进入教会实习的专科班神学生,面对教会现实,有三个方面的信息,与各位共勉。一、言而不"歪"要言而不歪,就要"言之当理"。"言之当理,,事必当务"这是中国古  相似文献   

10.
在《创世记》第六章至第九章的洪水叙事中,尤其是在创8:2b-3a,6-12,13b等叙述洪水消退的情形时,对诺亚与方舟的活动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了"方舟"■的重要意义。在对诺亚和乌鸦、鸽子的活动的具体叙述中,一方面,独特的修辞手法使得方舟成为世界的中心;另一方面,洪水叙事的编者通过对"方舟"■和方舟的"盖子"■在《托拉》书卷中的意义的独特使用和引申,将非祭司文本中所描写的"方舟"与在《托拉》书卷中所出现的"会幕"联系起来,从而使得非祭司文本洪水叙事中的"方舟"被建构成为一个象征着世界以及人类权力中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433千字,407页,定价68元。本书从近代西方基督教全球传教史的视野重新探讨了太平天国意识形态的基督教来源,揭示了太平天国与千禧年主义和末世论的密切关系,尤其洪秀全与启示录神学、洪仁玕与新教传教士"基督教文明观"的关系。全书总分五章:"由宗教革命引起的宗教战争"、"别样的基督教"、"太平天国与启示录"、"千禧年主义及其中传"、"一个基督教国家的现代化方案"。本书基于大量的文本对照、比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基督教在华发展路向发生了重要变化:"社会福音"神学思潮在欧美广泛传播并开始对中国教会产生影响;中国国内民族主义兴起,"本色教会"建设步伐加快,超越宗派的全国性教会组织开始建立;加之教会改变以往福音传播区域局限之认知日渐明确,这一切,促成了中国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13.
《宋代临济禅的发展演变》是河北大学阎孟祥教授的新作。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临济禅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第二章北宋早期汾阳善昭的禅思想;第三章北宋中期杨岐方会和黄龙慧南的禅思想;第四章北宋中后期达到高峰的宋代临济宗的文字禅;第五章南宋早期大慧宗杲的禅思想及临济宗的念佛禅;第六章宋代临济禅的社会文化思想。每章都以介绍禅思想为主,同时,对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作者早年曾从我研究佛学,读了他的书,感触颇深,故作评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5,(5)
<正>在《路加福音》17章6节与19章4节中,都提到了"桑树"一词。而经文中所记载的这两种"桑树",在植物学中虽同属桑科,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树木。一类"桑树"(希腊文为sukaminos)是"黑桑",如《路加福音》17章6节之"桑树"(sukaminos),原产于巴勒斯坦及西亚地区,其果实成熟为紫黑色,即"桑椹",其根长得极深,难以拔出。主耶稣说:"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sukaminos)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参路17:6)而在《马太福音》中,耶稣说:"是  相似文献   

15.
自唐贞观年间至元代,基督教之聂斯脱利派在华开展有一定规模的传教活动。聂斯脱利派在唐代汉文文献中,被称为景教,元代称其教徒为"也里可温"。元代末期,在佛、儒、道、伊斯兰文化的重重包围中,景教在华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16.
<正>《庄子·齐物论》篇载有这样一段对话:故昔者尧问于舜日:"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日:"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历代解庄者对该章(以下简称"‘十日并出'章")文义的理解颇为歧杂,对"十日并出,万物皆照"的释读更是疑谳难定。而且,因为本章的主角是尧舜,直接体现着庄子对儒家圣人与治道的认知与理解,可谓是典型的"辞旨渊博,含藏众宜"~((①))的思想文本。本文之作,即欲通过将此章纳入圣王故事的历史脉  相似文献   

17.
求必得着     
叶予之 《天风》2008,(9):10-12
经文:腓4:6;路加11:9-13 在<(马太福音>21章22节中说:"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在<雅各书>4章2节也说:"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这两节简短的经文都告诉我们:祷告中存在和强调一个"求"字.祈祷一词的原意就是"要求"、"请求".就是向上帝表示自己的愿望,向上帝要.  相似文献   

18.
读经范围:15章1-41节一、耶路撒冷大会争论的来由,讨论的结果,会议的决议与传达。1.发生争论的来由:"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15:1)这几个人,带着强烈的目的,来到安提阿,要将外邦信徒置于犹太教的影响之下。我们知道:割礼最早始于创世记17章9—13节:"神对亚伯拉罕说,你和你的后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约。你们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礼,这就是我与你,并你的后裔所立的约,是你们所当遵守的。"罗马书4章20—24节:"……  相似文献   

19.
2009年4月3日-6日,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重庆市华岩寺、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联合组织举办了"基督教的罪与佛教苦学术研讨会",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杨玉辉教授、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会长王忠欣博士、重庆华岩寺方丈释道坚法师以及来自山东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2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基督教的罪观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佛教苦的内涵及其对人间现实关怀的意义、苦与罪的内在关联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鉴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在三种意义上使用"创造历史"的概念,"广义历史创造者"的新理论主张历史人物的出现及其创造活动是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前提下,应该辩证看待"时势"与"英雄"的关系;历史人物及其决策集团可以通过一些合法或不合法的程序决定某个时期某个国家的某段历史以及某个阶段的社会性质;尽管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但只有他们的活动能够从本质上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才能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